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清朝权力继承(2):康熙“立嫡长”计划破产

骆骆の四维空间

44. 清朝权力继承(2):康熙“立嫡长”计划破产 00:33 康熙传位这个事很有戏剧性,在影视剧中被演绎过很多次了。 02:13 顺治帝6岁即位时,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把控朝局。这一时期,顺治帝基本算是一个傀儡皇帝。 02:49 顺治帝能得到这个皇位全有赖于他有个能干的母亲,孝庄太后。 04:14是满洲贵族中保守派和开明派的斗争,是日益强大的儿子想要摆脱母亲控制的斗争。 04:27 母子俩的这种冲突在册立后妃这件事上,尤其尖锐。 06:25 顺治去世后,被孝庄精心培养,并得到两黄旗重臣支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他就是康熙皇帝。 07:55 在这个时候,康熙皇帝其实正处在一个文化融合的十字路口。 08:44 康熙从小就学习儒家经典,打下了比较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但他同时又受到孝庄太后关于满族文化的教育,所以他与他父亲比起来,是比较温和的开明派。 09:52 在关于立储这个问题上,康熙帝也是倾向于采用汉族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10:34 康熙十三年,赫舍里生下皇子胤礽,康熙再得嫡子,但皇后赫舍里却因为难产去世,这也成为康熙皇帝一生的伤痛。 11:11 康熙十四年十月,清朝第一次举行立储大典,册立两岁的胤礽为皇太子。这也是清朝第一次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册立储君。 11:25 胤礽成为储君后,康熙皇帝就给他超越其他皇子的非常高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 12:46 过于优容的生活条件以及高于其他皇子的待遇,让他慢慢滋长了残暴、贪婪、目空一切的品性。 13:24 康熙非常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要求皇子们兼学满汉文化,既熟知四书五经,又精通满文骑射,还极为重视让他们在参与政务的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 15:13 我们汉族王朝为了避免其他皇子和皇太子的矛盾,皇帝一般是不委任普通皇子办理政务的。但康熙帝的皇子们在代理政务时,权力非常大。 16:03 康熙的这么多皇子中出类拔萃的有不少,王公大臣中对立嫡长这个制度尚有疑虑的也不少,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个反太子派。 16:58 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复杂也最微妙的关系之一。 18:48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产生了第一次危机。这一次危机事件叫“帐殿夜警”。 19:43 康熙为之震怒,在九月初四回程途中,宣布要废黜皇太子。 20:07 虽然废了太子,但康熙是震怒之下做了这个决定,等到心情平复后,就开始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内心依然不想跟太子决裂。 21:44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 22:00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康熙二废太子。 23:30 从康熙二废太子到他去世,还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他一直没有立储,他想摆脱汉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酝酿一种新的选择继承人的方式。 24:27 那么他当时看中的人选是谁呢? 25:15 最后皇位怎么就落到了皇四子胤禛的手里呢? 参考文献: 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28分钟
99+
15小时前

45. 清朝权力继承(3):“秘密建储”终于成形

骆骆の四维空间

45. 清朝权力继承(3):“秘密建储”终于成形 00:19 今天是关于清朝权力继承的最后一期,我们终于要讲到之前预告的正题了,那就是“秘密建储”制度。 00:45 雍正的兄弟们的名字好像不太统一。 01:39 从康熙朝开始,朝廷就开始实行皇帝御名避讳制度。 02:00 雍正上台以后,他比较霸道,为了显示他的独一无二,居然把他兄弟们的名字都给改了,把他们名字当中的“胤”字改成了“允”。 03:47 雍正是宫斗的胜出者,肯定得有两把刷子,从他夺嫡成功的这个历程,我们来总结一下他的一些个人品质,这些品质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算不上是高尚,但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06:37 雍正登基后的一系列操作也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这些品质。其实他刚上台的时候,处在一个非常孤立的地位。 08:14 为了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他向群臣宣布了要“秘密建储”。即便他发生了什么意外,皇位问题还是会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来解决,不会旁落到其他兄弟手里,这样他才能放开手脚向政敌开炮。 08:57 雍正其实是一个很有思路很有想法的皇帝,对于前朝的一些政策他会去反思,去改进。 10:27 雍正的秘密建储制度设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那就是让大家知道有秘密建储这件事。 10:56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 12:27 这个计划确实非常高明,既化解了嫡长子继承制中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又有多重保险来保证最后的继承人确实是皇帝确定的人选。 12:52 其实雍正立储要比康熙简单得多,康熙太会生了,而且孩子个个优秀,所以竞争就会比较激烈,而雍正儿子的情况非常清晰明了。 15:34 乾隆皇帝也是这种全新的皇位继承模式下顺利继统的第一人。 15:42 现在来到了乾隆这一朝,他也是采用的这个秘密建储制度。但他的立储过程就比雍正要曲折很多了,不是因为皇子自己作死,而是因为他们都不长命。 18:27 到了乾隆时期的秘密建储相比于前面两朝就更加成熟了,他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立储这件事的看法。 18:43 首先,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 19:21 第二,他依然受到“嫡长子继承制”潜移默化的影响。 19:40 第三,对储君暗中考察,并且杜绝储权对皇权的挑战。 20:46 后来到了嘉庆、道光两朝,也依然采用这种秘密建储制度,不过他们的子嗣更少,立储的复杂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21:39 皇权更加集中,更加权威,更加不可动摇,那么皇帝的独断、专制、缺少制度监督与约束的这些缺陷也就慢慢暴露出来了,这也最终导致了皇权集中制走向覆灭。从乾隆朝最鼎盛的1790年开始算起,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仅仅只过了50年。 参考文献: 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9年版。

22分钟
99+
15小时前

46. 缅甸往事(1):从万佛之国到诈骗之乡

骆骆の四维空间

46. 缅甸往事——从万佛之国到诈骗之乡 00:22 王星事件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缅甸的关注。 01:41 以前缅甸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是这样的,类似国家地理这样的杂志拍摄的缅甸照片,都非常的岁月静好。 02:44 再一个关于缅甸的印象,是从文学作品中读到的。 03:55 这些关于缅甸的文字和画面都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现在刷到缅甸新闻时,总觉得是在看两个平行世界,非常割裂。 04:13 这一期节目就从缅甸的历史开始,来聊聊万佛之国缅甸是怎么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04:33 缅甸是世界上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经缅甸政府认定的民族就有135个。 05:27 从地理上来看,缅甸的国土形状是马蹄形的,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环山,包裹着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区,一直延伸到南面的印度洋和安达曼海。 06:57 缅甸山地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被称为“邦”。中南部缅族聚居区被称为“省”,缅甸一共有7个邦7个省。 07:12 缅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来自中国的两个部落来到了缅甸的平原区域。 09:10 他们称自己为缅马,就是强大的骑士的意思,这也是缅甸现在这个国名(Myanmar)的由来。这些南诏人也慢慢变成了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 09:28 从公元9世纪开始,这些缅族人陆续在伊洛瓦底江畔建立了蒲甘王朝、勃固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 10:16 蒲甘王国控制的地盘基本上覆盖了今天缅甸领土的面积,阿奴律陀成为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境的国王。 10:41 为了大力推行佛教,蒲甘王国开始了延续260多年的造塔运动,蒲甘平原上曾经屹立着四千多座佛塔。蒲甘有句俗语是这么说的:“手指之处,皆为佛塔。” 瑞喜宫塔 ↑ 阿达南塔 ↑ 达玛央吉塔 ↑ 明嘎拉塔 ↑ 11:07 除了中南部平原的这两个大族,缅甸北部山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部落,比如掸族、若开族、克伦族、克钦族等,这些部族都与我国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2:04 1287年的时候,忽必烈指挥的元朝大军入侵蒲甘王朝,蒲甘灭亡 12:24 贡榜王朝是缅甸的最后一个王朝,始建于1752年,这一时期,缅甸进入扩张时代,一度称霸中南半岛,贡榜王朝最鼎盛的时候幅员百万平方公里,拥有1300万人口。 13:33 1824年-1885年期间,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对缅战争,逐步蚕食缅甸的土地和主权,1886年,缅甸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4:00 英国人很快发现,要完全控制这个地区并不那么容易,他们只能把缅甸分成上缅甸和下缅甸。 15:23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个对缅甸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被尊称为“缅甸国父”的昂山,他也是昂山素季的父亲。 17:14 1947年,昂山将军率领代表团与英方开展了艰难的谈判,英方终于表示会尊重缅甸各民族的自决权,并且会在一年内承认缅甸独立。 17:49 他邀请了掸族、钦族、克钦族等少数民族代表在彬龙镇举行谈判,并签订了《彬龙协议》,计划在缅甸建立起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18:28 1947年缅甸建国前夕,昂山将军在办公室里和部长们开会的时候,一群暴徒冲了进来,用冲锋枪疯狂扫射,当场打死了昂山和6名部长。 19:04 缅甸独立后,缅族人建立的中央政府开始推行大缅族主义,他们的口号是“一种宗教、一种语言、一个国族”。 20:06 1962年,军方领导奈温发动政变,在缅甸建立军政府,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封锁统治。 21:38 缅北地区还有缅东妙瓦底等成为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 22:14 奈温军政府也非常不靠谱,统治国家靠拍脑袋。 23:27 1988年8月8日,缅甸爆发了大规模运动,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登上政治舞台。 参考文献: 朱诺:《在缅甸发现中国︱来自大理的南诏后裔统一了缅甸》,《澎湃新闻》2014年9月30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67660 《缅甸蒲甘,震撼人心!》,搜狐网2022年3月27日,https://www.sohu.com/a/533195929_100238945?_trans_=000019_wzwza

24分钟
99+
15小时前

47. 缅甸往事(2): 从“亚洲的粮仓”到“最不发达国家”

骆骆の四维空间

47. 缅甸往事(2): 从“亚洲的粮仓”到“最不发达国家” 01:22 1948年,缅甸获得独立。此时领导缅甸的是一个文官政府,首任总理名叫吴努。 02:49 1962年,军方一号人物吴奈温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03:06 在20世纪60年代,缅甸的富裕程度是大大超过我们中国的。 03:35 英国殖民统治阶段,在缅甸大力发展种植业,并完善了交通体系。 04:29 最为关键的,改变缅甸面貌的是软件的升级,也就是民众的教育。 05:44 20世纪30-60年代却是缅甸经济最辉煌的时期。 06:37 李光耀说要学习缅甸经验,花20年时间追赶上缅甸。 06:51 缅甸怎么就变成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了呢? 缅甸的大米出口逐渐被泰国、越南反超 ↑ 07:45 1962吴奈温年夺权之后,开始担任缅甸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实行独裁统治。 吴奈温开启了为期48年的军政府独裁统治 ↑ 09:35 吴奈温非常迷信,在制定国策之前,都要请巫师占卜一下。 10:50 在一夜之间扫光了老百姓80%的积蓄,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缅甸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吴奈温推出的90元面额的纸币 ↑ 11:27 1988年8月8日,缅甸人民发起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史称“8888”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吴奈温下台,昂山素季登上政治舞台。她是目前还在世的最为著名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12:01 昂山素季是昂山将军的小女儿,出生于1945年,昂山将军被刺杀的时候,她才两岁。 昂山素季与丈夫迈克•阿里斯及儿子 ↑ 13:54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季在仰光大金塔的广场上面对十几万缅甸群众发表公开演说,她说:“我不能对祖国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昂山素季面对政府军的枪口 ↑ 14:55 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担心昂山素季参与即将举行的大选,就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对昂山素季进行第一次软禁 15:32 1990年5月,时隔30年后,缅甸再次举行民主选举。选举结果让军政府非常尴尬。 16:23 1991年,西方国家为了表彰昂山素季对缅甸民主事业做出的贡献,授予她诺贝尔和平奖。 昂山素季的儿子代她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 ↑ 17:53 吴奈温确实活过了90岁,但也是晚景凄凉。 19:06 在全球民主化浪潮的推动下,丹瑞大将开始推动缅甸民主化进程。 20:31 2010年,昂山素季被释放。 20:54 2015年,缅甸大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超过八成的议会席位,取得了绝对胜利。昂山素季成为缅甸史上第一位国务资政,并担任了四个部的部长。 21:39 西方媒体一片欢欣鼓舞,但仅仅时隔两年后,昂山素季的形象又出现了一个反转。 22:05 2017年在缅甸若开邦爆发的罗兴亚危机。是当年英国殖民者种下的一个恶果。 23:39 2017年,若开邦罗兴亚救世军在若开邦对缅甸军队发起袭击,政府军在8月开始进行大规模“清剿行动”。 24:27 2019年,昂山素季亲自到海牙国际法庭为缅甸面对的“种族灭绝”指控进行辩护。 昂山素季在海牙国际法庭为缅甸辩护 ↑ 26:10 2020年,缅甸再次举行大选,这一次,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依然是绝对优势赢得大选,获得了83%的议会席位,这个时候,军方终于坐不住了,2021年2月,多灾多难的缅甸再次迎来军事政变。 2021年,军方领导敏昂莱再次发动政变 ↑ 27:47 只有稳定和安全的国内局势才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刘务:《1988年以来缅甸民族国家构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郭建龙:《失落的世界:新兴国家发展的陷阱与教训》,当代中国出版社2023年版。 《缅甸:从亚洲富国沦落为穷国,到底因为什么?》,《澎湃新闻》2019年10月29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02324。

28分钟
99+
15小时前

48. 中国古代“好心办坏事”的奇葩政策

骆骆の四维空间

48. 中国古代“好心办坏事”的奇葩政策 00:28 这个政策出台的时候可能一点都不奇葩,甚至还颇为合理,但后续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00:46 第一个奇葩政策来自朱元璋。 02:33 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精力旺盛,喜欢大事小事一把抓的皇帝。 03:22 朱元璋规定皇族不用从事任何职业,他们的所有需求都由国家特供。 04:55 这些皇族没有工作、没有自由,也没有增加收入的渠道,那怎么办呢? 05:49 到明朝末年的时候,老朱家的子孙已经繁衍到了将近100万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07:18 朱家的皇族有这么庞大的人口造成了什么后果呢?最直接的后果当然就是国家财政难以供养了。 08:01 除了无偿享用民脂民膏,这些皇族还非法侵占百姓土地。 09:10 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嘉靖年间就有大臣发出灵魂拷问:“将来圣子神孙相传万世,以有限之土地,增无算之禄粮,作何处以善其后?” 10:07 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七十二家”起义军开始横扫中华大地,老朱家的人这时才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11:33 清朝的这项政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改革,不同于朱元璋对皇族的私心,清朝的这项政策倒是体现了皇帝体恤天下万民的拳拳之心,但却也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11:50 这项政策就是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 12:35 按照清初的赋税制度,老百姓要交两种税,一种叫丁银,一种叫田赋。 14:05 理论上来说,将丁银和田赋相结合的赋税制度可以做到全面覆盖,尽可能地防止偷税漏税的发生,但其中却存在着很大的操作空间。 14:49 1712年,康熙皇帝完成了一次全国性的地籍清丈工作,之后他就宣布,以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银的固定数字,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16:16 从雍正二年开始,他正式试行“摊丁入亩”政策,并逐渐在全国推广。 16:39 “摊丁入亩”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17:45 引起了“蝴蝶效应”的一个影响,就是人口的激增。中国由此进入了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 18:57 那么当时中国的土地承载力又如何呢? 20:15 人口的大量增长超出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固有的经济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岳麓书社2019年版。 王郁琛:《“摊丁入亩”制度的历史透视与现实启示》,《税务研究》2020年第2期。 季泓旭、李信:《清中期的人口承载力与人口超载》,《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3期。

21分钟
99+
15小时前

49.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1):钱粮撬动帝国的天平

骆骆の四维空间

49.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1):钱粮撬动帝国的天平 00:22 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包括国家中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国家的治理理念,首先就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 01:54 什么是税?简单来说,税指的是国家或者政府向人民强制征收的货币或者资源。 04:26 税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 05:08 到了夏朝,中国就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06:17 统治者必须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保护本阶级的利益。 08:16 夏朝向诸侯征收的土地税被称为“贡”。平民向夏王交纳的实物地租被称为田赋。 09:58 到了商朝,贡赋制度被优化了,采用了“井田制”。 12:00 周朝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所以税收制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奴隶主就变成新兴封建贵族了,那些租地的平民和奴隶就成为佃农。 13:52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他的变法之先进、之彻底,可以说是引领了封建经济制度的一次革命。 15:34 这里有个概念要先辨析一下,从秦到清,中国是不是一个封建社会。 18:23 进入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制以后,跟之前的封建王朝的税收关系是有很大区别的。 19:07 老百姓的身份从隶属于封建领主的臣属转变为直接归属于皇帝的子民,他们不仅要跟地主、地方官僚发生关系,还要直接承担来自中央政府的税收负担,这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 22:39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土地税和人头税相结合的税制。 23:24 到了西汉,统治者吸取了秦横征暴敛二世而亡的教训,所以就采取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 25:43 公元204年,曹操颁布了《收田租令》。规定老百姓“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这个制度被称为租调制。 27:41 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把租调制也进行了一定的优化。 27:49 两晋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门阀士族崛起,垄断了国家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28:47 到了北魏中期,原先以户为单位征收得租调制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29:41 最关键的一项措施就是“均田制”。北魏政府还将原本以户为单位征收的调改为以丁为单位来征收。 31:44 北魏的租调制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北魏以后,北朝的北齐、北周和之后的隋都采用均田制和租调制。 32:09 下一期节目我们来讲讲唐朝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 参考文献: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冯天瑜:《封建》,江苏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张松:《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http://iolaw.cssn.cn/gdfls/200411/t20041105_4593799.shtml。

32分钟
99+
15小时前

50.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2):唐朝两税法与北宋王安石变法

骆骆の四维空间

50.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2):唐朝两税法与北宋王安石变法 03:09 唐初大体上也是采用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只不过把这个租调制做了个微调,加了“庸”,变成了租庸调制。 04:33 均田制也并不是完美的。 05:07 当权力阶层成为大地主后,他们会怎么做? 07:02 他们可以动用手里的权力把国家授予的土地变成私产。 08:16 到了唐朝中叶,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土地兼并又死灰复燃。 08:54 780年,唐德宗任用杨炎为相,开始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有两个趋势,第一,是以资产税取代人丁税,第二,是以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12:17 北宋初期还是沿用了唐朝的两税法。 12:32 土地基本上已经被地方势力和世家大族掌控了,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全部收回来,他们考虑的是,土地在谁的手里无所谓,我只要能把这个税给收上来就可以了。 13:22 北宋初期“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14:22 又成了一个轮回,土地兼并加剧,农民困苦不堪,官僚地主坐大,政府收不到钱。 14:39 奇怪的是,北宋并不穷,北宋据说是中国古代最有钱的朝代,每年的财政收入甚至数倍于唐朝。 15:21 北宋有两项措施导致朝廷的汲取能力大大提升,一个是针对农业的。 16:11 第二个就是针对商业的了。 18:03 当时北宋政府的富有是建立在大部分农民贫困的基础上的。 19:22 皇帝又要操心农民造反这件事情了。这个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王安石。 20:35 王安石给宋仁宗提交了一份奏章,叫《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中总结了历史教训。 21:01 这个时候,其实北宋朝廷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21:56 士大夫阶层已经感受到了这个危机的迫近,觉得改革势在必行了。 22:25 1069年,王安石提出了一套非常先进的变法措施,与刚刚上位20出头满怀一腔热血的宋神宗一拍即合,君臣俩开始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新法。 22:49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和取士之法,跟土地和财政相关的主要体现在富国之法这个类别中,具体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25:33 这些政策的思路都非常先进,甚至都有点现代经济学的影子。 29:13 方田均税法顾名思义,包括“方田”和“均税”两个部分。 30:09 变法后的元丰年间,也就是宋神宗在位的时候,比变法前宋仁宗当皇帝的嘉祐年间,财政收入增加了63%。 31:20 井田制和均田制属于是土地政策,而方田均税法是一个税收政策。 31:50 王安石在游说神宗时是这么推销他的变法措施的,叫“不加税而国用足”。 32:08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33:15 变法自然而然地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围攻。这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一种冲突,那就是保守派和改革派,精英派和民本派之间的冲突。 34:58 这些争论甚至导致了新旧党争,直接造成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 参考文献: 张守军:《中国古代的赋税与劳役》,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李华瑞:《心系苍生,经世济民:王安石变法动机再认识》,《文史知识》2021年第9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2007年版。 奥古说历史:《方田均税法:王安石实施的田赋制度,为北宋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f39dc6c73901284079767987。

35分钟
99+
15小时前

51.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3):元明清税改下的民生浮沉

骆骆の四维空间

51. 中国古代税制变迁(3):元明清税改下的民生浮沉 01:27 从北宋末期开始,一方面政府缺钱,另一方面税收形式增加,导致非法摊派问题越来越严重。 02:06 第一种叫损耗,包括火耗、雀鼠耗等等。 03:31 从损耗引申开去,还有一个名词叫“淋尖踢斛”。 05:04 第二种就涉及到这个实物税和货币税互换的问题了,叫折变。 06:37 除了折变以外,还有一种非法摊派叫支移。 07:44 从北宋末期开始,政府财政越来越吃紧了,就只能厚着脸皮跟老百姓借钱。包括预催和预借。 09:50 宋朝还出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那就是纸币的出现。这个工具一旦用不好,滥用,就又会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11:51 花样百出的非法摊派我们就讲得差不多了,那我们现在就从宋朝后面往下讲。 12:34 朱元璋在总结前朝亡国的教训时是这么说的:“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这里这个“宽”字,非常耐人寻味。 13:15 从历史评价上来看,元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税负相对来说比较轻的一个朝代。 14:39 元朝总体的税收政策是不统一的,南北两部分采取的是不同的政策。 16:31 包税制真正被大规模地广泛实施,甚至成为一种税收制度被固定下来,还是在元朝。 17:56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是第一个完全用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而且,为了能维持纸币的法定地位,元朝政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 18:47 每当一种货币贬值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朝廷就会发行另一种新的货币来取而代之,在蒙古统治者统治的90几年中,共发行了中统钞、至元钞、至大钞、至正钞四种货币,每一种货币都陷入了滥发和贬值的死循环。 20:10 在朱元璋眼里,农耕经济才是天下之本,任何商业经济都是投机倒把的行为,所以朱元璋时期的政策跟宋朝基本上是反着来的,反市场化、反商业化,反货币化。 22:45 这么少的财政收入,怎么维持政府开支呢?明朝前期的主要措施是减少公共建设支出、降低官员俸禄,压缩办公经费等等 23:54 朱元璋治下洪武7年,明朝政府开始发行纸币,叫大明通行宝钞。 24:48 最开始发行的时候一贯宝钞可以兑换1000文铜钱,到了洪武26年左右,一贯宝钞只能兑换160文铜钱了 25:47 渐渐地,白银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纸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7:07 到了万历年间,强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综合各种办法的长处推出了一条鞭法。 28:33 “一条鞭法”的推行与张居正的个人意志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死后受到了万历的清算,他所主张的一条鞭法也如昙花一现,之后,各类本已取消的加派又死灰复燃。 30:00 清朝初期大致沿袭了明朝万历年间的赋税标准,还吸取明朝中后期横征暴敛导致政权灭亡的教训,废除了三饷等加派,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30:26 1712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1:06 雍正上台后第二年,就开始试行“摊丁入亩”,并逐渐在全国推广。 32:49 雍正年间还有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火耗归公。 35:40 在雍正二年的时候,雍正推出了两个政策,第一是火耗归公,就是把州县征收的这个火耗银全部送交省政府,由省政府来分配。第二个政策是设立养廉银,养廉银的来源其实就是这个归公的火耗。 39:52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概述一下以上三期讲到的所有的内容。 参考文献: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书店2007年版。 刘汉屏:《包税制及其弊害》,《中国税务》1986年第10期。 李晓、李黎明:《元朝纸币制度的选择、运行与崩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年第3期。 《元朝末年变乱:多次“变钞”和滥发纸币、掠夺民间财富》,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19156 陈忠海:《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困局》,《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18期。 金满楼:《治官手册:雍正和他的大臣们》,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林鹄:《火耗归公及其命运》,《读书》2023年第10期。

49分钟
99+
15小时前

52. 窦太后与汉初的儒道之争——强势太后与她们叛逆的儿子(1)

骆骆の四维空间

52. 窦太后与汉初的儒道之争——强势太后与她们叛逆的儿子(1) 00:32 历史上几位赫赫有名的太后,她们的儿子都非常叛逆。包括西汉的窦太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唐朝的武后,武则天,清初的孝庄太后以及清末的慈禧太后。而且很巧的是,前面四位太后的孙子都非常有出息。 02:23 窦太后,当然,她首先要是窦皇后。她是汉文帝的皇后,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媳妇。 04:24 “诸吕之乱”后,刘恒被扶上了皇位,他就是汉文帝。 04:56 窦氏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 05:32 到汉文帝接手的时候是人口剧减,百业凋敝的情况。汉文帝本身是一个勤俭自持,谦虚克己的人,他很自然地就走上了奉行黄老之术的道路。 07:02 汉文帝在位23年,总体来说,政局稳定,人口增长,经济繁荣。 07:58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他与窦皇后的长子,31岁的刘启即位,他就是汉景帝。汉景帝一上台就遇到了一个大考验——“七国之乱”。 09:24 景帝前元三年,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来加强中央集权。 10:00 在削藩这个事情上,其实窦太后和景帝的政见是不同的,窦太后虽然没有像吕后那样走到前台直接执政,但在景帝和武帝当政的时候,窦太后都若即若离地干涉着朝政。 10:21 窦太后秉承文帝的执政理念,是黄老之术的忠实拥护者。 13:36 晁错成了背锅侠,景帝将他骗到刑场腰斩,亲族也都被连累斩首。 14:34 刘武是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这个小儿子也是深受窦太后的宠爱,他的封地在梁国。 14:56 刘武进京拜谒景帝的时候,景帝曾放下豪言:“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16:03 七国之乱从爆发到平定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周亚夫自然是首功,刘武的功劳也非常大。 16:35 没想到后面景帝就没提这个事了,反而转头立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刘武只能按下自己争储之心,但内心是不满的。 17:48 窦太后和景帝之间主要的矛盾就是这个立储之争和路线之争,虽然母子俩满心芥蒂,但终究是没有撕破脸 18:32 黄老之学在汉初确实发挥了稳定政局、恢复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一度受到高度推崇,但随着社会结构和国家需求的演变,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20:36 汉武帝即位初期,就迫不及待地想改变治国路线了。 21:55 赵绾等人甚至向武帝提出决策不用上奏窦太后,试图绕开窦太后这位黄老之术的护法神尊。 22:11 窦太后震怒,将赵绾、王臧投进大牢,罢免了丞相、太尉,换成崇尚“黄老之学”的心腹大臣,这是彻底将建元新政给扼杀了。 22:49 汉武帝并没有顶着窦太后硬上,而是实行韬光养晦之策,直到建元6年,窦太后去世。 23:15 一代大儒董仲舒闪亮登场。他向武帝奉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24:52 虽然窦太后作为黄老之术的最后维护者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这一进程,但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历史规律不可逆转。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陈忠海:《汉初的“路线之争”》,《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24期。 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25分钟
99+
15小时前

53. 文明太后与“太和改制”的开启——强势太后和她们叛逆的儿子(2)

骆骆の四维空间

53. 文明太后与“太和改制”的开启——强势太后和她们叛逆的儿子(2) 00:20 今天讲的是北魏时期的文明太后和献文帝拓跋弘之间的拉扯。与其他几对母子不同,这对母子没有血缘关系,文明太后是献文帝的嫡母。 02:21 北魏是由拓跋氏建立的,他们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 03:56 到了公元258年左右,也就是我们中原地区的曹魏时期,拓跋部在首领拓跋力微的带领下逐渐壮大,周边部族纷纷归附,拓跋力微也成为联盟盟主,统率二十万骑兵。 05:15 到了公元386年,拓跋力微的后代拓跋珪击败了各个草原部族,在盛乐城重建代国,盛乐城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就是北魏的开国皇帝。 06:03 北魏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拓跋珪的孙子,太武帝拓跋焘也非常有名,这位皇帝是以军事成就见长的。 07:43 文明太后冯氏,她的祖父是北燕末代君主冯弘,北燕被太武帝拓跋焘灭国后,这位冯氏就没入北魏宫中,成为一名打杂的宫女。 11:08 冯氏顺利通过了手铸金人的测试,一下飞升成了皇后,皇帝还让她来抚养太子,冯氏一下从一个冷门妃子变成了手握储君的,后宫最有权势的人。不过对冯皇后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12:03 文成帝性格温和、崇尚节俭、善于纳谏。他的主要政策包括对内发展社会经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和平外交政策。 12:37 文成帝是个好皇帝,但他不长命,26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时候他的长子拓跋弘只有12岁,24岁的冯皇后也升级成了冯太后。 13:08 当时北魏朝中一位大权臣,车骑大将军,太原王乙浑。文成帝死后,乙浑根本不把冯太后他们这孤儿寡母放在眼里。 17:01 当时冯太后母子势单力薄,面对乙浑犯上作乱的行为,冯太后知道,只能隐忍并伺机反扑。 18:22 隐忍一年后,466年2月,冯太后得到密报,乙浑集结党羽谋划政变,她立刻派禁军包围乙浑宅邸,将其诛杀。 19:30 冯太后还干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临朝称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垂帘听政。 20:24 冯太后的这次临朝称制历时两年,虽然时间并不长,但她已经在为后面的改革打基础了。 21:02 对长孙的出生,冯太后非常高兴,她打算亲自抚养这个孙子,所以,她把政事交还给献文帝,自己退居二线,一心一意栽培孙子。献文帝当然求之不得了,而且此时,他已经跟冯太后心生嫌隙。主要是因为一个男人。 20:21 虽然献文帝已经亲政,但太后的支持者众多,包括东阳公拓跋丕,任城王拓跋云,朝廷重臣源贺、陆馛、高允等,所以献文帝总觉得自己不能放开手脚,对冯太后也处在一种又敬又怕的矛盾情感中。 24:01 在公元471年,年仅18岁的献文帝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禅让。 24:53 献文帝主动提出要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叔叔,京兆王拓跋子推。当然,这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25:31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朝中大臣和部分宗室成员的强烈反对。最后,献文帝退而求其次,接受了大臣高允的建议,让太子拓跋宏登基,自己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25:52 皇兴五年,也就是公元471年8月,18岁的献文帝将皇位禅让给5岁的孝文帝,不过他这个禅让是策略性的,他依然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 26:49 公元476年,时年23岁的献文帝崩于永安殿。 28:03 不管献文帝死亡真相如何,母子俩之间必然是发生了一场不可调和的剧烈的政治冲突,换言之,这不是一次和平的皇权更替,而是一场宫廷政变。 28:22 献文帝死的时候,孝文帝只有10岁,冯太后再次掌权,临朝称制,这一次临朝称制长达14年。其实孝文帝彪炳史册的“太和改制”起始于冯太后。 29:27 太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490年,冯太后在平成皇宫去世,谥号文明,此时,孝文帝24岁。他从小就是被文明太后一手带大的,在她的严格管教下,已经成长为一位沉稳果决、志存高远的君主。 30:03 正是因为孝文帝对文明太后的认同,他几乎无缝承接了文明太后生前的政治理念和改革蓝图,全面推行汉化改革,致力于将北魏建设成一个强盛的帝国。 参考文献: 《魏书》,中华书局2017年版。 李凭:《北魏平城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张小泱:《神奇的北魏》,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

30分钟
99+
15小时前

54. 300分钟讲完世界历史(1)——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骆骆の四维空间

54. 300分钟讲完世界历史(1)——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00:52 会用3-4期节目,大约120分钟时间,讲完世界历史。 01:38 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时候,我们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期;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正好对应着我们的隋唐盛世,会把世界史与我们中国历史对照着讲。 03:03 人类的成长与发展是伴随着工具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先请大家记住以下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07:43 新石器,也就是磨制石器的出现,让人类进入到了农业时代。 磨制石器 08:14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最早的文明应该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500年。其他几条大河流域都发展出了文明,包括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的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黄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08:55 这些文明拥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财产私有化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分化,二是农业这种劳动关系,导致的男女性别不平等。 10:10 除了这两个共性,各个文明也因为地理位置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特性。 12:09 苏美尔文明在政治制度、科技发明和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都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早期基础,是远古世界最耀眼的文明之一。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苏美尔青铜雕塑(约公元前2250年) 12:42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帝国文明而非城市文明。 古埃及:那尔迈石板(约公元前31世纪) 13:42 印度河流域文明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人们称之为哈拉帕文明。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井和排水沟(左)、公共浴池(右) 15:20 我们黄河流域文明,这是几个古文明中最为独特的一个文明。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朝绿松石龙形器(公元前1600年前) 16:44 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吸纳和融合能力,中华文明是几个古文明中唯一一个延续到今天的。 17:20 进入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这个千年是混乱的,充满冲突的,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中国,都将面对游牧集团的巨大压力。 18:20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陆续建立起阿卡德帝国、古巴比伦帝国、赫梯帝国和亚述帝国。 18:40 在巴比伦文明时期,约公元前1776年左右,这一地区的统治者就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776年) 19:36 相对于两河流域来说,埃及王国就稳定得多了,从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起第一王朝开始,陆续经历了九个阶段,31个王朝的统治。 20:01 大约公元前1650-公元前1550年时,埃及正处于前后两个统一时期间的分裂阶段,这个时期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滋扰。 20:50 公元前1570年至公元前1293年的第18王朝是埃及最强盛的时期。 古埃及:纳芙蒂蒂半身像(约前1350年) 古埃及: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约前1330年) 22:21 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终于被赶出了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又退回到尼罗河区域。 22:44 在美索不达米亚区域的东边,属于印欧人种的波斯人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公元前558年左右,波斯大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西亚其他几个王国并把它们并入了自己的帝国,这个大帝国被称为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图(约前500年) 23:53 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同样被游牧民族入侵了。属于印欧人种的雅利安人从印度北部进入这片土地。 25:12 我们中国的政局非常稳定,虽然也受到游牧民族,比如鬼方、戎狄等的滋扰,但这些游牧部族要么被打退了,要么被本地人同化了。 26:19 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城邦。 27:45 到公元前1150年的时候,曾经辉煌一时的米诺斯文明已经接近灭绝。迈锡尼人也没有笑到最后,新的移民又进来,又是新一轮的掠夺和毁灭,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的黑暗时代。 古希腊迈锡尼文明:阿伽门农黄金面具(约前1500年) 28:51 黑暗时代过去后,希腊迎来了黄金时代,希腊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发展出了城邦政治。 30:40 公元前594年,梭伦出任雅典城邦的首席执政官,他开始施行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拉斐尔画作:《雅典学院》(1509年) 31:28 总体而言,雅典民主制度还是在不断调整中逐渐成熟,并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民主的顶峰。 32:34 与雅典的理念相对的,还有另一个国家,斯巴达。 33:31 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时候,雅典已经走上民主政治道路,斯巴达则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军事化社会。 34:34 公元前499年,波希战争爆发。 36:14 雅典和斯巴达爆发了持续20多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公元前404年,在波斯人提供的资金帮助下,斯巴达击败了雅典。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发表葬礼演说 36:49 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被拥立为马其顿国王,他很有雄心,想实现两个目标。 37:36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历时十年,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远打到了今天的阿富汗,与我国新疆仅一步之遥。 亚历山大帝国以及他的征服路线 39:54 要特别强调一下公元前50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一概念 41:41 我们再来复盘一下这一期的所有内容。 参考文献: [美] 霍华德•斯波德克著,陈德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李雪涛译:《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43分钟
1k+
15小时前

55. 300分钟讲完世界历史(2)——从罗马的崛起到公元600年

骆骆の四维空间

55. 300分钟讲完世界历史(2)——从罗马的崛起到公元600年 03:11 说些题外话,介绍一下我关于历史学习的一些浅见。 05:56 紧随希腊人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罗马人,今天我们就从罗马人开始讲起。 06:26 公元前509年,一些比较富裕有权势的罗马公民联合起来把伊特鲁里亚国王驱逐了出去,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 罗马元老院,由通过选举产生的一个或者多个执政官来执政 08:10 为了争夺对地中海的控制,罗马和迦太基从公元前264年开始,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这三次布匿战争全都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202年,罗马吞并迦太基。 迦太基银币,铸于西班牙,公元前237-前209年 位于突尼斯境内的迦太基城废墟,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队摧毁 08:58 征服高卢的这位罗马将领就是赫赫有名的恺撒大帝,他也是罗马共和国的最后一位军事统帅。 10:53 公元前49年,恺撒在征服高卢的战争中积累了巨大的军事声望和实力,让元老院感到担忧。元老院要求恺撒在征战高卢后解散军队,返回罗马,恺撒拒绝了,并率军回撤剑指罗马。 手持束棒的 "执法者 "青铜雕像,公元1世纪 11:53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听说恺撒来到了埃及,就把自己裹在毯子里,让随从化妆成商人,把自己秘密运送到亚历山大城里恺撒的行馆。 克里奥帕特拉七世雕像,约公元前40年 12:28 公元前44年,恺撒回到罗马与元老院争夺权力,双方决裂,恺撒被元老院刺杀。 《恺撒之死》,[法]让-莱昂·热罗姆,1867年 13:00 恺撒死后,屋大维和恺撒原来的部将马克安东尼以及雷必达结成同盟。 14:26 安东尼忙着在埃及与女王风流,屋大维却在罗马广结人心、巩固权力,两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公元前32年,屋大维向安东尼宣战,两年后,安东尼战败自杀,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也随即自杀。 15:04 屋大维回到罗马掌握大权,公元前30年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并获得了奥古斯都的称号。 屋大维(奥古斯都)像,公元1世纪 16:18 奥古斯都死后,他后面的四个皇帝都不怎么靠谱,不过还好前面底子打得好,帝国经受住了考验,这之后的五个皇帝都很优秀,被称为五贤帝。罗马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进入到全盛的黄金时期。 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疆域 加尔桥,建成于公元1世纪,位于法国加尔省。罗马人被公认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加尔桥是古罗马所建造的输水系统,这座三层拱桥总长275米,被认为是现存最优美的古罗马引水道之一 17:02 从恺撒开始,一直到罗马帝国的黄金时期,帝国皇位继承并不完全依靠亲缘,而是以养子继承为主。 18:47 从康茂德执政开始,罗马就开始崩坏了,陷入到一连串混乱的内战中。 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年-82年间,用于进行角斗士比赛 19:40 戴克里先将国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自己统治东部帝国,任命部将马克西米安统治西部帝国。 四帝共治斑岩雕像,原矗立于君士坦丁堡,1204年十字军东征时,该雕像被运到威尼斯,目前位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约公元3世纪 20:52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终于把罗马统一到了自己的控制之下,他成了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21:14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古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的所在地建立了一个新的都城,这个新都被称为君士坦丁堡。 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君士坦丁堡 21:54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罗马帝国的分裂 22:21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22:27 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他比西边的兄弟长命多了,一直延续到1453年,尽管如此,东罗马帝国的生存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24:22 亚历山大帝国崩塌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起来的是希腊化的塞琉古帝国。 24:44 公元前247年的时候,伊朗东北的帕提亚人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帝国,安息帝国,在西方史书中也被称为帕提亚帝国。 建于203年的塞维鲁凯旋门,一位安息士兵(右)头戴弗里吉亚无边便帽,他被描写为一位战俘,被一名罗马人(左)用锁链牵着。 26:43 取代安息帝国中亚霸主地位的不是来自罗马的入侵,而是来自帝国内部的崩塌。波斯后裔阿尔达希尔一世开启了萨珊王朝。他内心最渴望的就是重现旧日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光辉,重新获得王朝失去的领土。 塔克基思拉宫,位于伊拉克近巴格达的泰西封古城,萨珊王朝建筑,建于公元247年 亚美尼亚加尼神庙,亚美尼亚现存唯一一座希腊-罗马式建筑,虽然是希腊罗马风格,但神殿内供奉的是受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影响的亚美尼亚神话中的太阳神米尔。当时亚美尼亚位处两大帝国,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之间 28:59 公元260年,萨珊波斯俘虏了罗马皇帝瓦勒良,在波斯留下来的一些壁画中,还能看到瓦勒良被沙普尔一世当成上马用的脚踏,极尽羞辱。 29:53 公元651年,阿拉伯人推翻了萨珊王朝最后一位国王,萨珊王朝自此灭亡。 位于伊朗纳克歇-洛斯塔姆遗迹的石雕,描绘了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一世羞辱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 30:45 雅利安人逐渐在印度定居下来后,一个个城邦出现了,到公元前500年到前400年,大流士的波斯军队到达印度河时,在印度北方已经形成了16个这样的邦国,但还没形成帝国。 32:16 公元前320年,旃陀罗笈多创立了著名的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的孙子,就是印度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阿育王。 桑吉遗迹的浮雕,阿育王驾战车拜谒那伽,公元前2世纪 32:51 孔雀王朝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型帝国的基本特征,国家权力超越了早期以家族或世系为中心的统治模式,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核心力量。 34:25 阿育王去世后,孔雀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中央集权难以维系,到公元前184年,孔雀王朝终结。 34:51 公元320年,一个新的帝国,笈多王朝崛起。印度大体保持了长期的和平稳定局面,为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史称印度文化的“黄金时代”。 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石刻,北方邦的克里希纳击杀马妖,约公元5世纪 37:02 东方的西汉和西方的罗马,这两个大帝国虽然分处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早在2000多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启了间接的接触。 37:21 公元前138年的时候,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匈奴的敌人大月氏来合击匈奴。 “黄金之丘”出土的金器,大月氏-贵霜墓葬,约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 38:56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同大月氏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却了解到有关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39:13 公元前116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规模庞大。 40:02 张骞本人坐镇乌孙,派遣了很多副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条支、身毒、于阗等国。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初唐 41:15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首设西域都护,自此,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盛时期。 从陕西咸阳一座西魏墓葬中出土的两枚东罗马金币和一枚波斯银币,公元538年 41:43 公元前57年,中国的丝绸抵达罗马,第一条丝绸之路从此打开。 《花神芙罗拉》,庞贝古城壁画,约公元1世纪 42:55 一些科学技术和宗教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 克孜尔175窟右甬道内侧壁《比丘像》,融合了犍陀罗“希腊-印度”式的人体描绘技艺,运用龟兹艺术中色彩的凹凸晕染和高光处理技术 43:45 除了与西方的交流,我们中华文明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45:32 今天我们从亚历山大帝国的崩塌开始讲到了公元600年左右,那其实这个时期还发生了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三大宗教的兴起,这个我们留到下一次节目再讲。 参考文献: [美] 霍华德•斯波德克著,陈德民等译:《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丝绸之路”的含义》,《中华读书报》2020年3月4日。 《林梅村: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何走了不同的路线?》,澎湃新闻2016年9月5日,www.thepaper.cn

49分钟
99+
15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