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最近,余秀华出版了最新的诗集《后山开花》。这期节目就来自于新书活动上的聊天。我们随机谈到了很多话题,没有微言大义,反而有很多偶然的、临时的、不设防的灵光。
之前有读者问是否可以听到这场谈话,所以还是把它剪了出来。不过,现场的收音不是特别好,大家多多包涵。
收听提示:
1、这几年余秀华有什么变化?
2、爱情就像要不到的糖果
3、余秀华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4、村庄的变化
5、友谊和爱情一样容易翻脸
6、如何应对网友的攻击?
7、痛苦也是生命的必须
8、爱是什么?
9、喝酒比男人重要多了
10、生命有没有意义?
----
公众号:魏小河流域
微博:@魏小河
主播...
魏小河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Nalgarmaa
9个月前
日本
0
小河的声音好治愈

慧侦啊啊啊
9个月前
安徽
0
小河周五快乐呀!八点看你更新哈哈,刚听完游荡集就来了哈哈
达达令
9个月前
广东
0
哇!我来捧个场🥳🎉

我们只做鱼
9个月前
辽宁
0
兕

Eva_
9个月前
广东
0
👂🏻

慧侦啊啊啊
9个月前
安徽
0
34:15 微醺不喝醉就好哈哈

慧侦啊啊啊
9个月前
安徽
0
32:16 小河竟然不喝酒!

utepilshhh
9个月前
天津
0
哇哇哇

拿出勇气有进不止
9个月前
吉林
0
早上好哇!
羊驼小姐_Rona
9个月前
江苏
0
来了!

drinkf
9个月前
浙江
0
👂
OohSi-Hom
7个月前
浙江
1
诶没字幕听不清楚好可惜

kidstoy
9个月前
上海
1
看成余华老师了。。

吴松Wayne
9个月前
未知
1
杭州炎热的下午,打开小河的播客,音乐一下子让车里清凉了一点。

2-_
9个月前
广东
1
👀
芜_Maay
9个月前
四川
2
17:23 不想去随波逐流也不愿去随波逐流,乌鸦永远比孔雀多

李彬stanli
9个月前
上海
6
我最近在读到文章《对话余秀华:世间皆苦,可我还是愿意再来》,在凤凰网读书对她专访时候一段对话:
余秀华:每个人都在受苦。没一个人好过的。
凤凰网读书:即使知道这一点,你还是愿意来?
余秀华:那是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在受苦,即便你长得漂亮、身体好,可能还有别的不如意。
凤凰网读书:你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对,世间皆苦。
余秀华:世间皆苦,对呀。
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播的台湾电视剧《不够善良我们》,剧中围绕昔日作为情敌的两位女性作为主角展开,简庆芬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Rebecca继续单身。
后来,她们透过社交网络互相羡慕。
Rebecca羡慕作为妻子、有一家老小的简庆芬,但简庆芬自己独白是:
我每天要做别人的老婆、妈妈、女儿、媳妇、员工、一个爱地球的好人,我真的是已经累倒。
简庆芬羡慕单身、独立、自由职业事业开展的风风火火的Rebecca,但Rebecca的在遭遇餐馆不允许单人用大桌子用餐时候,说到:
到底为什么,我要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觉得自卑、觉得抱歉啊,我这么努力耶,我单枪匹马的,连一个问我今天好不好的人都没有。
透过散文集李娟《我的阿勒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生活在自然、美好、丰盛的少女,这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但李娟在这本散文集的第四版自序,也就这部散文集发布的10多年后回看,她说到:
“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写这些文字的我,额外珍惜“她”与他们为数不多的交集……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是的,在我们几十年生命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让人艳羡日子,笼络起来或许实际上只有这么多。
大部分时间是琐碎的、无聊的、重复的、沉闷的、自己忍受或承受着。
许倬云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可要怎么“往里走,安顿自己”呢?
前阵子看李娟长篇散文集《羊道》,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她写到:
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
吃完新馕(再回头吃之前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
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
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与感知,她才会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说出这样话:
世界就在手边,
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对我而言,这些年的“游牧的生活”,我经历着热情到厌倦,甚至茫然,而后又重新找回了热情,那便找到关注些什么。
我现在这种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接各地活儿,然后搬去各地生活的状态,便是一种放大版本的打工换食宿,换去不同地方过日子体验,可能比较动荡、也收入不高,但确实不好也不坏,很能安顿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阶段答案。
那怎么找到自己关注的点,甚至是可以投入一生去关注的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下可能成为找到的线索:
(1)从情感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2)从行为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3)从认知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4)从关系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5)从权利弥补与扩充去找到关注的点。
情感上,比如之前一个案例,姐姐看到双腿残疾妹妹陷入身心抑郁,很想帮助她更快乐,于是后来她们姐妹俩创办了 Izzy Wheels工作室,通过装扮轮椅的大轮子,让每个坐轮椅的人找到一些快乐,也能“If you can’t stand up, stand out.——如果你不能站起来,那就做最独特的那一个。”
行为上,比如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姚彥慈看到了疼爱的外婆在患上了认知症后,变得用餐不方便,于是作为一个适应性餐具领域外行的她,努力学习、到处求助、死磕解决方案,虽然遗憾没有来得及量产,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把这份遗憾变为了事业,服务更多同样情况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用餐、生活,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不再问自己擅长什么,而是问自己关注什么”,这是我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写下的体会。
人生充满可能性,也充满韧性,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先试一试行动起来。假如找到了关注的点,为关注的点而努力,那么便有了一些安顿自己的办法。
但即便找不到,毕竟也是先去花时间,去寻找这个“关注点”,这寻找过程也其是一种关注,因为为了遇见、找到,我们可能会调动更多身心敏锐,去感受自己、感受世界,这种感受下的人生,我觉得也是极好的。
我不富裕,动荡,也孤独,日子似乎不好;
但我孤独带来了敏锐、我所求的很少,我很容易满足,我的日子也不坏。

Noire
9个月前
北京
6
余秀华好真挚好可爱啊哈哈哈

橙子cc11
9个月前
湖北
9
之前还看过凤凰网读书的采访,感觉余秀华老师非常真诚坦率,印象很深的是别人觉得她总是很有勇气迎面生活的打击,她说,没有,她只是在宇宙的缝隙里穿行。就跟她在这里说的一样,人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活着,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