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Yujia,《Coffeeplus 播客》主播
老A,《足球无双》主播
孔老师,《什么电苔 | 认真调侃电影》主播
这次「狂喜播客节」的复盘节目我会录很多期,其实所谓「复盘」(梵一如说的反省)是一方面,对我更重要的是,借着录节目的机会,跟这次参与、帮助「狂喜」的朋友们能做来下踏实聊会天,互相多一些了解,不然平时工作来去匆匆,网上可能微信都聊不了几句,所以,「复盘节目」多录几期,就是跟大家多聊几次。
至于内容,一如既往的「开放对话」,就是我没期待,没要求,请来的主播/志愿者,大家聊自己想聊的感想,问自己关心的问题。
本场三位主播,都是这次「狂喜」的主播志愿者,大家在这次活动中都以极高的热情和投入程度参与到了这次活动当中,想想也是一件比较神奇的事。一方面是播客本身自有魅力,有相同志趣的朋友,就更容易聚集到一起,互相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从活动设计角度,如何能让一帮志趣相投,但又个性鲜明的每一位能和谐协作,像水一样流动起来,让活动的所有设想顺利达成,的确并不容易。
对我而言,只有难的事和只有很少人相信的事,才值得去做。
所以从8.10-11两天的「一狂」到11.2一天的「一狂+」,就必须给出全新的活动设计思路,给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创新环节,这才能不断吸引更多共同志趣的朋友愿意花时间(比花钱更宝贵)投入到这个活动当中。
「一狂+」也是在创新中打补丁,很多尚未完善的部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不追求完美】这是我反复强调的,也【不尝试取悦所有人】同样很重要,我们就是做一个相对简单、纯粹的活动,除了主播和听友见面的真诚互动,没有更多。
【不做直播】
【不建观众群】
【不做市集板块】
【不会在现场把观众喂饱,不提供过量高热量食品】
【除了必要的合影、录像,尽量不诱发现场观众多操作手机】
……
上面这些,都是我多年世界各地各种生活、比赛、工作复杂经历,换来的一些感受和思考,都要落实在活动的很多细微设计之处,当然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但至少我不是随便做的判断,也是反复想了又想。
如果有感兴趣和愿意交流的,我当然非常愿意倾听和面谈。
目前「复盘对话」里还没有纯粹购票观众场,如果你在上海,刚好也是「一狂」的付费观众,非常欢迎你跟我联系,工作微信kaifangduihua,我们凑两三个人,可以再录一期纯观众视角的复盘节目。
这次非常感谢Yujia,偶然我俩认识,她帮忙介绍了Coffee Buff的创始人Lee。
我们为了帮助现场观众有足够的咖啡因摄入,我们还提前去场地两次,就是为了搞定专业咖啡机电压问题,最后是协调了整个传媒港物业公司,单独给我们从影院外面拉了一条专业电源线,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Coffee Buff的咖啡好喝,我每天两杯,的确好喝。
Yujia跟我说,可爱的六层楼六老师在上午活动中间跑出去,特意领了一杯Coffee Buff,回头坐在台前还跟身边嘉宾推荐,说:这咖啡好喝。
如果不是Yujia介绍,我不会了解到Coffee Buff和它背后的故事,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也希望能成为「狂喜」的老朋友。
这一场最大的收获其实在关掉录音机之后,我们四个又坐着继续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当时想怎么就提前关机了呢哈哈哈
跟孔老师和老A、Yujia关机后的开放对话,核心要解决一个问题:
「主播志愿者来参加狂喜的根本性动力是什么?」
因为这显然跟听友志愿者的动力是明显不同的,而且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真问题」。
我很高兴,最后创造性的讨论出一个大家目前比较满意的解决方案,会在「一狂+」里以独立模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会把更多的主播志愿者,只要报名参与,就尽量容纳进来,真正为推广播客这件事,做一些实打实的贡献。
最后,梵一如也加入讨论,前面他在录音间外认真工作,果然他又给出了升级方案,非常有创意。
而我脑子里只盘算一件事:执行流畅度如何?是否增加执行现金成本?是否消耗更多资源导致性价比缺失?
还好,目前这个创意模块,至少在我脑子里是能够跑通,大概我就可以基本完整呈现出来。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创新模块,我们还是等一个多月后陆续揭晓吧。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