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



  • 追求他人认可自己,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我们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我们不好,所以在意他人的视线,这种在意他人的情况并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执着于“我”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

  • “不想被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我们的课题。所以“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太奇怪了”这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也不对。别人是否讨厌我们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

  • 课题分离:别人怎样对你是别人的事情,你能做的只有找到自己的课题 比如,你爹揍你。你爹揍你的理由有千万种,无论是哪种造成的结果就是你爹揍了你。究竟是你做错了你爹揍你还是你爹心情不好所以揍你,这都跟你无关,因为揍你的你爹地手在你爹身上。但是你再被揍后采取地一系列反应,这是你的事情。你是选择跟你爹唠唠,还是选择离家出走,这是你的课题

  • 拼命寻求许可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正是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会在意别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着。

  • 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和所有人一起是分属不同的共同体,一个共同体外可能还有另一个共同体也可能是包含着另一个共同体,我们每个人都在一个又一个共同体下,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在这种共同体下的横向关系

  • 不要批评也不用表扬 因为批评和表扬都是在上位立场上。这是在建立纵向关系而不是横向。

  • 要去鼓励,有鼓励才有勇气 横向关系下给与的应该是鼓励。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谢意或者是自己的心情,总之不该是批评或者表扬。

  • 他们合不合作与我们无关,这个开端由我们开始即可,不必考虑他人是否合作。课题分离也好共同体也好,不必考虑他人是否合作。因为那是他的课题。


我的感受



  • 为什么我会有想要他人认可我的想法呢?因为小时候父母的批评和表扬


仔细想一下这个问题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很想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表扬,后来是想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再往后是想得到同龄人或者上级……无论是哪种都是和我处于上下位的人。也就是我一直默认我的努力也好我的工作也好之所以有价值,就是为了得到比我上位的“TA”的一句“你真棒”式的表扬。


这给我带来的苦恼是:得不到他人表扬的时候我就会失去动力或者有挫败感;总是把自己的动力寄托于他人身上(主动权交了出去);有时候觉得自己很“舔狗”,比如之前甚至会说我就是想得到你的一句肯定才会熬夜做这个啊,你看完却什么都没有说……


怎么办:拿回主动权,我不需要许可,当然除非我就是想要这种许可感的时候除外,但我现在明白要不要许可感是我的事情,给不给我许可感是对方的权力。



  • 课题分离和共同体的概念


最开始,我是不理解的。不是说要课题分离: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怎么又要共同体了?看到后面突然发现,之所以会不理解是因为我把课题分离理解成了:自私、只需要有自我感受即可。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课题分离是为了让我们远离人际关系烦恼,共同体是为了让我们建立正向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前者是把我从现在的困惑中先解救出去的特效药,后者是为了之后能后良性成长的补养品。


总结整理



  • 共同体弥补了课题分离会带来的极端情况:冷漠。课题分离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不为了不必要的烦恼而纠结,让我们重新掌握主动权,目的论和无需他人许可也是支撑的这个观点。而如果把课题分离使用到极端的话就变成了:除我之外的人的一切都与我无关。这样的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成为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关系。而其实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这样。共同体这个理论就是为了避免或者说为了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

  • 共同体下,人和人是横向关系。我和你之间是没有等级、没有上下级、没有批评和表扬的关系。我帮你做这件事只是因为我们是共同体,为了共同利益而努力,而不是因为你是我的上司或父母。你关心我也是因为我们是共同体,所以我只需要跟你说一声:谢谢。就够了。

主播...
筱寻
Seki菇菇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