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文稿、声音:雅君; 剪辑:许可


今天,想要和你分享的书,叫《爱情的真相》。是阿兰·德波顿参与编著的一套书《人生学校》中的一本。这套书里有讲爱情的、工作的、生活中微小幸福的,我把全套书看完之后,觉得其中讲爱情的这本对我启发最大。


我之前在自己的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上,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爱一个人就要爱ta的一切”,别让这句话毁了你的爱情》。而我写文章的灵感就来自于这本书。我在其中探讨了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就会爱她的一切吗,你爱她,和你想要改变她,是矛盾的吗。


这本书除了被我写成文章的部分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论述,以及有颠覆性的观点。于是我决定,用一期播客来详细聊一下这本书。


在进入主题之前呢,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的爱情观。我下面会念8条,对爱情的看法,你可以听一下,你认不认同,以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认同。


第一,我们应该遇见一个外表内在皆美丽非凡的人,能够瞬间感受到彼此的特殊吸引力。


第二,我们应该拥有心满意足的性生活,不只是在交往初期,而是永久保持。


三,我们应该永远不被他人吸引。


四我们应该能够凭借直觉理解对方。


五我们无需爱的教育。我们可能需要经过培训才能成为飞行员或脑外科医生,但成为爱人不必受训,我们跟随感觉便能渐渐学会这些。


六我们应该不留秘密,时常相伴,不应该受到工作的阻碍。


七我们不应该为养家糊口而对性爱或者感情丧失任何热情。


八把我们的爱人必须是我们的灵魂伴侣,最好的朋友、孩子爹妈、副驾驶,会计管家和心灵导师。


以上这些观点呢,其实是有很多人认同的。也是在我们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一个爱情观。


阿兰·德波顿,在书中把我刚才读的那八条爱情观,称为浪漫主义爱情观。这是一种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在诗人、艺术家哲学家脑子里兴起的爱情观,但现在已经流行到全世界了。但其实在十八世纪中叶之前的历史上,人们对于什么是爱情,是有过不同的理解的。


我们现在平时所接触到的,不管是诗歌文学作品还是好莱坞电影、韩剧,一直在给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一幅场景,你对一个人一见钟情,然后你们长久的相爱,彼此忠诚,对彼此一直都有激情的火花,而对其他人则没有任何兴趣。


如果你认同这套浪漫主义爱情观,我会非常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因为他会完全颠覆掉,你对爱情的理解和认知。


是的,阿兰·德波顿,用了一整本书的内容,试图告诉我们,浪漫主义爱情观是非常刻板、非常虚幻、非常不靠谱的。他在书的一开头就说,浪漫主义一直都是爱的祸端。它会对普通人获得和睦感情的能力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祸端也好,毁灭性的冲击,这些词,非常鲜明的体现了阿兰德波顿对这一套浪漫主义爱情观的排斥。


他既然这么反对,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套爱情观,那他推崇什么样的爱情观呢?他推崇的是:后浪漫主义或者叫古典主义的爱情观。


你可能会问什么叫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他在书中也列举了一些这种爱情观的特征。


我给你读一下:

1爱与性不一定相伴相生,这很正常。

2预先在初期严严肃地讨论金钱问题,并非对爱的背叛。

3认识到人无完人对情侣十分有益,它能增加交流中的包容与大度。

4是我们绝无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找到一切,我们与对方也是同样如此,这不是因为各自的缺陷,而是人的天性使然。

5我们必须付出看似刻意的巨大努力来理解彼此,直觉无法带领我们达到目标。

6花两个小时讨论,浴室毛巾应该挂起来,还是可以丢在地上,不琐碎也不儿戏,洗衣与守时都有其特定地位。


阿兰·德波顿认为类似这样的一个态度,才能够让你们的爱情走向一个更有希望的崭新的未来。


坦白说,如果我是在十年前的看到上面这些观点的时候,我可能会心存怀疑,但是如今的自己看这样的一些观点我是完全理解和接受的。


比如说其中有一条叫,我们必须付出看似刻意的巨大努力来理解彼此,直觉无法带领我们达到目标。


的确,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另外一个人。如果我们想当然的觉得对方一定可以理解我,遇到冲突也觉得,对方应该知道我为什么生气而不去沟通,那么两人之间的摩擦就会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的开诚布公的去告诉对方我们自己的需求,对方未必能够一定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只有我们告诉对方,对方才有可能做出我们所希望对方做出的那些行为。


如果我们从一开始都不告诉他,只是等着对方自己去猜测,那么我们其实是在加大关系失败的概率。


另一条,叫花两个小时讨论浴室毛巾应该挂起来,还是可以丢在地上。这是既不琐碎也不儿戏的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有过一些恋爱经历的我对这一点也非常的认同。在我没谈恋爱的时候,我所能想象到的爱情阻力都是巨大的。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是因为家族的阻力,泰坦尼克号里面ROSE和JAKE他们是因为阶级差异以及生死相隔而无法在一起。


当文艺作品当中对于爱情阻力的描绘都是这样非常重大的元素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很难想象在现实当中的爱情,它最后出现崩溃,其实往往跟这些重大问题无关,而是和那些在我们会日常觉得非常琐碎的那些事情有关:比如说袜子为什么要乱丢?比如说你看完的书为什么没有收起来?比如说谁来洗碗,谁来做饭,谁来接送孩子。


但其实正是这些琐碎的事情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本身,而且这些琐碎的事情往往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一遍又一遍重复,你每天都要去面对的,如果你不去解决这样琐碎的事情,它就像一个鞋子里面的石头一样,它会不断地磨着你和或者是你伴侣的脚,磨地你们鲜血淋漓,以至于无法再继续走下去,所以对日常琐碎的事情保持关注,并且愿意聆听对方。她希望你做出怎样的改变,在你愿意的情况下去给出配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如何选择爱的人,阿兰德波顿在这本书中提醒我们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爱里探寻幸福,但我们真正寻求的是熟悉感。


他举了一个例子是,在爱情里面,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接受一个很聪明、很守时的人,或者是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人,仅仅是因为早年造成我们许多困扰的某个人拥有这些特征。


我来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女孩,他的父亲很守时,但是同时有家暴倾向的人,她可能会在以后碰到一个同样很守时,但其实也很友好也没有任何暴力倾向的人。但是她因为,那个男人守时的特征和自己爸爸是一样的,就可能就从潜意识里面拒绝接受这个人,有点像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我原来就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你可以在我的微信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上看到这篇文章,我当时写了一段话是:很多时候我们在本能的害怕未知,这是进化过程,写到我们血液里的基因,会把未知等同于恐惧,把已知等同于安全。哪怕我们并不喜欢已知,哪怕我们所生活的已知的环境一点都不美好,我们也不敢对着未知踏出一步。


但事实上那些让我们觉得熟悉的东西,并不一定会比那些陌生的东西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我们去仔细的鉴别,在我们过去所有熟悉的一些东西当中,哪些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哪些东西其实是在伤害我们的,然后我们才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去找到那些真正让我们幸福的生活的可能性。


关于在爱情里面,如果我们爱一个人,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接受对方的全部,包括他的缺点,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都有思考,这本书也提供了一个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帮助的观点。


”假如某一个人很了解我们,他怎么可能永远不想改变我们丝毫,难道我们自身也不想要改变或进步吗?如果我们内心对自己有期许,又为何责怪他人对我们抱持同样的希望。”他的这段话完美回应了我之前所有的困扰。他在书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因为想要去改变伴侣,而抱有羞愧,也不应该伴侣想要改变我们而怨恨,她认为这两种希望都非常合理,而且必要就是纠正爱人的欲望,完全忠实于爱的根本任务,帮助另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过,怎么样叫“更好的自己”呢?


我会觉得每个人他对于自己的要求和别人对待他的要求很可能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黄执中,原来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对于人来说,橙子的最好归宿可能是变成被榨成一杯美味的橙子汁。但是对于这个橙子本身来说,最理想的归宿是落到地上,长成一棵橙子树开花结果。


在感情当中,我们现在所要求我们的伴侣所改变的那些地方,有可能是我们伴侣他自身也想要改变的,也有可能是它自身并不想要改变的。


只有当我们的需求和伴侣他自身希望改变的部分重合时,伴侣才有动力、才有必要去改变。


这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身。比如说我在感情里面,如果我的男友他要求我改变某一个地方,我会思考这个地方,我自己认为需不需要改,我只有在我自己同时也觉得这个东西需要改的情况下,我才会去改,否则我会觉得这是一种自我背叛,我会觉得我在刻意的去讨好她,为了维持这段感情,放弃了自我实现。我赞同卡尔维诺写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够强有力地保持自我,也无法获得爱情。


阿兰德波顿在这本书的末尾部分指出,除了和一个人保持长久稳定关系之外,我们还可以有的其他的选择,比如说独身,比如说和其他人保持短期关系,不进入长期关系。


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是说在1900年英国学术界都还几乎都是未婚人士的天下,那些独身者们住在学校里面,吃的是公共的食堂,有大学给他们提供洗衣服务,也就是说他们不用操心除了工作以外的其他的事情,也没有人会觉得这些投身学术的人有什么奇怪。


但是到了现代,到了这种被到了这种被浪漫主义已经席卷过的社会里面,人们会觉得一个人他要有爱情,它要有长期伴侣,人才是完整的。


这种想法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贬低其他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一个人可能并不想要谈恋爱,他可能更在意友情,一个人可能并不想要婚姻,他可能想要和他的工作结婚,比如我知道在微博上有一个教授叫颜宁,她现在40多岁,她并不想要结婚,只想投身学术,但很多人就会质疑她的选择,我其实觉得这选择是非常合理和OK的。


如果他的热情就是做学术做科研,他为什么不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为什么要逼迫她去进入和其他人一样进入婚姻,婚姻并不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保证,婚姻只是适合于一些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但是浪漫主义让把婚姻神圣化了,甚至把婚姻变成了一种大家都应该去拥有的东西,这就会导致很多原本不适合走入婚姻关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迫的走入婚姻,从而会出现不快乐的婚姻,然后又有了不快乐的孩子,这其实非常可悲。


只有当我们让想要单身的人去单身,想要结婚的人去结婚,才能够让那些走入婚姻的人是出于一种完全自愿的选择,这样的婚姻才会有更大概率是幸福的。

德波顿在书中就说,懂得如何去爱,如何与人一起生活是一种成熟的标志,但是认识到一个人,他可能在心理上无法做到这件事,也许是更为成熟的标志,毕竟我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真的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德波顿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关于爱情应该维持多长时间?他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既认为如果爱是真实的,它必须应当是永恒的,我们想当然地把真诚的爱情等同于终身的爱情!我们无法相信一段爱情可以合情合理地只维持相当有限的时间,但是是真挚的,是重要的,是有意义的。


他提出的一个观点,我用比较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就是,当大家都觉得爱情就该是长期的时候,我们其实剥夺了那些不想谈长期关系,只想谈短期关系的人的权利。


我们会觉得一个只有短暂关系的人,很可怜或者是很有病。我们拒绝承认,短期关系,是有价值的,是一个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主动做出的理性选择的状态。


德波顿还在书中去认真地论述了一下,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主动选择了一段短期关系,它可能会具有的一些好处。比如,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关系不是永久的,我们就能够求同存异。如果我们不会处在那种每天24小时密切相对的情况下,我们可能更能够显露出有趣而宽容的一面。比如对于有些人来说,他可能需要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够展露出更好的自己。比如,有的人他可能就是不适合在长期关系当中长久发光,但是他可能可以在短期关系当中带给你快乐。


阿兰德波顿认为,爱情没有天长地久,不代表就没有意义了。他举的例子是,在生活的其他领域,我们是明白持续到永远并非理想状态。比如说。就算你很喜欢你当下的住处,你也不一定觉得你一定要一辈子都住在这栋房子里面,当我们出于某种原因觉得要搬家才是更好的选择的时候,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背叛或者毁坏了原来的房子。


他认为我们需要另外一种对爱情的解释,就是在没有人恶意的或者病态的让一段爱情夭折的情况下,我们要允许爱情的结束,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减少交往当中让我们饱受折磨的那些痛苦内疚和责备。


他认为,如果爱情就该天长地久,如果我们为短暂的爱情留下一些想象空间,那么一段感情的结束就可能代表更深切的忠诚,不是忠于家庭和家务,而是忠于当下的快乐!一段爱情如果不被迫天长地久,我们也能够带着爱情中得以保存与增色的一切,怀着平和宽容的感觉离开。


他所写的这段话,其实会让我想到原来看过的一个谈论爱情的ted视频。演讲者应该换一种对爱情的比喻方式。我们现在会用坠入爱河,被丘比特的箭射中,来比喻爱情。这种比喻的共同特点,都是你是被动陷入爱情的。爱情是一种狂暴的不讲道理的激情。


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爱情把爱情看成一种自己主动的选择,把爱情看成是你和恋人在合作完成一个艺术品。


那么当我们用这个角度去看待爱情的时候,它可以容纳各种形式的爱情,短期的、长期的、一夫一妻制的、非一夫一妻制、无性恋的。


这种对爱情的理解方式,可以让恋人们更加有意识地去体验更多感情当中复杂的微妙的部分。


因为当你去和恋人们一起去合作爱情这样一个艺术品的时候,你不会那么在意时间长短,这个艺术品,这段爱情,你们相处本身的质量如何。


你会更在意你们有没有去共同努力,你们有没有设置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艺术品和爱情共通的地方在于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需要你去有意识的去创造的。


我会觉得现在的这种社会很多时候会给我们一些所谓的模范爱情的模板,它看上去非常的美好,但是实际上是有伤害的,是会误导我们的,因为爱情的可能性是无穷的。


但是主流社会所告诉我们的美好爱情往往只有一个模式,但是那个模式可能压根就不适合我们。如果我们把爱情看成艺术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独创精神,我们是可以和我们爱的人一起去创造属于我们的亲密关系的准则,我们的相处方式,而不是说我们要去抄一个所谓的理想爱情的模板。


如何去衡量一段感情的好坏呢?我觉得不是看长短,而是看,我们有没有真的去投入心力,去创造出来一些独特的属于我们彼此的高光时刻。 看我们在这段关系当中有没有更好地做自己。


最后就祝福你有智慧和爱去创造出你想要的爱情艺术品。

主播...
雅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思达
3年前
0
回应一下上边的留言,书不应该用价值观正不正来评判,看书的时候,就别拿道德大棒了
SingJayLee
4年前
0
这个书不太正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