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

1.为什么俄乌冲突事件中,社交媒体上忽然冒出来这么多谣言?

2.我国及西方新闻媒体在俄乌局势的舆论战中表现如何,有没有做到及时辟谣?

3.面对各方势力角逐的舆论环境,我们普通公众如何辨别网络上的谣言?

【本期文稿】:

紫薇:大家好,我是紫薇。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过去10多天了,这期间我们看到了太多真相与谣言齐飞的混乱场面,其中一则题为乌克兰小女孩与上前线抗击俄军的父亲挥泪告别的视频,刷屏了社交网络,然而真相却大相径庭,这位父亲其实是乌东地区的亲俄人士,他将女儿送往俄罗斯避难,自己留下来同乌克兰军队做斗争。类似的谣言还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跟交大媒传学院的魏武挥老师一起来聊一聊俄乌冲突当中的谣言。老师,虽然我们常常把社交媒体看成是谣言的温床,但是为什么在俄乌冲突事件当中,社交媒体上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谣言?

魏武挥老师:其实在这件事情上面就是我们看到的是多种立场的冲突,它其实不是一个我们所谓事实的冲突,所以我们其实在新闻传播学界里面,其实有一个词叫后真相时代,叫post truth,它表明的不是真相之后,因为西方的这个英文当中组词这个后这个词表示对后面一个词的反动,那么后真相时代其实它其实就是在讲这个真相的反动,那就是谣言了。那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状态呢?是因为我们作为人,其实我们的本性就是去愿意相信我愿意相信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理论当中一个非常入门的理论告诉我们的选择性接触。这个信息所反映出来的事实不是我愿意去相信的,那我就会选择性地略过,但是那个东西不管它是不是事实,是反映出来的我的立场的,首先就是愿意去接触,然后就是愿意去传播,然后就愿意去记忆,我还记得很深。都是人啊,是人他就一定有立场有态度。那泪别小孩上战场这个事情是后来的事实核查里面它确实是这样,但是他挥泪上战场是跟谁打的,这个你视频当中没有没有显示出来嘛,那我就可以根据我的主观的立场去加嘛,挺乌克兰的人就会认为我认为他是去打俄罗斯了,挺俄罗斯的人就会认为他是打乌克兰的,所以大家都是立场先行。当然社交网络当中所谓的谣言,它的传播它背后其实是立场,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信息模糊,这也是谣言传播非常重要的一个机制。比如说我们在这次社交网络上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谣言,就是这个飞机飞过那个大楼,一开始的谣言的表达就是这个是俄罗斯的飞机飞过了乌克兰的大楼,事实上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次阅兵的彩排嘛,这个就是信息模糊。你光靠那几帧画面,你是没有办法知道他到底是阅兵的彩排呢,还是当时的战争的情况。有时候我们说啊有图有真相,那图片都可以有真相,那何况视频呢,视频肯定是真的,但其实视频的信息其实是很模糊的,那么在这样的模糊的情况下,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立场,所以我们就会看到社交网络上面流言满天飞吧。

紫薇:好的,谢谢老师,那您觉得我国以及西方的新闻媒体在这次的俄乌冲突局势的舆论战当中表现怎么样呢?他们有没有做到及时辟谣呢?

魏武挥老师:当然,有一些媒体吧他是专门做了辟谣的板块,比如说我看到的澎湃有做,腾讯新闻也有做,腾讯专门的有公号,来做一些事实核查。有一种话叫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它谣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原理就是我愿意去传播我想要传播的东西,那当最后这个事实和他的愿意是相冲突的时候,他就不愿意去辟谣,他为什么要去辟谣?是吧?反正我就假设你们都看到了,我就不用再说一遍。所以在谣言传播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大量的用户在传,会帮着进行传播,但是一旦辟谣的时候,早先那些愿意传播的人,他就不愿意再去传播辟谣的信息了。当然我们不能说官方辟谣或者是权威媒体做辟谣,我们不能说它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们想要指望它能够把谣言上次传播所覆盖的东西,一下子把这个辟谣的信息也传播到位,这是不可能的。那个谣言散播了给100万人知道了,你说这个辟谣我就可以联想到100万人知道就很难很难了。

紫薇:谢谢老师。那么面对这种各方势力角逐的复杂的舆论环境,您觉得我们普通的公众应该怎么去辨别网络上的谣言呢?

魏武挥:其实这个问题蛮有意思的啊,这是一个正义感十足的问题,有正义感十足的回答方式,但是我不想这样回答,因为我不认同这些说法。比方说有一种说法叫这个谣言止于智者,我不认同这句话,为什么不认同这句话呢?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相当多的领域当中,其实我们就是个白痴。我们不知道你比如说像俄乌之间的冲突,老实说他们要不是打这场仗,那以前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我也不知道,搞不清楚是吧?这个什么斯基啊什么娃,这名字我都想半天才能搞清楚,如果你没有在这个领域当中,你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是不是你就应该被堵上嘴呢,恐怕也不是。那人都有表达欲望,我都想说两句,看看说说我的看法,虽然我的看法不客观,但是你不能说我不让我说话,我们今天所谓的新媒体就是UGC的状态下,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状态下,你如果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就等于你不了解的领域,你不要发言,这个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好,你既然不了解这个领域,你要发言,那你先去求证一下啊,你去多方求证一下,你去交叉信源比对,那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在那做记者,这也是不可能的,平时说话难道每一句话说出来之前,我都要去比对一下,我都要去查一查,那你搞得像一个专业的媒体工作者一样,这也是不现实的。第二个,就是我们怎么来看待社会化媒体它的作用?克莱·舍基是个美国学者,他写过一本其实挺有名的书叫《认知盈余》,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到过一句话,他说“媒体是社会的连接器”,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种媒体的新的功能。我们以前新闻传播学讲媒体的功能论,我们不太会去讲媒体是连接人的东西,我们讲传统媒体有没有连接人?有,一个媒体其实都是有立场的,纽约时报代表的是美国中产阶级立场,希望用这个媒体去把美国的中产阶级连接起来,但是这种连接感不是很强。但是我们今天看社化媒体,它的作为连接器的感觉是非常非常强的,因为我们形成了朋友关系,如果我觉得你不是我的朋友,我就不关注你,我就能把你拉黑,我们就不是朋友了,连接就断掉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就有个潜在使命,我们这一生都在找“我们”,就找和我们一样的人,因为我们是社群动物嘛,总归要找一些朋友嘛,过去没有社社交网络这种武器,我们找我们找的很累,那现在有了社交网络突破了时空之后,我们找我们就找得比较容易了,所以我们在利用社化媒体在利用社交网络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是给我们找“我们”的。所以最近关于俄乌的事情啊,有些人会认为说哎呀由于观点不同,我们就朋友圈就撕了,然后互相拉黑啊,有些人说哎呀这个要求同存异嘛,要海纳百川嘛是吧。其实说的好像每个人都唐太宗都要虚心纳谏一样,我就不赞同这样的看法。就是你的社交网络就是你的连接器,当你这个连接器不能连接到那个我们的时候,你就把那个人断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它就是起到连接的功能的,而你想要获得信息,想要获得所谓的客观的真实的信息,你不能够只靠社交网络了。所以我一直跟别人说,你依然今天要有读所谓传统媒体的习惯,因为我是一个科技圈的人士嘛,所以所谓的科技四大媒体APP我全装了,钛媒体啊,品玩啊,36氪啊,虎嗅啊,我全装了,另外我也比较关心一些社会上的新闻,这几个我都装了,澎湃新闻,我会装财新,对吧?我也会去装第一财,经这方面我依然要相信专业媒体的专业人士的把关能力,我承认在这个领域我是个白痴。在社交网络上我是去找我们,我就是想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三观一致的人,我们一块聊天,来打造一个“我们”感,但是在客观事实上面,我从来没有指望通过微信、通过什么微博去获得我应该获得的客观信息。我还会倒过头去,就像以前的人有看报的习惯,我有看传统媒体,就是专业媒体做的APP的习惯。我在媒体上付费也付的比较多啊,像这个财新,我一年的财新通我是购买的,我这就是花钱买一个相应。社交网络有社交网络的用法,所谓的专业媒体有专业媒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首先你也不用太苛求自己啊,说我网上发的每一句话我都是核实过的很审慎的,但是你如果想要获得一些比较客观的比较那个的话呢,你可以去看一些专业媒体,包括在这次俄乌冲突当中,几个专门做谣言核实,做流言核查的号,其实也可以去订阅一下,可能对你掌握客观事实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紫薇:感谢魏老师的分享。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新媒体与社会方面的解读,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JTUNMS”或在微博、喜马拉雅、小宇宙搜索b站同名“望媒止惑”关注我们,我们下期见。

【关于我们】

传播学带你看新媒体与社会。「望媒止惑」是一档学术脱口秀系列视频节目,聚焦新媒体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与你共同提升新媒介素养。

【你将听到】

新媒体与社会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听众喜闻乐见的趣味化方式解读专业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热点问题。学术前沿内容走向大众,带领听众对媒介现象进行批判思考,增强信息识别、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互动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b站、微博搜索“望媒止惑”收听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微信搜索“SJTUNMS”关注我们。

主播...
望媒止惑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米想到
3年前
1
被老师安利了《认知盈余》,回头就读起来!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