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没有人会否认,《宇宙探索编辑部》是一部很难被定义的电影。它杂糅了科幻、浪漫、写实等多种风格,用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方式打破了类型电影的创作边界。许多人甚至开玩笑地说:这是一部“神经病电影”。而这些恰恰都说明,《宇宙探索编辑部》以一种足够尖锐与突破的姿态,呈现出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不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这是导演孔大山在高中时写下的座右铭,如今,他让故事里的唐志军、孙一通、秦彩蓉、那日苏与小小等人代替他完成了对这句话的阐释,宇宙诞生时的余晖不仅化为了电视上的雪花点,也成为了银幕上的光。银幕之内,宇宙的神秘混杂着日常的无厘头尽数向我们展开了怀抱,那些看似造作与古怪的行为于是也变得迷人了起来。而这何尝不是对应着银幕之外,孔大山们“不对被设置的创作安之若素”?
即使花了若干小时一起畅谈观影感受,我们依然感到难以穷尽这部电影的内容,或者说,我们也只是探索到了银幕上的一些雪花点: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吗?怎么界定它的风格?如何理解它对理想主义者的刻画?为何影片的英文名是“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 ?
欢迎你与我们一起,加入这场银幕探索的头脑风暴,将银幕上的光点闪烁转化为思想的碰撞。若有任何想法、见解,请尽情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谢谢!
【我有嘉宾】
新叶:坐标中国上海,博士候选人,关注视觉文化、视觉媒介、影视艺术等。
不多:坐标美国加州,电影研究者,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华语电影、离散华人电影、中国电影史,以及生态批评等;“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
花铁俑(伦伦):坐标前加州柑橘研究所,比较文学博士在读,主攻科幻研究,业余创作者。
雪飞:美国田纳西大学世界语言与文化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华语世界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
刘思成:电影研究者,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影与地域、电影美学等。
【鼓瑟吹笙】
[00:01]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如何看待唐志军?
[04:56] 从《西游记》看“商品化”的问题表达
[11:53] “西南”之地
[14:12] 用原始主义的意象表达人与土地的关系
[15:23] 西南在中国科幻界的特殊地位
[16:59] 对科幻人的描写“不真实”
[18:38] 全片最丰满的人物:秦彩蓉
[20:18] 所有人物都困在自己的普遍性焦虑中
[23:31] 其实没有人真正认同唐志军
[27:45] 秦彩蓉如何被塑造成一位主导者(facilitator)
[29:03] 秦彩蓉的笑代表着一种Feminist Killjoy
[32:51] 从结尾的洞穴设计到片中对视觉强势的呈现
[37:12] 中外文化中的“洞穴”
[43:19] 洞穴亦代表了一种前现代的状态
[44:38] 以反高潮的叙事制造反差感
[46:22] 从反期待的角度看片中对奇观的制造
【承筐是将】
Feminist killjoy: 学者Sara Ahmed在多本著作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包括The Promise of Happiness (2010), Willful Subjects (2014), Living a Feminist Life (2017), What’s the Use (2019)
【人之好我】
本期剪辑:新叶
本期音乐:《生活倒影》, by 苏运莹, from:https://music.163.com/song?id=1306112195&userid=84347335
【示我周行】
在一般的讨论当中,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银幕之上的所听所见为起点,然后辐射到电影创作者、电影生产和社会语境,而“画外音”是我们特别策划的一档播客,顾名思义,在“画外音”中,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自己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
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大家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ID: Spectator-s),获取更多相关活动信息;同时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 Spotify和小宇宙上收听我们的精彩节目。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