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34 我们身边的双相朋友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34期: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说自己是双相(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越来越多了?你身边那个时而精力爆棚、创意无限,时而低落消沉的朋友,到底只是情绪波动,还是生病了?这期我们请来精神科医生小马,聊点实在的:为什么患者明明知道自己病了,却不愿意吃药?躁狂时那种无所不能的感觉,到底是天赋还是陷阱?当朋友确诊双相,我们该怎么关心才不是负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情绪坐过山车的朋友,看见真实,打破误解。 shownotes: 02:36 名人其实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 07:44 当双相遇上脱口秀:我们为何笑不出来? 13:27 如何判断正常情绪与双相病症 14:43 双相障碍的临床分型 关键词:双相一型、双相二型、快速循环型、混合特征。 16:46 如何识别“躁狂”发作? 30:31 为何患者不愿吃药?迷恋轻躁狂的“美好”状态 37:15 当代双相的特色症状:朋友圈 50:33 双相治疗的经济负担与社会支持 收听提示: 本节目内容旨在科普与交流,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您或身边的人有相关困扰,请务必寻求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医生帮助。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 @S 嘉宾|@小马医生 文案、宣传|姜姜 剪辑|S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

54分钟
99+
2天前

No.035 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35期: 每个人的人生中,可能都闪过换个活法的念头。我们总幻想着,换一份工作、换一个行业,就能像爽文主角一样,开启逆天改命的开挂人生。 但这期节目,我们和返场嘉宾叶子一起,撕开了这个幻想。职业转型,远不止是更换赛道那么简单。它可能是: * 一种对现状的逃离,却发现旧的人生议题在新工作中强迫性重复; * 一次看似冲动的决定,背后却是寻找自我主体性的开始; * 一场从走别人的路到跪着也要把自己选的路走完的成人礼。 我们发现,转型的核心不在于你转向何处,而在于你为何而转。这根本不是一场简单的爽文,而很可能是一部需要你亲自上阵、步步为营的「职场甄嬛传」。欢迎收听,并在这部属于你自己的大戏里,找到你的角色和脚本。 shownotes: 03:52 叶子的转型故事:从稳定清闲到价值感 12:21 转行的驱动力:追求热爱还是逃离痛苦 16:59“选择”本身,比选择什么更重要 24:53 转型的本质:是换工作,还是换生活方式? 37:59“走自己的路”与“走别人的路” 44:59 没有白走的路:弯路、痛苦与人生路的能量守恒 53:32 八十岁还会想着转行 睡了么💤【Staff】 特别嘉宾|@叶子 主播|@姜姜 @S 文案|姜姜 后期|S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99+
6天前

No.033 婚姻中有老实人吗?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33期: 我们常听到“找个老实人嫁了吧”,但“老实人”究竟是谁定义的?婚姻中的老实人真的存在吗?本期节目,我们与返场嘉宾尼莫一起,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拆解“老实人”这一标签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婚姻制度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在当代关系中清醒选择。 shownotes: 04:44 长辈眼中的硬通货:为什么相亲市场热衷推销老实人? 08:19 为什么我们提到老实人,默认是男性? 11:36 老实人=稳定=无趣?婚姻中是否需要冒险? 13:32 从父辈到我们:时代如何重塑对老实人的期待? 16:44 从《青蛇》到《小舍得》:影视作品中的老实人典型 18:31 老实人真的忠贞吗? 23:37 当代婚姻的本质:是一笔经济账 30:36 如果你选择老实人,你在选择什么? 35:25 婚姻制度保护的是谁? 42:13 清醒走进婚姻:不要被“找个老实人”的魔咒催眠 本期嘉宾介绍: 余泽昊 Nemo ·武汉大学 戏剧影视文学本科 ·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师(中级) ·300+小时团体活动带领经验 延伸推荐: * 《青蛇》 (1993年 徐克导演电影) * 《小舍得》 (2021年 中国大陆电视剧) * 《第九区》 (2009年 电影)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 @S 嘉宾|@余泽昊 Nemo 文案、宣传|姜姜 剪辑|S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网易云音乐

48分钟
99+
2周前

No.031 心理咨询:何时短,何时长?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31期:我们与咨询师贾小瘦一起,深入心理咨询的两个维度。 「解忧」是短程的智慧:聚焦于那个让你寝食难安的具体困境——比如一次压垮你的裁员、一段让你崩溃的关系。它提供工具与方法,帮你扑灭生活的“明火”。 「解惑」是长程的旅程:当你发现“明火”总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燃起,长程咨询带你探寻内心深处的 “起火点” 。它关乎理解你为何总被同一类人吸引,为何在成功时依然感到空虚,旨在重塑我们与自我相处的方式。 shownotes: 01:19 如何区分长程与短程咨询:咨询次数与咨询深度的双重维度 03:07 不同流派的工作视角:CBT的框架性与动力学的探索性 05:27 来访者走进咨询室的真实历程:“九九八十一难”背后的动力与挣扎 10:18 现实困扰的心理学意义:为什么小事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2:14 咨询师的角色与伦理:陪伴而非“拉拽”,以及能力边界的重要性 15:57 长程来访者的特质:具备“心理学头脑”与反思性思维 19:08 咨询中的颠覆性时刻:当咨询目标与来访者诉求不一致时 24:03 短程与长程分别能解决什么样的现实困难:从“症状解除”到“模式探索” 28:09 案例分享与总结:咨询如何从表面诉求走向人格层面的工作 本期嘉宾介绍: 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讲师团 西心集团(西南大学)特聘心理培训专家、高级顾问 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长程受训: 精神分析理论与实务系统培训 四川和光.心理咨询师基本功训练两年项目 四川和光.认知行为疗法(CBT)长程培训两年项目 个案小时数1000+,持续进行个人体验、个体督导工作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S 特别嘉宾|@贾小瘦 后期|S 文案|姜姜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大家可以在节目主页详情中添加主播微信,备注“睡了么💤”,期待与你的链接。

30分钟
99+
1个月前

No.030 休息,一种被遗忘的自由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30期: 在当下的高速运转下,“休息”二字似乎变得越来越陌生而奢侈。我们为何在八小时睡眠后依然深感疲惫?为何在深夜忍不住报复性刷手机,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放松?本期节目邀请心理咨询师文娇,与我们展开一场关于“休息”的深度对谈。我们从个人定义出发,探讨睡眠与休息的本质区别,剖析“摸鱼”背后隐藏的无奈与反抗,也直面那份普遍存在的不甘与悲伤。随着对话的深入,我们逐渐剥离出休息的核心——它并非彻底的无所事事,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能唤醒自我主体性的自由。节目最终试图在碎片化的时间缝隙中,为我们共同寻找到一种安放自我的可能,哪怕只是通勤路上的五分钟,亦能成为滋养心灵的短暂栖息之地。 02:36 - 07:00 | 休息的悖论 为什么我们除了睡觉,还需要其他休息?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07:00 - 14:22 | 当休息成为奢望 睡觉是生理性的关机,但休息,是我们清醒着、主动选择的自由。 14:22 - 24:04 | 摸鱼,一种无声的反抗 摸鱼,是在有限的环境里,想要照顾一下自己。 24:04 - 32:35 | 五分钟的救赎 给自己五分钟的假。那就像给过载的电脑一次重启。 32:35 - 38:26 | 从匮乏到丰盈 在上班的路上感受雨滴,我们不是在被通勤,而是在为自己赋予意义。 38:26 - 41:22 | 收尾:休息是一种练习 通过言说与反思,我们发现自己始终有能力,安放好自己。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S 特别嘉宾|@文娇 后期|S 文案|姜姜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42分钟
99+
1个月前

No.029 隐形攻击造就关系黑洞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29期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伴侣沉浸在手机里,你却感到莫名的愤怒; 好友取得了成就,你在祝福之余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涩; 在关系中,你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忍不住比较、不安、甚至破坏。 这些难以启齿的“坏”情绪——嫉妒、羡慕嫉羡、贪婪——变成了我们的关系黑洞 shownotes: 04:15 我们希望在他面前展现好的一部分,也有攻击隐藏在背后。 06:12 承认自己是有界限的,很困难。 08:14 所有这些负性的感受,它不会因为我们不面对而不存在。 10:25 嫉妒是恐惧失去他所拥有的;嫉羡是看到自己求不得的东西而痛苦。 12:54 嫉羡的表达方式?可能是……阴阳怪气。 20:04 吵架不是重点,因为什么才是重点。 22:31 他们看似在争吵,其实他们自己也讲不清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9:15 没有人有义务看到你的这个部分。所以当一个人期待别人能看到时,他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能看到。 33:23 「本期核心提问」:“如果这份‘祭献’是未来的你在向现在的你求救,他会说什么?” 嘉宾介绍: 兰心 精神动力取向分析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受训背景: 卢林客体关系系统课程两年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课程、长程实务培训 吴熙琄叙事疗法一年 持续个人体验与督导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S 特别嘉宾|@兰心 后期|S 文案|姜姜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34分钟
99+
1个月前

No.026 如何在不叫 “家” 的地方活下去

睡了么💤

大家好,这里是睡了么💤 第26期: —— 聊聊寄宿生活里的成长、孤独与连接 当我们背上行囊走进学校宿舍,意味着他们第一次要在 “不叫家” 的地方开始学习和生存 。便开始了既要自己拧干滴水的衣服、在半小时内搞定洗澡吃饭,也要面对集体生活里的摩擦、分离和焦虑,还要在陌生环境里找到可以依靠的朋友。这一条升级打怪的任务清单,也是一场走出安全区的冒险。 本期我们邀请到寄宿学校的资深心理老师又又,在真实案例与理性分析中,一起找寻寄宿生活里的核心答案:真正的生存,从来不是被迫适应,而是在规则里守住自我,在距离中保持连接。 shownotes: 07:48 孩子第一次住校是开心还是担心 12:24 寄宿常见困难 17:03 低龄寄宿是否失去童年乐趣? 23:37 寄宿中的委屈如何排解? 35:37 小学vs初中寄宿差异 37:41 各年级矛盾焦点 47:02 家长支持的核心: 连接感:让孩子知道有人始终亮着一盏灯,他才能勇敢走远。 49:01 无论是否寄宿,亲子间的在场才是关键。 54:39 寄宿(历经的)轮回 vs 强迫性重复 📌 互动邀请 你有过寄宿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困惑!也可通过邮箱/公众号联系我们,期待与你聊聊“叛逆”与“成长”~ 嘉宾介绍: 又又 西南大学,运动训练及应用心理学双学位 国家二级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一级教师 糖心理*KY两年制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 《张沛超-从“厌学休学”到“自伤自杀”,谈青少年心理问题》培训; 《李松蔚-用系统工作:给学校心理老师的系统式思维工作坊》培训; 持续接受个人体验及督导 睡了么💤【Staff】 主播|@姜姜 @S 嘉宾| @又又 文案|姜姜 剪辑|S 【互动方式】 微信服务号:睡了么zZz 邮箱:[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99+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