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董Mercurio
我们都说“爱自己”,但是什么是“爱自己”,什么是“热爱生活”和“热爱世界”?这个“爱”,本质是什么?
在我看来,爱的本质,是“建立联结”的能力。
爱不只是一种发心,更多是一种能力。人对他人理解到哪一层,就能在哪一个层次去爱——越高层级的视野,越深层次的同理,带来的真实的理解和共情更多,带来的爱也更充沛。
对待世界亦同理。对世界的挖掘越多,联结越多,理解越多,爱的就越多。纵使看到的黑暗绝不会少,但总的来说,那热情和力量还是会多出太多。
也有一些人,靠着纯粹美好的发心在爱。这类人来自很好的环境,并且一路顺利,使这种初始的发心不受影响。但这种情况是非常幸运而少见的。好像一个藤蔓不受阻挡,就忽然遇到了笔直的山道,攀向天空,它罕见而需要绝佳的机缘。
多数人像树木,把更大的根须扎到地底,扎到很深,亦遇到挫折,但也因此看到更多东西,它们因为这种关联极深,触角极多而敏锐,因此消化了更多对世界和世人的理解,亦汲取更大的力量——因而有那种超常而强韧的善意、力量与爱。
提纲:
00:00:19
1,【爱的本质是“联结”的能力】
1.1为什么“爱”的本质是联结能力
1.2拥有联结能力是怎样的感受?这样的内心感受会更好吗?
00:13:15
2,【人怎样和“自我”建立联结】
2.1一个国家的自我意识的苏醒:从爱默生到惠特曼
2.2惠特曼与我们每个人的“我自己之歌”
2.3儿时的神秘体验:“死亡”和“不存在”意味着什么
2.4为何“童年无小事”:“说吧,记忆”(纳博科夫)
2.5珍惜自己的起心动念,记录他
2.6创造,把自己的力量推到更远的地方
00:32:33
3,【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和“自我”联结】
3.1“屏蔽”:全神贯注、集中目标的状态
3.2人类:罗素口中唯一一种“为未来忍受痛苦”的动物
3.3“发散”:全然松弛、打开感受并感受世界的状态
3.4内耗与波动vs.感受与享受的永恒博弈
3.5我的做法,我的看法
00:39:57
4,【人怎样和“他人”联结】
4.1一个提问:“同理心”好吗?有人肯定它,也有人说“同理心太多”不好。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
4.2不妨继续探究:同理心的本质是什么?
4.3为何有些人在乎他人的命运,有些人漠不关心?
4.4为什么我们喜欢一些人,否定另一些人?
4.5亚当斯和杰斐逊的故事:从仇敌到挚友;
4.6华盛顿和汉密尔顿的故事:爱不只是发心,也是能力;
4.7为什么有些人有人格魅力,总被喜爱和关注?
00:56:10
5,【为何无法和“他人”联结,陷入孤立】
5.1伤害(原因1)
5.2还有自卑(原因2),造成了小心翼翼、希望伸出又最终缩回的手
5.3承认对“联结”的渴望,拥抱它
5.4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接纳、理解和看见,不必退守
01:08:57
6,【人和“世界”联结】
6.1旅行:“打卡”还是“感受”?圣彼得堡冬宫的一幅画;
6.2印度之旅:瓦拉纳西、乔布斯和奈保尔的追寻;
6.3感受:联结的萌生;
6.4记录:联结形成深刻的烙印;
6.5表达:联结的触角伸向外界;
6.6创造:自我塑造与联结世界融为一体;
6.7到伟大的心灵和更广阔的世界中去。
致谢:感谢帮忙录制、剪辑和上传播客的朋友,你们的劳动是《爱是宽广而深邃的建立联结的能力:怎样建立和自己、他人与世界的联结》这个节目特别重要的部分,我带着你们的鼓励和帮助,与你们一起,分享世上的知识、美好还有喜悦的创造。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