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的某个六月 演奏音乐的是两个老人,可能已经离开我们的世界 在那里尖叫的孩子,现在一定已经长成大人 你能听出是哪里吗? 几点提示 - 路面的质感 - 车辆驶过时的状态 - 城市的噪声 - 最大的提示在标题
第四集内容简介: * 好声音首先要有好喇叭 * 声音经历对于耳朵的“塑形” * 我们的耳朵只是用来接受人造信息(语言,音乐)的吗? 好声音可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们的听觉审美依然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和建立的。 [IMG_6850]纽约地铁一景 关于嘉宾: 孙晓东,生态人文摄影师,山东大学哲学学士,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摄影叙事营讲师,非遗保护公益机构“稀捍行动”联合发起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年度公益摄影师,苏州市吴江区旅游重点人才。 [31743061804_.pic] 2008年,加入奚志农创立的“野性中国”,任野生动物摄影师,开始生态摄影职业生涯;2012年,参与发起“稀捍行动”,任理事、生态人文摄影师,致力于传统手工艺拍摄、创承;2016年,成立“籽庐工作室”,以太湖流域为支点,探索江南地区的自然风物以及当地人和湿地相关的自然故事。 关于声久村: 在大理的洱海边有一个叫生久的村子,我住龙龛,后来搬到下兑,买菜到生久从没有变。生久的菜场有很多白族奶奶把自家田里的菜带来卖,不如超市的那么中看,但有那么股鲜活劲。实地录音(field recording)是一个相对于录音棚录音的概念,恰巧农产品也有田野和大棚之分,希望能在声久村和大家分享鲜活有趣的声音。 两位从事影视声音制作多年的“声音人”,想在播客这个纯听觉的领域玩点不一样的,我们将围绕听觉,和不同领域的朋友进行对话,一起探索每个人天生拥有却又常常忽视的感观。 本期内容的采访者: 黄浔,「声理未声」品牌创始人,从事影视同期录音及声音后期制作二十余年,《影视同期声录音指南》核心译者。 本期内容声音制作: 关睿,影视混音师,声音设计师。摆弄、收集、创造声音,既是职业,又是爱好。
第三集内容简介: * “快门曝光感光度”非学不可吗? * 我们能否从技术的进步中获益? * 技术不断发展,和专业与业余的重新定义 和老孙在这一期内容里一起探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有没有可能将我们从枯燥的理论知识里跳脱开来? 关于嘉宾: 孙晓东,生态人文摄影师,山东大学哲学学士,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摄影叙事营讲师,非遗保护公益机构“稀捍行动”联合发起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年度公益摄影师,苏州市吴江区旅游重点人才。 [31743061804_.pic] 2008年,加入奚志农创立的“野性中国”,任野生动物摄影师,开始生态摄影职业生涯;2012年,参与发起“稀捍行动”,任理事、生态人文摄影师,致力于传统手工艺拍摄、创承;2016年,成立“籽庐工作室”,以太湖流域为支点,探索江南地区的自然风物以及当地人和湿地相关的自然故事。 关于声久村: 在大理的洱海边有一个叫生久的村子,我住龙龛,后来搬到下兑,买菜到生久从没有变。生久的菜场有很多白族奶奶把自家田里的菜带来卖,不如超市的那么中看,但有那么股鲜活劲。实地录音(field recording)是一个相对于录音棚录音的概念,恰巧农产品也有田野和大棚之分,希望能在声久村和大家分享鲜活有趣的声音。 两位从事影视声音制作多年的“声音人”,想在播客这个纯听觉的领域玩点不一样的,我们将围绕听觉,和不同领域的朋友进行对话,一起探索每个人天生拥有却又常常忽视的感观。 本期内容的采访者: 黄浔,「声理未声」品牌创始人,从事影视同期录音及声音后期制作二十余年,《影视同期声录音指南》核心译者。 本期内容声音制作: 关睿,影视混音师,声音设计师。摆弄、收集、创造声音,既是职业,又是爱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