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期节目,我们请到的嘉宾是现居柏林的 Pan Daijing 潘岱静 。
Pan Daijing 的名字可能不是很多人知道,但口味前沿的乐迷一定不会对她感到陌生。2017 年,Pan Daijing 发行了她的首张个人全长专辑《Lack 惊蛰》。这张专辑入选了英国前卫音乐杂志《Wire》的年度专辑,名列第八位,这是一个颇为了不起的成绩。
Pan Daijing 的音乐作品里融合电子、工业、噪音、歌剧等不同的元素,最近几年她更是通过展览和现场表演的形式活跃在众多的美术馆和剧场的舞台。前不久她刚刚发行了第二张专辑《Jade 玉观音》,今天我们就来和她聊聊这张专辑。
00:00 《Let》。
02:09 世界漂流:从贵阳到旧金山,从上海到柏林。
03:37 最初的音乐创作给养来自旧金山。
04:24 柏林的生活总结是“清淡”。
06:05 在旧金山攒钱买了第一台合成器,是做音乐的开始。
07:04 做音乐更多基于耳朵,从来没有什么音乐风格的执念。
09:00 很难说出来自哪些音乐人的创作影响,但的确有一些人在某一些时刻对潘岱静带来了勇气。
09:14 《Phenomenon》。
10:02 Pan Daijing 在旧金山做什么。
10:59 和“红牛音乐学院”的故事。
15:33 在柏林,做艺术创作的人真的那么多吗?
18:42 关于演出:Pan 最喜欢在奇怪的非常规演出场所表演。
20:19 同是电子音乐很发达的城市,上海同柏林的共性与差距。
21:34 “上海(的电子乐场景)需要一帮做事认真、胆子大、心比较狠的人去拉一把。”
21:39 《Clean》。
22:52 关于厂牌 PAN: 一个和 Pan Daijing 有巧合的名字。
24:59 《Lack 惊蛰》的制作时间只有两周。
25:54 《Jade 玉观音》的歌曲创作其实是过去三年里艺术创作中间的调剂。
27:27 在探索的方向与方式上,《惊蛰》更像是“撒野”,《玉观音》更内敛。
28:01 《Dictee》。
29:53 《玉观音》的曲目名,为什么英文名对应到中文是月份?
30:41 《玉观音》的歌曲创作时间,从几分钟到半年不等。
31:43 如何判断一首歌曲创作的终止?要靠“听”而不是“想”。
33:20 “iPhone是最强大的创作工具。”
34:08 《Dust》。
34:59 《Dust》的创作故事。
36:12 《Moema, Forever》源自一幅画。
37:15 《Moema, Forever》
37:37 新专辑预告:Pan Daijing 今年 11 月还会在 PAN 发行一套双唱片歌剧专辑。
40:19 歌剧是把人的声音做到最极端的一种方式。
41:37 2015 年就有做歌剧的想法,这个过程需要一点点积累与学习消化理解。
43:14 Pan Daijing 并不会唱歌剧,也不会五线谱,但她有自己的方式来创作歌剧。艺术家需要有勇气做自己不会做的事。
44:56 音乐创作和艺术创作,这是两个不同的身份吗?
46:10 早些年的音乐巡演也可以被认为是她的一种艺术研究。
48:11 美术馆观众对你的期望是:他们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48:55 音乐观众更“单纯”,艺术观众更“有城府”。
49:32 “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别人的初恋?”
50:24 关于两个正在上海和香港进行中的展览关键词:环境,live,时间。
53:13 Pitchfork 对于 Pan Daijing 的评价是:“一位消极空间与生物力学的声音艺术家”。
56:00 完整收听《D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