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Jay Chou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这期我们聊的是周杰伦,在我认识的85后里,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人在谈起周杰伦时敢说自己从未喜欢过这个歌手。认真回忆起来,对于这代人来说,至少在演艺界我还真想不起另外一个能达到同样效果的人了。 尽管关于周杰伦的回忆我们聊了很多,但说到评价他,我们既对音乐本身不专业,也对这个时期的音乐市场不专业。所以没法分析华语流行音乐结合美式R&B是不是他写的旋律最好听最创新,没法量化那个时间点中国大陆的实体唱片业增长有多疯狂,也完全不了解信息匮乏的环境下像他这样的艺人能获得多么集中和优质的包装和资源,关于评价我们只能说说自己的主观感受,至少在这种感受中,无论对于其音乐作品还是影响力都充满着肯定。 那个时候的周杰伦到底有多屌,我引用几段知乎关于“周杰伦巅峰时期有多火?”的答案: “2005年11月1日,周杰伦《11月的萧邦》发型。放学跑了全程的音像店,全部断货。有一家老板自拆了一张在音响里循环,求了半天死活不卖,我站在十一月的寒风里,一直听到音像店打烊。” —— 仲邹 “不是周杰伦粉丝,没看过他的演唱会,没买过他的专辑,不关心他的八卦。然而他几乎所有的歌我都会哼,大部分歌都会唱。” —— 不方 “你不知道三年二班的同学多幸福。” —— 子不语 知乎这种性质(什么性质)的一个平台上关于周杰伦的的话题有69k关注和6k问题,可见一斑。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力证,周杰伦是译泽主播(就是我)之后唯一一个被芥末章鱼选做主题的个人。 以上,侵删。

60分钟
39
5年前

44.父母之爱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这期我们讨论和父母相关的话题。作为父母,和面对父母。 在不少的时候,父母/子女这个关系,总是会被和其他的关系区隔开来。我们多少会认为,他们和爱人、朋友、同事、发小等各种关系是不同的。常常会被告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爱,父母可以为孩子牺牲一切。类似的,子女要对父母孝顺,和父母关系冷淡是极坏的事情等等… 我们的讨论到了后面变成为讨论关系。用一般的关系模型来分析父母子女关系,或许会被很多人在下意识里无法接受。我觉得这也是一开始节目里激烈冲突的原因。从某个角度说,如果承认对父母子女的期待和对朋友的期待没有本质不同,实际上是否认“父母爱是绝对无私的”,“子女对父母有不可推脱的义务”。在我们总结的模型里,关系用一种具体的期待维系,然后基于期待的满足与不满足,双方就关系达到某种博弈平衡的过程。我粗暴地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接受这种观点,或许很多难断的家务事,可能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不过,我们在录完这期节目后几天,我却陷入了某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模型是理性的、绝对的、极端的,但是现实生活却常常没有办法这么理想。在面对着眼前的冲击的时候,或许我们并没有办法保持如同讨论问题时候的这种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应然”的讨论,和现实的“实然”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互动呢? 我想起前几日我和别人描述我与父母的某次激烈冲突。对方问我,如果是你的小孩这样对你,你会什么感觉。 不到现场,或许就没有答案吧。

60分钟
40
5年前

43.机器人包饺子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有个苏联小哥做了个软件(ostagram.ru),你可以导入两张图片,一张是素材,一张是风格,软件会帮你合成成为一幅目标风格目标素材的新图。我试了两次,说实话,输出的质量还挺好的。这让我想到一个希望和两位主播讨论的问题:你认为计算机程序创作的“艺术作品”是艺术作品么。 毫无意外的,我们先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什么叫艺术作品。 我不知道你的想法,算也罢,不算也罢,这不是多么重要。由计算机程序创作的东西只会做来越多,我们也只能慢慢习惯,这其实称不上好事还是坏事,它跟我们慢慢习惯摄入过剩的事物没什么区别。 可似乎一提起“艺术”,惯性上很容易觉得还是有点儿区别的。这个似乎有的区别是什么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几次想过聊一聊它,又觉得不容易聊,它涉及一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大讨论,人到底有没有“意识”(也有说“灵魂”),换句话说,基于人类目前的发现,我们到底有没有只有我们人类具备的东西,这个事至今的答案都是不知道。 这个不知道其实也算个挺好的结论,给了我们自大继续的可能,也给了突然破灭的可能,更给我们的无知定了性。 我不是任何艺术形式鉴赏和评论的专家,反正我觉得那个画画的程序挺牛逼的。

60分钟
17
5年前

42.你有多久没有“任性”了?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爽、霸气、任性! 近日,这一句话火爆互联网,大家都在议论乒乓球队三员两将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原因如何,这些世界冠军们在明知道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在明知影响职业前途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这样做,表达出对权威和组织的不满,这种反抗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了。 冲冠一怒,让大家看到了血性,满满感动,然后平静下来,大家有佩服,期待或担心,但绝大多数人都支持这样的做法,纷纷叫好,因为无论这种反抗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都给予了大家一些信心,让大家看到了期望,那是对通过反抗赢得胜利的希望,是对自我初心的一种坚持的希望 看到了别人舍身取义、奋不顾身,那么如果轮到自己呢,会为感情用事的做那些影响自己前途的事儿么?我想,围观的时候我们兴高采烈,轮到自己的时候,更多的确是担心自己的后路吧 小的时候大人们教育我们要听话,长大了现实告诉我们要温和和隐忍,然而,很多时候温和的对待并没有好的结果。“任性”一把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呢。 希望看到更多的莫欺少年穷和病猫变老虎的故事,希望自己做一个有血性,有坚持,有原则,“任性”的人。(这是笔者自己的想法,另外两位可能不是这么想的)

60分钟
16
5年前

41.我想过暑假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据说有很多人热爱夏天,特别是一些南方的朋友,我不知道是因为夏天裸露身体跟空气的接触还是湿热的天气带来的躁动心情,好像夏天在南方的小镇上一定会发生些什么。对季节这个事情我没有什么偏好,聊起夏天的话,我会觉得有点儿想念那些暑假。 开始录这期节目之前我的情绪其实是很饱满的,我会回忆起很多东西。比如小学时候住到亲戚家和早已经没什么交集的堂兄一起玩耍,在充满野趣的郊外放风筝、钓青蛙、游泳、抓昆虫。比如中学时候打篮球、逛唱片店、看电影、看书、打游戏、跟哥们儿胡混以及不懂装懂的谈恋爱。今天过于忙碌的生活让我在回忆之外,怀念暑假那种浪荡着挥霍时间的状态。 怀念同时生出的对挥霍那些时间的感慨,说实话,我不知道是心疼还是羡慕。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是怎么过暑假的,不知道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被各种班各种营和出国旅行占据掉。但我知道芥末章鱼是个牛逼的电台,牛逼之处在于当你带着某种情绪进入节目的时候发现原(wo)来(cao)暑假还有别的样子。 你们想象过关于暑假的回忆还有玩几个小时手指等家长睡醒午觉和和水泥盖房子这样的选项么?反正我是没想过……可无论如何,那样的情景在之后的生命中可能也再难出现了。 致敬我们挥霍掉的时间。

60分钟
63
5年前

39.真正的仪式感

芥末章鱼 | 三个男人的喝酒闲聊

《小王子》这本书里面有段关于仪式感的对白: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 ”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 对于仪式感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同。 仪式感,是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使一些时间一些事件与以往类似的情况不同,会让你感动愉快,会让你记忆深刻,可能代表了一种态度,是对生活的更加用心,更加积极的表现,它使得人们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仪式感,不是规矩,不是强迫的,它本身可有可无,它建立在“基础”之上又促进基础的巩固。 仪式感很小,是我们参加聚会前用心准备的服装;是我们的摇一摇酒杯,嗅一嗅味道后再品味的酒;是我们经过一道道工序完成的一盏香茶;是你精心设计排版整齐的朋友圈相册;是每天夜里的互道的一声晚安;是战役胜利后插在战场上的旗帜。 仪式感很大,是你精心策划的一场盛大婚礼;仪式感是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朋友们不远万里的相聚;是父亲从小到大每年都带着孩子到老地方的拍出的一张张合影。 无论怎样,我们认为仪式感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别人给的,别人告诉的,不过别人的节日,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去想吧,去做吧,用仪式感去改变我们枯燥,无趣,委屈,一成不变的生活。 去用仪式感就为自己的生活记上一个个标点。

60分钟
51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