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情绪。
在《身份的焦虑》中,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我们每天都会体验许多的不平等,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嫉妒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有的人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但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
我们总是容易FOMO(fear of missing),害怕失去或者担心错过,陷入所谓“局外人困境”。
紧接着是焦虑,是自我怀疑,是一种啃噬人心的挫败感。
你总觉得别人都比你过得好,玩得比你开心,事业比你成功,人生比你有趣,从而造成一种对自身境况的不满,一种阶级下滑的恐惧。
于是你想要做更多的事,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多有趣的体验——未必因为这些事情对你来说很重要,而是它们看起来仿佛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残酷的是,社交网络和大众传媒将这场竞赛推向了更盲目、更漫无边际的方向。
一方面,你意识到杀伤力最大的往往是身边亲近之人的成功。他们的成功,让你得以瞥到自己错过的机会、未曾实现的心愿,未能拥有的人生。另一方面,消费主义给出的答案,让你误以为真能过上与广告中一样令人羡慕的生活。
这场竞赛,就像绕圈子赛跑一样,永远没有尽头。然而,即便如此,大部分的人还是毫不犹豫地奔向焦虑。
如果你也有着类似的焦虑,那你,来对地方了。请坐,我们来聊聊吧!
喜欢我们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the_yellowhouse关注我们,或者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分享,期待听到大家的声音。
【主播】
@卓雅Joy
@柚子咧
@商俊
@糊糊
【嘉宾】
@八界
【内容索引】
2:41 正片开始
4:44 《身份的焦虑》作品简介
5:54 作者阿兰·德波顿简介
7:56 如果可以选择身份,你希望选择什么身份?
18:36 看本书之前你焦虑吗?看完之后你还焦虑吗?
32:18 这本书提供了哪些新知吗?
53:06 如何看书中提出的这些解决方法
1:04:01 相关作品推荐
【相关书籍】
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
罗伯特·泽塔勒《大雪将至》
费孝通《我看他人看我》
乔纳.伯杰《传染:塑造消费、心智、决策的隐秘力量》
刘晓蕾《醉里挑灯看红楼》
推荐理由:红楼儿女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身份里,虽有反抗却不得逾越。
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托尔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
杰克·伦敦《白牙》
【相关影视】
《瞬息全宇宙》
《爱在黄昏日落时》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