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一个粤语版本的播客!如果不喜欢这样穿插不同语言版本的节目欢迎留言告诉我,后面就不再更新粤语版啦! 关于立体主义的起源,要追溯到“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 塞尚在他的很多画中,都让物体产生一种明显的体积感, 如果进一步分析,发觉它们无一例外有过扭曲处理,所以他的画大部分存在所谓“透视不对”的情况。 塞尚好像总希望在绘画中产生一种结构感,无论房子、山脉、人物跟水果,抽丝剥茧之后都是一些简单的基本形,比方圆锥、圆柱、球跟立方体。 但那时候无论业界或者观众们似乎也不在乎,只是感觉塞尚的画很奇怪。 这一切被一位1900年来到巴黎的年轻人关注,他就是来自西班牙的毕加索。 塞尚的作品让毕加索非常惊讶,印象深刻,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话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前,欧洲艺术圈人才辈出,风格流派的诞生让人应接不暇,用百家争鸣来形容毫不夸张,抽象主义像一个被瓜分的大类,没有独立而棱角分明的存在感。 真正让抽象主义吐气扬眉的时间在二战之后,坐标在美国。 严格而言,二战之后的抽象主义称作“抽象表现主义”,其实这跟风格奠基人康定斯基曾经被视为表现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密切相关。 有些风格是出道即巅峰,有些则需要岁月沉淀,也所谓生不逢时,可能诞生时候不被市场接受,其后时机条件成熟才被重视,情况如同建筑设计中的国际主义风格早在20年代诞生,但却在二战后才逐渐真正成为主流。 抽象表现主义为何在二战后逐渐成为艺术界宠儿简单来说有几方面原因: 其一是二战前后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盛行,让大量优秀的欧洲艺术家及设计师在30年代纷纷“逃离”欧洲,移民美国。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包豪斯那么伟大的原因是什么? 表现主义风格阶段的包豪斯有什么特色? 为什么说约翰伊顿是三大构成之父?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平面设计在一战中发挥了什么重要左右? 哪些设计师在一战中成了大名? 一战当中有哪些代表性平面设计作品?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近半年来,我在某设计平台开始收到大量咨询(有赖于平台在大力发展这方面服务),一周内可能有几个,但几乎全部都没有成交,归根到底,还是资源错配的问题。 比如普遍是预算不符合,跟细分专业不符合,一些是地区不符合(比如做展会设计希望能在当地)等等。 2010年优酷网发展迅猛的时候,一位优酷高层就曾经提出尖锐问题:优酷上肯定有注册用户最喜欢看的100个视频,但他可能无法快速找到,甚至永远找不到(来自播客《保持偏见》的讲述)。 而我也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最适合他的服务,但多数情况下都无法快速找到,或者根本找不到。 目前有赖于张一鸣的创新,内容匹配的问题算是通过一系列精准算法获得解决,但市场交易这类问题基于AI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以后我们想找某个设计服务,也可以用提示词方式跟某个AI应用描述,应用就可以帮忙我们进行精准的匹配。 举个例子,一位做服装生意的客户需要品牌设计,他就可以用提示词描述为:服装行业,经营快时尚类服装,需要为新品牌做vis设计,要求设计师在深圳,预算5万,设计师需要有相关行业案例,请推荐3位设计师,最好女性。 然后ai应用在短短1一分种内给其推荐了3位匹配度最高的设计师,有效优化了满足需求的效率。(类似有人通过DeepSeek找到了我做包装设计) ... 欢迎关注公众号:设计史太浓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关于人类的居住场所据说有几个演变阶段,这几个阶段的描述大部分属于研究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果,事实如何不得而知。 比如最初住在山洞也许毫无疑问,只是我蛮好奇如果周边找不到山洞该如何,或者在寻找山洞的过程中怎么暂时过渡? 因为哪怕一直天气不错不担心淋雨,晚上也得忧虑猛兽袭击,所以也许就要找人轮流守夜,然后躺在大石或者草堆里休息,不然爬到大树上也是个不错选择。 那如果史前先民刚好活在大平原之中又怎么办?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电话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说德雷夫斯定义了现代电话的形态? 德雷夫斯是如何成名的?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为什么说设计是为了更好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德雷夫斯的设计哲学是什么?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关于立体主义的起源,要追溯到“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 塞尚在他的很多画中,都让物体产生一种明显体积感,似乎能伸手拿到,如果进一步分析,又发觉它们无一例外有过扭曲处理,所以塞尚的大部分画作会存在所谓透视不对的情况。 他似乎总希望在画中产生一种结构感,无论房子、山脉、人物跟水果,抽丝剥茧之后都是简单的基本形,比方圆锥、圆柱、球跟立方体。 比方1906年他的作品《圣威克多山》(Mont Sainte-Victoire),这个座山他已经画了很多遍,画中无论山脉、树木还是房子都呈现出明显的几何形态。 他也经常会就同一个题材变换着角度画,或者一半用A角度画,另一半用B角度画,他似乎很希望向观者传达物体件完整立体的形象。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所谓资深设计师,先不说专业成绩如何,必然有一定年纪。 有数据表明中国男人普遍存在烟酒过多的问题,而文创工作者更是重灾区,比如九零后往前的设计师大部分会是烟控,而抽烟者大部分也会好酒。 所谓的烟酒不分家。 前几天老同事来深,也许出自高兴,饭桌上一下子喝了很多白兰地,晚上KTV唱歌时几杯啤酒一下肚,麻烦就大了。 自己竟然断片了,再有意识时候已经是隔天上午,记忆只停留在当晚11点接了个电话,说什么都不清楚,而且还跟老同学视频了两分钟,也不清楚说了什么。 隔天听同事描述,我是唱着歌不久就忽然不正常,11点左右结束又拒绝大家送我,而我坚持送大家到了酒店,我也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更大问题在后面,太太说我在1点半左右才回到家,但我12点前就送完大家到酒店(在家附近),那么中间近两个小时我干什么去了呢?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路易斯康为什么成名那么晚?他的风格特色是什么? 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被路易斯康完全继承了吗? 完成那么多知名建筑的路易斯康为什么会陷入破产?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新艺术运动后期为何如此内卷?风格如此相似? 英法的新艺术风格是如何迁徙到美国的? 美国的新艺术运动风格有哪些代表人物?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05、《设计师破局之道》
终于要写色彩了。 如果我说颜色是视觉的第一门户,除了不幸是色盲症患者之外,也许没有人会发对。 看一个平面设计的时候,正常人的感知顺序是:颜色-图形(人物优先于非人物)-文字,所以,用色如用兵,色彩对了会优先获得视觉进攻优势。 其实何止平面设计,雷军发布小米U7的时候单纯颜色就叙述了20分钟,比如什么海平面以下60米的蓝。 而在建筑当中,爱用白色直接就是一个风格流派(白色派-The Whites)。 而在现代艺术区,有多个流派都是因为突出的用色方式得以在蓬勃发展的风格群中异军突起,比如野兽派、表现主义跟风格派等等。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自己的色感不强,羡慕一些同事可以做出特别酷,或者辛辣出彩的颜色计划,而我的方案更趋向保险,讲究实用主义。 其实我的内心就像怀春少女,不是不想,是很多时候不懂得如何进行。 色感跟乐感很像,存在天赋的作用力,假设排版布局有多种成熟秘笈可以传授,色彩搭配的教学更像套路贩售,灵动的色彩搭配能力不容易掌握。 但这并非拒绝学习的理由,先天不足必须后天补给,这也是我要写“色彩列传”的重要动机,因为分享是最好的学习。 同时,我希望设计史太浓可以从历史角度出发贯穿设计通识,从过去的国家、运动、人物、风格、再到中国设计史,进一步加入色彩内容,也增加其完整及丰富性。 在序章里,我想先跟大家谈谈色彩里的谜团,因为比美更美的,也许就只有谜了。 1、颜色属于物理事实还是主观幻象? 2、是否存在人类无法想象的颜色? 3、文字语言可以准确的还原色彩吗? 4、色彩的情感共鸣是怎么来的? ... 视频版本欢迎到B站检索“设计史太浓” 完整图文版本欢迎到知识星球检索“设计史太浓” 已出版相关书籍在当当、京东等平台均有售: 01、《设计大师启示录》 02、《创意国家漫游记》 03、《艺术风格启示录》 04、《设计风格启示录》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