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十多年前一次外景拍摄时,无意走进的一个古镇 其实声音很简单 当那些不对的声音消失 听起来就对了
霜降的静,是外在的停歇; 松涛的声,是内在的流动。 二者交汇之处,形成一种听觉的白野: 万物归寂,而人于声中自观。
由2011年额尔古纳湿地边的几段录音剪辑而成 风入秋叶噪, 湿地水烟低, 孤鸟一声断, 长空万里稀。
单凡老师在2021年邀请我为他的作品设计一段声音,灵感来自他年少时在家乡中竹林的听觉回忆。今日白露,经单老师同意,将这段声音在声久村二十四节气中和大家分享,感受秋风中的竹林。 关于艺术家: 1959年,单凡出生于杭州,伴随他成长的是安吉的猗猗绿竹。单凡的老师郑德涵是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学会的学生,他的艺术起点便源自于“章黄子弟”的传统文人教育,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的浸染铺陈了他如今蓬勃创作的深韵底色。1984年,单凡赴德留学,开启了持续四十年的文化探寻之旅。2006年,他确定“竹子”为创作母题,这近二十年的探索趋近于一场心灵迁徙,或许从背身离去的瞬间开始,竹子就成为他寻求归宿的精神符号。
红山动物园夏季实地录音完结 三段正好对应小暑,大暑和处暑 这次的录音是在天亮时分,蝉鸣尚未开始 在各种清脆嘹亮的鸟虫鸣叫下 我人生第一次听到一种奇特的轰鸣,沉在所有音色的下面,像乐团的定音鼓,甚至和我的胸腔产生共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