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 新传学子就业难吗?如何寻找第一份工作?李晓静教授分享就业干货~
【节目文稿】
春招即将进入尾声,秋招和毕业季也将到来。屏幕前的你何去何从?你是否也经历过一次次的简历投递、官网测评面试等等,是否在一次次的投递中感到有一些迷茫和焦虑?是否感叹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卷不到尽头?我们再次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晓静老师来跟大家聊一聊就业以及身处就业浪潮中的毕业生该如何自处?
Q:首先有第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大家现在都说就业是卷中卷,那老师您如何看待就业难的现象呢?
A:这个问题能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客观层面来讲,确实这两年由于全球范围爆发的大规模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这个经济形势还有就业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比如说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前我们的留学生在出国以后,读完书,他可以在国外找到相应的职位,但这两年都陆续回流,这样的话也对国内的同学的就业资源确实造成了相当的挤兑。但另一方面我想表达的是,可能大家现在所感受到的一种就业难的刻板印象,或许也是拜国内的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的报道所赐。在传播学上有一个理论叫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就是SAF,social amplification of risk framework。从传播效果的角度来讲,某些风险信息的在传播过程当中,由于人们的心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可能会放大人们对风险的一种感知,真正的风险可能并不如大家所感受到的那么大。比如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收到大家的访谈提纲以后,我还特意问了一下我们学院这两年分管就业的老师我们这几年的就业数据。实际上,从20年到22年这三年期间,我们学院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的就业率平均都在90%以上。换言之,跟之前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一个下降,我觉得总的来说就业是可能难了一些,但是可能也没有那么糟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应该会好起来。所以大家能够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做好准备,比较理性的去应对它。
Q:谢谢晓静老师的解读。您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同学,应该如何进行工作的选择呢?您如何看待所谓的第一份工作?
A: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也其实很难回答。那我先说说我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观察吧。应该总的来说,我的倾向是先就业后择业,而且可以适当的降低预期。这是我的总的一个建议。你的第一个问题可能要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成三种类型来回应一下,那么先说说本科生,应该说在可能的况下还是要尽量读研。因为毕竟现在的整个的学历是从一个普遍上升的状态,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一个优势。那么博士生他其实相对于硕士生来讲,他可以去的地方相对是比较专业化的。那么,总体上我个人的建议排序是高校、研究机构大于事业单位,再大于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排序,是因为博士生他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群,可能去到高校里面是最能够实职业价值的。再回到硕士生这个层面,硕士生其实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群体,而且是一个承上启下,可能每个同学更多的要结合个人的背景、家庭、志趣、喜好以及实际遇到的一些情况来选择。那么除去硕士生转博士生这些深造的同学以外,那么剩下的基本上可能有五类选择。一类就是在体制内,包括去政府机关或者去高校一些行政岗位来就业;第二类就是大家去的比较多的互联网大厂;第三类就是去到媒体机构,包括一些主流媒体;第四类就是可以去一些企业单位;第五类可能就是个人的创业。这是关于工作的选择,那么关于第二个问题,第一份工作怎么看?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非常的个性化,我个人的倾向的是在第一份工作上一定要去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平台会比较重要,也就是说去一个好的单位,而不要特别的去在意他的薪水是多少。在大家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当中,可能比较难的一个地方是你经常会遇到几个维度的冲突很难取舍。比如说我举个例子,以博士生为例,那么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比如说高校的时候,他可能会遇到三个维度的选择,城市、学校、专业在圈内的排行。我问过我自己的博士生。通常大家第一可能考虑的是城市这个维度,比如说一定要在上海或者一定要到一线城市,然后再考虑学校再考虑专业。那么这个地方我想说选一个好的平台,也就是学校这样一个单位可能是更重要,就是我会把学校放在第一个维度上,然后关于专业和城市,可能根据个人的情况来进行排序。那为什么说好的学校可能会更重要呢?作为一个搞科研工作的工作者,好的学校或者说好的平台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保证:会拥有更好的学术资源,有更好的一个资料的和人脉的一个建设,可能还有一个非常好的良好的科研氛围。而这三点呢,可能对一个刚刚进入职场的研究者来讲是非常关键的。而相对来说,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可能就没有那么的显著,而且大家可能还忽视了一个点,也就是你在这个行业如果做的很好,你是可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来进行再次的选择的,所以好的平台在起点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专业和你所在的城市,根据每个人你具体的情况,改善生活的这个诉求度,以及已有的这个经济的基础等等来选择。但是如果说在经济基础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想把学术作为一个未来的长久的职业,可能选专业会比选城市要更重要。同样的,跟博士生相似,硕士生同学可能你会面临的是城市、单位和个岗位这样三个维度的一个选择,那么我可能也是倾向于你的单位会比较重要,然后在城市和岗位之间可以做适当的平衡。总而言之,就是在综合考虑以后的一个选择。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