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代的学生有多卷

骆骆の四维空间

10. 古代的学生有多卷 00:08 上一期我们讲到古代的学生一年只有一到两个月的假期,其他时间都要寒窗苦读,那么你知道,古代学生到底有多卷吗? 00:23 大家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父母就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碎了心。 01:03 在周朝时,教育就已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了,“入学礼”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同等重要,被视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01:55 当然,这些技能都是贵族世家子弟才有机会学习的,学习成绩跟自己的前途也没太大关系,可以说是古代的素质教育,学生也都不是很卷。 02:12 到了西汉,中国已有专门传授知识,研究学问的太学。 02:46 经过太学的学习,考试合格的学生,可以被任用为官吏,但这只是对公卿子弟的一种特殊待遇,太学中的贫寒学生学习结束后多是返回乡里从事教育工作,或者通过察举制等方式入京为官,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根据道德品行来选拔人才的方法。 03:15 到了南北朝时期,国家采取“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以门第和出身为主要评价标准来选取官员,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 03:52 总体而言,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选拔人才并没有跟学生的学业、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主要是看个人家世出身、道德评价等等比较主观的标准,再加上时逢乱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读书人选择各种方式躺平,甚至还躺出了艺术范儿。 04:47 到了隋朝时期,为了改变寒门才子没有出路的情况,国家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官员的任用升迁全都统一到科举考试中。 05:23 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在唐宋不断完善,一直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了巅峰,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在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05:41 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州县级别的童试和科试、省级的乡试以及国家级的会试和殿试。 06:10 童生要进入科举体系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由地方州县举行的童试,主要考核童生的文字水平和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 06:28 秀才是科举考试的起点,有秀才的身份意味着从老百姓跃升到士大夫阶层了。 07:02 优秀的秀才如果想要参加省里举办的考试,还要接受本省学政机构的考核,也就是科试,科试三年才举行一次,科试成绩优秀的秀才就可以参加省里的大考,乡试了。 07:46 这些秀才一旦通过乡试了,就成为举人,乡试的录取率极低,平均录取率在3%左右。 08:45 考中举人后,就可以参加国家级的会试了。有人说会试相当于是我们现代的高考,其实会试可比高考难多了。 09:51 考试的过程也非常煎熬。 11:24 会试后第二个月举行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采取答卷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会问考生一些现实的政治问题以及诗词对答等,对考生的临场应对、口才等综合素质都有要求。 11:56 经过殿试以后,考生的总体排名就出来了。 12:24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了第一名,叫“连中三元”,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在中国科举制度实行的1300多年里,只有19人能连中三元。 12:42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虽然古代读书、考试那么辛苦,但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一条路——考科举,所以即便是需要寒窗苦读十年甚至数十年,即便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抵挡不住古代学子们前仆后继。 13:15 最后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觉得古代科举制度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呢?

13分钟
99+
1年前

9. 古代的官员和学生有假期吗

骆骆の四维空间

9. 古代的官员和学生有假期吗 00:18 大家计算过我们一年一共能放多少天假吗? 01:09 总体来说,我们一年中1/3的时间都是在假期中度过的。 01:19 古代的官员和学生放假吗?他们有多少假期。这期节目,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人是怎么放假的。 01:35 在汉朝以前,国家没有设立节假日,官员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 01:57 到了西汉,才逐渐开始有休假的说法。汉代的官员可以享受每5天一次的休沐。 02:36 据统计推测,汉代官员每年的节假日大概有70-80天。比我们现在的假日少了很多。汉代的休假制度一直延续到隋朝。 02:50 到了唐代,专门订立了规范官员休假的法令——《假宁令》,休假制度与汉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03:29 总的来说,唐代的假期天数与汉代大致相等。 03:34 到了宋代,休假制度变得更为宽松,日常休假依然沿袭唐代的“十日沐休”制度,但节假日大为增多,增加到了76天,加上旬休的36天,就有112天了。 04:09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是宋人重要的节日。 04:51 元代虽然沿袭了宋代的“旬休”制度,全年大约36天,但节假日骤减到16天,全年假期天数大约只有52天,比宋代少了一半。 05:07 到了明代就更吓人了,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他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一直忙到深夜,而且全年无休,平均每天批阅奏折200余件,处理政务400余宗,他要求全国官员都要跟着励精图治。 05:53 所以明代全年总假期只有18天。 06:01 明代的休假制度已经非常完备了,对于事假和病假也有详细的固定。 06:49 清代大致延续的明代的休假政策,没有日常休假,但是有长达一个月的“封印期”。 07:48 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代学生是怎么放假的。先来看京城最高学府的学生。 09:17 当然,能进入国子监的学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通常在私塾学习,私塾没有固定的放假时间。 10:13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学生才有寒暑假呢? 11:12 今天关于古代官员和学生放假的知识就讲到这里,今天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觉得哪个朝代的休假制度比较合理,休假是越多越好吗?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皇帝,你会怎么来设计休假制度呢?

11分钟
99+
1年前

8. 为什么厉害的病毒都来自于蝙蝠

骆骆の四维空间

8. 为什么厉害的病毒都来自于蝙蝠 00:12 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症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病毒全都来源于蝙蝠。 00:38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第一,为什么蝙蝠能携带这些病毒不发病;第二,这些病毒是怎么从蝙蝠身上传到人类身上的。 01:26 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飞翔的。 01:59 蝙蝠也被称为是会飞的“活雷达”。 02:44 为什么蝙蝠身上能携带那么多病毒,却不会导致疾病或者死亡呢?这要从它独特的飞行能力说起。 04:06 蝙蝠的飞行能力让它拥有很高的代谢率,从而导致它的DNA非常容易损坏,而DNA损坏呢,又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很可能会威胁生命,那蝙蝠的飞行功能岂不是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了?并没有,蝙蝠体内非常神奇地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机制,就是不断分泌干扰素。 05:00 蝙蝠的免疫系统非但不是不工作,反而随时处在戒备状态,蝙蝠的免疫系统既能有效遏制病毒在体内泛滥,还成功避免了自己在对抗病毒过程中受到伤害,可以说,蝙蝠进化出了和病毒共处的能力。 05:20 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二个问题,病毒是怎么从蝙蝠身上传到人身上的呢? 05:27 蝙蝠吃的食物非常多,包括水果、花蜜、昆虫、动物血液等,这使它们能接触到不同的病毒源。 05:39 蝙蝠还是群居动物。 06:15 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并引起大规模感染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07:58 蝙蝠这么危险,我们能不能消灭它们呢? 09:09 人类必须时刻谨记,蝙蝠是一个复杂完整的自然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网络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健康,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科学的方法更好地平衡疾病控制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09:32 今天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觉得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来预防蝙蝠将它身上的病毒传播给人类。

9分钟
99+
1年前

7. 病毒有智慧吗

骆骆の四维空间

7. 病毒有智慧吗? 00:08 上一期留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哪个比较厉害。 00:25 首先来看致死率。 00:47 再看传染性。 01:23 再来看爆发范围。 01:47 最后看爆发频率。 02:28 从致死率上来看,无疑是埃博拉病毒胜出,那从传染性、爆发范围、爆发频率上来看,都是新冠病毒更胜一筹。 03:13 病毒存在的目的就是复制自己,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那么病毒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一直能存活呢? 03:56 最有智慧的病毒需要在传染性和致病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04:30 虽然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远远高于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但从病毒延续基因的角度来看,它却并不是一个聪明的病毒。 04:46 让我们回忆一下新冠疫情的发展过程。 06:08 病毒怎么好像有智慧一样,它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染力和毒性,最终达到它基因延续的目的。那么,病毒真的有智慧吗? 06:22 病毒当然没有智慧,它只是一段简单的DNA或RNA遗传信息加上蛋白质外壳,与智慧生命体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它所表现出来的不断适应新环境的特性只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08:12 虽然病毒没有智慧,但由于它的大量繁殖、变异,反而构成了一种类似于智慧的进化算法。 08:37 最后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狂犬病病毒对人类的致死率是百分之一百,那为什么狂犬病毒历经几千年还能在人类之间传播,并且没有变异成为更温和的病毒呢?

8分钟
99+
1年前

6.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人类生命的黑板擦”

骆骆の四维空间

6.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被称为“人类生命的黑板擦” 00:15 1976年8月,非洲扎伊尔,也就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埃博拉河旁的扬布库村中爆发了一场神秘的疫病。 01:29 马巴洛死后,跟他接触过的亲属、医生、护士陆续出现高烧、出血等类似的症状。病毒在短时间内就血洗了周边50个村子,造成318人感染,280人死亡。 02:29 为了查明这个病毒的真实面目,一位患者的血样被送到了全球多个顶级实验室,其中包括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简称CDC。 03:08 CDC的病毒专家将患者血样放到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一个标志性的“牧羊人的曲杖”的结构。 03:35 这是一种完全未知的病原体,一种新的病毒。CDC赢得了为其命名的权利,部门主管卡尔约翰逊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 03:53 埃博拉到底有多恐怖呢? 04:21 有人比喻说,把艾滋病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两个星期内,那就是埃博拉病毒的威力。 05:49 时至今日,埃博拉疫情已经在非洲爆发了20多次,造成10000多人死亡。因此,他被比喻为是“人类生命的黑板擦”。 06:19 疑问一:每次埃博拉的爆发都基本局限在非洲某几个国家,没有形成全球性的疫情,这是为什么呢? 07:27 疑问二:这个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 08:30 疑问三:埃博拉还会卷土重来吗? 09:48 人类应该对此感到警醒,我们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09:57 最后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你觉得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哪个病毒比较厉害?为什么?下一期我们将要来聊聊这个问题。

10分钟
99+
1年前

5. 为什么马镫成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发明

骆骆の四维空间

5. 为什么马镫成为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发明 00:19 大家知道什么是马镫吗?马镫是挂在马鞍两边的一对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 00:39 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馒头沟村一座名叫“将军山”的山旁有一座晋代贵族墓葬被盗,考古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时,考古人员在棺后泥土里发现了一对木质包铜马镫。 01:42 这对马镫是世界上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最早、最完整的双马镫。 01:49 一副其貌不扬的马镫,为什么会成为震惊国内外的重要文物呢? 02:21 虽然野马被人类驯服了,但人类还没有学会如何自如地驾驭马,马通常需要与车结合才能成为一种生产工具或战争工具。 02:55 没有马镫,人就不能很好地固定在马背上,人的力量、马的力量、武器的力量就不能合而为一。 03:44 在辽宁冯素弗墓出土的双马镫,才是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真正意义上的马镫。 03:55 双马镫意味着战争进入到“甲骑具装”的时代,双马镫的出现,使骑兵可以仅用双腿就控制马匹,这样就可以腾出双手来挥动武器刺、劈、击打对手,大大增强了作战能力与前进速度。 05:01 公元6-7世纪,随着欧亚大陆草原民族往来迁徙,马镫的使用逐渐从东方传到了西方。 05:59 在西方人眼中,为世界带来深刻改变的中国发明有两样,一是火药,第二就是马镫了。 06:36 最后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马镫只是两个简单的铁环,但从驯化马匹到发明马镫之间隔了几千年的时间,为什么马镫要经历这么久才被发明出来呢?

6分钟
99+
1年前

4. 为什么玛雅文明没有发明轮子

骆骆の四维空间

4. 为什么玛雅文明没有发明轮子 00:15 大家听说过“玛雅文明”吗?这是分布在现在的中美洲,也就是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国的雨林文明,玛雅文明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直延续到15世纪,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文字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01:29 但是,就是这么高级的一个文明,却没有发明轮子,或者说有轮子,却没有被大规模使用,是不是非常奇怪。 01:52 轮子的发明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02:40 带轮子的手推车的出现大大减轻了人们搬运重物的负担,使人可以快速搬动远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并由此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陆地运输系统。 02:54 从此,人们可以利用装了轮子的车子将货物运到较远的地方进行贸易。人们还能坐车周游,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轮车也被用于战争。 03:46 能顺畅地使用有轮子的车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有平坦的路。 04:29 那么,为什么玛雅文明中轮子没有被大规模使用呢? 04:38 第一个原因是,玛雅人缺乏制作轮子的工具。 05:10 第二个原因是,玛雅人缺乏供轮子行驶的路。 05:29 第三个原因是,玛雅人缺乏使用轮子的大型牲畜。 06:12 第四个原因是,玛雅人缺乏使用轮子的动机。 07:17 最后请大家思考的问题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轮加轴这种工具除了用来作为交通工具还能用来做什么呢?

7分钟
99+
1年前

2. 什么是巴以冲突:关于加沙

骆骆の四维空间

2. 什么是巴以冲突:关于加沙 00:27 巴勒斯坦迟迟没有建国,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联合埃及、叙利亚等邻国针对以色列发动了5次中东战争,这5次战争中,以色列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它不断蚕食181号分治协议中巴勒斯坦的领土,而且还利用隔离区、公路网把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00:52 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国才正式成立。 01:17 此时的巴勒斯坦大部分领土和人口实际是处于以色列的控制之下,剩下的处在巴勒斯坦方控制的被分为两个区域,主要是约旦河西岸和加沙,这两个地区是完全分隔开的,而且在两个政权的统治之下,有各自的军队。 02:19 加沙地区为什么会孕育出一个激进的政权哈马斯。 03:39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新上任的总理拉宾表达了他想探索新的和平途径的意愿,在美国的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外交官在挪威奥斯陆进行了14次秘密会议,这些接触让双方增加了了解和信任,最后,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1993年9月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换和平”。 05:02 哈马斯和法塔赫还发生了内战,以色列这边也同样遭到了激进派的反对,拉宾被刺杀,奥斯陆协议的执行被无限搁置了。 05:30 加沙的激进哈马斯宣称“要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 06:08 到2005年的时候,以色列终于决定从加沙地带撤出所有的军事和文职人员。 06:27 以色列决定将加沙紧紧地封锁起来。以色列在加沙边界建起了高达10米的水泥墙,还派士兵24小时持枪在围墙岗楼监控,加沙的人员和物资进出都被以色列严格控制。 08:14 加沙问题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死结,以色列对加沙的封锁导致加沙人民困苦不堪,困苦的加沙人越来越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吸引,想要用暴力的方式反抗以色列的封锁,于是时不时地对以色列发起小规模的恐怖袭击,以色列受到袭击后只能继续加强对加沙的物理隔离,如此循环往复。 08:46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采取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至少5000枚火箭弹,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导弹袭击。 09:47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巴勒斯坦问题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人民遭受的历史不公一直未能得到纠正,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这种不公已经延宕了大半个世纪,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10:10 最后,请大家做一个小小的思考,1993年的巴以共同签署的《奥斯陆协议》被认为是巴以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但在协议签订两年后,以色列总理拉宾被极端分子刺杀,巴勒斯坦内部也产生很大分歧,导致协议被搁置了,你认为为什么这次和谈会失败,和谈这条路还走得通吗?

10分钟
99+
1年前

1. 什么是巴以冲突:历史渊源

骆骆の四维空间

1. 什么是巴以冲突:历史渊源 00:29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福,有些地区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战火和封锁中度过的,他们没有安全和自由,没有玩具和梦想,他们不敢奢望未来。 00:45 当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加沙地区的孩子,问他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时,他回答:“我在巴勒斯坦是长不大的。” 02:04 直到公元前1300年,闪米特人的北部分支希伯来人来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定居,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的祖先,耶路撒冷也成为了犹太人的神圣之地。 02:23 到了公元70年和135年,罗马人来到了这片土地。在这之后的两千年间,犹太人一直在世界各地流散,他们曾经被称为是“没有国家的民族”。 02:46 那么以色列人曾经居住过的巴勒斯坦地区又被谁占领了呢,自公元700多年阿拉伯帝国统治巴勒斯坦开始,这里就一直居住着阿拉伯人。 03:47 处处受到排挤的犹太人时刻都想建立自己的国家,1897年8月,来自世界各国的197名犹太代表来到瑞士巴塞尔,参加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共同筹划重建国家。 04:58 在欧洲犹太人的不断游说下,英国政府于1917年宣布“英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的努力促其实现。” 05:44 在犹太团体的不断游说下,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了以巴分治的181号决议。决议要求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军队,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06:38 但181号决议却为之后几十年的巴以冲突种下了不可调和的种子。 06:57 181号决议受到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因此,巴勒斯坦国迟迟没有建立。1948年,巴勒斯坦周围的埃及、叙利亚等国组成阿拉伯联盟,希望尽快消灭立足未稳的以色列,没想到联军却被以色列军队连连击退。 08:14 下一期我们来聊聊冲突的焦点地带:加沙。 08:19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请大家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看看这两个国家处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周围都有哪些国家,然后思考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对他们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8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