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想说的话

最近,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最近很受欢迎。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了?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觉得很惋惜。男女主人公明明那么情投意合、默契满分,但最终还是分手了。他们的爱情,好像花束一般,绚烂美好;也如花束一般,"花开有时,花落无期"。

在网上,也有很多人在分析男女主角的故事,哀叹当代爱情的脆弱。我就在思考一些问题: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能创造一个好的爱情和好的婚姻了?而电影中男女主人公遇到的问题,是不是当代我们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以及,我们要怎样让自己的爱情美好而长久?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One More Thing

我与新世相「光之来处」合作了一门《工作之苦》课程,聚焦这个时代的工作新问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寻找重建生活的答案。

课程有30节,如果大家对课程感兴趣,可以搜索「光之来处」公众号去看看。


内容提要

03:35

电影中的日本年轻人,正处在最难谈恋爱的时代

日本经济的衰退,导致年轻人生存压力变大

男女感受到的压力不同,日本女生对男生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缺乏助推长久爱情的动力

22:51

电影背后的时代爱情困局——当代「灵魂伴侣」误区

他们(电影男女主角)感到的共同性,比如同样的鞋子,喜欢的电影、喜欢的书,都是别人创造的,它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接受性的、消费性的,而不是自己青春生命的打开,不是自己在实践奋斗里边去打开的东西。

29:25

电影背后的时代爱情困局——年轻人往往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对方

我们总以为恋爱就是相同,其实恋爱最珍贵的是差异。

为什么有的人去谈恋爱,给对方开出那么多条件,就是为了把差异消除,然后两个人好像很容易就达成一致,减少很多冲突。但是归根到底,这里面有一种弱者心态。不能克服那些不一样的东西,不能达到两个人的核心部分。

54:37

电影背后的时代爱情困局——好好说再见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好的分手,前提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认识到这么一个分手,其中也必然有自己的原因。所以这时候可以释放出来对对方的一种善,使两个人变得生命变得更加有光泽,更加有一种格局有一种境界,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你可能想了解的典故

03:49

《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金融财政的部门)的强力推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14:04

单面人

马尔库塞在《单面人》中指出,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一种“单面的社会”,活动在其中的只是具有“单面思维”的“单面人”。

单面人是对工业社会一些人群的统称,他们只知道物质享受而丧失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有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即纯然地接受现实,盲目地肯定现实,将自身完全融入现实中。

51:41

《琴声如诉》

《琴声如诉》是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8年。

该作讲述安娜·戴巴莱斯特的丈夫是一家企业的经理,他们的家庭生活优越、富有,然而安娜的内心却很空虚。每个星期五,安娜都会带着儿子到吉罗小姐家学习钢琴。一天,一桩情杀事件让安娜陷入某种渴望和懂憬之中,向往起"只有在死亡中才可以得到的绝对的爱情"。她在咖啡馆遇见原冶炼厂的工人肖万。肖万对安娜早就有所注目,这回在咖啡馆邂逅,他立刻向安娜靠拢,邀请她一起喝酒,对她暗示情意。安娜被这暖昧的亲近诱惑,屡次来咖啡馆和肖万约会,谈论那起情杀案,借以释放自己的情感。正当她准备真正体会一下那要人命的、狂热的恋情的时候,她猛然醒晤,及时撤退,选择放弃,结束了这一场正在发展中的、事实上却并不可能的爱情。

52:26

《春琴抄》

本片改编自谷崎润一郎的同名小说。

大阪修道街药商的女儿春琴(山口百惠 饰)生的美丽动人,但小时候因为眼疾而失明,却在三弦琴上练就出一番造化,生性清高的她不愿被人瞧不起,性格也愈发古怪起来。照顾她日常起居的是比她大四岁的仆人佐助(三浦友和 饰),伴随着春琴的佐助对小姐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追随春琴学习三弦的他和春琴的接触与日俱增,逐渐心生爱意。二人的微妙关系,春琴却不为承认,直到春琴因为意外被毁容。为了不让春琴感到难过,佐助选择了刺瞎自己的双眼,这样,留在他脑海里的便是小姐永远美貌的样子。二人自此再没有什么间隙,永远的生活在了一起……

59:28

《和莎莫的500天》

《和莎莫的500天》是福克斯探照灯公司2009年出品一部爱情电影。由马克·韦布执导,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和佐伊·丹斯切尔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8月7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颇具超现实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一个不相信真爱的女孩遇上一个疯狂爱上她的男孩。汤姆是以给贺卡撰写各种贺语为生,满脑子充满奇妙浪漫的他不意被自己的女友莎莫甩掉。为了反思他和莎莫的问题所在,汤姆于是开始回忆自己和这个女孩过去在一起的500个日子。


送你一首歌

01:06:14

《花咲く旅路》

《花咲く旅路》是由日本南方之星乐队主唱兼吉他手桑田佳佑作词作曲,桑田佳佑的妻子,南方之星乐队键盘手原由子演唱。

后来这首歌被香港歌手陈慧娴翻唱为《飘雪》,台湾歌手高胜美翻唱为《蝶儿蝶儿满天飞》。

歌词:

铃なりの花を摘み

采来开成串的花儿

吹く风に夏を知る

吹来的风告诉我夏天到来

おだやかに ああ おだやかに

静静地啊静静地啊

今ぼんやり远くをながめてる

现在正茫然眺望远方

はるかなる空の果て

在遥远的天空尽头

想い出が駆けめぐる

思绪如万马奔腾

なだらかなこのなだらかな

平缓的这个平缓的

名前さえしらない坂だけど

连名字都不知晓的山坡

咲く紫は旅路を彩どる

盛开的紫色装点着旅途

何処へと鸟は鸣き

鸟儿啼叫问我去何方

梦出ずる国をゆく

我要去梦之国

世の中はああ世の中は

尘世时光啊尘世时光

なぜこんなに急いてと流れてく

为什么这样匆匆流逝

今宵は月が旅路を照らそうぞ

今宵月儿一定会照旅途

喜びが川となり

喜悦化作河川

悲しみは虹を呼ぶ

悲伤唤来彩虹

道无きぞこの旅だけど

虽然着旅程没有路

でもこんなに上手に歩いてる

可我却走得如此惬意

稲穂の先がいつしか垂れコウベ

稻穗不知何时已垂头

咲く紫は旅路を彩どる

亦有紫兰饰旅途


主播...
梁永安的播客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锐看世界
3年前
11
30:40 老师,对于灵魂伴侣和非单纯消费性的三观一致,而是要有创造性的,这块还是有些不理解,希望老师能出一期播客展开讲讲。比如,热爱自然和旅游的人,周末假期都去爬山旅游,这算是实践性吗?如果喜欢读书,读小说,写了一些读书笔记,算是创造性吗?我们怎么算是做到了实践性和创造性呢?
白花盛放
3年前
11
愿称之为日版的《婚姻故事》,尽管男女主角并没结婚
MaggieSue
3年前
11
21:22 生活、潮流反馈给我们的相似性 相同性,并不是真正的灵魂相通
长夏沢村
3年前
12
34:08 “爱里包含着极大的善。”
你喜欢爱丽丝吗
3年前
13
1:01:47 “花束回到花瓶,回到它应有的位置。”生活也回归生活,平淡浮出水面成为生活看得见的底色。
咖喱星的刀客特
3年前
16
46:45 第二次跨越说的太好了!第一次因为爱好相似靠近对方 但真正能决定走下去的还是能看到彼此的不同并且跨越过去完成携手前行
屹耳97
3年前
18
以前我也以为同频才是灵魂伴侣,对书籍、电影、音乐、艺术的爱好和兴趣越趋同,两人就会有聊不完的天,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和你有相同的感觉,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同类。相通感所建立的精神链接是人际交往最优化的结果,这也是我在友情和爱情中所寻找的。 之前这部电影宣发时强调灵魂伴侣、知己难觅,让对爱情迷茫的我迟迟不敢观看。但心情平静下来去看的时候,竟然没有想象中那么让人心碎和不可触碰。我只是冷静的旁观着她两的相遇,对于电影中体现的同频我隐约觉得会没那么可靠,可能是提前知道分手的结局,观影时就在等待结局铺开。 后来听了沈亦斐老师和梁永安老师的播客和视频,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解析恋爱后得出重要结论:差异才是灵魂伴侣。影片中男女主的爱好兴趣是文艺男女青年在消费主义影响下所接受的产物,是文艺的再生产,而不是她两的原生创造。这样的相同使得快乐叠加,如果说相同是快乐相伴,那差异使得幸福相随,因为有差异两性想在一起就必然要创造出专属的东西,而这是他们缺乏的。至于分手的原因我认为是两人之间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时,没有好好交谈过,没有商讨解决办法,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揣测对方,任矛盾积压。明明相爱也为对方着想并努力给予更好的生活,但这种着想是不情不愿地以及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顾及对方本身的需求。当对方有强烈的创作和生活需求时,男主是否定她的选择而不是为她高兴,当男主拼命社畜,女主也是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拼,做自己喜欢的不就好了。如果有第二部两人是可以转换角度去创造共有的东西,他们有能力去在一起,恋爱不就是随时调整步伐。 当然这部剧好在前半段我们看到了同频爱情带来的快乐,他们是高质量的恋爱关系。首先有无数的话题可以交流,其次男主会每天接下班的女主,一起散步,一起搬家营造独有空间,听到女主面试失败后穿着拖鞋坐电车找到女主,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放弃喜欢的漫画去不断面试工作,想在一起的决心绝对日月可鉴,在恋爱关系中全情投入,光这几点哪怕分手她两也是高质量恋爱和相处。最后,两人没有撕破脸皮,难以收场的分手。他们的分手是尊重、体面和温暖的。拜托现实中我要有这样的恋爱关系,哪怕分手也是珍贵的,我太想完全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在另一半面前完全做自己也可以放心做自己,可以放心倾吐心事,脑海中深厚的、搞怪的、幽默的、乐观的、悲观的、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告诉对方也能得到百分百回应,遇到问题、不开心和矛盾也能及时处理......太理想了吗? 单说男女主身上的闪光点和精神性:男主务实踏实上进,女主浪漫自由,他们的特质中和会是现代生活中人既未被工具化也不过于理想化的存在,但影视为制造冲突把两种特质放在天枰两端,所以分手成为必然结局。
瞌睡小狗
3年前
20
双方共同喜欢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别人创造的,是接受性、消费性、快乐性、感受性的,并不是自己培育出来、在青春中打开的东西,也并不具有内涵。双方的爱情本质上是快乐叠加,这些共同点只能建立起一个起点,但这实际上并不是灵魂伴侣。
Yi_lun
3年前
25
46:36 42:46 我们年轻人在恋爱中很容易因为差异分开。我们总以为恋爱中最珍贵的是相同,实际上最珍贵的是差异。能不能看到对方身上那个差异里面有很珍贵的东西是自己没有的,而我这也有很好的品质,在他那比较单薄。由此产生的依靠感(价值倍增的感觉)是最美妙的。我们的爱情中有很大的误解,总以为相同才是灵魂伴侣,其实差异。成长的不足,就会有一种软弱感,缺乏勇气和能量。 在一个低欲望的社会里面,很容易去避免差异。比如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就是把差异消除,两个人好像很容易就达成一致。弱者心态,弱者性格,不能克服那些不一样的东西,不能达到两个人洋葱头核心的部分。 恋爱就是一场修炼成长。 第一次因为共同性迅速靠近,在差异性里面再次跨越。两个人要在灵魂中走在一起,需要共同创造一个东西。自由+朴素的坚持=好生活,冲动性是一个起点,在种种压力里面,双方各自认识生命,认识生活,认识自我。 追求“此刻永恒”背后是危机感。 温暖的分手。继续思考继续反思,使人成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局限,善。内心深处的自我推动。
燏_Rena
3年前
26
观点有被醍醐灌顶到,谢谢梁老师。接受性的消费性共鸣是一种表象甚至假象,深层的价值认同才是灵魂伴侣,人生的跑道不够宽,要交替发力向前才是更合理的向前方式,理想主义的浪漫诗篇和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对于伴侣两人而言并不相悖。有一点小小想法,在接替发力时也要看到对方,而非沉浸于自己否则可能发现两人已渐行渐远。不久前在陕西大剧院听了您的意思课堂,收获颇丰,希望老师可以多多分享~另外疫情当前,梁老师也请注意防护。
玛格丽特雏菊
3年前
31
真的太感谢梁老师了。 虽然我知道我男朋友很好,但对于是不是可以作为终身伴侣,老实说我还有犹豫,从今往后没有了。 这部电影我实在有共鸣到极致,他们的情况几乎与我和男朋友一模一样。同样15年大学开始在一起,共同经历校园到职场,只不过我们进程稍慢,热恋期比他们更长一些。去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正是感觉到爱情快要消逝的时候,情况也和他们类似,连男女方身上的优点和问题都一样,真的差点分开了,还好两人及时沟通挺过来了。 感谢梁老师的点在于,老师提出: 1.要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的珍贵和不足之处,且要彼此珍惜。 2.在过于拥挤的跑道上用好差异化的结合,一前一后去带动才能共创美好生活,实现从快乐到幸福的飞跃。 过往我犹豫的点在于,我们在一起很好,但基于一些现实因素差了点对未来的热望,状态比较平。其实想想我们去年能挺过来,也正是因为两个人沟通后一起做到了1和2这两点。问题在于总归还是年轻,看不透本质,不能保证两个人都一直走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谢谢老师帮我们这两个年轻人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们一定会一起变得更好。
王掰掰
3年前
38
靠消费的相同性产生的连接是不紧密的,及时是文化消费—这个观点打到我了。确定,大家都是消费主义炮制下的普通人,即使是小众消费其实也并不小众,从基数来看。消费不能代替生产和经历,切记不能将两者划等号,还是得靠自己的经历去塑造自己的独立性,不能换靠消费和摄入。
当海潮涌向礁岩
3年前
45
28:15 我对梁老师在家努力出门佛系的理解是,在家努力,能在一个安静的世界里达到自我的和谐共生,在外面对外面的喧杂的时候,由于内心的丰盈,是可以佛系的接受。自来自去,无风无动。有自己的静才能面对外界的动,而不是跟着外界一起起伏。
瞌睡小狗
3年前
47
33:27 年轻人在恋爱中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看不到自己,另一个是看不到对方。
-ARCH-
3年前
54
46:55 !当时和室友看这个,我就坚持兴趣爱好相同太多的两个人更适合当朋友,情侣还是需要更多的相异和发掘对方的惊喜。
小雨summer
3年前
70
是听到的最好的对花束的解读之一了,感谢梁老师,这周在影院又看了一遍,很同意一点是整部片子不止是爱情的消失,也是青春的流失,不止关乎亲密关系也关乎成长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看完最大的感觉是暖伤的情绪,有曾经美丽的两人关系疏离的不舍,也有梁老师所说的属于电影的那些苍凉,但是又能感受到那些美好,以及两人对于共同经历的记忆的珍惜,实在是非常动人
UneJean
3年前
97
听到片尾的歌曲又哭了一会。已经37了,和我的豆瓣男网友进入在一起的第14年,其间我们做网友,谈恋爱,订婚,结婚,异地,生子,闹离婚,疫情分离…结婚也好生孩子也好治不好文艺的病,文艺本来就不是病。是我们的生活形态,我很感激遇见你,被你看见,也看见你,即便人已中年,婚姻让人一地鸡毛,我看见你还是20几岁的样子。我们还在长大,我们的关系也在生长,即便看不清前路,我仍希望生活里有你。作为长年相伴的老友,不再热恋的恋人,孩子他爹,微信群里的网友,婚姻合伙人…都不重要,愿我们彼此都好,始终拥有花束版的内心。
之火无烟
3年前
151
两位青年一开始的感情是建立在相同的文艺消费观上的,都是去外在寻求一种安全感。但是在一起后要面对的是如何建立起共同的生活,如何面对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这需要调动自我为对方考虑。能不能互相理解支持和成全,这份爱情到底给双方带来多大的力量感和希望感,压力之下,温情的文艺面纱撕破了,真正的自我就开始显现,内心的价值排序分歧才真正叉开来。
Cookiesss
3年前
216
“错把相同当作灵魂伴侣,其实理解差异才是”学到了
空谷之音
3年前
262
30:53 很喜欢老师重新定义的“灵魂伴侣”。因为一致性而喜欢是一种很单薄的喜欢,这种一致性只是接受性的,而这种接受性是感受性的、是被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架构起来的。内心不够丰富充盈的人,往往对外在的差异性更加苛刻。灵魂伴侣应该是能够去欣赏一个人由于知识和经历而努力建造起来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世界。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