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无所事事读书会第2期:韩炳哲《仪式的消失》

这期节目太欢乐了,现场跟开放麦似的。录制于12月21日晚退步集旧书房,在冬至、圣诞节前夕。欢迎带着愉悦的心情收听!

预告:2024年1月 无所事事第3期 聊韩炳哲《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本期主播:

甜菜 文学博主

张向辉 哲学练习生

刘利 营销编辑

 

【收听提示】

导读时间

01:17 节日作为游戏,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表达,它的特点就是过剩。

02:30 我们有哪些节会过?现场:古尔邦节、独龙族节日、音乐节

04:20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节日吗?我们就只能等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消费节吗?

06:06 朝圣者和观光客

08:35 没有交际的共同体和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09:45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生活?现在的社群构建了共同体吗?

11:23 成都公共生活观察

14:11把聚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里面的问题是什么?举例:火人节

19:51 本真性自我;数字交际和社交媒体反思

22:04台湾文学内向世代

22:35本真性强制、抑郁症归因怀疑

24:16为什么本真性问题重要?美国《韦氏词典》将英文单词“authentic”定为2023年年度词。

27:15“自我”概念的演变

28:57 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本真性有两面性;自我是一个两难问题

29:57 读者:什么是自我?黑格尔和齐泽克的解释

30:45文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关于自我,死亡,诗

32:14欲望经济学;注意力训练;手机-黑镜-放大自己的回声

37:20我们生活在一种冲动文化里面;人们为什么容易被激怒,批判?

39:39本真性社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

41:22脱口秀“批评”;权力下放;互联网碎片化

43:21为什么韩炳哲在多本书里对仪式和节日特别看重?

45:17为什么游戏重要?

46:27读者:现代电子游戏的最大悲剧是你死不了,就是过剩无限

47:12符号帝国,聊仪式社会的日本

48:44文德斯电影《完美的日子》,想象的日本

51:01阿巴斯镜头下的日本,《如沐爱河》

53:22审美的日本和现实的日本的差别

55:09小津安二郎在国际上的出名,其实是全世界对日本的误解

读者互动时间

56:44读者:韩炳哲的怀旧病和“复魅”

57:51读者:对仪式背后形式主义的警惕

58:49音乐节里的“观光客”心态

59:54 韩炳哲的矛盾;千金难买我乐意

01:01:04读者:仪式的消失,是否与人们已经不太需要一个共同体,个体可以养活自己有关?

01:04:13为什么下班后不想做走脑子的事儿,缺乏文化体力,需要疯狂刷短视频刷剧,连环呆视?

01:05:38读者:如何看待“家人的意义就是为了过节”这类长辈言论?

01:07:36爱过节会整仪式感的山东人,一个怀旧,一个逃离

01:11:30读者: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的隐忧》中对“自我”的启发

01:12:43他者与自我

01:13:27下期预告:《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提及作品】

书籍:

《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德]韩炳哲/安尼/中信出版社/ 2023-8

《本真性的伦理》[加]查尔斯·泰勒/程炼/上海三联书店/ 2012

《现代性的隐忧:需要被挽救的本真理想》[加]查尔斯·泰勒/程炼/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10

《西方正典》[美]哈罗德·布鲁姆/江宁康/译林出版社/ 2015

《想象的共同体》[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吴叡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电影:

《完美的日子》(2023)维姆·文德斯/役所广司 

《如沐爱河》(2012)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奥野匡/高梨临/加濑亮

《乐士浮生录》 (1999)维姆·文德斯/ Joachim Cooder /莱·库德

片头音乐:得田真裕-志摩一未

【关于近于正常】

人生无常,何必正常。「近于正常」是一档偏文学向的、泛文化播客。不定期更新,每期一个主题,和你分享近期触动我的文艺切片,可能是好书,好剧电影,艺术展览。

主播甜菜,视频号【甜菜读书】文学博主。

节目也会不定期邀请读书博主的奇奇怪怪朋友们来做客。

订阅渠道:小宇宙|喜马拉雅|Apple Podcast|荔枝FM|网易云音乐|蜻蜓FM|QQ音乐

公众号/微博:甜菜王

视频号/小红薯:甜菜读书

主播...
甜菜-近于正常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雪喵喵
1年前 广东
0
1:11:33 “聊哲学有啥用呀”“集体是很可怕的,自由也是很可怕的”主播们金句频出哈哈哈,好欢乐的讨论氛围!
雪喵喵
1年前 广东
0
34:37 手机完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和精神。通过手机交流,我们把其他人抽象了,不去关注具体的人。网络的声音往往是同质化的,我们自以为在交流,其实各自沉沦在“信息茧房”,想起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提到“媒介即隐喻”,手机在我看来是像电视一样的媒介,目的是用来娱乐的。而线下活动的交流会更有深度,可能是线下交流主要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而非图像,让人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雪喵喵
1年前 广东
0
30:33 这里关于自我的讨论超有意思!!抛出了一个问题自我的极限、边界、度在哪?不思考自我不行,太自我又自恋。
雪喵喵
1年前 广东
0
25:48 没睡着听播客,听到1/3没忍住先评论一个,孔子说“君子慎独”不是说人要在社会之中啦,而是说君子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谨言慎行,没人看见的时候还能表现出来的礼节、人品才是real的。谈到这个韩炳哲的“他者”怎么提现的问题,韩炳哲的“他者”应该并不是指那种单纯的其他人。他的书里似乎没有很明确的关于“他者”的定义,但结合《爱欲之死》《他者的消失》的上下文,我的理解是这个他者不是同者,即不是跟你相似的人,而是跟自我相当不同的个体、想法,或者其他物体。
珍珠少女
1年前 四川
0
25:48 「君子慎独」的意思是要在独处的时候依然保持君子之风吧,怎么感觉这里说的是不独处呢
甜菜-近于正常
1年前 四川
0
1:13:27 【收听提示】小宇宙把shownotes格式化了,没有空格真叫强迫症不适应啊……我要硬空出来。 导读时间 01:17 节日作为游戏,是生命的一种自我表达,它的特点就是过剩。 02:30 我们有哪些节会过?现场:古尔邦节、独龙族节日、音乐节 04:20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节日吗?我们就只能等所有的节日都变成消费节吗? 06:06 朝圣者和观光客 08:35 没有交际的共同体和没有共同体的交际 09:45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生活?现在的社群构建了共同体吗? 11:23 成都公共生活观察 14:11把聚集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这里面的问题是什么?举例:火人节 19:51 本真性自我;数字交际和社交媒体反思 22:04台湾文学内向世代 22:35本真性强制、抑郁症归因怀疑 24:16为什么本真性问题重要?美国《韦氏词典》将英文单词“authentic”定为2023年年度词。 27:15“自我”概念的演变 28:57 查尔斯·泰勒《本真性的伦理》:本真性有两面性;自我是一个两难问题 29:57 读者:什么是自我?黑格尔和齐泽克的解释 30:45文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关于自我,死亡,诗 32:14欲望经济学;注意力训练;手机-黑镜-放大自己的回声 37:20我们生活在一种冲动文化里面;人们为什么容易被激怒,批判? 39:39本真性社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 41:22脱口秀“批评”;权力下放;互联网碎片化 43:21为什么韩炳哲在多本书里对仪式和节日特别看重? 45:17为什么游戏重要? 46:27读者:现代电子游戏的最大悲剧是你死不了,就是过剩无限 47:12符号帝国,聊仪式社会的日本 48:44文德斯电影《完美的日子》,想象的日本 51:01阿巴斯镜头下的日本,《如沐爱河》 53:22审美的日本和现实的日本的差别 55:09小津安二郎在国际上的出名,其实是全世界对日本的误解 读者互动时间 56:44读者:韩炳哲的怀旧病和“复魅” 57:51读者:对仪式背后形式主义的警惕 58:49音乐节里的“观光客”心态 59:54 韩炳哲的矛盾;千金难买我乐意 01:01:04读者:仪式的消失,是否与人们已经不太需要一个共同体,个体可以养活自己有关? 01:04:13为什么下班后不想做走脑子的事儿,缺乏文化体力,需要疯狂刷短视频刷剧,连环呆视? 01:05:38读者:如何看待“家人的意义就是为了过节”这类长辈言论? 01:07:36爱过节会整仪式感的山东人,一个怀旧,一个逃离 01:11:30读者:查尔斯·泰勒 《现代性的隐忧》中对“自我”的启发 01:12:43他者与自我 01:13:27下期预告:《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雪喵喵
1年前 广东
3
现代的节日往往跟消费绑定,中国的传统节日跟消费结合比较少。年味越来越少,春节大家都放假了也没啥消费,就爱在家里待着。个人体验,在海外很有过年氛围,之前在英国念书,过年会跟室友一起贴对联、打火锅,外国同学纷纷送祝福,中国城还有舞狮子啥的,有种人在他乡找归属感的感觉。今天圣诞节,正好从欧洲回国,亲身经历中西圣诞节,个人感觉国内圣诞氛围更热烈了,大街上很多人穿圣诞服饰,到处是年轻人圣诞摆摊,各种店铺都推出节日限定,这个现象其实蛮有意思的。看韩炳哲德国的求学经历,他大概师承现象学,就有海德格尔那种人要“诗意地栖居”。结合之前哲学家的观点+他自己的观察,我理解他是觉得现代社会,图像太具体,同质太严重,他者的消失让彼此距离也消失了,故而诗意、宗教、爱情、仪式(需要人类抽象和想象能力的东西)都渐渐消失了,也就是“上帝已死”吧。这期讨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希望我没刷屏T T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