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

1.本次疫情当中存在着哪几种比较主要类型的媒介?

2.在疫情中各个媒介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又如何呢?

【节目文稿】

小畅:Hello,大家好,我是小畅,我们又见面了。那这一期呢,咱们继续聊一聊疫情中的媒介。今天呢,我们非常荣幸再次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静教授,欢迎晓静老师。

李晓静教授:各位屏幕前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小畅:晓静老师,在魔都疫情这样的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当中,媒介的作用贯穿始终,那您认为在本次疫情当中存在着哪几种比较主要类型的媒介,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又如何呢?

李晓静教授:那么关于这个问题呢,我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咱们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期刊叫《新闻记者》上,名字叫《新冠疫情中的媒介接触、新闻认知与媒介信任》,针对了中国的和国外的一些大学生和年轻人做了一个非常深入的一个访谈和一个观察类的研究。那么在这个研究里面我们发现,那么年轻人在疫情当中主要接触的媒体呢,分成五大类,第一类是新闻媒体,比方说像澎湃,各类日报,或者是融媒体,然后呢,像比如说《三联》,还有《一财》等等这样一些专业的新闻媒体或者是主流媒体。那么第二类呢,就是聚合类的媒体,那比方说像大家经常用的腾讯新闻,或者是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等等,那么这是一种它没有采编播的权利,但是它是可以聚合的一些素材。那么第三类媒体呢,就是大多数人都经常用的社交媒体,比方说微信里面的公众号,朋友圈的推送,或者是微博等等这样的一些社交类的媒体。第四类呢,就是医学类的媒体,比方说像微医、丁香园还有各类医院的一些公众号的发布等等。那么最后还有一类呢,就是官方的政务媒体,比方说像国家的卫健委,还有各级地方政府,比方说像上海的这个政府发布啊,上海的这个每天公布的各种数据、新闻等等。那么应该说这五类媒体呢,在疫情当中都从不同的角度在满足着我们的一种信息的需求,我是从信息接触的角度,还不涉及到大家日常生活当中购物的那些媒介,大家在疫情当中获取的这个新闻呢,主要是有两大类。第一类呢,就是跟疫情相关的一些动态的信息,比方说我们疫情的一些数据。那么第二类呢,就是那种社会支持类的信息,比方说在疫情里面怎么去做防护,包括病毒的一些病理机制,以及前线的一些医护人员、志愿者的故事等等,社会捐赠等等,那么主要是获取这两类信息。那么刚才你问到,那么这些媒介这次疫情当中的表现,到底怎么样?那么他们的传播效果,或者说在社会当中能不能起到一个应有的作用?我想在这里呢,我很难一次性的评价很多的媒体,但从我专业做新闻传播研究的角度呢,我想重点谈两个大家接触最多的就是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在这次魔都疫情当中的表现。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社交媒体,屏幕前的小伙伴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每天都会刷各种社交媒体来看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接触本身呢,带给了我们很多的情感的支持,或者说社会的力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呢,也其实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一看你们有没有存在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谣言泛滥,因为上面有太多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媒体来把关的信息。那么这里面有真的,但是也有大量的是虚假的。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信息过载,也就是超出了我们人类所应该在疫情当中接受的那些合理的信息范围,我们把它叫over loading啊,这两个问题叠加起来带来的一个学界性的一个说法,就叫信息疫情。那么这就会导致我们生活在这个魔都当中的每一个人,每天在看到大量的可能存在真假莫辨的这种谣言信息和信息过载传递的一种焦虑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在一种负面的信息流当中,从而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处于一种危机当中的应激状态,进而加深了我们的一种焦虑感和这种恐慌无助的感觉,甚至被放大,这个叫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那么从应对的角度,可能我们要理性的看待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每一条信息,那么接下来我再说一下专业的新闻媒体在这次魔都疫情当中的表现,不管屏幕前的小伙伴是身处在魔都中的,还是身处在其他城市的,对上海的政府和媒体的形象一定是有很多的诟病,而且大家也看到了媒体在这当中,反映出基层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和不作为的状态,但是我想说的另外一个角度呢是,作为一个传播研究者,我还是要给媒体说一句公道话,实际上上海的媒体这次还是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一些像澎湃这样的一些新型主流媒体,比方说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的媒体都做了实时救援热线,给患者或者是给密接的人群出现精神状态的人群提供无偿的、实时的帮助,那其实这是媒介的一个很重要的这个社会支持的效应。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次上海的新闻媒体,不管是在深度调查报道,还是在对外去扭转上海的这个负面形象,对外传播一个更合理的、更担责的这样的一个政府形象方面,确实存在还存在非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包括像东方卫视出的那个问题,很多网民都很不满意吧。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媒介在疫情当中我们已经做了什么,那么更重要的是还有哪些是可以去做的,应该更好的怎么去发挥媒介在社会当中的担当和责任感,或许这是我们可能未来更应该去做的事情。比如说对于那些独居的老人,我们应该怎么通过新闻媒介来帮助他们,我们怎么能够平复群众的一种不满,或者说满足他们的一种需求。

小畅:谢谢晓静老师的解读,感谢大家收看。想了解更多关于新媒体与社会的分享和解读,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SJTUNMS”,或者通过微博、小宇宙、喜马拉雅、抖音、小世界,搜索b站同名“望媒止惑”关注我们。有想要提问老师的问题呢,也欢迎关注晓静老师的b站账号“李晓静教授”。那我们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大家拜拜。

【关于我们】

传播学带你看新媒体与社会。「望媒止惑」是一档学术脱口秀系列视频节目,聚焦新媒体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与你共同提升新媒介素养。

【你将听到】

新媒体与社会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听众喜闻乐见的趣味化方式解读专业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热点问题。学术前沿内容走向大众,带领听众对媒介现象进行批判思考,增强信息识别、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互动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b站、抖音、小世界、微博搜索“望媒止惑”收听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微信搜索“SJTUNMS”关注我们。

主播...
望媒止惑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