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文学是人类的照妖镜(上)

译诗者

【本期内容】 本期邀请到了几位人工智能文学艺术领域相关的研究者和艺术家,共同讨论关于人工智能与文学的关系,AI创作的小说与诗歌是文学吗?与人的创作相比有什么差异?人工智能写作究竟将如何改写我们对“创作”这一古老行为的原有认知?AI是否会在未来重塑文学概念与实践活动?……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关于自身的各种幻觉。 【内容摘要】 00:03:30:人工智能写作的概念:谁在写?怎么写?写什么? 00:11:00:人工智能文学与人类创作的界限:原创性、情感动机与思考方式 00:16:30:肉身迷恋症与人类中心主义 00:22:00:用数学打败原始手工业 00:23:00:人工智能文学没有灵魂? 00:31:30:AI攻克音乐、绘画和文学的门槛 00:33:00:文学定义与作者身份的概念流变 00:45:00:人工智能写作与不同文体的应用 00:47:40:如果小说家像围棋棋手一样再也写不过AI? 【嘉宾】 李沐杰,实验写作者,数字媒介与文化研究者,其研究主要探寻数字计算技术条件下文学媒介(如写作,文本,阅读和语言)如何共同塑造数字美学。近期出版文章:《论数字美学:感性数据与氛围语言 On Digital Aesthetics: Sense-Data and Atmospheric Language》(2023,由《电子书评 Electronic Book Review》出版)。 杨逸云: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写作。 叶轩:(https://a.pureapparat.us)穿梭于艺术、音乐和科技 交织的各种语境。他好以“制噪”试法,在不止于人类的纠葛中唤起不合时宜、无法翻译与难以辨认的情动。常通过即兴与计算技术虚构软件、影像、装置、表演和出版物。其作品曾展 出于加拿大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多伦多),尤伦斯当代艺 术中心(2022,上海),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21),Peer to Space(2021,柏林),MUTEK电子艺术节(2020,蒙特利尔), 安大略省美术馆(2019,多伦多),歌德学院(2018,北京)等地 展出。他的多元实践载入蒙特利尔歌德学院“后人类主义”专题,《ArtAsiaPacific》“新浪潮 New Currents”专栏,《德国艺术论坛 Kunstforum》“女性主义4.0”专刊,Bandcamp Daily“月度最 佳实验专辑”。现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主播:包文源 音乐:Pure World - 麗美

53分钟
11k+
23小时前

戏剧导演、设计师与城市的梦境

译诗者

【本期简介】 从江舸和鸿昌发起的“sleepwalk:记录剧场探索乌有上海”项目开始,我们围绕大家的创作展开了一场漫步般的聊天,捕捉到了许多美好的梦境。 【嘉宾】 ●江舸,研究型设计实践者、设计教师、Bad Influence写作团体成员。2019年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将思辨设计(Critical Design)和推测设计(Speculative Design)作为设计实践的方法,以写作、翻译和实验出版的方式进行研究型设计创作。江舸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友好”设计、城市士绅化以及超真实/后现代主义。 ●许鸿昌,剧作者/导演/前律师,中南民族大学法学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硕士(MFA),编剧作品《晚年》获2017年泛华全球青年剧本创作竞赛二奖,并于2018年译介到海外;2020年受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邀请,执导柏林戏剧节剧本市场单元作品《银河怒》;2021年导演作品《妳》受邀杭州国际戏剧节演出;记录剧场《被____双手》在上戏新空间剧场演出。2023年导演作品《杀死一只羊》受邀在成都麓湖环境戏剧周演出;作为戏剧构作,曾携记录剧场《请为我打开阳台》入选“前滩31·青年创艺计划”,舞蹈/记录剧场《卡拉米想要打老虎,上来就是跳支舞》受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广州云幕剧场邀请演出;另曾有多部作品在乌镇戏剧节等演出。个人主页:hongchangxu.com 【内容摘要】 00:01:20:什么是研究型设计 00:04:00:设计创造美学幻想 00:08:30:拒斥艺术家身份 00:10:50:创作的感性经验与理性理论 00:16:40:从法学到戏剧 00:19:00:律师是演员,法庭是剧场 00:32:30:顺滑城市与乌有上海 主播:包文源 音乐:草东没有派对 - 鬼

53分钟
99+
23小时前

一首好诗的营养成分表

译诗者

【本期简介】 本期播客邀请到了陈辉,他既是一位进行诗歌创作的青年诗人,也是一位研究领域为现代诗歌理论的在读文学博士,他以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双重视角,共同探讨中文现代诗: ​什么是现代诗?如何定义它?​怎么判断一首诗好不好?为什么现代诗如此晦涩难懂?我们该阅读和理解它? 【内容摘要】 00:02:20:现代诗是什么 00:07:20:好诗是什么 00:19:50:诗的功能:情感、语言与真理 00:26:20:学院派诗人与非学院派诗人的差异 00:30:20:诗歌批评与诗歌研究 00:43:30:诗需要读懂吗?如何理解诗的意义? 01:02:20:90后与00后的诗歌创作 01:15:50:诗人是消耗品吗 01:23:40:诗的神性 【嘉宾】 陈辉,文学博士在读,写诗,写评论。 主播:包文源 音乐:Blowin' in the Wind——Bob Dylan 《流火》 (陈辉) 多年来她在飞机上工作练习平衡术 成为老少女的政治感增强。递过来的 橘汁果粒稳健也有灵敏嗅觉。行程中观察 四周谈论,删除气流中的不稳定因素 云间世界也演绎小江湖。到现在 认知也分有声无声形态,执着于拍摄飞行器 和404的说法有些乏味,提出“飞碟说” 或是新物质。我们果真有一种以白击黑的 魔法术吗?十一月流火,小雪来不及覆盖 大雪密封灭火器的红色空间收藏他们 的疼痛和绝望的象征——而对于象征 世界果真会有一个最后的验证吗?

89分钟
99+
23小时前

在高中政治课堂探索真正的人文教育

译诗者

【本期简介】 大家对高中政治课程、高中政治老师可能充满各种刻板印象,但有人尝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探索开展真正的人文教育,本期邀请到的两位上海的高中政治老师,就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培育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公民教育、批判性思考。 在他们与应试教育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如何启发学生真正思考,他们也在反思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开展一种良好的人文教育。 【内容摘要】 00:03:20:政治不是少数人的事务,正义必须分给所有人——柏拉图 00:07:00:思考政治是我们成为人、过上良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亚里士多德 00:22:30:人文教育是精英的傲慢吗?——当痛苦的清醒者还是快乐的小猪 00:36:00:将哲学抽象理论转化到具体教育实践——在高中真教哲学和教真哲学 00:51:50:家庭背景资源对学生人文素养与教育成绩的影响 00:56:10:学历贬值、阶层固化、躺平文化如何影响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教育的心态 01:06:30:在班级自治中培养公民教育——学生立法实践与政治模拟 01:15:50: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教育不是学习 【嘉宾】 张老师:上海高中政治老师 付老师:上海高中政治老师 主播:包文源 音乐:电影《死亡诗社》 最后:张老师发来喜讯,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他们班在全年级八个班中排名第一。

87分钟
1k+
23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