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平台的个人IP里,医生的个人IP应该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用通俗的话说:医生在自媒体平台的各种号,特别值钱。 所以,它要被严格监管。早在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联合9部门印发了严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直播带货的通知;2023年底又发了一道巡查方案;2024年5月联合14部门再发通知;2025年若干省市卫健委开始发文整治。2025年7月4日,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胡强强再次强调了这个主题,并宣布要加大整治力度。这一系列动作,等于宣布医生个人IP自由的时代结束了。 一些知名的医生博主在网上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噩耗”。
如果说下一个医美周期是“技术周期”的话,那么,中国的美容外科医生,正集体站在行业转型的十字路口。
每个行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41岁的医美,是时候告别“伪暴利”的巨婴时代,走向专业时代,拥抱医疗价值。 童颜针之争,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最底层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是一个改变的契机。
本文是医生个人IP系列的最后一篇。在上一篇《医生IP避坑计》中,着重讨论了为什么有的网红医生昙花一现?以及个人IP的避雷原则。本文则主要讨论AI时代的表达者红利对医生个人IP的影响。
有人说,看了2025年上半年医美业的数据,发现危机来了,医美要崩盘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是,很少有人提起所谓的“危机”,到底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中日友好医院因为数位医护人员的负面被曝光上了热搜,事件的主角肖医生声称自己私德不佳,但医德尚可。事实果真如此么?广大群众似乎并不买账。
医美业正陷入一场越来越来汹涌的案例造假狂潮。
今年的美沃斯,我参观的时间不长,但是有一件事印象深刻。 玻尿酸的领头大哥艾尔建居然没带产品参展,而是以“智数艾尔建”的新标题,占据了展台面积的前三位,这是一个以AI为特色的新身份。今年,艾尔建不再以乔雅登系列玻尿酸产品为出展核心,是否意味着某种转型? 或某种意愿上的改变? 这件事令人浮想联翩。
BBC眼里的中国医美,一定是不怎么样的。
未来的医美行业将实现从"改变美"到"善待美"的范式转移,这种转变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演进,更是人们对美的理解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美的追求最终要回归到人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联结。
医美国货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崛起。其中,国产光电设备攻城略地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注射针剂。中美关税大战开始后,势头更猛,新的市场机会正在到来。
从我国古代的词语“白马非马”,到现代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的《词与物》对语言概念的拆解,学者们对用自然语言清晰描述世界并不乐观。现实中人们出于自己的利益,一直在各种概念的所指与能指的错位中,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揣着糊涂装明白。水光针就是一个典范。因为语言传播的固有特点:模糊性、多义性、可理解性,导致用禁令、划界的方式做的监管,只能是“事后补救式”,而无法用规定条分缕析,一清二白。因此,医美的传播不会因为禁令就乾坤朗朗,而是总会有新的“擦边”跑出来,一旦形成流行语码,就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安营扎寨。水光针作为一个“词”,到成为一种心智“映像”已经十多年,在罗永浩们的商业嗅觉中,这是一个诱人的目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