《美国内战》终于在大陆公映了。尽管早前在受邀评测剧本的时候,我们一致觉得这部片子无论从品质还是舆论层面都有不小的问题,但从成片角度看下来,有些桥段呈现得比剧本上要精彩很多。
这是好莱坞电影厂牌A24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电影,对外宣称具有5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按照常规意义上的盈亏点分析,《美国内战》需要卖到1.5亿美元才能收回成本。A24对本片的信心强烈到,绕开有极大概率会纳入官方单元的戛纳电影节,直接跨入市场。
本期节目就跟大家聊聊《美国内战》在所谓的战争类型下包裹的主题——本质上这是一部探讨摄影机超然权力的电影,以及导演艾历克斯·加兰的自我表达,哪些玩砸了,哪些大加分。

2:59 还差多少回本?
4:10 片商关系+主演阵容,《美国内战》如果送戛纳很有戏
6:52 宣传热点与影片内容的错位
8:18 在战争背景下强调摄影/拍摄的作用
15:14 相机的地位不亚于枪炮
18:30 A24对大制作电影缺乏制片经验,导致战争场面的特效做得天马行空
20:13 人物主线:新旧美国梦交替
21:49 主人公李在关键时刻的软脚虾行为令人费解
22:51 “金曲大串烧”覆盖了战场真实的声音
25:22 对于《美国内战》原剧本的初体会
26:04 由“李”这个名字展开的联想(此处为纯联想,经查证后发现原来女主人公的名字灵感来源于著名摄影师李·米勒)
28:16 原剧本搬上银幕所作改动的原则:提升叙事节奏
30:02 几场戏在发生时间和人物出场上的改动
34:14 改动的关键戏份,能够成功过审的重要原因
35:32 杰西·普莱蒙的表演,神来之笔
42:49 其他细节上的删改和遗憾
46:55 对上影节报道的预告
给听友们整点周边!在豆瓣播客 收听本期节目👉 《美国内战》删减与过审分析 ,点赞并转发播客节目,抽1个送《美国内战》正版全套海报2张(一样一张)+全套纪念票根(一样一张)+摇扇1个~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