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声音:雅君; 剪辑:许可
在今天播客的一开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那些童话作家、绘本作家,是为了谁去写童话,去画绘本?”
我原来觉得,既然是童话、是绘本,读者一般都是小朋友。那童话作家、绘本作家应该是为了孩子创作的吧。而且,那时我会觉得,为孩子写童话,画绘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特别理所当然,还有点浪漫。
我一度希望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的就是,此处长眠着一个为孩子写童话的人。
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在写童话,但我在写的过程中,就会想,我写的故事小朋友能看懂吗,会喜欢吗?有朋友看了我写的童话会说,这是不是太灰色了,或是太隐晦了,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
我被问得心里也会没底,我会想,我真的是在为小朋友写童话吗?如果不是,那我写童话这件事好像少了一点正当性呢?
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
而我最近看到的“一席”上的演讲文章,让我对之前思考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标题叫《他们就想放下大人的那些好,简简单单的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演讲者是向华,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的教师。
向华在演讲中说,他们会问那些世界上很著名的绘本大师,“您是为谁创作?”
你猜大师会怎么回答。
他们都说为自己。向华在演讲中说,以下是对他演讲内容的引用:
“这是一个很老实的答案。要是告诉你“我为世界的儿童”,那你别信。
这个小小的自己是什么?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要把它找出来。蒙尘了,擦擦它,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你要把它放在你的面前,跟它对坐,然后慢慢地跟它说话,慢慢地给它写一个故事。“
我特别喜欢这段话,它很好的回答了我曾经有的那个困惑。
诚实地扪心自问,我写童话是为了谁?其实我是为了自己。但我原来可能觉得这想法没有那么正确没有高大上,而没有正视它。
我接着引用演讲当中向华的原文,他说“所以好的绘本不是写给大人的,也不是写给孩子的,但是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有时候是感同身受那一部分,有时候是缺失的那一部分。”
我当时在看这段话的时候,想起了我之前构思一个童话。
那个故事里,有一个女巫,有一个能力是把爱上她的人变成乌鸦。喜欢这个女孩的人,果然都变成了乌鸦。慢慢就没有人想跟这个女孩约会了。但后来有一个少年主动去跟女巫做朋友,还爱上了他,并选择了表白,在少年说出我爱你的那一刻,他真的变成了乌鸦。
女巫觉得这男孩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要自投罗网。乌鸦落在女巫手上,叫出了女巫本来的名字,说,因为我能看见你。
那一刻,女巫的魔法消失了,之前被她变成乌鸦的那些喜欢她的人,都变回成了人。那只落在女巫手上的乌鸦,也变会成了少年,他和女巫掌心相握,少年觉得女巫的手掌柔软温暖。
为什么当时的我会去写这个故事,可能是因为我内心一方面有对爱的恐惧和害怕,就像那个女巫一样,没有办法接受别人对她的爱,也无法很好的去爱别人,只会伤害那些爱她的人。另一方面我又会有对爱的信心,我相信敢于冒着风险去爱的人,是能获得爱的,如果你真的有足够的勇气,是可以破除掉那些虚张声势的在爱情里面的防御机制的。
害怕爱的我,和渴望爱的我,这两个我,同时并存,就构成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的内核。
这个故事其实是写给我自己的,我在这个故事里,写下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渴望。
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创作其实是一种自我暴露。
这个过程,可能也是一种疗愈。
因为在创作的那个世界里,你是绝对的造物主,你可以按照你的信念,去讲述一个故事。如果你不喜欢某些发生在你身上的现实,你可以写一个故事。
在你构建的故事里,你可以给故事里的主人公安排一个新的命运,新的结局。而且我之前在第一讲中,也说到,创作本身,就会给人以归属感。
说到身体健康,很多人知道要健身。我觉得,如果要维持我们的心灵健康强韧,创作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健身锻炼的是我们的身体。而创作它所锻炼的是我们的思维,我们通过创作去对抗生活当中的心碎、琐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强韧自己的心智。我们会获得一种更不容易被他人随意左右的一种力量,我们会获得对自我价值的确认,我们还会获得和他人的共鸣以及呼应。
在创作这件事上,很多人说,我知道要创作,但是我创作什么呢?
创作什么都可以。我的唯一建议是,选你喜欢的东西去创作。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个词叫道不远人,那道虽然不远人,我们应该去哪里找那个道呢,我认为,道就藏在那些让你心动的,让你喜欢,让你激动,让你落泪,让你觉得夜不能寐,让你心心念念,时不时想起,让你哪怕现在放下,过了一段时间,它又会重新出现在你脑海里的那些事情里,你要去拥抱这样的事情,勇敢地走向这样的事情。
我认为,如果你想要理解这个世界,想要求得那个大道的道,你只能在喜欢的东西里面触摸到。
你可能会说,那我喜欢的东西,我不一定擅长。这很正常。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去追逐你喜欢的东西的过程中,的确可能追不到你本来想追的那个东西,但是你会发现其他的好东西,如果你追求的足够认真的话。
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原来采访过一个台湾导演、也是畅销作家“九把dao”,当时是他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我采访之前,做了些资料收集。
我发现,他最初的梦想并不是要当作家,而是当漫画家。他从国小三年级开始,他的梦想就是当个漫画家,他每天不停看漫画和画漫画,一直画到国三,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没有画画天分,才伤心放弃。
但之后当他对写小说感兴趣时,他发现因为之前喜欢漫画,看并且画了大量漫画,导致他在无意中培养了一种用「漫画分镜的手法和节奏感来写故事的能力。」他在写小说时,纯粹就是把闭上眼睛所看到的画面,用文字翻译出来,让读者看到,他脑中所看到的景色而已。
没有接受过任何文学训练的他后来成了台湾人气作家。
后来他回想当年,之所以喜欢漫画,其实本质是喜欢讲故事。他曾在一次演讲中回忆此事说,「老天爷给我的第一个礼物,上面写着漫画家。但我打开发现里面是空的,我以为老天是开我玩笑。但其实他是想告诉我,你这么喜欢说故事,但是你却用错了地方。。你或许没有用图画说故事的才能,但是你或许非常非常地有用文字来说故事的才华。」
如果他在一开始不去认真对待「漫画家」这个梦想,后来的作家梦也就不会实现。
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完,他的那个「漫画分镜的手法和节奏感来写故事的能力」,后来还被他用到了电影上,因为他闭上眼睛,能看到那个电影应该用的画面,他后来拍的电影也很受欢迎。
所以我说,我们要相信,「功不唐捐」。就如乔布斯所说:「有一天,当你回望,才会发现之前的那些点都连成了线。」
在你认真对待自己喜欢的东西,认真对待自己的兴趣,在你去创造的过程中,即使失败了,你还是会积攒下某些经验和技能。这些技能往往会在之后的某次追求中带来回报。
在追求兴趣的过程中,你不能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你需要重复去做你喜欢的事情。
但因为你喜欢,所以不会太枯燥。你在做的状态,会像是小朋友在投入地玩游戏。
我记得以前在GQ上面看过一篇讲电竞选手Sky的文章,其中引用荣格的那句名言——“小的时候,做什么事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让你快乐,这个答案就是你在尘世的追求”。就很好传递了那种做喜欢的事情的状态。
我当时在看这句话的时候,我也有问自己,小的时候,做什么事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让你快乐。我的答案是读书,其实一直到现在读书都是一件让会让我的时间过得非常快的事情,但是我其实没有把读书变成我的工作最重心的所在。
当我扪心自问为什么时,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是对于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是会有一种恐惧。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恐惧?可能是因为那个东西是我们最喜欢、最想做的,而如果那样的一件东西,我们都无法做好,就意味着我们最后一张底牌都被撕掉了。
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会害怕,真的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就会出现,越喜欢的越不敢去触碰的局面。
我们会在它旁边一圈一圈的打转去触摸那些我们没有那么喜欢、那么在乎的的东西。
说到这,我就想到,JK·罗琳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个演讲。她在那个演讲中,分享了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观点,大意是,彻底的失败解放了我。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呢?
她在演讲中分享了她是怎么走上写作道路的。
她其实一直都知道自己喜欢阅读写作、想象力旺盛,但是她一直没有从事制恶业写作,直到她所做的别的事情都接二连三的失败了,她离婚又失业,是个穷困潦倒的单身妈妈。
走到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她才开始考虑说我要去做写作这件事情。
她在演讲中说“失败意味着把无关紧要的东西剥离,我不再对自己假装我不是我自己。
我开始把我所有的能量引领到完成我觉得唯一重要的工作。
如果我在别的方面真的获得了成功,我可能永远就发现不了,在我相信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域想成功的决心。
我的自由被释放了。因为我最恐惧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还活着。我还有一台旧打字机和宏大想法。
所以人生的最低点成为我重建我的生活的坚实基础。”
后来,当我的朋友,遇到挫折时,我会把这句话分享给他们。当我们被命运之神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时,可能并不是命运之神想要羞辱我们,也可能是命运之神想用拒绝指引我们去走一条对自己更诚实的道路。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在为一些事情困扰,为一些求而不得的事情困扰,你或许可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想一下那些求而不得的事情是不是你真的想要的。如果不是的话,你是不是应该去做那些你从内心真的渴望要去做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审视了一下自己,我觉得,当下,我现在在这里做播客,和正在听这个播客的你,分享那些对我有启发的思想、观念,是我愿意做的。因为我希望,能让更多人因为我的存在,生活快乐一点。那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我觉得根本上是靠传播观念。因为,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信念构成的,我们相信什么会去影响我们的行动,而我们的行动又会参与塑造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所以如果我能够传播那些我觉得好的观念,那我就可能可以间接影响这个世界上将会发生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讲的内容,在最开始的时候,我通过讲分享一篇和童话创作有关的一席上面的文章,和大家聊了我们是为谁创作。
在说完这个部分之后,我还有跟大家聊到关于如何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认为,在那些我们喜欢的事情里面,藏着我们和宇宙相交互的法门,藏着我们自己身上的秘密。
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你不用担心你喜欢的事情,你不够擅长。
因为即使你真的不擅长,你在去做的过程中,累积的经验,会在其他事情上发挥效力。
最后还和大家分享了JK罗琳演讲中的观点,叫彻底的失败解放了我。
当我们四处碰壁的时候,不一定是神在惩罚我们,可能只是神在希望我们能够更诚实的面对自己,更诚实的去塑造自己。
最后就希望大家能够放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少一些担心和自我质疑,要相信,功不唐捐。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啦,谢谢你的收听。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