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距离北京CBD 20分钟车程,紧邻六环路的张家湾,竟然还有座琉球人的墓地!而且,就在前不久,日本冲绳县知事访华,还特地前来祭拜。问了萨苏老师才了解到这么一段琉球国的往事,快来一起听听是怎么一回事儿。
节目主播 | 萨苏
节目主持 | 能猫
后期制作 | 白泽 迷路的桃小雪
本节目由冠声文化出品,任何合作请联络(V:benjamin_x)
| 时间轴 |
04:18 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圈的“小弟”——琉球
05:22 “一死尤期存社稷”:以死殉国的琉球使者林世功
07:57 日本对琉球的文化洗脑犹如“熬鹰”
09:20 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国子监设立“琉球学院”
12:50 就是这么霸气!即使远在琉球朝拜礼仪也不能忘
14:20 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梦想在日本实现了
17:10 在日本和大清夹缝中生存的琉球
18:27 冲绳县民众离心,烧香祈福也分两派
19:50 日本明仁天皇访问冲绳被刺杀,请听往期→传送门:网易云🎵搜索“Vol.2 首相又双叒叕遇刺,在日本杀总理大臣已行为艺术化
【冲绳知事赴北京通州琉球国墓地遗址祭拜】
【初税亩】
春秋时期鲁国开创,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每亩地收十分之一粮食。在这样的制度下,农民可以自由在鲁国开荒,没人种的地就可以自行耕种,初税亩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
【闽人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是对明朝迁居琉球的福建人三十六姓的总称。史料记载,琉球群岛于我国明代初年,曾建立中山国,归附于明朝,成为一个藩属国。明太祖为了便于琉球的朝贡和彼此的贸易往来,便赐给这个小国许多艘大海船,并派遣了同船而去的船工、水手。明郑晓《吾学编·明 四夷考》云:“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闽人三十六姓多为航海家、学者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在琉球负责航海、造船、外交文书的编写、翻译、对华贸易等事务,在琉球社会中地位较高。他们来到琉球国后,得到上至王府和下到民间的极大尊重,成为琉球王国里一支享有特殊待遇的族群,大多被委以重任,参与国家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并世代享有高官厚禄,甚至官拜相国,成为琉球国中影响至大的名门望族。
【蔡襄】
1011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依仁(安)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明代洪武年间“闽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就有蔡襄裔孙蔡崇,后为琉球蔡氏始祖。
【琉球学馆】
琉球学馆位于国子监后院的西厢,这里本是作为国子监最高长官之一的司业的办公场所,当年琉球留学生到来后,便充当了留学生的宿舍和学习场所。此外,国子监还曾经在院外附近建有专门接待俄罗斯留学生的俄罗斯馆以及接待越南留学生的交趾号等。
【久米村】
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贡。为了方便贡使往来,另一方面也为了防备倭寇,明洪武帝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这些移民被称为闽人三十六姓。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久米一带的浮岛上建立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村落。这个村落俗称久米村;其正式称呼最早为唐营,1650年改称唐荣。久米村的居民为华人后裔或者精通汉语而奉旨入籍的琉球人。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其汉语水平非常高,在琉球国对明朝的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废藩置县】
公元1871年(明治维新4年)7月日本政府通过“废藩置县”,废除藩国制,改为县置。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推行“版籍奉还”,即把藩主掌领的领地版图和户籍人口奉还给天皇。“废藩置县”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林世功】
林世功(1842-1880)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亲清派政治家。林世功出生在琉球久米村的林氏新垣家,为闽人三十六姓林胤芾八世孙。1879年得知日本吞并琉球的消息后,林世功等北上京师,多次向清政府请愿哭诉,但无效果。1880年,林世功因抗议"分岛改约案"而自杀殉国。“一死尤期存社稷”。出自林世功的《绝命诗》。
【龟甲墓】
中国南方的龟甲墓形状为,墓的顶部为乌龟壳状,龟壳下面埋着死者的棺材。而龟壳的头部位置竖立着死者的墓碑。墓的外侧有一圈Ω型的石头围着。龟甲墓由供案、碑牌、侧屏、宝顶(龟甲形)、山墙等5部分组成,形制简朴,碑牌书汉文,内容包括国籍、姓名、职务、住址、生卒年月及墓地尺寸等。龟甲墓也是琉球人的三种主要墓葬之一,另外两种是破风墓和屋型墓。古代琉球人盛行风葬,因此琉球群岛的龟甲墓与中国的略有不同。其“龟甲”的下面是一个石室,用以安放死者的遗骨。

【占婆国】
古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梵文名占婆补罗,意为占族所建之城。《新唐书·南蛮传》始称占婆。约公元192年,占族在此建国,《三国志》称林邑(临邑)。唐末改称占城。十一世纪时国势甚盛。十四世纪中,由于部族分裂转衰。1471年,越南后黎朝攻取占婆大部分土地。1802年阮氏立国安南,略取占婆全部土地,定都顺化,占婆亡。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