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嘉宾: 刘明、郁珏、三万、李菁、开心、媛子、葛仲然 时间轴: 06:24适应工作中的变化与挑战 11:16遇到裁员与生活变化和应对策略 21:46找工作的焦虑与自我认同的转变 27:27主动离职原因与体验 45:32大学专业的有用与没用? 55:00互联网行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9:26线下实践与线上转型的思考 1:05:20应对工作中的压力与困惑 1:11:30创业与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1:16:01从数字游民到实体经营者的转变 1:21:04经管专业的思考与生活体验 1:25:35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与体验 1:39:04附近与琐事的意义 1:48:33婚恋问题与邻里关系的处理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葛仲然
简介: 当我们想到用爱好养活自己的时候,会发现爱好难以坚持,于是我们苛责自己是“三分钟热度”。但即便是如此苛责自己,我们的境况也没有好转,反而让内心悲伤了沉重的包袱。本期节目我们就直面“三分钟热度”,探究一下自己的灵魂与内心。这个评价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开心、Grace 时间轴: 00:10开场 03:00开心:没有坚持下来的都被我算进三分钟热度 07:42葛大:应付一时需求的活动是坚持不到最后的 11:21开心:希望兴趣爱好发展到擅长最后可以定义自我 15:48郁郁:不断尝试才能找到真的自我 25:47三万:兴趣被毁掉没有问题,问题是没有真的兴趣 31:26郁郁:小时候学钢琴,教程都是我说了算! 34:56三万:没有成果就放弃会让我困惑 38:44开心:坚持了九个月的成果就是领悟到了没必要坚持 39:41葛大:我们不是能坚持做什么,而是靠外部强制性 43:22明哥:重复练习的关键是重复的频率不要让自己耗竭 51:04葛大:有机会考虑兴趣,其实是生活好了伴随的烦恼 58:52Grace:兴趣是我完成了就很开心的事,与别人无关 1:01:28明哥:兴趣和谋生总是能同时存在的,只是我们把他们想象得绝对了 1:05:38葛大:人类的价值不能完全通过反馈的方式来衡量 1:09:54我们是何时中了“一定要有反馈”的毒 1:38:32人生和投资都是可以被浪费的,即便如此也没有真的浪费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刘明
你看大V分析经济走向时,隔壁大妈刚买回今晚的六折菜。 你关心核废水排向时,你家院里的龙眼树快能下肚。 你羡慕百万薪水、生活美好的博主时,你的邻居刚刚被裁、有贷要还。 你纠结工作意义时,楼下保安刚找到第三份狗屁工作,阳光开朗。 有一些在网上看不到的生活,有一些在房间里见不到的人,他们在你的附近,在你身边“消失的附近”。希望听完这期节目,我们能通过重建附近,少些焦虑,多些安全感,活得更好! 本期主播: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开心、阿茅、媛子 你将会听到: 00:04 扯根网线就能生活的年代,屋子里只剩自己和互联网,空间隔离之下,“附近”逐渐消失。 02:22 关注自我和远方,并没有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找回“附近”,能否缓解现代人的焦虑? 05:44 节日仪式作为外部强制性让我们找回“附近“。 07:34 对“附近“的好奇心与关心度,大爷大妈高于年轻人。 19:38 i人社恐不敢和邻居搭话,给你一点陌生人社交技巧,比如夸ta家狗可爱、借搬家请邻居吃饭。 33:05 年轻人对“附近“有多冷淡?自家院里的龙眼树不知道几时收果子! 39:10缺乏肉身的经验,何以谈论理解世界?肉身体验到天气冷了该加衣,但在抽象概念中的18℃,你要穿外套吗? 52:39 不想链接“附近“的一个原因是只追求有用之用,但”附近“本身效用很强,附近的人是廉价的倾诉空间。 1:02:24 “附近“的许多人是行动上的巨人,不纠结工作的意义、育儿焦虑、阶级滑落。而受困于算法,信息茧房让我们只看到城市中产阶级。 1:10:08 “附近”的建立给人带来具体的安全感,甚至工作。 1:19:05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移动互联网的发达让人被完全异化为工具,很难获得成就感。 1:22:22 建立附近感的小tips,从主动参与开始。 1:50:12 寻找“附近”的反面:沉迷于二次元,不愿承认人是活在三次元的人。 1:59:18 在校学生如何找到“附近”?试试食堂勤工俭学吧!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开心 高级VIP:李菁、念念
简介: 人们在生命的兜兜转转中发现了“业力”这样一个东西。它与生俱来,却很难在人生早期被意识到;它贯穿自我,有时又让人难以保持自我;它形态万千,最后却又被看做出于一源。本期让我们从宗教、占星、心理的角度走进“业”的世界。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李菁、开心、CC、二喵、Grace 时间轴: 0:10开场介绍 3:15菁姐畅谈“业力”如何走进自己的生活 11:15葛大回忆夫妻“业力”之战 26:54CC的回忆“街道上仿佛留下你的余温” 31:01心理学大探讨:“业力”和潜意识的关系 40:37二喵初登场!令人难以放下的朋友圈顾虑 43:15葛大分享“业力”的运行方式 50:12郁郁分享磕磕碰碰的“梦幻人生” 1:05:19人生回观:“不继祖业”下的父子情缘 1:11:27Grace:纵有百种困难,也要有一百零一中方式主宰人生 1:19:17O的一万次拉黑循环 1:27:16二喵:告别“祠堂式朋友圈”降低了我的精神内耗 1:29:51开心:三分钟热度与兴起而至 1:40:08菁姐的自我反思:高度自律只要不内耗就是适合自己的 1:46:50“业力”带来的家族故事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刘明 高级VIP:Skaara、三万、
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再躺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听过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话里话外似乎透着一股“累了毁灭吧”的失望。也许......有问题的是那些大道理呢?这些大道理大多来自于长辈和社会的规范,有人直到如今还将它们作为生活的准则,有人曾经坚信,如今却不再信奉它们。 在这一期,我们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大道理,比如“人生要先苦后甜”、“幸福和成功来源于自律”、“满招损,谦受益”、“凡事多从身上找原因”、“付出才会有回报”等等等等,它们未必是错误的,但往往存在片面和迷惑。这回小伙伴们结合自身的观察和经历,好好掰扯掰扯其中的门道。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称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约翰克里斯朵夫》 那么,呕吐愉快。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李菁 时间轴: 1:14 人生要先苦后甜?也许有人一开始就是甜的。 3:03 接受了先苦后甜的设定,磨砺和吃苦没准就成了主旋律。 4:00 吃饭两大派,你是先吃好还是先吃坏? 6:39 创业的场景会符合先苦后甜吗?脱离生产实践的先苦后甜是自讨苦吃。 8:41 郁郁留到最后享用的好东西被亲人“含泪”承担;温柔的菁姐因为责任习惯礼让。 12:50 自我感动式吃苦,三万厕中做卷王,可是苦与甜不是直接兑换的货币。 15:22 延迟满足的谎言叙事:忍住现在一口糖,日后没准成饼王。 19:04 人生苦甜没有线性的时间先后顺序,而是喜忧参半,苦乐相随。 20:31 樱桃小丸子教会葛大先吃好的,不然没得吃了。 22:33 若不再合理化当下吃的苦,自律过程中的不舒适岂不失了意义? 24:10 内心合理化之后,便不存在自律的苦和所谓内卷。 26:59 相信自律成了幸福/成功的充分条件,本质上是把人生过成了绩效。 29:02 明哥早起靠肉饼,三万早起靠画饼;自律变成一种信仰,自我剥削就开始了。 30:29 自律的人适合表演,把自己活成景观。 31:52 抛却自我感动,获取快乐的地方是肉身而非认知。 34:05 大环境向下走,好在有小环境能给予支撑。 35:23 自律使我生病,不自律让我快乐。 37:21 满招损,谦受益,打压式的家庭教育。 40:58 父母的打压教育,也许是把对失败的恐惧转嫁给子女? 42:25 愿望和欲望有区分,实现欲望难以快乐,而当下社会充斥欲望的表达。 46:00 挫折教育不能给太早,葛大生怕孩子不满。 49:51 经历巴掌教育的郭麒麟和泡在蜜罐里的王诗龄,你是父母你怎么选? 52:09 家庭是给予抱持的最后一站,有钱倒是可以外包。 57:15 经济腾飞的同时,软件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或许是中式教育的原因之一。 59:25 葛大情景再现,对父母的说教一一反驳;菁姐现身说法,谈哲学是否无用。 1:06:05 成年人也需要胜任感,年终报告的时候你谦虚试试? 1:10:08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自我PUA,不涨工资难道不是老板的问题? 1:14:17 找自己原因也分场景,少跟自己为敌,正确的合作之道才不是主动背锅。 1:18:49 孩子生命内在的自愈能力有差异,从父母那里内化的东西未必恢复的那么快。 1:22:17 知识改变命运和终身学习怎么就算潜在逃避了? 1:24:33 不要盲目学习,实事求是是核心,找到那个对的知识,而非来者不拒。 1:28:14 终身学习概念溯源,竟然是知识付费的话术;没有人不是在终身学习。 1:29:24 西方少有人谋求改变命运,90%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全在中国。 1:34:15 学习是拖延的借口,知识管理缓解了郁郁的知识焦虑。 1:39:30 付出一定要有回报?这个概念也许是假的。 1:43:22 广义尺度上付出与收获大致持平,但你用力付出,上帝未必给你想要的。 1:46:54 接受他人善意的惶恐,接受他人付出的亏欠,人情似乎变成了等价交换。 1:51:02 去人家里做客可以不带礼物;三万没抗住失望,滑入过分追求结果的消极端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三万
简介: 500万,对于2023的中国来说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在一线城市也许只能刚刚够到买一个基础住宅的程度。但在二线,三线城市不但可以满足住,还能有自己的小院子。这一次,我们针对这500该怎么花,各自发表了观点。主要从是否要继续工作,会选择什么样的住宅,以及有没有特别想花前的地方三个维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得不说,这可能我们是离一个空降的500万,最近的一次了。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媛子、Grace 时间轴: 01:29:为什么是500万,不是5000万? 04:16:有了500万,你会辞了工作吗? 06:38:学生党表示,有了这钱,这学我也是不想上了。 08:55:“人没有办法赚到认知以外的钱”,这个我们不同意。 18:30:有了500万,还是会做打工狗的媛子。 24:57:500万,我可以享受工作中有乐趣的部分,减少内耗。 30:00:grace认真算一下支出比,500万已经可以让我躺平不上班了。 35:15:明哥有了500万,那肯定是只搞副业不上班,乐活工作一辈子。 39:00:有了钱,我要住在一个天花板高的地方。 44:00:三万说,对于住,就想有个同时拥有电竞房和健身房的家 48:56:郁珏:一个有天井,能看星星的房子,就是我想住的地方 53:50:不会再上班的葛大,有钱没钱都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56:30:葛大:在温哥华,想住在一个朋友可以方便来吃饭的地方 59:37:在加拿大,专科可以干掉一切本科,所以教育不需要过多花钱 01:07:25:向往世界大同的郁珏,第一反应想把500万捐了 01:15:05:住在一个出入自由,可以交流的社区,是一个美好的憧憬 01:19:34:在中国饭桌,家长和孩子无法好好沟通 01:25:30:想带父母每年出去玩一次,把自己曾经看过的世界带给爸妈 01:30:06:实际的操作:给自己和孩子用200万把保险配齐 01:39:30:有钱最想给自己请个心理咨询师,确保精神健康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媛子
简介: 双11过后,随着各大报告数据出炉,消费降级引发热议。本期嘉宾中有经历过消费升级后降级的,也有一直没有消费升级呆在谷底的,一起来分享各自消费降级的心路历程以及五花八门的省钱小妙招。 从线上购物退货的快乐聊到到线下逛菜市场的快乐,从买买买聊到断舍离,越来越发现我们需要的是跟周边生活的人、物去建立连接,从中发现生活的丰盈,去填补超越需求的消费带来的空虚、愧疚感。 下一期我们将接着对“如果我有500万”展开各自的畅想,敬请期待...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阿茅、开心、媛子、Grace 时间轴: 02:38消费降级后我以买到便宜东西自豪 04:30经历过买猪肉都看牌子的消费升级才有消费降级 14:50善用退货省钱又享受 16:27口红效应新变形:文玩和City Walk 25:20花钱买快乐很正常,调整心态不愧疚 26:50本来的降级,实际的谷底,结果存下钱 35:00国内国外二手市场的不同 41:10消费主义下的养娃观念 42:50投资孩子不如投资自己 45:50双11晒单遇冷,盒马转型和山姆打价格战 48:15菜市场不再脏乱差,超市卷不过菜市场 54:00疫情后手里钱少了,各有各理解的消费降级 57:24消费升级没多久就过早进入消费降级 1:03:40用财务思维给生活做减法 1:08:10预制菜VS白人饭 1:13:25大城市里都是娱乐消费,缺少与周边产生连接 1:15:25游戏区女性消费降级,男性消费升级 1:17:24国内国外对保险的理解 1:23:20租车:一直换新车的低成本方法 1:24:45记账分类体现不同的价值观 1:27:40财产不流动,过日子也紧巴 1:29:15周围的消失让关注点集中线上虚拟连接 1:36:10用心保养,跟物品建立连接 1:47:25如果我有500万,第一想法是把想报的班都报了 1:52:33跟周边建立连接,去发现生活的丰盈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Grace 高级VIP:一念、小毛
简介: 你的朋友圈点开了以后是什么样? 做微商的铺天盖地还是打卡宣誓的地老天荒? 同事领导虚与委蛇还是自己可见一顿发狂? 有多少人是在朋友圈中从展示自己走向了不展示? 又有多少人是在指桑骂槐中黯然神伤? 看着排列组合般的分组,担心着别人看到之后的影响。 你是否还在幻想,有朝一日在朋友圈也能如沐春光? 欢迎点进本期播客,走进你我他的故事……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三万、Grace、开心、一念 时间轴: 01:00葛大追忆朋友圈前尘往事,一念感慨不发圈太过匆忙 07:28众人叹发长图文一波三折,明哥嗔现实骨感耗尽洪荒 14:40谈顾虑暴露生活投鼠忌器,破执念才发现全都是微商 17:06怯宣传葛大呼唤自我认同,巧分组开心手搓信息茧房 29:40青春伤痛美女心深不见底,健身房明哥笑谈偶遇知音 39:23朋友分组一众人各谈心路,难放开葛大惊爆怵丈母娘 47:25忆往昔郁郁网上寻找归宿,再回头看自己还满眼放光 55:07葛大谈打卡三万膝盖中箭,郁郁晒假期高低气吐眉扬 59:55爱自己郁郁偏向总裁霸道,删空间三万自觉中二无脑 68:06羞于吐槽让三万日记写爆,提发疯八卦葛大真火中烧 71:17自卑少年反希望被人了解,PUA训练营三万肄业在逃 81:47谈前女友三万突然小羞涩,钢铁直男为主权分道扬镳 84:20结尾寄语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时间轴:刘明 高级VIP:李菁、Persevere
主题: 欢迎来到再躺一下,本期节目我们从双十一为切口,从菜市场聊到加拿大,从衣服鞋子退换货聊到各国物流、从一元店聊到不配得感……虽誓将歪楼进行到底,但这都是处于不同状态的个体们对于消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双十一你买了东西吗?你还会逛商场吗?你会在省钱和消费之间反复横跳吗?消费可以是获取生活掌控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与生活链接的一种方式,它带来了快乐,也可能伴随着烦恼。倘若带着觉察,自洽地置身其中,买买买又有什么不好呢? 希望听到本期节目的你能回想起购物时的快乐,舒适地在超市或者商品页上自在闲逛,买与不买,都不再内耗。 嘉宾: 葛仲然、李菁、刘明、郁珏、三万、CC、Persevere、Ö 时间轴: 01:15 上一次去线下商场是什么时候? 04:15 菜市场是线下购物绕不开的 07:41 富有人间烟火气的菜市场是与生活链接的好地方 12:56 在温哥华买鸡骨头 14:38 线下买菜为了时效与新鲜,衣服鞋子呢? 16:10 可以花半小时网购,不愿花十分钟退换货 19:12 网购对老年人来说还是很便利的 21:35 缓慢的日本物流与即刻满足心理存在矛盾 25:40 日本、温哥华线上线下购物的价格差别,线下购物反而更节省时间 32:45 预售的烦恼——容易买到不少本不需要的东西 36:29 挑选商品与可能伴随而来的断舍离带来了多段内耗 43:16 大学毕业后,人生阶段的改变带来了消费的改变 46:45 超市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丰盛的世界 48:18 流浪断舍离、淘宝淘“破烂”、网课买不停 54:07 网购少女的网购之路,省钱与精算齐飞,快乐共消费一色 58:46 除了自己想买,还有”顺手买“让我想买 1:01:13 带货主播与省钱小能手的双向奔赴 1:02:49 主播伴我眠,带货送故事? 1:08:50 禀赋效应和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买了难退”和“不买难受” 1:13:47 国内“消失”的一元店 1:17:28 购物比价、银行卡积分和咖啡机 1:23:28 消费也是谋求一种掌控感和妈妈的购物哲学 1:26:42 不配得感使我苛求价格,不敢在能力范围内买最好的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三万 时间轴:三万 设计:Skarra
主题: “拒绝精神内耗,有事直接发疯”,自从发疯文学流行以来,你对情绪稳定持怎样的态度?你还相信生活会嘉奖情绪稳定的人吗?情绪不稳定又怎么了? 本期节目,我们探讨得到一个基本结论:「情绪不稳定」不是一个问题,而「情绪稳定」也不见得是一种好事。释放负面情绪是在告诉这个世界:我做牛做马也是有窗口期的! 听完本期节目,希望你不再受情绪困扰。带着觉知生活,让情绪自由流动,轻松躺下,一夜好眠。 嘉宾: 葛仲然、刘明、郁珏、Grace、徐开心、李菁、Persevere 时间轴: 6:15 所谓情绪稳定,追求的是情感的自然流动,不是说情绪没有波动 7:04 负面情绪的释放给自己划定了与这个世界的界线,在这里我不可侵犯 14:40 情绪稳定可能意味着能量压抑或无聊 22:15 职场中情绪不稳定的通常是上级 28:02 情绪冲动的人更有利于推动工作 30:10 职场分工协作日趋复杂会带来工作压力增大,允许员工释放压力,让情绪流动起来的公司和老板更能留住员工 48:25 不稳定的情绪表达,可以成为一个工具,前提是要带着“觉知” 59:05 在表达自己情绪时,自己感觉到过程中的“舒服”非常重要 1:23:50 发疯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时情绪稳定可能意味着“我不在乎” 幕后: 剪辑:葛仲然 文案:徐开心 时间轴:李菁 设计:Skarra 特别感谢:三万、CC、媛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