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简介:
我是在几年前的一次生态农业会议上认识徐晔的。她那时介绍自己在国外读博士,正在为论文做田野调研,主题有关返乡、生态农业等。
没想到,她自己也返乡了。回到位于浙南山区的农村老家,一边继续做可持续研究,一边自己种菜、做木工。
我们聊了:
- 返乡与父母的冲突
- 是否需要改变老一辈,怎么改
- “可持续研究“是什么
- 国内生态农业的现状
- 超市与快递对生态农业的负作用
- 像个农民一样终老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嘉兴。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关于嘉宾:
@徐晔,可持续研究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温州村里。
时间轴:
00:00-01:12 开场+主播介绍
01:12-04:04 嘉宾介绍
04:04-09:10 徐晔:和父母在老家的田园生活,养鸡、植物染、堆肥、摄影……
09:10-11:09 徐晔:在读博士生的半农半X生活
11:09-13:14 鱼缸:正在学摄影,想拍一些关于蚕丝的短视频
13:14-17:24 杜玥:威海冬天缓慢的生活节奏,听徐晔的进展感到焦虑
17:24-19:26 徐晔、鱼缸:一些关于养鸡和养猪的记忆和经验
19:36-23:16 鱼缸、徐晔:作为返乡青年,如何看待父母的不理解
23:16-27:23 父辈的时代印记、年轻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27:23-30:28 徐晔:在环保方面观察到父母的一些改变——从用化肥改到咖啡渣、收集厨余做堆肥,沟通的时候抓住他们的痛点
30:28-32:38 回收咖啡渣还田做肥料
32:38-34:33 鱼缸:也许可以让父母做老师教别人养蚕
34:33-36:03 徐晔:爸爸退休回村后身体越来越好
36:03-42:04 徐晔:十年来的“可持续研究”在学什么
42:04-47:22 徐晔:对国内生态农业领域的看法——发展日新月异,但政策上对小规模的农场缺少支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还是倾向从普通的大渠道购买农产品
47:22-50:52 徐晔:在城市里也可以尝试的可持续生活——亲手在屋顶搭建菜圃
50:52-55:02 月丽:从更本质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生态农业“圈”
55:02-60:00 徐晔:在日本拜访农人和消费者的经历,一位“怪人”的有机农业实践
60:00-64:00 鱼缸:生产者本人内在的变化很重要
64:00-64:52 徐晔:当代人常识的缺乏和古人优雅的传统生活
64:52-70:04 杜玥:一位朋友因为村里生活不方便搬去了镇上,另一位新朋友来到了村里
70:04-71:34 徐晔:初入乡村,烧火做饭是个很花时间的大事
71:34-73:02 鱼缸:养蚕让自己更有耐心
73:02-75:52 徐晔、鱼缸:和精力旺盛的父母相比自愧不如,反思被工业化太多年的自己
75:52-85:53 各地的节气观察
85:53-89:36 徐晔:温州村里唯一的年轻人,其他年轻人都做什么去了
89:36-93:46 鱼缸、杜玥、徐晔:人生的终极目标,像老农一样多姿多彩的生活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