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
1.什么是数字鸿沟?
2.数字鸿沟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3.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学生,如何理解数字鸿沟理论的内涵?如何看待这样的社会现象?
【本期文稿】
小畅:Hello,大家好,我是小畅,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在这里呢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希望今天这期节目呢能在喜迎新春之际呢继续给大家家充充电。今天非常荣幸再次邀请到了我们智慧与美貌并存的晓静老师。晓静老师呢是我们媒传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呢是新媒体用户与媒介效果研究,包括新媒体与儿童青少年、健康与医学传播、数字素养等等。在新媒体与数字社会发展领域,晓静老师一路带带着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人文社会关怀深耕多年,那我们今天一起来跟晓静老师聊一聊数字鸿沟的问题,其实是再合适不过了。新年好,欢迎晓静老师。
晓静老师:特别高兴呢在今天这样一个牛年最后的一天又和大家相逢,那么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我们小畅、小蝶,还有我们很多同学来做这样一档望媒止惑的节目,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帮到更多的网友能够有可能来接触到更优质的信息资源,所以我也希望带着这份祝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小畅:晓静老师,那其实疫情到现在呢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呢我们很多的课业和学业任务呢都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完成,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师和学生不太会使用或者不太能使用数字设备的这样一些现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您觉得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社会现象?
晓静老师:嗯,这是一个好问题,啊应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而且是特别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那应该说这个问题或者说这种现象,它所关涉到的不仅仅是我们新闻传播学,而且应该说是整个的社会科学领域,甚至是全球学者在过去的30年里面都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个数字鸿沟。那么从关注度来讲呢,应该说它有这样的两个特点,一个呢就是在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来,那么在不同学科的这个学者和业界,包括政府、公司等等,那你呢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比方说像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还有我们的新闻传播学,那么大量的学者呢都特别的是关注这样的一个信息技术的不平等的这样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不同的国家里面都有非常广泛的一个关注,甚至是全球学者都特别关注,那么比方说在我们新闻传播学里面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学术组织叫IAMCR那么在这个组织里面,据我所知有一个啊专门的一个working group就叫Digital Divide,数字鸿沟的工作小组。那么在这个小组里面呢包括像Ronald E.Rice,像James E. Katz, Van Dijk,还有Van Deursen,像国内的像祝建华、金兼斌等等。有很多大牌的教授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做一些相关的研究。那么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刚才说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数字鸿沟它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信息技术的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一种不平等。那么这种不平等呢它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呢是体现在不同的地区,比方说这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这种不平等,那么还包括像发展中国家内部,比方说像中国到我们东西部地区之间,还有像发达国家内部也会存在这样的一种不平等。那么除此之外呢还有一种不平等,它是体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啊比方说比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还有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还要像美国的白人和黑人之间,他们可能都存在这样一种信息技术的使用、获取上的一种不平等,那么这种不平等呢可能就造就了今天你讲的这个疫情当中也好,还是在疫情之外,可能人们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信息接入上的和使用上的一种不平衡。
小畅:谢谢老师!老师,那您刚刚说到的数字鸿沟,这个理论概念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晓静老师:应该说数字鸿沟它起源于,我们传播学的同学应该都非常熟悉的一个理论假说,就是Knowledge Gap Hypothesis,就是知沟假说。在1969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呢当时为了音应黑人家庭他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打造了学龄前的一个启蒙性的知识教育节目啊就是这个 Head Start,那么在具体的节目内容上呢就是大家现在也可能比较熟悉的这个芝麻街,Sesame Street.那么芝麻街的这个节目的打造呢,当时美国政府就是期望通过这样一种学龄前的启蒙性的节目的播放,能够缩小这个黑人家庭的儿童他的一种知识起点的差距,但是很可惜呢这件事情事与愿违,在美国的公共教育电视台上面放了芝麻街之后,黑人家庭的儿童也看了这个节目,但是之后呢他们之间的差距反而是变大了,所以这个时候呢美国的这个蒂奇诺等一批学者就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就提出了非常有名的Knowledge Gap,这个社会经济地位比较好的人,他可能比社会阶层相对较低的人能够更快的去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因此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他们两者之间的这个差距不是说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一批学者呢当时就探讨了这种可能的原因,家庭结构,社会接触的这个圈层,啊包括他们已有的这个知识储备,还有这个传播的技能等等,那么很多的原因可能会导致这样的一种知识沟的一种出现。那么这个知沟假说到了这个信息化社会以后,那么它就演变成了由于数字技术它的一个接入和使用的差距,从而导致的这样的一种信息分配的一种不均衡。卡茨曼在1974年的时候呢提出了一个说法,他说数字鸿沟是新媒体技术扩散过程当中产生的知识沟和信息沟,那么这个概念呢在今天我看到的学术文献里面还有很多不同的啊一些表达方法,比方说除了我们讲的这个Digital Divide以外,还有像Digital Gap、Digital Inequality、DigitalInclusion,就是数字融入,那么这些话题呢应该说都可以算作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数字鸿沟点这样的一个理论的内涵。
小畅:明白了。晓静老师那您觉得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学生,我们要如何掌握数字鸿沟这个理论的内涵呢?
晓静老师:那我这里呢想和大家说三个要点是值得我们去吸纳的,第一个呢就是它的本质是什么?第二个呢就是数字鸿沟它的类型有哪些?第三个呢就是从具体的研究操作来讲,它应该怎么去被测量?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也就是说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什么?那么在我所看到的这个文献和不同学者的这个关注的视野范围里面呢,那么数字鸿沟在不同的学科的学者那里,它主要是有四种关于本质的这样的一个理论的取向,第一种呢就是把数字鸿沟的本质理解为是一种技术鸿沟,就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它是一种技术沟,认为它更多的是由于技术分配的接入的不均衡所导致的。那么第二种呢认为数字鸿沟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鸿沟,就从社会层面来讲,那么尤其是社会学的学者,更多的认为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分配不均的一种问题。第三种呢就是在这个经济学者的这个视野里面,他们认为数字鸿沟本质上是一种经济鸿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所导致的。那么第四种呢更多的是从知识层面来看,认为数字鸿沟本质上它是导致的是一种信息和知识分配上的不均衡,所以目前主要是有这样的四种理解。那么第二个我们再来看看数字鸿沟,那么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界定里面,它有哪些类型?那么应该说这个概念从美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提出,到今天近30年的时间里面,它经历了这样的三种类型的演变,第一种呢就是刚刚被提出来的时候,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接入沟,也就是Access Gap,也被认为是第一道数字鸿沟。认为这个数字上的这种差距是由于人们对于数字技术或者说是这种网络接入的不平等它所导致的。那么在90年代特别是2000年以后呢,那么学界对他的理解就从接入沟转变到了第二重数字鸿沟,也就是使用沟,我们把它叫Usage Gap代表,那么这个沟呢它是指就是比方说像Van Dijk、Van Deursen这样的一些学者,他们发现人们除了在接入上的差距以外可能更关键的一种差距,是在于他们在媒介使用的时间、使用的类型,使用的方式,还有使用的内容,以及使用的动机、使用的技能等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使用维度上的差距,而且认为这种差距和鸿沟可能比第一重沟更为关键。然后到了2005年甚至2010年之后呢,那么这个沟就到了第三个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由数字鸿沟它所导致的人们在知识获取、社会参与,还有个人发展上等等方面的一些差距,也被学界认为是第三重数字鸿沟,就是知识沟,所以这是目前为止呢关于数字鸿沟三种类型的一个既有范式的一个理解。第三个点特别值得大家要去学习的就是啊关于数字鸿沟这个概念到底如何去做界定,如何去做测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位学者,一个是经济学者这个胡鞍钢教授,他提出的一个框架,更多的是从地区这样的一个维度,从不同地区它所拥有的这样的一种数字设备、网络接入的不均衡,来测量这样的一个概念,那么这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那么第二个视角呢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测量,就是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他所提出的一个数码沟的指数的测量,它把数字鸿沟的概念呢是界定为从人群的一个群体的角度来去测这样的一个概念,在使用当中我们可能要根据具体的我们使用的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情境来对它进行一个操作化的测量,那么这是我给大家的三个建议。
小畅:感谢晓静老师干货满满的分享,今天呢我们又一起多学习了一个新的理论,对社会现象呢也有了更深入的解读。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欢迎大家通过弹幕或者私信的方式来跟我们互动,欢迎大家呢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JTUNMS”或在b站、微博、小宇宙、喜马拉雅平台,搜索b站同名“望媒止惑”关注我们。那我们下期再见了,拜拜。
【关于我们】
传播学带你看新媒体与社会。「望媒止惑」是一档学术脱口秀系列视频节目,聚焦新媒体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与你共同提升新媒介素养。
【你将听到】
新媒体与社会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听众喜闻乐见的趣味化方式解读专业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热点问题。学术前沿内容走向大众,带领听众对媒介现象进行批判思考,增强信息识别、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互动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B站和微博搜索“望媒止惑”收听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微信搜索“SJTUNMS”关注我们。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