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 

1.我国数字鸿沟有哪些新变化? 

2.个人有哪些缩小数字鸿沟的途径? 

3.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具体指什么? 

4.各个社会主体如何缩小数字鸿沟?

【节目文稿】

小畅:Hello,大家好,我是小畅,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寒假已经余额不足了,大家已经找回学习的感觉了吗?通过前两期的内容,我们一起知道了数字鸿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产生?有什么影响?那么这一期呢晓静老师将继续带领我们探索当下的数字鸿沟有什么新的变化,以及如何弥合数字鸿沟的问题。欢迎晓静老师!晓静老师,我们看到国家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呢,明确的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那晓静老师能不能结合最新的一些学术进展,为我们具体地介绍一下当前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有什么新变化呢?

李晓静教授:我在那个现代传播上有一篇文章,主要是也是发现了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一个就是在接入沟层面,中国的不同地区的接入沟在缩小。第二个呢就是在使用沟上面,这是一个特别关键的一个差距。再就是在知识沟层面,可能这是未来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我想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呢再和大家补充两点,我个人觉得特别重要的新的要点,可能也是我们未来去缩小数字鸿沟的一个途径。那么第一个呢,内因是关键,一句话来说就是使用动机和兴趣是最重要的,那么这也是这些年来学界的一个最新的发现,除了我们在怎么去接触到什么样的数字设备之外,那么更为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用它,以及你用这些新技术来做什么?在我的调研当中发现,那么西部地区的这个学生呢更更多的它是用数字技术在打游戏、聊天、听音乐,做一些娱乐性的这个使用,而东部的这个学生呢更多的是课外知识的拓展,去学习编程,或者是学习他课内所没有办法接触到的那样的一些学习资源,或者说去线上来建构和创造一些新的活动和身份,所以这两种不同的使用路径呢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后面的社会资本和知识鸿沟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江苏地区有一个农村的孩子叫臧家河,他的家庭家境也非常的贫寒,但是这个孩子呢对打游戏还有对这个信息技术的使用他非常感兴趣,他会在网上自己去下载一些课程来学习,所以到后面呢它会破解各种游戏背后的一些机理,后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衍生出了非常厉害的一些数字技能,甚至是拿到了很多专专利,所以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他在跨越了阶层受教育程度这些变量之后,完全是因为个人的强烈的使用动机和和学习型的兴趣,它所导致的一个数字技能和数字鸿沟的一个跨越。那么第二个要点数字技能和使用的内容特别关键,那么这个数字技能它是体现在可能不光是你拥有设备之后,更多的是你能够很娴熟的去运用这些数字技术来做一些知识的获取和拓展,而且是在使用内容上要特别聚焦于那些能够起到自我发展,能够起到自我社会资本的提升这样的一些使用可能是更为关键的。

小畅:那您觉得从个人层面来出发,对于我们青少年和大学生朋友,尤其是数字资源不那么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怎么做来缩小和他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差距?

李晓静教授:那么第一个呢也就是说在使用的这个内容上,它是以拓展知识连接社会和发展自我为目的的这样的一些内容的使用。那么第二个方面呢还是要强化个人的这个主体性的内因,特别是在获取信息资源的这样的一种动机和兴趣上,要不断的去强化自己在威尔的那个信息寻求等级图上那个上层的那个信息资源的获取上,而不只是为了满足这个娱乐和游戏的目的。那么第三个呢就是要特别强调一下的就是数字技能和素质素养的不断地提升和完善。那我们早先的时候我们提到的数字技能可能只是你会用电脑,会用手机就够了,但是在今天我们在提这个概念的时候,它可能还要提到的是算法素养,我们今天在这个数字媒体上怎么去保护自我的隐私,怎么去进行算法推荐背后的一个自我保护,怎么能够意识到算法推荐背后的一些激励啊等等。总而言之,我想表达的是数字技能的提升,它是一个终身学习,需要不断去提升自我的一个奋斗和学习的目标。

小畅:晓静老师老师,您之前提到的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能不能请您再为我们介绍一下呢?

李晓静教授: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呢,可以去看我在传播学顶尖的国际期刊叫《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文章这个研究呢是基于我们在全国样本量有3000多个青少年和学生这样的一个实地的随机抽样的调研,然后我们构建出了一个五维度的数字技能的量表,并且呢和西方国家的经典的数字技能量表进行了一个比照,也发现了我们的短板在哪里。那么大家也可以看一看这里面包括的五个维度,那么我们自己在数字素养上是否有做到。那么第一个呢操作技能叫operational skills,这里面也就是指我们对于数字技术是否有足够娴数的一个使用的能力。那么第二个呢是移动技能叫mobile skills,也就是说我们使用移动设备的能力,那么在这个指标上面呢我们的得分是比较高的,以5分作为满分的话均值能到4.5。那么第三个技能呢叫Social skills,也就是说我们在互联网上能不能够跟他人做一个有效的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这样的一种能力。第四个能力呢我们叫creative skills,就是创造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使用网络或者是软件来创造新的内容的能力,这里面包括我们数字内容的整合的能力和内容建构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呢是我们中国目前的大学生和青少年的一个短板,均值得分只有2.9,这个得分显著的低于欧洲国家。那么第五项能力呢我我们概括为是safety skills,也就是说在网络上去进行自我隐私的一个管理和保护的能力,这个能力也是我们这项研究的一个首创。我们发现这个维度呢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还没有被学者很好的提炼和概括,而在今后的数字生活里面,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素养。

小畅:明白了。那其实数字鸿沟问题呢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它同时呢其实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那您觉得各类机构能够在弥合数字鸿沟的这个这个过程中做哪些事情?

李晓静教授:Ronald Rice教授呢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技术是廉价的,难的是要从使用沟、知识沟等等一个整体的社会知识系统层面来弥合数字鸿沟,这是一个非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想如果要缩小数字鸿沟,可能未来是需要包括政府、企业、教育机构,还有我们每个人各方都要去不断努力的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具体来说呢我觉得有三个方向呢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努力的。第一个方向呢就是要聚焦整体的社会知识的一个提升。以前我们做数字技术的这个扶贫,我们帮的都是硬件,比方说我们捐多少台电脑给西部地区,但是在我在19年的时候曾经带领同学做过一个挑战杯的项目,后来也拿到了挑战杯的金奖。那么这个项目当中我们就调查云南啊一些偏远地区的这个学校,重要的一个发现是我们以前的扶贫都没有帮到痛点的问题。其实对西部村小的同学来讲,他们更需要的不是硬件的帮扶,而是软件和技能,还有师资的一个系统的提升。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政府在政策和制度的建设上,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培训的一个体系,那么这个培训体系里面可能包括学校,包括政府,包括企业,我们怎么样来共同的来帮扶到它的一些软技能的提升。那么我们在这个具体的一些纲要和政策的体现上,比方说我们可以做一些数字技能的一个培训的评估体系。第二个特别要聚焦的呢就是关于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的提升。去年的时候中央网信办提出了一个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的一个行动纲要,我觉得这是件特别好的事情,因为意识到了硬件之外,我们我们更重要的是技能和素养的提升。那么第三个呢就是从个体的层面,呢,我们要强调一种知识型的、学习型的去接触信息的一种动机,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啊不应该只是为了把接触网络、接触手机就是为了去玩去消解压力这样的一种使用,而更多的是用这个技术能够把它当做是我们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这样的一种路径。网瘾少年和技术达人之间可能真正隔的就是一个动机吧。

小畅:感谢晓静老师的分享,通过这三期的内容,不知道大家对数字鸿沟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媒体与社会方面的解读呢,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JTUNMS”或在微博、小宇宙、喜马拉雅等客户端搜索“望媒止惑”关注我们。那我们下期再见了,拜拜!

主播...
望媒止惑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