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意大利的佳乐(Chiara S. Bartoletti),她是威尼斯大学研究可持续的博士,同时家里经营一个生态葡萄园和民宿。 这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农场 —— 父母是“老板”,大哥(佳乐的丈夫)负责酿酒,二弟是厨师,三弟管理葡萄种植,四弟在民宿帮忙。 我们也聊到了意大利与中国在返乡青年、农业和社会运动等方面的不同。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34 寒露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2:19 佳乐在中国的经历,公婆一家在意大利做“农家乐” 18:02 意大利的家庭农场怎么分工运作 23:45 中国跟欧洲农业的区别:地块大小、农夫的动机 30:53 农场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纯素餐厅 40:00 对中国农业问题的观察、与欧洲的对比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佳乐Chiara S. Bartoletti,葡萄园家族成员、威尼斯大学在读博士,生活工作于意大利贝加莫省。网站:https://www.vinitosca.it/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本期简介: 秋分时节,在江南的晚秋蚕饲养刚刚开始;华南的天气开始变得凉爽,屋顶农场的蔬菜生长进入了旺季。 杜玥则分享了她从威海到东北旅行的经历,大连到哈尔滨,再到海拉尔和根河,体验了东北的秋季美景。在这期间,她注意到东北地区的农田已经开始收割,稻谷和玉米都成熟了,农民们忙碌着准备冬季储备。 杜玥描述了从草原到森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当地的气温骤降,强调了秋分对牧民生活的重要性。她特别提到根河的冷极村和当地的供暖情况,展示了东北独特的生活方式。杜玥对额尔古纳河的湿地公园的描绘充满诗意,展现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秋意。 主播们在交流中,讨论了牧民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游牧传统和与自然的深刻联系。鱼缸提到,牧民通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迁移,寻找更好的草场和水源,以保证牲畜的生存和繁殖。他描述了牧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挤奶、制作奶制品(如酸奶和黄油)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 此外,鱼缸还谈到牧民在节气变化时的细致观察,如何根据天气和草场的状况来决定迁徙的时机。这种生活方式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带来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介绍 01:29 秋分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2:29 东北之行 19:15 鱼缸体验的牧场生活 29:16 游牧生活的少数民族发展出新生活方式 40:54 不同民族和自然的关系,对于生活方式的新思考 49:10 重新想到自己,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这期我们跟老朋友郭锐聊一聊。 银林农场在2年前开始转型之路,从一产转为兼顾三产。农场刚刚实现盈亏平衡,“突然”又承包了200亩的蓝莓园。郭锐笑称,有投资人托底。 他说:“没有着眼于眼前的经营状态,没有只是为了做好这个小农场,而是通过这个农场,希望支持到更多人。” 正是这样的愿景,滋养了土地和社区,也滋养了郭锐本人。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6 白露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9:55 银林农场目前的定位、收入结构、人员安排 19:11 在农场没盈利的情况下又接手200亩蓝莓园 31:48 经营农场的压力和收获,投资人的支持 44:01 聊聊钱和管理 50:20 闲聊身体、杂活、变化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郭锐,农场主理人,生活工作于广州从化。公众号:一田公社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处暑节气,北方大地已经进入“出暑”的节奏,天气转凉,山东威海朋友种植的最早熟的嘎啦苹果已经成熟,勾起我们无限童年记忆。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两位在深圳泰华梧桐岛屋顶农场亲耕的两位伙伴一起聊聊农耕的体悟。百闻不如实干,两位伙伴分享到在日常农耕中,把自己代入到植物生长的角色,感受着外界光温水气等因素的变化与植物生长之间的“舞蹈”,逐渐领悟耕种植物的智慧,也让自己深受啟发。 农耕中的天人合一,就是如此轻松、自然,应缘而变。当人洞悉感知到自然的规律,就不会胡作非为,顺应自然之道,事半功倍,也给人带来轻松与喜悦。当人能够切身感受到身边真实的自然变化,也会讲自己带离幻觉,回归自身真实的需求,获得身心安定。大家也聊到气候变化与生态种植,体会逆境下生态农人的不易与勇气。 聊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这个时代人的健康意识在发生积极转变,健康食材的选择大家更加理性。 从草原归来的鱼缸也分享旅行见闻,从蒙古族处理羊的方法中看到对生命的感恩与尊重。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18 处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09:00 到屋顶农场种菜的契机,城市种菜的经历(收获和鼠害虫害) 25:11 跟植物打交道的体悟 33:19 对于城市中绿化植物的观察 41:52 鱼缸的分享:温度计之前养蚕人如何为蚕体察温度,现在草原的生活情况(没有能源、杀羊的方式) 48:34 在城市农耕后,还需要买菜吗?大小城市的区别,不得不买菜时的选择 56:16 杜玥分享爸爸的购物变化,大众对于食物的在意 65:18 我们都是“种子”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李尚、Eva,城市农耕实践者,生活工作于深圳。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之前的三年,杜玥跟小伙伴一起在威海的一个村里生活。在2023年的冬天,因为跟房东没谈拢,所以搬离了那个村子。 在继续找村子和返回城市之间,杜玥选择了后者,并在一座北方小城做了补习老师。暑期的补习尤其繁忙,更让杜玥对现在的教育有了直接而丰富的体验。 本期内容属于「三人行」,即三个主播间的“瞎聊”,尤其杜玥将从一个返乡青年和可持续生活者的角度,来分享下她对于补习班的观察。 时间轴: 00:00 开场+立秋节气观察 07:58 避暑;锻炼;上课和工作 26:17 鱼缸的新打算 34:06 月丽在工作中的经历,对于吵架和冲突的新认识 44:53 跟学生/自己孩子之间的“摩擦” 56:15 对于公立学校和辅导班的观察,对所谓“差生”的想法 71:36 鱼缸夫妻二人带娃的区别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题图:张兰英老师(来自刘燕) 本期简介: 大暑节气,我们邀请了张兰英老师谈谈她所经历的中国乡村变迁和不同阶段的乡村建设工作。 30多年前,张兰英老师放弃北大教职,投身乡村领域直到今天。先是在菲律宾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先生创办),后又返回中国参与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的创办,由此在中国开展乡村建设工作。 认识张老师,是因为我在2011年申请加入了行动援助的第六期青年实习生项目。那时候,虽然有勇气辞职,但年少气盛,很难沉的下心来。每每这种时刻,张老师总是非常有耐心的跟我们谈心,提供各种帮助。 见证并参与中国乡村变迁30年,张老师说以前都是带着要扶贫的目的性,现在她特别关注怎么能够更多地去认知本来的乡村,认知乡村所承载的文化和智慧,从而看到它的价值,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种价值,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性。 另外,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张老师还喜欢在北京的公寓里养鸡做宠物:)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13 大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4:56 张老师的工作经历,如何走上了乡建和扶贫的道路 27:57 菲律宾的乡村和中国乡村的比较,中国乡村的巨变 39:52 行动援助撤出中国的原因,公益机构在乡村的工作 49:44 近几年乡村发生的各种变化,反思 66:31 理想中的乡村,多样文化百花齐放 76:03 如何看待一些文化消失的可能性;不想被“扶”的“贫” 93:48 张老师给年轻人的建议: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在坚持的过程中修炼自己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张兰英,乡村发展领域专家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题图:农场晚霞(来自本期嘉宾彦伟) 本期简介: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时节,是三伏之始,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因为赶上高考、中考、毕业季,这一期我们找了阿拉善的农友彦伟,聊聊教育话题。 十几、二十年前,“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常常带给农民的孩子改变命运的巨大希望;但是二十年之后,好大学的农村孩子比例越来越少。不光是农村,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教育出路在哪里? 作为逆潮流的返乡青年,对于孩子的教育会不会有特别的做法?彦伟的两个孩子,并没有因为家里种地,就对农业有特别的兴趣;相反,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探索自我。 与其说,返乡青年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种自然和农业教育;更确切而言,第一代返乡青年,不单单把农业看作一个“产业”,把返乡看作一个“赛道”,而是将其看作对于整个社会的主流的反思。 这种反思,在教育上,则是回到人的根本,承认自己、接纳自己。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35 小暑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6:36 在内蒙沙漠的致良田农场工作的员工情况,今年暑假的研学行情 25:48 孩子们的暑假安排和对未来的想法,对孩子的管束 36:49 粗线条父母的带娃方式 43:49 家长要过的关:接纳孩子 54:39 有选择的教育,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教育 60:46 反思和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彦伟,农场主,生活于阿拉善。公众号:致良田在阿拉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题图:瑞典人的仲夏柱(来自本期嘉宾Alex) 本期简介: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这天对北半球来说因为有着最长的白昼,所以在世界各地被不同的民族用各自的方式庆祝。 这次的嘉宾Alex是杜玥还住在村里时结识的,当时的她已经在考虑回村生活的可能性,但还没找到合适的地点。后来得知她搬到了云南昆明的大墨雨村,正式开始了乡村生活的体验之旅。 现在的乡村是一些人生活的“牢笼”,同时也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世外桃源”。但在我们的经验中,乡村只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不同地方的乡村大同小异,只是每个人的目的和需求大不一样。 换个角度看,乡村今天的衰落破败也许就像森林中倒下的树木、海洋中死亡的鲸鱼,只是自然界坎坷波动的一环。这一切的发生必然会给新的生命以丰盛的滋养——新村民和新资本正在像自然界中的分解者一样,涌进乡村这个正在“腐烂”的生态系统。他们在汲取乡村剩余营养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新的灵感火花、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乡村生态。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4:49 夏至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7:43 Alex选择大墨雨村生活的缘起和初体验 30:38 村民之间的互动,关于社区多样性 42:32 在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灰度” 54:50 如何面对现实的农村,破败中的“末日松茸” 66:32 城市里也可以生出很多新的生态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Alexwood,性别研究者,生活于云南大墨雨村。播客:别任性|Be A Dodo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芒种时节,南北方物候有所不同,威海的桑葚正上市,江南的桑树则已经完成夏伐,广东迎来“龙舟水”,降水频繁,作物几乎没什么产出。 这一期我们邀请来刚刚卖完荔枝的小郑和贾总。小郑的荔枝因为气候异常,今年减产7成。 为了降低风险,小郑分别采取了技术、多产品、自媒体运营和共同品牌等措施来自救。其中的“共同品牌”正是团力结构一开始的初衷,即成为以可持续农业为目的的生产者的共同品牌。 长卿有诗《芒种》:“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让我们祝福耕耘在土地上的人们吧!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1:45 芒种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1:56 海南今年的反常天气对于荔枝的影响 20:39 今年的销售情况,对农场的新规划 27:43 学智的宏图大志,海南常规果园的情况,种火龙果晚上点灯? 40:07 关于农友共同品牌的建设,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小郑,荔枝农场主,生活工作于海南。 贾焱,农产品销售,生活工作于四川。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题图:春蚕茧(梅和鱼,浙江桐乡) 小满实际上是春收的季节,小麦、大蒜、春蚕、油菜,都已成熟。 不断搬入城市的我们,常常想象着那些书本和网络搜索结果中的习俗仍然活生生的在乡村和土地中上演着,以满足人类对于仪式感和精神性的、似乎亘古不变的需求。 而实际上,发展的滚滚车轮在乡土碾过,变迁远比我们预期来的更快、更彻底。 在越发充满悖论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到底要什么?走向何方? 对于内心的真诚回应,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时间轴: 00:00开场+主播介绍 01:26小满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 11:55鱼缸最近参加三个交流活动的不同分享 23:20月丽回家避“湿”,关于家庭关系的思考 34:59农业与艺术,反思复杂又单一的现代生活 45:24返乡/做农业的不同心境和生活方式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题图:绿野(左)和笑笑(右) 立夏之后,日照增加,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万物繁茂,各种植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 这一期,我们跟“初入泥坑”一年的笑笑和“半入泥坑”的绿野聊了聊。 笑笑虽然没有农业一线生产的经验,但对农业并不陌生。她原本在北京从事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工作,经常去各个农场,了解经营的状况大多不理想,因此对自己真的经营一个生态农场缺乏信心。机缘巧合,返回淮安老家以后先租了5亩土地,做一个小农场。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绿野,读的也是农学相关专业。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做科研工作离土地反而更远了。离开老家新疆伊犁十多年,绿野想着能回去,熟悉下陌生的家乡,探索本地的农业文化。 笑笑说,以前被灌输了太多的“理念”,每天开会、出差、做活动去推广“理念”,自己却反而变得焦虑,睡眠都产生问题。亲身经历了一线的工作,真的在土地上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思考事情的角度出来,会更加全面。 自我更清晰了,才意识到以前自己的世界观是掺杂着很多别人的见解、别人的认为。 扎根下来,真的去做了,才能找到内心的节奏。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4:32 立夏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2:01 笑笑和绿野是怎么认识的?目前笑笑所在农场的规划和在小城市生态农产品的销售困境 29:18 生态农业走不出一线城市?小城市做生态农业的方式 38:37 返乡后生活方式和心态的变化 47:01 在小城市和大城市参与市集的不同经历 60:37 绿野与生态农业的结缘,对于返乡的想法 71:38 农业方面科研的困境,月丽想对研究生说的话 76:31 返乡后主动关掉朋友圈,沉淀后的自我更清晰了 83:04 闲聊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笑笑,从事有机农业研究和推广多年、返乡种地1年,目前生活工作于淮安。 @绿野,农科研究生、今年毕业,计划回老家伊犁种地。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本期简介: 题目:出芽(威海)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清明的时候,在黄山的市集上,再次见到米襄。她和我谈起“野心”,说自己其实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不是来村里躺平隐居的。 我将米襄口中的“野心”理解为“理想主义”——这正是我们在10多年前播下的种子。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保护地球,或者守卫传统,是这样一颗颗的种子,将我们带到了乡村。因着这些种子,我们也成为了今日的我们。 月丽说她遇见一个人,好像遇见了以前的自己。那个人一离开,她就好像告别了以前的自己,告别了理想主义。 就好像,芽苗终究会从种壳中挣脱,变成枝叶,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时间轴: 00:00 开场+主播和嘉宾介绍 02:21 谷雨节气介绍和各地的节气观察、近期发生的事情 12:01 米襄目前的打算和过去一年多的经历 19:57 杜玥在村里和回到城里后分别是靠什么维持生活的;“自洽”的状态 28:37 放下在乡村的“野心”和对意义的追逐,只做好自己 38:15 月丽回溯过去的经历,对比自己在同样目标下的不同状态 47:44 米襄对自己需求的认知和鱼缸个人的关注点和看待乡村心态上的改变 51:40 现在大家对于宏大的叙事和所谓的“保护地球”是怎样的心态; 对于想要从事环保事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关于团力结构: 「团力结构」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将围绕每个节气,邀请一线生态农人、返乡青年、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等作为嘉宾,来一起分享对于节气、物候、传统的观察与思考。 你现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并订阅“团力结构”。 关于嘉宾: @米襄,村居5年,目前生活工作于黄山。公众号:映山 关于主播: 杜玥,90后村居生活者,生活工作于威海。公众号:高龄小朋友 鱼缸,养蚕缫丝种菊花,生活工作于嘉兴桐乡。公众号:梅和鱼 月丽,可持续农业从业者,生活工作于深圳。公众号:梧桐岛市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