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团力结构」的播客。「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最新通知: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秋向此时分,昼夜两均长。秋分是丰收也是播种的季节。
山东威海,大家都在收花生、晒花生;青岛莱西受台风梅花影响,造成了两天持续的降雨,对桃和秋月梨的收获造成一定影响。
在嘉兴,因为赶上桂花飘香的时节,晚秋蚕也叫桂花蚕。蚕种刚催青完毕,养蚕人开始了今年的最后一次养蚕季。
地处岭南的深圳黑天明显提早了,有点秋老虎的感觉,但雨水较少,是种菜的好季节。
这一期我们跟在青岛莱西的农友小康聊了聊秋月梨的生态种植,他和父母经营一个28亩的小型家庭农场。内容也涉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建立、CSA(社区支持农业)等。
第二部分,月丽对工厂化农业与自然农业的差异做了很精彩的表述。简言之,工厂化农业建基于对农业环境的全盘控制,而在这一过程中,人跟自然的连接逐渐断裂,人跟自然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少,人在里面的作用也都变得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即是“工业化的食物,造成了工业化的人”。
将农业作为一种文化,而不只是经济要素。除了人与自然的连接与互动,鱼缸也提到了传统的乡间信仰,并以最近读到的书《假病》为例。“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就只能被可以完全认识的世俗世界所取代了呢?事实上早有人说过,中国人的生活艺术也是和戏剧最接近的。”
在过去的2年,杜玥搬到了威海的一个村庄生活与工作,只做了一件事:收拾房子,与房子相处。也见识了许多以乡村振兴为名的商业开发项目。如果连在乡村居住都做不到,何谈乡村振兴呢?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嘉兴。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嘉宾:
@小康,小型家庭农场经营者,目前生活工作于青岛。公众号:康鲜生田园农业
时间轴:
00:00-01:00 开场+主播介绍
01:00-01:30 嘉宾介绍
01:30-01:55 秋分节气的概况
01:55-02:40 杜玥:威海的秋分观察
02:40-03:43 小康:青岛的秋分,泡在水里的花生
03:43-05:03 鱼缸:嘉兴估计再过一个月才会有秋收的感觉
05:03-05:37 月丽:深圳的秋老虎,雨水少了正好种菜秋播
05:37-10:48 小康:今年的梨和桃收获如何
10:48-14:14 小康:秋月梨的抹药处理和市场乱象
14:14-15:29 小康:秋月梨的生产标准和研究方向
15:29-16:09 鱼缸:农业大专竟然有插花课程
16:09-17:24 月丽:农业的复杂性
17:24-20:09 月丽:高科技农业背后的代价
20:09-20:51 月丽:不与自然失联的农业设施
20:51-22:33 鱼缸:饲料养蚕和传统养蚕的矛盾
22:33-24:30 鱼缸:现在乡村领域的人比十多年前复杂了许多
24:30-25:19 鱼缸:读《假病》有感,存在空气中的村庄文化
25:19-26:19 鱼缸:松赞酒店可以展现藏区文化,但我们……
26:19-29:03 鱼缸:乡村中的葬礼习俗和生死观
29:03-30:54 月丽:所谓“迷信”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30:54-34:01 月丽:从不同的种植方式看到背后的不同文化,如何传递文化
34:01-40:16 杜玥:“盘活”一个农村老屋的喜悦,好像扎根下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
40:16-42:01 杜玥:住在村里也会焦虑
42:01-43:21 小康、鱼缸:过好当下,剩下的就顺其自然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