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政部公布了一组数据,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数是343万对。比去年同比减少49.8万对,创下近年新低。
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好多都不结婚了?
结不结婚的背后,其实也有商业逻辑。比如:
结婚的本质,是一份合伙的契约。
当契约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时,愿意签契约的人数,也会发生变化。
什么意思?婚姻这份契约,有什么价值?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种价值,我们一个一个说。
1,生育价值。
结婚的第一重价值,在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周期错配。
薛兆丰老师曾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
不结婚,就相当于做个体户。结婚,就是合伙办企业。
你出一个资源包。我出一个资源包。
双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什么意思?
比如,一个最古典的出资合伙方案,你一定听说过:
女性出生育资源包。男性出养家资源包。
这个方案听起来很公平啊。
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个问题:
出资的周期,错配了。
女性出生育资源包,是有时间窗口的。
生理上,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通常被认为在25-30岁左右。越往后风险越大。
而男性出养家资源包,时间窗口可以相对靠后。
女生,常会先付出。男生,则会后付出。
这,就是周期错配。
错配,意味着什么?
运气好的话,当然不意味着什么。
但运气不好呢? 先出资的出完了,发现后出资的不出了,摆烂,甚至跑了,怎么办?
撤资吗?生都生出来了。分手吗?那还有几个合伙人愿意先出资?
没人先出资的话,人类还怎么繁衍?
这个“要命”的错配问题,可以靠一个制度来解决:婚姻。
结婚,办酒,扯证。
就像是合伙,剪彩,签约。
违约的成本,就这么被拉高了。
双方都可以更平稳地穿越周期,更有保障地好好合作。
既然是这么好的合作,为什么不合作了呢?
因为婚姻这纸契约,违约有成本,签约也有成本啊。
买房,买车,彩礼,婚礼,是成本。
生育,精力,时间,机会,也是成本。
今天,这些成本,高起来可以掏空一整个家庭的积蓄,删掉一万种发展的可能。
成本这么高,那我不合伙开公司,而是单身,就真的过得不好吗?
当然不。
过去先出资的女性,完全可以选择不出资,不合伙。
自己接受教育,自己找到工作,自己创造价值。不需要靠和谁签约绑定,也能很好地养活自己。
后出资的男性,也可以选择不出资,不合伙。
不用在没打好基础之前,就全家咬牙买车买房背贷款,也不用在还想为梦想拼一把时,因为必须承担养家责任而不敢试错。
合伙开公司,自己做个体户。
结婚,单身。
怎么选,都有机会过得好。
2,养老价值。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儿防老。
选择结婚,签订契约,背后的价值,不仅是一场能为生育繁衍提供保障的合作,还可以演化为一笔养儿防老的投资。
但既然是投资,就要讲回报的。
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人们的投资意愿就高。
而养儿防老这笔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今天,可能也要重新算了。
什么意思?
先看成本。以前的几千年,养儿的成本是什么?吃饱,穿暖。
现在呢?吃饱,穿暖,还要鸡娃。自己工作996之外,还要辅导娃写作业,这是时间成本。不生娃本可以腾给工作多一分时间精力让自己发展多一分可能,这是机会成本。
那收益呢?以前的几千年,养老的收益是什么?四世同堂,同吃同住,什么事都可以搭把手,收益肉眼可见的稳定可控。
现在呢?经济越发展,娃往往就越自由。有的娃可能去北上广了,还有的娃都不一定在国内了。都不在一起了,养儿防老的收益,还怎么算?
今天,养儿防老的成本在变高,收益却在变低,投资回报率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并且社会养老制度也在越来越完善,养老未必一定需要靠孩子。
没孩子,老了也未必会必然凄惨。
3,陪伴价值
第三个被很多人看重的婚姻的价值,是陪伴。
催婚时,经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不结婚,以后没人陪,怎么办?
为什么要有人陪?我自己过得挺好啊。没事儿出去健健身,旅旅游。
约个朋友,谈个恋爱。
那是现在。等你老了呢?病了呢?怎么办?
过去结婚,就是签下了这一纸契约,给自己上了这一道保险。
如果老了,病了,可以不用自己撑着,你的结婚对象可以帮你推个轮椅聊聊天。
这么好的保险,现在为什么不上了?
因为,有第三方服务啊。
商业文明越发展,分工越精细。不结婚,我还可以购买第三方服务。
倒水喂药,陪诊护理,聊天跑腿,乃至买菜做饭,上门清洁......今天都能一键下单。
明码标价,不好就换,还不用吵架。
生育价值。养老价值。陪伴价值。
现在再看回开头的问题,你是什么感觉?
祝你无论做什么决定,都能平静而幸福。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