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团力结构」的播客。「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立秋」这一期,我们首次把目光投向了大兴安岭与小金等边疆的传统“农业”—— 野生采集。
在小金,正是采集松茸的季节。气候的异常与采集的过度市场化面向,使得松茸面临不可持续的危机。如何在农民的生计、市场的需求与环境的保护三者之中,保持一种平衡?
与关内的持续酷热相比,大兴安岭的树叶已经开始微微泛黄,有些地方甚至零星飘起雪花,而迎来了收获的季节:蘑菇、木耳、野生蓝莓、松仁、榛子等。
采山,原本是闯关东的汉民在艰苦的气候条件下,向东北的少数民族,如鄂伦春等,学习的一种生存方式。而在温饱已不成问题的今天,采山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不同的采山方式,会对自然产生哪些影响?
现代人,因为厌倦了城市生活,而心向“荒野”。在现代生活的便利性与传统生活的自然性之间,荒野的尺度如何把握?或许,源自少数民族的采山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启迪。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嘉兴。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嘉宾:
@金鹏,山林采集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大兴安岭。
@张小猫,生态零售平台,目前生活工作于成都。公众号:天安生活
时间轴:
00:00-00:55 开场+主播介绍
00:55-02:27 嘉宾介绍
02:27-02:58 立秋节气的概况
02:58-03:57 杜玥:威海闷热的立秋和田间劳动
03:57-05:54 月丽:深圳的气候观察和田间劳动
05:54-06:57 小猫:成都的应季蔬菜和肉沫豇豆
06:57-08:15 鱼缸:桐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儿时的“零食”甜芦粟
08:15-10:58 金鹏:大兴安岭的立秋和高寒地区珍贵的蔬菜
10:58-13:21 鱼缸:东北的采集和汉族传统农桑的对比
13:21-18:43 金鹏:为什么在这个年代还有“野生采集”这种古老的农业形式
18:43-19:20 鱼缸:美国也有从事“现代采集”的群体
19:20-20:38 小猫:川西高原藏区以采集为生的人们
20:38-21:37 金鹏、月丽:吃山人不再只是靠山人
21:37-23:17 鱼缸:在温饱无忧的今天,野生采集意味着什么
23:17-25:23 金鹏:野生采集对有些人来说,不是简单的食物需要而是精神需要
25:23-26:39 鱼缸:在“人为”和“野生”之间找到平衡
26:39-28:59 鱼缸:历史悠久的湖羊圈养
28:59-29:29 月丽:大自然的“野生感”是人类的一种需要
29:29-34:17 小猫:当地人野生采集的态度是怎样
34:17-36:52 月丽、小猫:采松茸的“规矩”
36:52-39:45 月丽、金鹏:怎样让野生采集更可持续
39:45-41:28 小猫:气候异常对松茸产量的影响
41:28-43:19 鱼缸:不再想去改变太多,专心做好自己
43:19-44:45 鱼缸:江南地区从蚕丝的产区变为消费主力
44:45-46:58 金鹏:东北的可持续采集只能依靠外地消费者
46:58-48:11 小猫:作为销售平台能对野生资源的保护做什么
48:11-49:50 月丽、小猫、金鹏:政府对于野生采集的约束
49:50-51:43 月丽、小猫、杜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野生采集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