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这一期从物质审美的角度展开讨论了Tim为什么要将胶片作为摄影创作的主要媒介。介绍了摄影史上发生的四次物质收缩,也就是相机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小,摄影如何变得越来越简单,以及这种简单对摄影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同时也谈到了量化和自动化对于摄影的影响。
节目中提到的Tim的摄影工坊:
欢迎大家来玩
04:35 胶片的拍摄方法如何影响观看状态
08:45 审美实际上是对过程的审视
10:40 为什么艺术家画条线就是艺术,普通人画一条就不是?
17:00 什么是物质收缩
27:15 摄影的第一次物质收缩
34:45 摄影的第二次物质收缩
48:30 摄影的第三次物质收缩
61:03 感受的带宽
关于「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是Tim在创作之余的一档以闲聊为主的播客栏目。 节目内容通常是无心插柳,或是节外生枝。
以及,胡说八道对于Tim来说是一种心理建设的方式。
关于Tim
Tim是一个差点就当了程序员的摄影师。现在除了个人创作之外,也涉及一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工作,在2019年创立了miscLab影像实验室。 曾在知乎以“Timothy Wang”的名号写作,亦使用“Tianxi”署名作品。 目前出版作品有:《再见,谢谢所有的鱼》(画册),《匿名的风景》,《海拉尔真的存在吗?》 摄影作品散见于国内外美术馆与杂志。
主播...

OKTi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黄兽
9个月前
北京
0
请问Tim 一般用哪款胶片相机拍摄
姓铭
10个月前
浙江
0
主播有ins账号吗,想关注一下

阿威咖啡
2周前
浙江
0
大佬不更新了 好气啊
阿冬_rGl1
1个月前
广东
0
56:13 想到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也压缩了看电影原本时间内的感受
Harpoc
1个月前
江苏
0
第一次听这期时我还没有接触过任何形式的胶片摄影,并在听完之后下了拍摄胶片的决心。到现在我已经拍摄超过100卷120胶片了,主播在这期里画的要介绍自己的工作流程这个大饼仍然没有兑现……🥲
谷丰
1个月前
四川
0
非常赞成您的观点,不愧是能学哲学的高材生。直接用数码相机的摄影师,有点像不学印刷排版就直接设计字体。数码和胶片一点会共生,虽然在打字以前,都要先学写字,但是键盘一定不会消失,书法也一定不会失传,或者自动驾驶再高级,也有人怀念驾驶乐趣。多听您的节目可以有更多思考,就好像摄影不是为了出照片,而是为了捕捉美
只见不见树
2个月前
内蒙古
0
21:32 我去,这讲的哪里是摄影,这讲的简直就是现在人的疾病∑(;°Д°)
hd678
2个月前
辽宁
0
为什么我们需要拍胶片?为什么再把胶片数码化做输出?我认为理解的还不到位,这里面另有原因。
Harpoc
5个月前
江苏
0
听了好几遍了,期待后面分享拍摄流程的节目🥹

青措Lee
10个月前
云南
1
每一次都能获得新的感触认识,在很多问题上得到解惑,期待下期~

白熊路一
11个月前
上海
1
非常认同~
小河之洲
11个月前
上海
1
催更下一期😄

田苗_
10个月前
北京
2
感谢Tim老师的播客,听着非常好入眠 ,神清气爽地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播客,还是梁文道道长的播客哈哈哈哈

小生xz
11个月前
北京
2
31:06 不由想到,纯电动车也是种收缩,已经不知道动力是如何焕发出来的。just push the pedal, they do the rest.

我爱吃小饺子-
11个月前
新加坡
2
对于艺术的点对点理解的现象解读受益匪浅,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自己的portfolio 可以去参加Tim的
workshop

换气
11个月前
广东
3
想入门胶片,期待相关更新🥺

Astrooo
11个月前
上海
5
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审美,让我想起 human being 这个词。生之为人,重要的是 being 的过程。

VaNi梁
11个月前
江苏
7
听了很多遍,私以为Tim老师的博客对老玩家是特别友好的。正因为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时代的变更,对Tim老师所言才感同身受。
关于技术进步,我也不止一次在思考它真的让我们生活变好了吗?想来也不尽然,诚然我们工厂的生产效率比几十年前已经是指数级增长了,但工人会因为效率提升而多获得了休息时间吗,并没有,依然是三班倒;更糟的是,随着自动化和ai的导入,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匠人),他们磨练了一辈子的技能却无用武之地了。
这对摄影师来说也是一样的。早期,摄影是门槛很高的技艺,而随着一次次的收缩,如今摄影已经沦为一个技术门槛接近于0的事情了,这固然让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但另一方面摄影师的价值也无限降低了。
当然,可能会有朋友反驳说,让所有人都可以当摄影师不正是一种普世、一种社会的进步吗?我并这样认为,因为这种物质收缩带来的门槛下降是针对各行各业的。摄影师被信息化搞得变得一文不值,其他的,工人、设计师、会计师、程序员等等又好到哪去呢?除非是完全不用考虑技术收缩的职业,不然必然也是有过类似体会的。
而每次物质收缩的受益者中,其实普罗大众只是跟着喝汤的,真正的受益者是技术供应商,是胶片时代的柯达,是数码时代的苹果。而所谓物质收缩,在我看来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正是企业为了竞争、为了利润、甚至为了自救,才会做出技术创新。(只要有竞争就必然会有创新,相反绝对的垄断就不用创新)。我并不认为大部分企业会多么高尚的想推动人类进步(毕竟我自己也是企业一员),但是千千万万个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然有意无意之间推动了的产品的创新迭代。每一个成功带领行业走进一个新的产品时代的厂商就是最大的受益者,相反没有及时跟上的就会被淘汰。柯达就是两次完美的案例。所以,每次技术迭代都是技术供应商的一次利益重分配。
最后,个人倒不是想传达一种悲观的情绪。毕竟,世界上是不存在终极的、完美的技术的,所有的技术我们都可以说是一种过渡的技术(如果真的出现了终极的技术,人类文明的发展估计就要进入死胡同了吧)。如今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讲更重要的,或许是【认清自己需要什么】。毕竟,我们还是有一部分选择权的。胶片、数码、手机等等等,孰好孰坏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或许才最重要。

charaaaaaaaa
11个月前
江苏
13
18:11 我现在经常把tim老师的播客当做哲学评论来听,谢谢tim老师和我们分享。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像变得更单调和浮躁了,和他人和自然,甚至和自己的身体和心都缺乏联系与共鸣了。

OKTim
11个月前
天津
21
也是非常巧合,我刚发布这期节目,苹果就像所有人直观的展示了物质收缩是如何发生的。如果大家看了苹果前两天ipad pro发布会的那个视频,一个压缩机把所有的东西压缩成ipad,就会直观的理解我在节目中所说的物质收缩。这事甚至有点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