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夏至节气,北方蔬果飘香的季节开始来临。南方进入梅雨季节或者“龙舟水”,雨水大大部分蔬菜生长缓慢,瓜果蔬菜减少了。
本期我们邀请到两位在城市屋顶农场耕种的“地主”,交流自己在农耕过程的观察与收获。这个过程我们有两个有意思的观察:
一是,从她们的经历观察到农耕的收获不只是农产品,更多的是农耕过程带给人的疗愈价值,以及以农耕为媒开启了一种新的社区感的形成。大家在这里更放松、更打开,我们“可以向植物一样的思考与生存”,植物蓬勃的生命力也感染着这里的人们,基于在这样单纯、真实的氛围里,人们也更容易找到共鸣和连接感,而打开心扉。
二是,我们发现在遵循自然农耕的种植法则下,小面积耕种(3~20平方)的地主也可以有很高的产出,单位面积产出超出了规模化种植。让我们惊叹“不是有机农业能不能养活全人类”的问题,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养活土地?人们花心思去了解植物、去培育土地就会有相应的价值回报。
我们也聊到,生态/自然农耕的价值不只是食品安全,还有精神文化价值、生态保育价值等。
在乡村从事生态农耕的农友们,在修复乡村的土壤与生态,是一项对全人类都有重要作用的工作,但往往因为缺乏人力、财力举步维艰,以“消耗自己”承担着很大的成本。也许我们可以城乡联合起来,有更多的互动和共创,发挥农业除了食物以外,更多精神文化滋养价值,协力生态农业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在帮助生态农产品成本降低。
时间轴:
00:00-02:37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37-10:45 夏至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和农事
10:45-16:15 地里长草为什么能保护土壤
16:15-17:28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里会留草吗
17:28-24:42 屋顶农场的肥料来源
24:42-30:03 屋顶上的蚯蚓塔和香蕉圈
30:03-35:10 屋顶农场地主们的自主设计和打造,形成了社区的氛围
35:10-40:20 开始种地后,心境更平和、为人更打开了
40:20-44:21 把“喂养土地”放在更高的优先级
44:21-47:24 生态农友为什么都很累
47:24-54:07 从土地和植物那里获得的疗愈和智慧
54:07-61:41 城市农夫对全职生态农友的建议
61:41-64:08 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消费者和生态农友联合起来‘
64:08-66:14 农夫市集作为媒介的重要性
66:14-70:57 传递土地价值的重任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团力结构也已开通苹果播客,欢迎在苹果播客上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筱笛、Hurry,城市农夫,在屋顶农场种菜,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目前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目前生活工作于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目前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