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是三岛由纪夫和猫,1955年于书斋
双人新年祝福
@Mandy
荒谬新年祝福歌声🎵
@Alice
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想要的,能距离所想越来越近。我上周去了PB,跟⚾️男孩过了一个完美周末。下雨天去逛了教堂,在河边散步。
🎙️本集大纲🎙️
三岛由纪夫
日本文坛的异类。作为日本战后的文学大师,他一生写了21部长篇小说、80多个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随笔,有10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36部被搬上舞台,7部得过各种文学奖,并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少有日本文学哀婉与阴柔,以生命困境、矛盾情节乃至禁忌,展示基本二律背反:美与丑、善与恶、优雅与暴烈、希望与绝望……但相对于故事,他的风格或许更加耀眼。
三岛由纪夫深受川端康成影响,并视其为真正的老师。也正是川端康成的推荐,三岛的短篇《香烟》得以在当时颇有名气的杂志《人间》上发布,从此登上作家文坛。24岁时,三岛正式推出了自己长篇小说《假面的自白》,这一本自我传记的推出,在日本文坛引起巨大的轰动,也正式确定了三岛由纪夫的作家地位,连一向对三岛作品嗤之以鼻的中村光夫也不禁称赞起来。随后三岛创作了一系列短篇小说比如《爱的饥渴》《禁色》《潮骚》,其中《潮骚》又一跃成为三岛由纪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本我最爱!这本看似情色性欲的书名,内容却大大相反,这是描写男女纯情的啊,除了崇高的情和纯洁的爱,三岛没有介入任何杂质,更不用说邪念。
生死美学
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一早确定的事情,否则不会之前就写完最后一本书《天人五衰》——最后一句便是:“本多觉得,自己来到了既无记忆也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的地方。”所谓政变,不过是尘世政治理想的最后一次无望挣扎,他协同三位伙伴,绑架自卫队长官后,开始发表演讲:“各位请静一静,一个男人正赌上生命跟你们说话……各位是武士吧,如果是,为何向西方低头呢?”在无人响应后,以激烈方式诀别。抛开其主张,这一诀别方式及陈词,本身就有吊诡之处:既洋溢着民族意识,又暗合自己所反对的“西方”观念。
三岛由纪夫自杀,场面一团混乱。他先用一把短剑刺进腹部,接着由他私人军队里的一位潇洒年轻人持武士刀将他斩首。这位年轻人试了三次都没能成功,最后由另一位他的追随者完成了任务。看待这场血腥事件的一种方式,是把它当作一场表演。三岛早就策划让媒体到东京市谷军事基地,记录下他自杀前对大众重建君权的呼吁。三岛问了在NHK工作的一位好友,询问电视台会不会对现场转播他切腹自杀有兴趣,这位友人以为这只是三岛众多黑色玩笑之一。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三岛一直对死亡有种艺术式的执迷。1966年他执导了短片《忧国》,饰演在20世纪30年代切腹自杀的年轻军官,背景音乐是瓦格纳的《爱之死》。
自杀前一年,三岛依据缅甸传说写了一个剧本。年轻的缅甸国王起造了一座漂亮的庙宇,却在完工之前得了麻风病,庙宇完成之际,他也撒手人寰。三岛认为这个故事"象征艺术家的一生,将自己完全注入作品之后,接着也哲人其萎了"。
这位小说家残忍的死亡方式,看似离经叛道,却是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这是累积了日本艺术家、舞蹈家、演员、导演、诗人和音乐家,在挑战身体艺术表现的极限二十年之后所到达的高峰:街头表演、参与式即兴剧场、公众行动绘画、虐待与被虐戏剧等等。日本五六十年代的前卫艺术和当今中国艺术很像,经常聚焦在人体上,有时甚至非常极端。三岛的自杀将这种表演艺术推向极致,这在之后是不可能再继续发展的。在历经了艺术沉潜、丑闻、实验的年代之后,三岛之死几乎代表了一个艺术时代的终结。
苍白少年
生在昭和时代的东京、没落贵族的家庭,成长在女性周围,性格阴柔,腼腆害羞。
祖母夏子控制着平冈家的每一个人,然而家运衰落,毁灭了夏子出嫁平冈家以来的奢侈生活。她把对于未来的期冀统统压在了孙子身上。祖母强势的性格,扭曲为一种变态的宠溺和过分的保护,三岛的饮食起居,每一个细节祖母都要求的十分苛刻。童年的三岛几乎过着三重隔离的日子,与母亲隔离,与同岁游玩的伙伴隔离,与户外自然隔离。三岛曾说过「13岁的我,有一个60岁的恋人。」这番话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也许是由于自童年时代起就具有的自卑感与隔绝感,作为补偿,三岛对生的欲求,首先通过突出男性的肉体美来表现。三岛认为男性的健美体魄与阳刚之气是活力、进取、英雄精神的体现,因此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男性形象;但与此同时,三岛的作品也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只不过对三岛来说,死不代表恐惧,而是美丽而令人神往的对象。死亡意象是三岛美学的重要内核,它与青春活力交融在一起,散发出一种魅惑而又惊悚的气息。
三岛精心设计的“假面”实际上是他从体弱多病的少年时代就开始具有对肉体的自卑感与脱离阳光与邻人的隔绝感的佐证。直到创作《金阁寺》为止,三岛一直在将自己强烈的自卑感转化为文学创作上的能量,同时由于戴上了假面具,他的人设也几乎臻于完美。
我喜欢的段落
我喜欢很真的东西,读到不是像说明书,没有功能性可言。但你读到就感受得到,感受到风,太阳,沙滩的触感,或者感受到作者描述的巨大空洞和悲伤。
真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书和音乐我是不太想分享的,太私密了,平时说不出口的微小嗜好和隐秘的阴暗角落会被看到。太赤裸我害怕。
01
相亲相爱的男女之间,某些地方总有独创的东西。现代社会,恋爱的动机里本能占有的部分越来越稀薄。习惯和模仿插入最初的冲动,这是什么模仿?这是浅表的艺术的模仿。许多青年男女虽然愚痴,但他们都知道,唯有艺术描写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他们自己的爱情不过是拙劣的模仿罢了。
02
随着对柏木的深入了解,我才弄明白了:他讨厌长久保持的美,只喜欢瞬间消失的音乐、数日内枯萎的插花。他憎恶建筑和文学。他来金阁,也一定是为了寻访月光辉映下的金阁。尽管如此,音乐之美是多么不可思议啊!演奏者所成就的短暂的美,在一定的时间内变为纯粹的持续,确实没有反复,虽然像蜉蝣一样生命短暂,但却是生命本身一种完全的抽象和创造。
03
月、星、夜云,以矛杉的棱线连接天空的山峦,斑斓的月影,白光浮动的建筑。万物之中,有为子叛逆的澄明的倩影使我迷醉。她有资格独自挺胸登上这段白色的石阶。这个叛逆和星、月、矛杉化为一体。就是说,她和我们这些证人同住于这个世界,收容着这样的自然。她作为我们的代表,从那里攀升而上。
事件,终将会从我们记忆的某一点上失坠。登上一百零五级布满苔藓的石阶的有为子依然留在眼前。她似乎永远都在攀登这段石阶。
但是,从此以后,未来的她将变成另外的人。也许登上石阶的有为子又一次背叛了我,背叛了我们。接着,今后的她既不会完全拒绝世界,也不会完全接受世界。她只是屈身于单纯的爱欲的秩序,甘心情愿做一个男人的女人。
因此,回想起来,我只能将这件事作为一幅古老石版画里的风景看待……有为子走过回廊,对着佛堂黑暗的里间呼喊。男人的身影出现了。有为子给他说了些什么。男人转向石阶的中段,扣响了手枪的扳机。
04
的确有一种思维,不把人作为个体,而是当作一条生命的河流看待。不认为是静止的存在,而作为流动的存在。正像当时王子所言,一种思想为各个“生命的河流”所继承,同一种“生命的河流”为各个思想所继承,这两者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生命和思想同化为一体了。而且,这种生命和思想本为同一体的哲学一旦推广开去,那么,统括无数生命之河的生命大潮的连环,人们称之为“轮回”的东西,也就有了成为一种思想的可能……
05
一般的友情可以看作爱情,爱情也可以看作友情。在每个人收回自己珍贵的面具之前,恶魔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一点点描画着面具的肩膀、嘴角。
06
当下盛行一种观念:爱情是相互给予的,不是单方面的施舍,否则就跟给乞丐丢钱一样了;真正的爱情,和同情是格格不入的,同情会玷污爱情。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一厢情愿地同情对方,最终把同情转化成爱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之所以恋爱,并非看中对方圆满的人格、无可指摘的人品,而是爱对方的缺点——这是一条恋爱的普遍规律。而这缺点或短处,往往会惹人同情。百分之百完美的人只会惹人反感,乃至削弱爱情。我们爱小猫小狗,就是因为它们比自己弱小的缘故。
07
既然相爱的人不可能完全相似,那么不如干脆使他们致力于相互之间毫不相似,使这样的叛离完整地作用于媚态。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心灵构想吗?然而可悲的是,“相似”结束于瞬间的幻影里了。为什么呢?因为爱恋中的少女纵然变得果敢,爱恋中的少年纵然变得内向,他们依旧会穿越彼此相似的存在而飞向彼方——已经没有对象的彼方。
08
人在一生当中,单凭良好的愿望、正确的思想、美好的憧憬,是无法成功的——有的人因此绝望,一蹶不振。不得不说这种人前途堪忧。更有甚者,放弃一切,自甘堕落,那就是一文不值的废人了。有的人经历初恋后感到幻灭,仍然咬紧牙关挺过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初恋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人生的试金石,强韧与否,一试便知。
09
我今天没有看日落。一整天流连太阳的容颜,再不愿见到那副经过化妆的衰老的面相。波特·里奇《过去的人》里那位易感的少年奥格斯坦,专对日落感兴趣,父母为此很担心。我也有过这样的少年时代,除了日落之外,我不承认太阳任何存在的理由。
如今,我终于摆脱了这种顽固的易感而获得了自由。我全身沐浴在太阳底下,通体感受着获得自由的喜悦。
10
我的背后是包围于大树清荫里的街道。市内电车穿过树叶间漏泄的阳光,从车站开动了。
里约的市内电车,呈现出乡愁的形状。车体老旧,有的电车牵拉着一节比它小一圈的车体,那里没有玻璃窗,没有板壁,只有顶篷、柱子,朝着车行方向顺序排列的木凳,前头用一段低矮的铁丝网作护栏,后头伸出一块木板,兼作站席和出入口。这种电车令人联想到放大了的游乐园中的儿童火车。伸出的木板上站着好多乘客,他们紧握柱子,挤作一团。其中有一群湿漉漉光着脚板儿的少年,他们去科帕卡巴纳海滨游泳回来。电车欢快地摇摆着身子,热烈地奔驰着……
11
孤独这东西不好。空间上没有联系的人,就很难有时间上的持续。我要怎么做才能把自己和某种东西联系在一起呢?
想象自己还未拥有的东西使人陶醉,而已拥有的东西则不会使人陶醉。
虽然十分的厌倦,却不想弄清自己究竟对什么厌倦。
12
你现在正处于向往感动的状态之中。你的纯洁无垢的心时时渴望感动,这是一种单纯的疾病。你就像一个长大了的少年为爱而爱一样,只不过是为感动而感动罢了。固定观念治好了,你的感动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也很清楚,这世界除了肉感没有其他的感动。任何思想和观念,没有肉感就无法感动人。人明明为思想的耻部所感动,却偏要像一个装腔作势的绅士,硬是说为思想的帽子所感动。
13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
That's it!
🐰年大吉!㊗️钱多多,快乐更多🤍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