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这几天是618,很久之前写过一期我的简单生活消费观,大家反应挺喜欢的。


最近一直在阅读消费主义和欲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打算重新聊一聊消费欲望。


一聊到消费主义和欲望,很容易上升到社会层面、聊到哲学定义,这部分我会在文末放上我从40多篇深度文章中选出来的几篇供大家阅读。


我更擅长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感受和思考,大家可以从中收获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希望今天的你也能有收获~



///



1.我目前的消费状态


我目前的消费状态很奇怪。


去年双十一,今年的618,好几次绞尽脑汁想要买点什么奖励自己,但刷了很多次电商App,也时不时留意各种种草软件和博主,愣是找不到想买的……


也不是完全没有想买的,主要是基本的物品需求早已经满足了,进阶性的需求都各有各的充分理由不适合现在买。


比如,我想买房子,但我还没有想清楚愿不愿意付出那份代价(对,是代价而不是成本,代价意味着我必须牺牲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我想买一个临场感极佳的立体声音箱,听感的提升对于视听感受很重要,但价格近万元暂时超出了我的消费水平;


我想要买一个人体工程学椅子,毕竟大量时间都是坐着,但嫌弃搬家的时候麻烦,就先用定时提醒让自己多起来活动活动的方式维持健康……


这样的状态持续快两年了,不是觉得没必要就是觉得超出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


期间因为太久没消费出手过两次,一个是从大学时候就心心念念想买的高配游戏主机,一个是Apple全家桶之一的Apple watch 6 ,两个都因为使用频率太低很快就卖掉了。


p.s.很想知道,有和我类似状态的读者吗?请在留言区告诉我!



现在想来,导致我现在这样一个消费状态主要有3个原因:


1.因为这么多年极简生活的“洗脑”,加上我高敏感特质对于物品与环境非常敏感,忍受不了房间里有任何多余的物品存在。


这份难受会让我在买入东西,尤其是大件的时候非常谨慎。一旦买来发现不合适,也会毫不犹豫快速转卖掉。



2.我买东西拥有物品完全是出于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消费是希望在他人面前获得身份认同,这点对我来说几乎没影响。


我泛泛的社交很少,日常交流的都是深度关系的朋友,大家都理念一致。


内心也有点不认同要靠物品来证明自己,难道不应是靠一个人的审美、学识、人品来获得较高的人际关系中的认同吗?


而且我能明显的感觉到,身边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穿帆布鞋、用帆布袋、穿宽松舒适的卫衣,开心的时候吃一顿好的或者买一个精致小巧的物品就很满足。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那种靠物品衬托的生活很累且没必要。





3.还有很多人消费其实是内心空虚或者觉得生活平淡无聊,想要通过购买一个物品来改变这种状态,很多广告和种草也会在这方面大书特书。


这点我也会有,我唯一会非常想要买点什么的时候,都是我处在一个瓶颈或者低谷的时候,期望与买了XXX东西就能获得一种想要的生活状态。


只不过无数次购买证明,关键不在于拥有物品而是背后那份热情。


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一直想要拍视频,结果买来很好的相机、很多个拍摄设备,到现在一个自己满意的视频都没拍出来…..而那些真正有热情的人,拿最日常用的手机就能拍出很多有意思的作品。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慢慢地也就看破了,每次在这方面消费起心动念的时候,都会理性的打住,先实打实做出东西再升级物品。



2.控制不住买买买,事后又后悔自责?


这是很多读者向我提问时提到的消费状态。


这种买买买的背后,我想并不是想要买东西这么简单,这事并没有那么难以控制,也不至于买了后会特别后悔。


背后更可能是精神空虚或者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的,需要通过购买和拥有更多来填充那部分的空虚,但买了之后会发现更空虚了,所以后悔情绪特别强。


有时候这种购买欲会变成控制不住的食欲,背后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在买买买背后,究竟是什么心理?》这篇有科普。


我自己没有经历过控制不住这种状态。


我在消费这方面控制的比较好,我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对数码产品非常痴迷,但是工资很低,连工作笔记本电脑都是分期付款买的。


还是15年的时候,那时候特别想要买苹果的MacBook ,每天刷各种测评视频、看照片,好几次在想要的床上打滚,但愣是忍住没买。等了大半年上一个分期结束之后,才下单购买。


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可有分期购买,但只能在上一个分期结束之后才能开始下一个分期。这样分期就成为我改善生活的好工具,而不是无限膨胀欲望的帮凶,好和坏就看你怎么用。


适度的消费欲望挺好的,但我会努力保持克制,不给它无限膨胀的机会。



3.消费的时候请换算一下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


在《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有这么一段话:


每次购物前,请思考下需要工作多久来赚回这些钱。问问自己,这个物品真的值得我花这么多时间去交换吗?


你省下的每一分钱都将转化为一份自由。可以自由地选择公司、老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重新掌控你的财务是实现任何梦想的关键,如果每周都要为支付账单而工作60个小时,你将永远没有时间追求任何梦想。


这段话我去年就分享过,到今年依然觉得它是我们在消费的时候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忍不住要购物的时候,就想想自己要为此多付出的自由代价和工作委屈,这个方法让我减少了很多冲动消费。


另外,我并不鼓励极端的消费戒断,我会留意身边那些花小钱但能感受到很强幸福感的事情。


其实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给我们带来巨大幸福感的消费并不都是高消费。


比如花几十块钱买一束鲜花,就可以开心一个礼拜;买一个喜欢的香囊,每次打开衣柜的时候闻到都会心情很好;买些颜色鲜艳口感香甜的水果来吃,每一口都无比快乐。


这些能带来舒适感受的事情,都是非常划算的消费。




还有就是那些能让我们全情投入的事情,比如去电影院看一场好看的电影、去看展、和有意思的人聊天、找个老师学1小时画画或者弹琴……


这些能让我们全情投入的事情都会很快乐,并且即使结束了也可以回味很久。



By 理想编辑部 《有太多不贵的小东西,能让我们超幸福》


所以啊,我觉得消费还是要消费的,有一些快乐是能通过消费获得,为什么不要呢?


只不过要消费的开心且不需要为账单付出过多不必要的劳动,这样才不会有负罪感。



写在最后:


上次我分享类似方法的时候有读者留言说,道理我都知道,但就是忍不住买,怎么办呢?


这让我意识到,也许有的时候,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消费,而是我们感到精神空虚,还有就是工作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疲倦和无力感。


消费是为了缓解这种积郁的情绪、是最便捷补偿自己的方式。很多人沉迷游戏、直播、看剧都是类似的原因。毕竟这个时代的人们压力太大了。


最近对于年轻人要不要躺平这件事讨论的很多,我现在就处于一个能躺平就绝不死拼的状态。


很多“成功人士”表示很担忧,啊,年轻人这么消极不行的啊,巴拉巴拉。


所以,这个世界已经单一内卷到每个人必须鸡血奋斗,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就不美好了是吗?


我完全不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城市里面缺乏奋斗精神。每个人都在匆忙惶恐的为“更好是生活”奋斗甚至拼命着,这个时候更缺少敢于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的勇气。


看看生活的另一种风景挺好的,就像《悠长假期》里说的,不必紧张,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


消费主义和低欲望社会相关文章推荐:

如何当一条合格的咸鱼?

消费正在令年轻人变得更不自由 | 你的消费习惯属于哪个阶级?

“空心”的现代人,靠购买快乐续命


主播...
NO卡卡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Yue的月牙
1年前 陕西
0
讲得很好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