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濑户内海的奇妙建筑:香川“县政府”大楼

周休三日

如果你只有半天时间在高松,该去哪里?答案可能出乎意料——不是商店街,不是乌冬面,而是一栋政府大楼:香川县厅。由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是战后日本现代建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往往最能体现它的气质。除了语言和饮食之外,建筑是区别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的重要符号。 上海有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与对岸的陆家嘴天际线;东京的气质在浅草寺与涩谷新宿的对比中展现;大阪让人想到道顿堀的霓虹与梅田的摩登;京都的独特则藏在先斗町的小巷与鸭川的纳凉床之间。 相比之下,初到高松时,很多人会疑惑:“就这?”——这里没有江户风情的浅草,也没有霓虹闪烁的道顿堀,更不像京都那样沉淀着数百年历史。它看上去只是一个有商店街、乌冬面和带骨鸡的二线省会城市。 但高松的魅力往往需要慢慢发掘。本期节目,我想先带你认识市中心最值得一看的建筑:由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1958年建成的香川县厅。它不仅是行政机构,更是一座战后现代建筑的传奇。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川县厅不仅见证了地方的发展,也融入了几代人的生活记忆:从孩童的校外参观,到年轻人的婚纱留影,再到节庆时的广场热闹。它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能触动人心、给予精神力量的存在。 从香川县厅到濑户内海艺术祭,香川不断延续这种“艺术与公共精神”的结合。建筑不再只是装饰,而是人与空间、传统与未来的桥梁。它们超越时间,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不朽精神地标。 本期内容 00:00 开篇闲聊最近对于旅行、工作与生活意义的思考 04:14 乍一看平平无奇的高松,其实非常有趣 09:34 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往往最能体现它的气质 16:37 背景故事:战后香川县厅重建 22:30 特色一:架空层(ピロティ)与民主主义象征 28:30 特色二:清水混凝土与木构意象 33:27 特色三:中央核心与无柱空间 36:14 特色四:庭园与陶板壁画《和》 41:13 建筑大师丹下健三的故事 43:23 战后现代主义潮流与影响 45:55 现代与传统的交织 50:26 丹下健三的影响力与弟子们 53:44 为什么是香川县?“建筑王国”的形成 58:06 濑户内艺术祭与香川的当代魅力 01:01:13 百年融合:从战后建筑到当代艺术祭 01:05:33 结语:建筑如何塑造社会精神 本期配乐 在高松的街头乱逛时,我意外走进了一家独立唱片店——MUSHROOM RECORDS。它不在闹市区,而是藏在安静的街角,店面不大,却充满了个性,像是时间在这里停留了一样。店里整齐摆放着各式黑胶唱片,空气里弥漫着一点旧木头和纸张的味道,我惊喜地淘到了一张 Al Green 的经典专辑《Is Love》。其中的两首歌 —— Love 和 I Wish You Were Here,就是今天节目的配乐。 Al Green - L-O-V-E (Love) Al Green - I Wish You Were Here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72分钟
99+
15小时前

57. 背山向海的“爵士之城”神户,在音乐里遇见一座城市

周休三日

为什么我会觉得神户是一座“爵士之城”?在关西的诸多城市里,除了京都在我心中是无可动摇的最爱城市以外,神户则是另一座令我感到着迷的都市。 这个要说起我对爵士乐的浅薄认知。 爵士乐起源于美国新奥尔良的街头,而后走进了大都会纽约的夜晚,再来到剧场、唱片店与咖啡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如今历史悠久而灿烂的音乐文化。爵士乐的核心气质就是“自由”:旋律不是被完全写死的,而是给演奏者留下了即兴空间。这种自由不是无序,而是在规则里玩突破:和弦走向、节奏框架是骨架,个人表达是血肉,它传递的是不受束缚、不断探索的精神。 爵士乐的种种特质,竟然和我了解与体验过的神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虽然我还没有去过新奥尔良,但是如果仅仅是从地图上来看,神户与新奥尔良都是“背山向海”的城市,而且方向恰好相反。 新奥尔良在历史上有多国文化交织,是美国最“混血”的城市之一。神户则是濑户内海的重要港口,19 世纪中叶开港后成为日本最早的国际窗口之一。 两座城市都因为港口而成为跨文化的交汇点,并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新奥尔良是爵士的发源地,街头铜管乐队、俱乐部、狂欢节。音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神户是日本最早接受爵士乐的城市之一,1920–30 年代就有外国乐队在酒吧、舞厅演奏,都有爵士与夜生活的深厚传统,音乐不只是表演,而是城市气质的一部分。 ......... 来到神户,夜里走进SONE(ソネ)Jazz Live Restaurant & Bar,这家成立于1969年的爵士俱乐部,只需支付2000-3000日元每位的音乐表演费,在丰富的酒单里挑选一款你喜欢的快乐饮料,就能连听三场,在这里坐一个晚上,与真正的爵士爱好者共同享受一个舒服的夜晚,就算你像我一样是一个爵士乐小白,这种音乐形式并不会排斥任何对它有兴趣的人,这也是爵士乐独特的魅力。 爵士的即兴演奏往往是乐手之间的对话:一个人抛出旋律,另一个人呼应,鼓手再用节奏回应。这种互动感,赋予爵士乐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智慧碰撞的气质,你只需要用心感受其中变化的情绪。爵士乐也有情绪的多样性,爵士可以是慵懒、松弛的(bossa nova、cold jazz),也可以是热烈、急促的(bebop)。 它不像流行歌那样直接给你一个情绪,而是让你在复杂的和声与节奏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受。 这个夜晚的感受,也是我想要再次回到神户的一个重要的理由。所以即便关西地区其他城市也有或主流或小众的爵士演奏,但来到神户,才算找对地方了。 而在充分体会了爵士乐的气质后,我竟然发现神户这座城市也被爵士乐的气质所影响着… 且听我娓娓道来。 本期内容 00:30 夏日的暴雨勾起了对神户旅行的回忆 03:40 神户:如爵士乐般自由多彩的城市气质 06:43 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新奥尔良、爵士乐与神户 11:01 当我们说起爵士乐,我们在说什么? 12:54 神户:日本爵士乐的发源地 16:14 探访神户历史悠久的爵士俱乐部SONE(ソネ)Jazz Live Restaurant & Bar 21:00 一个城市的音乐现场,往往能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26:11 新奥尔良与神户的相似性:地理位置,气候,历史,音乐文化 28:59 通商口岸神户的历史与多元文化交汇 30:43 神户淘碟指南:独特唱片店与资源分享 32:10 一次普通的躲雨变成了音乐探寻之旅,并喜得爱碟 35:54 神户街道名字里的多元历史 39:14 从南京町看华人在神户的冒险 43:07 关于孙文纪念馆的一些趣闻 47:50 高端与平价神户牛肉的体验:值得品尝但无需吃太多 54:30 神户安藤忠雄的建筑之旅:兵库县立美术馆与风之教会 01:00:42 滩五乡酒藏巡礼与六甲山有马温泉 01:04:29 六甲山有马温泉 01:08:29 尾声:还会再去的 *本期收录于「周休三日|关西体验指南」* 本期播放的音乐 Frank Sinatra - Summer Wind Frank Sinatra - You Make Me Feel So Young Frank Sinatra - That's Life 本期相关照片 SONE(ソネ)Jazz Live Restaurant & Bar 吃齁住了... 嗯...神户的大肉包子也是很好吃 元町CD店买买买 神户商店街宣传海报 兵库县立美术馆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72分钟
99+
15小时前

58. 在森见登美彦的小说里发现一个更具想象力的京都

周休三日

我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世界。 想象几乎创造了所有的美好和浪漫 —— 比如爱情,最美好也是最令人揪心的部分也许是暧昧期对彼此的想象,是朋友圈里的一次犹豫不决的点赞,是聊天窗口的正在输入中…. 如果年代再久远一些,是等待一封回信的时间…. 想象有时甚至可能比现实更美好。 这样的想象,同样可以放在对一座城市的幻想之中,尤其是一座如同巨大庭院的城市,四面环山,中间穿过一条Y型的河流,河流两岸的人们或席地而坐,或就地躺平,或纵情演奏,骑自行车人的和跑步的人时不时快速穿行….夏天夜里岸边会支起巨大的纳凉露台,你会好奇每桌的话题,或许更想成为纳凉露台的一份子。神话故事与鬼怪奇谭,拍照打卡与消费主义,繁华与躺平,拥挤与松弛,皆在这样一座城市中。 今天这一期我想聊聊一位在京都生活多年的小说家「森见登美彦」笔下的京都——一个比现实更加充满想象力与浪漫色彩的京都。四叠半大小的狭小宿舍里,一位满怀浪漫理想的宅男大学生犹豫着是否踏出门去;远处先斗町的小巷中,一位黑发少女快步前行,展开她奇妙的夜之冒险。狸猫在神社森林里嬉戏,天狗于月夜的鞍马山隐现。这就是森见登美彦想象中的京都的缩影,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舞台,在那里,我们仿佛能发现另一个更富想象、更浪漫的京都。 本期大纲 00:30 闲聊:声音内容与AI时代的创造力探讨 05:04 想象与现实交织的京都浪漫之旅 09:26 森见登美彦:以幻想重塑京都的文学魅力 13:50《有顶天家族》《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四叠半神话大系》 18:30 三部作品探讨京都的想象与人生哲学 24:49 京都旅行:探索森见登美彦的文学世界 30:15 出町柳:森见宇宙的坐标原点 33:25 出町柳往西往北:下鸭神社、糺之森、鞍马山 38:24 出町柳往南:京都的夜生活心脏地带 43:10 京都的盛夏风物诗:鸭川纳凉床与五山送火 47:54 京都的盛夏风物诗:下鸭古本祭,古本爱好者的盛宴 52:03 鸭川等间隔法则 54:30 伪电气白兰 本期播放的音乐 来自我很喜欢的一支乐队never young beach,是一张可爱的,充满夏天感觉的专辑。 never young beach - 夏がそうさせた never young beach - どうでもいいけど 本期相关照片 Bar Nostalgia《有顶天家族》隐藏酒单,以小说/动画中的人物命名。当然,也有伪电气白兰(预调鸡尾酒,不好喝)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62分钟
99+
15小时前

Bonus Track | The Life Of Chuck 🎬

周休三日

“If you have heart, you have hope.” 这是一期Bonus Track,也就是主线内容之外的加更。所谓Bonus Track是在一张专辑原本的歌曲之外,额外增加的特别曲目。 在每周三晚不定期更新的Bonus Track板块中,我会分享我最近看过的书、电影、剧,又或者是和朋友的即兴对话,在每周日更新的主线内容之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即兴的、也许是充满惊喜的内容。正如旅行中跳脱计划而发生的一次意料之外的遇见,这便是Bonus Track的美妙之处。 本期想要和大家聊一部我最近看的电影《The Life Of Chuck》。 吸引我去看这部电影当然是因为主角和我同名,有好多同事都给我推荐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我认为,这部电影呈现了许多生活中如同空气一般存在的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近在咫尺,只要头脑稍稍转个弯就能获得的道理,但是我的大脑可能迟迟不会去转这个弯,而是困在了某个地方。 比如 —— 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对吧,我们行业里的广告几乎每一条都恨不得让你立刻支棱起来去享受人生,小红书博主们也会尽力表演一种丰满的人生,live your life to the fullest… 但是这种营销叙事下的精彩生活背后往往夹杂着可疑的消费主义。在营销叙事下的丰满人生是可疑的,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但谁来说,用什么的方式说,我们都需要思考。 对于生命应该如何变得更加美好这件事情,我觉得这部片子是给了一个答案的,通过一句非常有力量的台词“I contain multitudes.”在好几个不同的场景通过Chuck身边的不同的人演绎了出来。 另外一个激发我思考的是一个我在这个年纪还不太会去思考的问题,就是关于死亡,这个就是我刚刚想说的吸引我的点,这是一个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一般的道理,但是我可能从来都没有这么思考过,同样也是通过台词呈现出来的: “You know what they say — death takes the best of us and death takes the rest of us.” ---- 这句话用黑色幽默揭示死亡的普遍性:无论你多么优秀,都无法逃过这一天。平淡却直击人心,让人不由得笑中带着沉思。 生命的多姿多彩与死亡的不可避免,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冲突。 这部电影改编自Stephen King的小说,而这位高产的小说家Stephen King的另一部作品我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 ---- 《肖申克的救赎》,同样也是在如同死亡的绝望之中寻找意义的故事。 ..... 这部电影更值得一看的是Tom Hiddleston(抖森)一段长达5分钟的即兴舞蹈。 有趣的是电影版的小说里,将这段舞蹈做成了“手摇式”动画(这个是不是有个专业名词?)。 好了,话不多说,这部电影的个中滋味,请诸君自行感受吧。

34分钟
99+
15小时前

59. 从安藤老师建筑灵感的原点,理解直岛的光影、浪漫和永恒

周休三日

在直岛的那两天,我的感官体验仿佛恢复到了孩童般的纯真状态。我开始享受那种单纯仰望天空的快乐,凝视着头顶各种形状的天空:有圆形的、三角的、长方的、正方的……在蔚蓝的画布上,白云正悠然流动。 虽然时空横跨了半个多世纪,我们此刻仰望的天空,其实与安藤忠雄老师十五岁那年看到的是同一片。 少年时期的安藤忠雄,和家人居住在大阪下町的一间狭小长屋里。这种战前建造的老式长屋,在战后的日本是普通民众赖以栖身的局促空间——冬天冷得刺骨,夏天又闷热难当,内里阴暗潮湿,少有阳光驻足,安藤老师就在这个冬天夏天都令人一肚子火的家中成长。读高一的时候,家里开始进行房屋加盖扩建。工程期间,某天工人揭开了屋顶的一部分,一个洞口一下子打开在头顶,明亮的日光陡然倾泻进长期昏暗潮湿的屋子。安藤抬头望见了久违的蔚蓝天空。 那一刻,与昨日的家相比,眼前仿佛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个透过屋顶破洞窥见蓝天的经历,永远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成为他建筑灵感的原点。 本期内容 00:26 阅读旅行带回的书籍后再谈直岛 05:06 相隔半世纪,仰望一片天 07:07 长屋里的一束光,成为建筑灵感的原点 10:08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感原点 13:55 拳击手生涯:永远在战斗的精神 18:16 年轻时的探索:游历世界,自学成才 20:47 本土旅行与两次环球旅行 26:02 谁影响了安藤?——柯布西耶与丹下健三 30:07 “闯入者”:“野武士建筑家”安藤忠雄 33:47 住吉的长屋:矗立了五十多年的特立独行 38:28 清水混凝土的温度:人工搅拌的生命力 43:36 直岛建筑的光影、浪漫和永恒 46:54 直岛美术馆(Benesse House Museum) 50:23 地中美术馆(Chichu Art Museum) 54:55 Claude Monet, James Turrell, Walter De Maria 01:00:10 南寺(Minamidera):与光影狂人James Turrell的合作 01:05:33 许多美术馆不让拍照的原因:珍惜新鲜感,珍惜第一次的体会 01:07:38 安藤忠雄博物馆(Ando Museum):小小的空间也能容下大大的世界 01:12:58 正因为什么都没有,你才能坐在那里思考 本期播放的音乐 比嘉栄昇 - 旅の终わりに闻く歌は 坂本九 - 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本期相关照片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77分钟
99+
15小时前

Bonus Track | 如何保持永恒的少年感🍏

周休三日

兵库县立美术馆的海侧有一颗巨大的青苹果🍏,安藤忠雄老师在上面写了一句话 --- “永远的青春”。 (📷照片来自周休三日听友群群友“岩”) 安藤老师说,我八十岁了,后面的日子还长着呢。诗人Samuel Ullman在写下《YOUTH》的时候,已经七十八岁。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而是一种心境。 这是一期Bonus Track,也就是主线内容之外的加更。所谓Bonus Track是在一张专辑原本的歌曲之外,额外增加的特别曲目。 在每周三晚不定期更新的Bonus Track板块中,我会分享我最近看过的书、电影、剧,又或者是和朋友的即兴对话,在每周日更新的主线内容之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即兴的、也许是充满惊喜的内容。正如旅行中跳脱计划而发生的一次意料之外的遇见,这便是Bonus Track的美妙之处。 这一期Bonus Track就来聊聊我对于“少年感”的想法。 ----------------------------- 本期大纲:哪些习惯可以让人保持少年感? * 感性是对抗一个极度理性时代的重要能力 * 要做一个自由的人,如果身体不自由,那么至少要有思考的自由 * 旅行,去看见一个更大的世界 * 做事情的标准不只是挣钱,而是寻求挑战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 永远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 * 对没有答案的事情充满好奇心 * 怀揣着想象力活下去 * 重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YOUTH 青春 Samuel Ullman ⸻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a temp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a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love of ease.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而是一种心境; 它是意志的坚韧,是想象的品质,是情感的活力; 是勇气对怯懦的压倒,是冒险对安逸的胜出。 ⸻ Nobody grows old by merely living a number of years; peoples grow old only by deserting their ideals. Years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Worry, doubt, self-distrust, fear and despair; these are the long, long years that bow the head and turn the growing spirit back to dust. 没有人仅仅因为年岁增长而变老; 人真正的衰老,是因为放弃了理想。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 但失去热情却会在灵魂深处刻下沟壑。 忧虑、怀疑、自我不信任、恐惧与绝望, 这些才是让人低头、让成长的精神化为尘土的“漫长岁月”。 ⸻ Whether seven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being’s heart the love of wonder, the sweet amazement at the stars and the starlike things and thoughts, the undaunted challenge of events,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for what next, and the joy and the game of life. 无论是七十岁,还是十六岁, 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对奇迹的热爱, 对星辰与一切星辰般美好的事物与思想的惊叹; 都怀有面对事件时不惧的挑战精神, 怀有那份不灭的童心, 去渴望接下来的未知, 去享受生命的游戏与喜悦。 ⸻ You are as young as your faith, as old as your doubt; as young as your self-confidence, as old as your fear; as young as your hope, as old as your despair. 你有多年轻,取决于你的信念; 你有多衰老,取决于你的怀疑。 你有多年轻,取决于你的自信; 你有多衰老,取决于你的恐惧。 你有多年轻,取决于你的希望; 你有多衰老,取决于你的绝望。 ⸻ So long as your hear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cheer, courage, grandeur and power from the earth, from ma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you are young. 只要你的心还能从大地、从人类、从无限中 接收到美丽、欢欣、勇气、崇高与力量的信息, 你就依然年轻。 ⸻ When the wires are all down and all the central place of your heart is covered with the snows of pessimism and the ice of cynic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indeed and may God have mercy on your soul. 当心灵的天线完全坠落, 当你心的核心被悲观的积雪、被玩世不恭的寒冰覆盖, 那时你才真正老去。 愿上帝怜悯你的灵魂。 本期播放的音乐 Lola Marsh - Something Stupid (From Better Call Saul)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42分钟
99+
15小时前

60. 当互联网不再新鲜,神保町依旧是灵感之地

周休三日

「东京体验指南」第12期。 有时候我会问自己:在这个一切都能被短视频总结、被AI摘要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一方面,许多宝贵的知识并不全储存在互联网上,所以即便AI已经穷尽了所有在线语料,但仍有其局限性。而且,使用AI进行思考会让我们的观点高度同质化。一条总结只让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一本书会让我反复思考为什么发生、还可能怎样发生。读到一半,我甚至会发现自己在和作者、时代、甚至和过去的自己对话。 书也在帮我们恢复一种稀缺的能力:安静地把一件事读完。当外界把我的注意力切成一分钟、十五秒、甚至七秒,书把它缝回来。跟着叙事线索往下走,逻辑开始自我搭桥,经验和知识在脑子里握手,这些都是算法推送给不了的。 读书可以过一种更有判断力的生活。我会更慢地转发,更快地质疑,更能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所以这一期,我想带你去东京神保町。从翻开第一本书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对抗无趣了。 本期大纲 00:15 旅行的“淘”乐趣:上海与东京书店文化的对比 02:44 神田地区:东京最被低估的旅行目的地 05:07 神保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书香氛围 09:10 你适合逛神保町吗?旅行与阅读的双重体验 12:36 神保町地名的由来与下町风情 16:28 明治十年催生旧书街的法规与教育扩张 20:30 夏目漱石在神田地区的故事 25:48 神保町有多少所大学?学生与旧书的循环 28:47 神保町大火与岩波书店的重生 33:09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劝学篇》与留学热 36:23 鲁迅的日本留学经历与神保町记忆 43:24 现代的神保町:传统综合书店与专门书店并存 47:11 神保町必逛书店:三省堂、东京堂、矢口书店、一诚堂 50:20 神保町特色美食:马子禄牛肉面与天麩羅はちまき 53:37 当互联网不再新鲜,神保町依旧是灵感之地 本期播放的音乐 Art Blakey,The Jazz Messengers - Moanin' 本期相关照片 在神保町的各个书店都可以拿到这张二手书店地图 郭沫若题匾的内山书店 天麩羅はちまき 马子禄牛肉面 神田古书中心(每层都有惊喜)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61分钟
99+
15小时前

61. 神田:江户城的“鬼门”下町,东京别具风情的历史文化拼图

周休三日

神田地区与繁华的丸之内地区相距不到一公里,但风貌却截然相反。丸之内自江户时代起到现代,一直是资本和权力的中心地带,而神田自古以来则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区域,属于江户的下町文化圈 。 在江户时代,“山手”和“下町”划分明显:武家大名聚居在高地的山手,工匠商人栖身低地的下町。神田地区正是江户最繁华的下町之一,以庶民市井的热闹闻名 。两地相距虽近,却恍如两个世界:丸之内至今高楼林立、金融权贵云集;神田街头仍留存着老铺古店,散发着浓浓的人情烟火气。 神田不少街巷在二战空袭中幸免于难,一度保留了大正昭和风貌的木造建筑群 。虽然近年来都市改造逐渐更新,但在神田某个街角,你仍能找到一片仿佛时光停滞的天地——矗立着数家由明治、江户时代延续下来的名店老铺(通常工作日午餐时间大排长龙😅),让人恍惚间以为穿行回了旧时东京 。 在神田,你能找到许多保存下来的老字号食肆:二战前幸存的木造荞麦面老店,东京老钱常去的藪荞麦,冬天才供应的鮟鱇鱼火锅,还有漱石先生喜欢的かき揚げ。甜品店里的一碗红豆汤,背后甚至藏着江户时代的风流逸事。吃下这些食物,不只是满足味蕾,更像是和百年前的江户人共享一段生活记忆。本期也会简单聊聊神田几处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食肆。 如果再往西北走几步,穿过御茶之水的圣桥,就会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有孔子的讲堂,有东正教的圆顶大教堂,有三岛由纪夫住过的旅馆,还有全世界闻名的旧书街神保町。那是一段关于文教、留学与文学的故事。 结合着上一期我们聊到的神保町,这里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旧书街之一:方圆几条街内密布着约200家书店,其中古书店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无论是线装古籍、二手漫画,还是绝版杂志、洋文旧书,你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神田地区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呢?也许适合那些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乐于探索城市深处故事的旅行者。假如你迷恋老建筑的风采,喜欢在百年老店里品味传承的味道,那么神田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东京的模样新潮涌动,东京的内里古韵悠长。” 神田,便是这悠长古韵最好的注脚。 本期内容 00:15 神田地区的多元文化与历史风情 02:17 神田:从江户下町到鬼门传说 05:27 江户城东北的风水布局与平将门传说 08:54 神田的匠人之町与下町风貌 10:46 神田的地理范围与现代风情 15:39 神田老字号美食与二战幸存建筑 20:02 江户时代的荞麦面文化与庶民生活 22:59 探访神田松屋:手打荞麦与百年木造房子 25:12 神田藪荞麦:东京老钱常光顾的名店 28:06 竹村甜品店:红豆汤与风流场所的历史 31:17 伊势源:自江户时代传下来的鮟鱇鱼火锅 33:10 近江屋洋菓子店与明治维新的西点文化 35:45 松荣亭与漱石钟爱的かき揚げ 38:06 天妇罗、かき揚げ与唐扬的区别 42:10 御茶之水:圣桥与神田川的人造溪谷美景 45:06 汤岛圣堂:东京孔庙与儒学在日本的传播 48:27 东京复活大圣堂与御茶之水乐器街 50:58 山之上饭店:文豪们的写作与奇闻逸事 56:26 神保町:旧书街与出版社文化的中心 本期播放的音乐 George Shearing - Children's Waltz 本期相关的照片 神田松屋(Kanda Matsuya) - 没排上,人太多了 神田藪蕎麦 - 碰上整修了....也没吃上 竹むら(竹村)日式甜品店(甘味処) 路牌上关于神田淡路町的过去 关于骏河台的历史 御茶之水的独特都市景观在桥上 尼古拉堂 Hilltop Hotel - 目前明治大学已经接管,正在整修中,不知何时开 乐器一条街最老的乐器店 - 下仓乐器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64分钟
99+
15小时前

62. 「直岛新美术馆」:在岛的最高处,打开亚洲艺术的全新视角

周休三日

今天是2025濑户内海艺术祭秋季会场的第一天,这次结束之后,下次再见就是2028年啦,那一年还正好就是洛杉矶奥运会,会是非常热闹的一年呢。 打开今天这一期的朋友,我估计是已经去过的,或者是正要去的朋友,或者是已经到了。选择秋季会场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这些夏天去的朋友们基本都热到不行,包括我自己在内,和我的一些朋友,回来之后都感觉晒黑了好几度。秋天应该会更加凉爽一些吧,也能拥有更好的游览体验,毕竟大多数时间还是需要依靠脚力去发现的。 借着濑户内海艺术祭的热度我也推出一个小小的盘点系列好了。 这个系列的资料是我从濑户内海旅行背回来的一些小手册和杂志书籍构成的,加上我的一些感受和后期做的功课,我想这个系列是一个较为深度的盘点,一方面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信息,因为毕竟在跳岛的过程中总是匆匆忙忙,我也会经常觉得某个地点还没看明白,时间就不够了,得立刻去下一个地方。 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我自己去丰富对这次旅行的理解,这很奇妙。因为一场旅行不是说去完回来,发完朋友圈就结束了。 旅行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出发之前的想象,和离开之后的回味,这些感受构成了非常丰富的体验。而今天我在这里把这种回味表达给大家,也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过程。 这一期盘点我想要从直岛上最新的一座建筑物说起,之后还想和大家聊聊“家计划”,“地中美术馆”,也想聊聊丰岛,甚至是男木岛和女木岛。 但我们还是先从这座2025年春天刚刚开幕的“直岛新美术馆”开始聊起吧。 本期内容 00:15 濑户内海艺术祭秋季会场开幕 02:44 旅行回味与学习:从前期待到后体验的完整过程 06:20 直岛新美术馆开幕:安藤忠雄与艺术岛三十年故事 09:25 Benesse House:酒店与美术馆结合的开创性建筑 11:54 “南寺”体验:黑暗中重新发现光与感知 13:30 安藤忠雄的直岛建筑里程碑: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到新美术馆 16:43 直岛新美术馆的建筑语言:清水混凝土、烧杉木与卵石的结合 21:40 开馆展“原点与未来”:亚洲当代艺术的多重叙事 24:57 Gallery 1:亚洲历史与社会的艺术表达 31:23 Gallery 2:苏·度《薄布回廊》——记忆与空间的交织 37:13 Gallery 3:Chim↑Pom《Sukurappu and Build》与东京城市再生 40:16 东京屋顶市场的兴衰与“Scrap & Build”的城市循环 44:36 艺术装置中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再生 50:39 特别展:村上隆《洛中洛外图》——古典与现代的交错 55:39 东西方透视法与“Superflat”理论的艺术张力 01:02:12 《洛中洛外图屏风》与《清明上河图》的比较 01:06:38 Gallery 4:蔡国强《Head On》——无形的障碍与社会隐喻 01:12:32 直岛新美术馆的独特之处:动态策展与亚洲视角 本期播放的音乐 Louis Armstrong - A Kiss To Build A Dream On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81分钟
99+
15小时前

63. 「家计划」:让当代艺术回到古老村落的肌理之中

周休三日

游览直岛,除了可以沉浸在南部的美术馆区,在「本村」地区漫步同样不可错过。 直岛上有三个主要聚落,其中本村(Honmura)是岛上的行政与生活中心。抵达直岛时,首先踏上的是宫浦港(Miyanoura),而“家计划”所在的本村,则需再越过小岛腹地。初到本村,就能感受到这里独有的历史气息:蜿蜒的狭巷、斑驳的石墙、低矮的木造民居,一切都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度。而在这些看似寻常的民宅之间,隐藏着一个已延续二十多年的艺术计划——“家计划(Art House Project)”。 “家计划”由 Benesse Group 于 1998 年启动,旨在将岛上的老房子改造为艺术空间,让艺术家在此创作,并与居民的生活与愿景相结合。如今,在本村狭小的街区中,七处“艺术之家”散布其间,仿佛在古老村落的肌理中,嵌入了现代创意的光点。 岛上居民重名的情况不少,过去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屋号。在“家计划”的作品中,例如“角屋”意为“拐角的那家”,“石桥”是石桥家宅邸。这种命名方式让作品的身份与房屋原本的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艺术家借此提醒人们——这些作品并非凭空而生,而是深深扎根于土地与生活之中。可以说,“家计划”是一种与地方历史紧密相连的艺术实践:它以“房屋”为媒介,让当代艺术重新回到日常空间,促成了古老聚落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对话。 本村至今仍是居民的生活场所。走在巷子里,你会看到晾晒的衣物、门前的盆栽,还有骑着自行车穿行的小学生。艺术屋就散落在这样的日常风景之中——当你参观时,其实也正与当地人的生活交织。艺术不再被封存在美术馆的白墙之间,而是自然地渗入日常,成为社区呼吸的一部分。 本期内容 00:00 烈日下的直岛漫游 03:18 本村的历史与生活气息 04:30 “家计划”的诞生与理念 06:05 作品的扩展与发展 07:32 命名的故事与地方记忆 09:02 艺术融入日常:社区的延续 11:08 游览建议与行程规划 13:11 第一站:角屋 Kadoya 16:32 宫岛达男的艺术哲学 18:54 《时间之海’98》与《Naoshima’s Counter Window》 23:18 《Changing Landscape》:旧画中的新时间 24:48 第二站:南寺 Minamidera 31:06 黑暗中的光:关于感知与觉醒 33:38 第三站:きんざ Kinza 39:15 《このことを》:此时此地此事 44:05 第四站:护王神社 Go’o Shrine 49:22 石头信仰与万物有灵 53:05 第五站:碁会所 Gokaisho 58:46 第六站:石桥 Ishibashi 01:03:41 瀑布:流动与永恒的对话 01:07:15 第七站:はいしゃ Haisha 牙医之家 01:09:48 结束语 本期播放的音乐 Ray Brown - That's All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75分钟
99+
15小时前

Bonus Track 东京旅行最被低估的街区「代代木」

周休三日

我常去东京,也聊过很多不同的街区,但回头看,我竟然从没认真聊过代代木。 这个夹在新宿与涩谷之间、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其实藏着东京最松弛、最有生活气息的一面。 每次去东京,我都会被那种“线下的活力”震惊到——你在街道上、在小店里,能感受到人和空间的能量。 我喜欢这种可以迷路的街区,期待在转角遇到一家小店的惊喜。 代代木之所以迷人,也许正因为它没有大商场、没有网红打卡点、也没有被过度包装的旅行符号。(没有堂吉诃德和药妆店😅) 只是安静地存在着,被热爱生活的人一点点发现。 本期内容 00:20 东京最被低估的街区「代代木」 01:30 闹中取静:介于新宿与涩谷之间的生活气息 03:39 代代木公园:松弛的跑步与散步场所 05:13 咖啡香气与街区日常:Little Nap、VERVE、Fuglen等等 08:11 网红面包店「365日」与幸福的日常感 10:32 像法租界一样的国际社区氛围 12:28 自然生长的街道:代代木与“人造街区”的对比 15:16 米其林餐厅 Regalo 和更多值得去的Bistro&Bar 18:58 东京小店生态:为什么有这么多小型创作者(主理人) 23:09 在代代木重新发现“线下生活”的美好 本期播放的音乐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 - The Ink Spots 本期相关照片(一些在代代木吃喝的照片) 路边捡到的 排队两小时吃到的咖喱饭(离谱) 冬天的代代木公园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32分钟
99+
15小时前

64. 在「地中美术馆」重新唤起你的感官世界

周休三日

2019年的时候实在是大意了,我以为这是一座可以直接走进去参观的美术馆,没有预约,只能遗憾地在门口徘徊。六年后,也就是2025年,在我知道这座美术馆有多厉害之后,我便早早地预约了并安排好了时间,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 事实证明这趟旅程是值得的。 那种体验很难用语言形容:既像是一场建筑之旅,也像是一种感官的重启。你会在那种彻底安静的空间里,重新唤起自己的感官世界。 地中美术馆(Chichu Art Museum)的名字“地中”,字面意义就是“埋在地底”。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建筑,只有一条混凝土坡道通向地下。安藤老师的想法是“让建筑隐藏在自然中”,因此整座美术馆完全依靠自然光照明,没有人工灯光,也不设指示标牌。 建筑、光线与时间的流动,构成了全部的体验,值得你专门去一趟。 本期内容 00:25 开篇闲聊:表达也是一种学习 02:00 回忆第一次错过地中美术馆的遗憾 04:10 入口几乎藏在地里,一开始还以为走错了路 06:42 一座最大程度维持了自然景观的美术馆 07:17 三位艺术家:莫奈、特瑞尔、德·玛利亚 08:33 建筑的几何和光的变化,每一刻都不一样 10:31 这座“看不见的美术馆”,是心灵慢下来的地方 13:14 聊聊安藤忠雄的故事,从自学成才到国民建筑师 15:38 安藤建筑的标志:行走、留白,还有自然的气息 19:19 木贼中庭、石灰岩地面,连植物都像被设计过 22:39 第一站是莫奈《睡莲》展厅,永恒又宁静 31:07 进入詹姆斯·特瑞尔的光之世界 40:59 走进沃尔特·德·玛利亚的空间,时间都慢下来了 49:29 走出美术馆那一刻,阳光让人重新醒来 51:58 这一期的余韵:重新感受风、光、时间 53:40 本期总结,下期预告:丰岛 本期播放的音乐 Peter Sandberg - Got That Feeling 本期相关照片 一些纯粹的感受吧,这座墙壁之后就不能拍照了,还是得自己去看看。 --------------------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添加主播微信wassupchuck,加入周休三日听友群,不定期分享讨论各种旅行攻略与感受💬 --------------------

54分钟
99+
15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