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团力结构」的播客。「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最新通知: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早晚寒意阵阵。
在胶东,西红柿、茄子、丝瓜已进入末期,南瓜熟的差不多了,白菜有“脸盆那么大”,萝卜顶出地面。
江南的晚秋蚕茧刚刚采好,一年的养蚕季就此结束;杭白菊已陆陆续续开放,马上迎来白天采菊、晚上做茶的农忙。
黄山今年天气特别干旱,梅雨季没有雨,到现在三四个月只下过一场小雨。秋季育苗的虫害明显。当季食物有:萝卜、空心菜、红薯杆、红薯叶、番茄、秋葵等。
随着气温和雨水下降,岭南迎来种菜的好季节,各类的青菜、西葫芦、番茄,黄瓜。
疫情前在黄山举办的堆肥工作坊上认识的米襄,到现在她已经在黄山居住了满4年。
和她自己以及我最初的想象完全相反,这4年,她遭遇了巨大的挑战。这其中,既有疫情带来的收入锐减,又有传统的村庄社会对一个单身、年轻女性的误解、甚至污名化。
经过不断的反思与调整,米襄最终与当地村庄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最终的最终,她不过只是想踏实的种点地。这只是一场简单明净的生活。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嘉兴。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嘉宾:
@米襄,村居4年,目前生活工作于黄山。公众号:映山
时间轴:
00:00-01:02 开场+主播介绍
01:02-01:22 嘉宾介绍
01:22-01:48 霜降节气的概况
01:48-03:41 杜玥:威海的霜降,应季时蔬
03:44-05:11 鱼缸:嘉兴的霜降,采菊花
05:11-06:03 月丽:深圳的霜降,种菜的好时节
06:03-07:47 米襄:黄山的霜降,干燥带来虫害
07:47-13:40 米襄、杜玥:打理两亩地需要几个人?
13:40-16:18 米襄:村居4年的坎坷
16:18-17:38 杜玥:在陌生的村庄感受更多的是被照顾
17:38-19:25 米襄:反思在村里经历坎坷的原因
19:25-23:36 米襄:一个女生在陌生村庄为何会遭受更大的恶意
23:36-26:50 米襄:艺术乡建为原本朴素的村庄带来了什么
26:50-30:33 杜玥:在威海的村里改造房子,工人比我们还会避嫌
30:33-31:56 米襄:进入乡村之前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31:56-38:41 杜玥:在村里遇到过的最棘手的一件事
38:41-39:55 米襄:跟村民相处过程中自己的改变
39:55-46:18 米襄:为了修房子想尽办法赚钱
46:18-51:05 鱼缸:因为投诉村里的污水乱排问题,和村里关系紧张
51:05-54:44 月丽:如何应对与老村民价值观不一致带来的矛盾
54:44-58:38 鱼缸:一个老村民全部搬走的“新农村”
58:38-60:25 鱼缸、米襄:乡建唯一的路就是年轻人真正地回到乡村种地与生活
60:25-62:58 米襄:为什么在艰苦的情况下还留在乡村
62:58-69:15 米襄:给想要返乡的女生的n条建议
69:15-70:28 米襄、鱼缸:返乡的经历让自己实现了个人的成长
70:28-72:43 米襄、月丽:不管在乡村还是城市都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宿
72:43-73:14 鱼缸:更开放的心态去跟更多人探讨乡村议题
73:14-75:20 月丽:做乡村建设比形式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发心
75:20-77:06 月丽:疫情后人与自然的连接在加深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