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延续《流浪地球1》的大片定位,《流浪地球2》在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中再次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参与这一期讨论的朋友们则不约而同地把焦点放在了影片中对于数字生命与人工智能的叙事上。虽然与宏大的共同体叙事相比,这一主题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但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更多可供讨论和拆解的空间。
本期节目先从屏幕上的机械视点聊起,探讨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AI的幻视、技术的焦虑、对生态危机的表达、片中女性角色的刻板呈现、与其他科幻片的横向对比等等,内容不可谓不丰富。
总之,如果你也好奇《流浪地球2》中的AI呈现,好奇生态批评家们会如何看待人类共同体的叙事,好奇它与其他科幻片相比有何异同,好奇它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如何惹人不适,欢迎你通过收听、留言、关注等方式参与到我们节目中来,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出你们的观影感受!
【我有嘉宾】
新叶:坐标中国上海,博士候选人,关注视觉文化、视觉媒介、影视艺术等。
不多:坐标美国加州,电影研究者,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华语电影、离散华人电影、中国电影史,以及生态批评等;“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
花铁俑(伦伦):比较文学博士在读,主攻科幻研究,业余创作者,坐标前加州柑橘研究所。
小栗君:坐标北京燕园、将赴麻省剑桥,博士候选人,关心屏幕与媒介、战争与历史、科技与艺术、思想与美学。科幻业余爱好者,科幻电影蘑菇食用者。
【鼓瑟吹笙】
[03:19] 屏幕还是AI?怎么理解影片中的多种视点?
[04:42] 动物的视点更具有冲击力
[06:38] “重屏”:屏中之屏的监视与AI焦虑的叙事缝合
[11:22] 科幻片的创作序列
[15:57] 如何归类片中的屏幕?
[22:58] 数字生命的迭代意味着什么?
[27:36] 屏幕的两种交互性
[29:12] 屏幕与AI的悖论关系正是影片的症结所在
[32:03] 复制后的数字生命还是原本的“生命”吗?
[34:16] 与《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对比
[45:26] 两部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处理信息的媒介形式
[49:05] 失败的情感建构
[53:22] 对女性形象的呈现
[57:47] 女性再次沦为生态灾害中被废弃的群体
[01:02:38] 如果图丫丫是女性,那么MOSS的性别是什么?
[01:04:38] 不同“数字生命”之间的认知差异从何而来?
[01:08:18] 由AI或机械视点带来的不平等
【承筐是将】
Rojas, Carlos. "At Home in the World: Wandering Earth, Environmentalism, and Reimagined Homelands" Journal of Chinese Film Studies, vol. 1, no. 2, 2021, pp. 223-236.
Armiero, Marco. Wasteocene: Stories from the Global Dump. United Stat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1.
Ping Zhu, “From Patricide to Patrilineality: Adapting The Wandering Earth for the Big Screen,” Arts 9, no. 3 (2020): 1–12.
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2001),贵州人民出版社
巫鸿:《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2017),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太空漫游》(1968)
《流浪地球》(2019)
《宇宙探索编辑部》(2023)
【人之好我】
本期剪辑:新叶
本期音乐:
片头:《星辰 启航》 (阿鲲),from:https://music.163.com/song?id=2015571039&userid=84347335
片尾:《人是_》(周深),from:https://music.163.com/song?id=2014291207&userid=84347335
【示我周行】
在一般的讨论当中,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以银幕之上的所听所见为起点,然后辐射到电影创作者、电影生产和社会语境,而“画外音”是我们特别策划的一档播客,顾名思义,在“画外音”中,我们将摆脱画面和银幕的束缚,回到观影者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起点,用具身的方式来传达我们自己对于(看)电影这一艺术、商品、媒介、日常的所思所想所感,包括但不限于:我们因何而被电影所俘获、电影以怎样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工作中我们和电影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打开一部电影或一系列电影、我们为什么关心电影的未来,等等。
正如画内与画外从来都是一体,而非分离或对立的两个部分,画外常常会构成对画内的补充、阐释、扩展、深化,甚至讥讽、嘲弄、戏谑、破坏、侵略;所以,我们也希望“画外音”能以某种方式或在某些程度上帮助大家获得更多认知“电影”和“看电影的人”的视角。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ID: Spectator-s),获取更多相关活动信息;同时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 Spotify和小宇宙上收听我们的精彩节目。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