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未知仍在前方:AI 与理科教育的再想象

Revolutionary Road

在 AI 迅猛进化的当下,我们如何给孩子做理科启蒙?如何用 AI 学得更快、更真?从刷题与直觉,到自动化实验与产业落地,本期带你重装“理科教育”的底层思维。(抱歉本期的收音嘉宾声音略小,未来我会努力升级设备和远程录音方式的!😭) 🎧本期嘉宾:我的中学同学,认识了20年的好朋友陈曦。北大元培毕业,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化学博士,长期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现就职于一家以 AI 赋能药物研发与材料科学的初创公司深势科技。 🎧今日主题:AI 时代的理科教育应该怎么学?从启蒙、刷题与科研,到产业落地与下一代培养。 🎧本期Shownotes: 01:22 从“好奇心驱动”到“动手实践”:理科启蒙如何点燃第一束火花,并顺利跨过“刷题痛苦期”。 12:40 AI 能做什么 / 不能做什么:信息检索与归纳的“助推器”,但“领域直觉与最后决策”仍属于人。 16:16 科研范式转变:把“读—想—做”打通,Agent 驱动自动化实验,科研像“每人都带一支小团队”。 22:28 99% 的未知仍在前方:为什么我们无需对“突破放缓”悲观,探索是文明得以存续的底层逻辑。 40:22 给父母与教育者:更早进入 learning by doing,同时稳固数学/物理等“基础底座”,保持开放与可转弯的人生策略。 🎧我们都聊到了这些核心议题: 1. 理科启蒙:兴趣从哪里来? * 家庭早期的广谱科普阅读 + 对自然现象的“美感体验”。 * 关键节点:从“现象好玩”过渡到“背后有规律、可预测、能改造世界”。 2. 刷题的价值与局限 * 刷题培养的是“模式识别的直觉”。 * 若学科气质与你不匹配,“痛苦感”会放大;找到个人“甜点区”(直觉与理论的平衡点)更重要。 * 在感兴趣的领域,刷题更像“精读案例库”。 3. AI 在学习/科研中的角色 * 强项:海量检索、快速归纳、加速形成“视野图谱”。 * 短板:创新判断与最后拍板仍需人的领域直觉。 * 范式:把“读→设想→做实验→再归纳”串成闭环;相邻环节的自动化与 Agent 化最先成熟。 4. 科研与产业的接口:以药物研发为例 * 早期:可行性评估、竞品/专利图谱、候选分子性质的预测。 * 中期:条件优化、自动化实验、数据回流与模型迭代。 * 后期:临床数据与真实世界证据(RWE)分析,识别有效信号。 * 原则:不是“为了用 AI 而用”,而是清晰衡量“时间/成本/成功率”的改进幅度。 5. “拼图还远未完成”:为何仍应乐观 * 人类尚未“飞出地球”,基础科学仍有大量未知。 * 历史上每次生产力跃迁,都伴随阶段性的资源错配;长期看“蛋糕”会变大。 * 探索不是奢侈品,而是文明的生存策略(提升反脆弱)。 6. 给父母/教育者的行动建议 * 更早动手: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越早越好。 * 打牢底座: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通用思维与语言”。 * 用好 AI:让 AI 做“检索、归纳、对话澄清”,人专注于问题定义、假设与决策。 * 保持可转弯:少路径依赖,鼓励在关键节点“换道超车”。 * 身心与秩序感:健康与自我管理是走长坡厚雪的前提。

54分钟
64
14小时前

在美国生孩子:月嫂、Doula到底该怎么选?

Revolutionary Road

Hello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期的播客。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我最近特别有切身体会的话题——在美国生完孩子之后,产后护理到底怎么办? 我现在已经进入孕晚期,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足月了,所以每天都在一边倒计时、一边做最后的功课。 这期节目,我邀请了一位刚刚在西雅图顺产、现在产后恢复六周的嘉宾Jiali。她在美国同时请过月嫂和 Doula,也经历了从孕晚期到产后那一段最真实、最混乱、也最需要支持的时期。 我们会聊月嫂和 Doula 的区别、产后激素带来的影响、在美国有哪些可以用的资源,以及最重要的——面对“当妈妈”这件事时,怎样在不确定中重新找回自己。 (本期因为收音问题有些混响,可能听起来声音比较“遥远”……实在抱歉又因为音质影响收听了😭) 🎧本期你将听到 00:00 — 01:20|开场:在美国生完孩子,怎么安排产后护理? * 我的情况:孕 33 周、即将足月,开始研究产后支持体系。 * 中美对比: 国内常见三种模式:家人照护/请月嫂/月子中心。 美国常见:请月嫂(多为华人)、请 Doula(助产/产后支持)、或家人支援。 * 月子中心在美国很少见,仅洛杉矶等地集中。 01:20 — 06:30|选择与纠结:月嫂 or Doula? * 我父母与公婆因签证、工作无法来美,只能二选一。 * 湾区月嫂市场痛点:价格虚高、资质混乱、非法身份风险高。 * Doula 是新了解到的角色,职能介于护士与心理陪护之间。 * 社群征询意见后发现: 很多妈妈提醒“不要高估自己产后体力”; Doula 可能是相对安全的“Plan B”。 * 嘉宾Jiali:西雅图顺产、产后 6 周恢复,月嫂+Doula 都请过,经验丰富。 06:30 — 24:09|真实经历:从分娩到产后激素风暴 * 顺产(Ⅱ度撕裂)后恢复快,但激素波动远超想象。 * 第 2–4 周是情绪高峰期:夜汗、浅眠、莫名落泪。 * 心理状态比身体更难恢复。 * 月嫂的利与弊: ✅ 劳动力分担、能承担夜间照护; ⚠️ 理念传统、执行差异大、需要明确边界与监督。 * 月嫂冲突案例:皮肤护理意见不合; “她是劳动力,不是决策者”,要有书面 SOP 指导。 24:09 — 1:05:00|Doula 的角色:科学支持与情绪安抚 * Birth Doula: 陪产、体位指导、缓解疼痛、与医院沟通; 在关键时刻帮助嘉宾避免剖宫产。 * Postpartum/Night Doula: 夜间照护婴儿,让产妇能连续睡眠; 更懂母乳、心理、泌乳和恢复。 * Doula 与月嫂的核心差异: Doula 受过正规训练,更科学、可沟通; 善于解释“原理”,更能让现代妈妈信服。 * 成本:约 $50+/h,短期聘用为主。 1:05:00 — 1:25:27|结尾:主体性的回归 * 电影 《Tully》 中的隐喻:“外部支持的意义,不是替你做,而是帮你重新成为自己。”(非常推荐这部“孕妇版搏击俱乐部”的电影🎬) * 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挑战,不确定性无法消除。 * 最终目标:让妈妈在混乱中仍能找到自己。 我们常常以为是月嫂、Doula 或者伴侣拯救了我们,但其实最终能让我们慢慢恢复、重新变强的还是我们自己。 这期节目不是一份完美指南,也没有标准答案。它只是记录了两个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和之后,如何努力在理性与柔软之间寻找平衡。如果你也正在准备迎接一个新生命,希望这期内容能带给你一点点安慰、一点点方向。 谢谢你听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85分钟
50
14小时前

【年终复盘季】当一位确诊癌症的北大学生决定去创业

Revolutionary Road

Hello大家,先说一个消息,一整个12月我都打算用来开一期系列播客栏目叫【年终复盘季】,会线上线下走访我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和大家围炉夜话聊聊生活。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欢迎转发、关注🎁 今天是开篇第一期,这期节目很特殊,源于我在考文垂做客时的一时兴起。 今天主讲嘉宾陈曦是我的高中好朋友,是个非常戏剧化的人物,我一直在鼓励他做自己的播客频道,所以这期半小时节目就当作他的首次播客试水,以下是他的自我介绍: ——陈曦,本科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化学方向(所以真的不是三代清华,我这代不太行…),博士在亚利桑那大学主攻理论化学,现深势科技算法研究员,即将入职深势科技北美。上个月刚刚确诊恶性肿瘤,肉身暂时治好了,但是估计要跟这个病搏斗终身了。想跟大家瞎唠唠抗癌心理,创业,北美职场之类的,ENFP突出一个想到哪唠到哪。 另外一位被临时抓上来的嘉宾是在英国教授Digital Marketing的丹老师,从小看着我长大,是我周岁生日的列席嘉宾。在Marketing领域有多年的从业和研究经验,我在英国的一年半,丹老师夫妇一直对我照顾很多,很喜欢去他们家做客,在伉俪情深的家庭里总能感受到很多爱❤️ 今天你将听到: 02:10 前情铺垫 02:10 — 08:29 嘉宾陈曦自我介绍 08:29 — 12:57 嘉宾陈曦工作背景介绍 12:57 — 23:58 关于2B、2C marketing营销方面与叔叔讨论 23:58 — 30:36 两位嘉宾对于音频的形式做营销的评论 特别鸣谢陈曦供职的企业:深势科技 深势科技是“AI for Science”科学研究范式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和分子模拟算法,结合先进计算手段求解重要科学问题,为人类文明最基础的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打造新一代微尺度工业设计和仿真平台。 我们开创性地提出了「多尺度建模+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的革命性科学研究新范式,并推出了Bohrium®微尺度科学计算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等微尺度工业设计基础设施,颠覆了现有研发模式,打造“计算引导实验、实验优化设计”的全新范式,为药物、材料领域带来极具突破性的计算模拟及设计工具。 Enjoy🎁

30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