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钱瞻-280. 必听!创+创新品牌榜 华为 、抖音、 美的、glossier创新启示录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2025年1月我们创+创新平台发布了 创+创新榜, 从全球创+创新品牌100强,到中国创+创新品牌100强,还有全球创+创新新兴品牌100强,我们将联合创+TALK 每期分享这些创+创新的品牌到底在创新上如何在商业创新的同时联动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 及社会创新。 华为、抖音、美的、Glossier 如何用创新重新定义品牌成长路径? 在多重不确定中奔涌的2025,真正具备“创+创新能力”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构建增长。我们看到,有四个品牌在全球范围内,以极具代表性的方式诠释了“创新”的多维路径——它们是: * 中国科技旗帜 华为 * 全球内容科技代表 抖音/TikTok * 制造业智能转型标杆 美的 * 社交媒体下诞生的新消费品牌 Glossier 它们分别在 科技创新+、内容创新+、商业创新+、文化创新+ 等不同方向上,形成独特优势,并构建出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的“创+品牌增长引擎”。 🌐 华为:以技术突破构筑“科技创新+”的战略韧性 创+关键词:硬科技、自研芯片、组织系统力、全球研发 华为的创新是科技自立型品牌的极致表达,在全球逆风中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实现了芯片自研、鸿蒙系统突破、AI和云生态加速布局,成为中国企业科技创新力的象征。 * 商业创新+:从C端手机到B端ICT产业链解决方案,实现业务结构重构。 * 科技创新+:突破5G、芯片、自研OS等“卡脖子”环节,夯实底层技术。 * 社会创新+:建设全球研发网络,提供教育、医疗、农业等场景解决方案。 * 创+联动:与上下游产业链共同构建“国家技术系统”,实现长期协同。 🔍 华为的创新逻辑是 战略抗风险 + 系统重构 + 技术自主权,其创+创新能力建立在长线研发和组织韧性之上。 📱 抖音:内容科技与商业生态的“创+融合体” 创+关键词:兴趣电商、创作者生态、AI分发、全球本地化 抖音不仅是短视频平台,更是一个深度融合内容、社交、电商与AI技术的内容科技公司。在抖音体系中,“内容即渠道,算法即基础设施”。 * 商业创新+:从内容平台到超级商业入口,构建“种草-交易-品牌”全链路。 * 科技创新+:全球领先AI推荐系统重构内容分发逻辑。 * 文化创新+:支持本地文化内容出圈,激发全民创作力与表达力。 * 社会创新+:助力乡村创业、非遗传播、就业增长。 * 创+联动:打造创作者中台,与品牌、MCN、政府协同创新生态。 🔍 抖音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内容驱动型增长范式”,即以技术赋能内容,以内容带动商业,创造 内容科技平台的新范式。 🏭 美的:从工厂到生态的“制造创新+”样本 创+关键词:产业链上行、智能制造、机器人、数字化 美的的创+能力体现在其低调但坚韧的转型路径中——它从家电制造起步,一步步打通核心零部件、AIoT、自动化机器人、能源、医疗等产业链路。 * 商业创新+:以B2B服务+智能工厂赋能全球客户,开启“制造即服务”模式。 * 科技创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收购库卡强化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 * 社会创新+:赋能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建设低碳绿色生产体系。 * 创+联动:携手高新区政府、高校、企业共建产业协同平台。 🔍 美的的成功,说明“传统行业”若拥有创+系统能力,也能成为下一代科技企业。 💄 Glossier:文化美学与社交逻辑下的“文化创新+”品牌 创+关键词:DTC模式、品牌人格、社区经济、Z世代共创 Glossier是美国新消费时代的文化现象,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品牌,而是社交媒体时代下用户共创的结果。它擅长构建一种“轻盈、透明、真实”的女性表达语言,深受年轻人喜爱。 * 商业创新+:跳过传统渠道,构建线上直达用户的DTC闭环。 * 文化创新+:打造“skin first”理念与美妆亚文化,让品牌成为文化表达。 * 社会创新+:鼓励多元身份表达,推动性别包容与可持续。 * 创+联动:社区共创产品,KOC用户即品牌设计师。 🔍 Glossier代表着一种“共情型品牌创新”,以价值观驱动消费选择,是典型的文化型创+品牌。 🧠 总结:四种创+路径,指向未来品牌的系统增长引擎 品牌创+关键维度创新方式启示意义华为科技创新+ 商业创新+自主技术突破 + 系统组织驱动建立底层创新能力是长期护城河抖音内容科技创新+ 社会创新+AI驱动内容生态 + 平台赋能全社会内容即商业,技术即分发美的制造科技创新+ 商业联动+智能制造 + 多元产业延展传统企业可升级为科技型平台企业Glossier文化创新+ 社群共创+品牌人格 + DTC社交营销价值观驱动+社群参与的新消费模型 🎯 TAKEAWAYS:创+创新品牌的10条未来生长逻辑 1. 技术不是冷冰冰的堆叠,而是驱动生态协同与效率跃迁的系统能力(华为、美的) 2. 品牌不再只是符号,而是文化表达的集体媒介(Glossier) 3. 内容不仅是流量,更是商业闭环的起点(抖音) 4. 企业边界正被打破,从产品到平台、生态与场景(美的、抖音) 5. 创+品牌具备强烈的系统性、长期性与联动性特征 6. 以用户为核心不等于讨好,而是共建(Glossier、抖音) 7. 技术创新要兼顾社会价值,转化为公共基础设施(华为、抖音) 8. Z世代推动的文化转向已成为新增长引擎 9. 数字原生品牌的创新节奏远快于传统品牌,需要敏捷机制与快速实验能力 10. 创+品牌不只是“做创新的事”,而是“成为创新的组织” 11. 以创+系统力,打开品牌的下一个十年 品牌不是一夜之间崛起的符号,而是长期构建的能力系统。面向未来,创+品牌不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是构建一个生长系统。愿更多品牌具备这样的创+能力,在AI时代与内容时代的交汇处,找到自己的增长引擎。 “创+品牌,不止创新,更是系统力。”

33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9. 104%关税冲击波,中国企业和我们普能人准备好了吗?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2025年4月9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最高104%的关税。这是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以来最激烈的一轮博弈,不仅掀起了新一波供应链重构,更令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再定义”。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货物的战争,更是关乎价值链主导权、全球秩序重塑的地缘战略竞争。 一、从“全球制造”到“全球生存”: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5个现实 1. 出口红利消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企业在美国市场优势荡然无存,依赖美线出口的企业将经历剧烈下滑。 2. 全球价值链脱钩:美企为规避成本转向“中国产品替代计划”,东南亚、墨西哥成为外资新宠。 3. 科技战延伸到品牌端:不仅是芯片与AI,连电动车、消费电子、光伏设备也面临“非关税技术壁垒”。 4. 人民币国际化承压:汇率波动与金融风险加剧,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估值产生波动性定价。 5. 形象与认知战升级:中国品牌在海外被重新贴标签,软实力的落后被赤裸裸地放在舆论前台。 二、破局之道:中国企业全球化的10大解决方案 1. 重构“多极化市场”战略:从“北美中心”转向“南半球崛起”,深耕东盟、非洲、拉美市场。 2. 全球在地化生产布局:通过并购、合资、建厂等方式,在本地生产、本地销售,转化为“准本地品牌”。 3. 品牌的“价值锚定”再定位:摆脱“价格优先”形象,强调技术原创、可持续设计、社会价值。 4. 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在AI、半导体、新能源等关键领域,构建自己的技术标准与专利壁垒。 5. 数字出海与文化出海并重:不仅让商品“走出去”,还让内容、IP、游戏、影视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 6. 绿色供应链驱动 ESG 合规优势:提升碳排放、环保标准,成为全球 ESG 投资青睐的新对象。 7. 对冲型金融工具使用常态化:通过汇率对冲、期货远期、跨国结算优化,应对金融波动。 8. 人才国际化结构升级:打造海外本地化高管与多语种团队,形成全球理解力与行动力。 9. 柔性组织与去中心化决策:快速响应全球市场,打造“全球节点+中国大脑”的业务网络。 10. 从“国家标签”走向“文化生态位” 三、普通人怎么办?10点“全球不确定时代”的个人生存建议 1. 学习全球经济与贸易常识 2. 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3. 投资于“不可被替代”的能力 4. 理财组合“去美元中心化” 5. 消费转向理性与本地认同 6. 中产阶级的财务缓冲策略 7. 创业方向“外卷内安” 8. 关注国家与城市级转型趋势 9. 加入全球网络与社区 10. 保持长期主义心态 在全球化的碎片时代,中国的角色正在重新定义 如果说20年前中国是“世界工厂”,如今则面临成为“世界品牌与规则竞争者”的考验。104%关税只是一次极端事件,却也是一个真实的信号:企业的全球化不再是成本转移,而是品牌力、价值观、技术力与全球治理结构的深度对抗。 对于企业而言,是时候将“Made in China”升级为“Created in China”; 对于个人而言,是时候将“安于一隅”升级为“连接世界”。

11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8. 人人都是制作人:你就是AI时代的影响力货币 |嗲学 联合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X 嗲学 在这个短视频横扫一切、AI工具层出不穷的时代,“制作力”已经从一个专业名词,变成了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 不管你是品牌主、内容人、项目经理,还是一位普通的职场打工人,你都已经是一个“制作人”了——只要你要输出内容、构建表达、调动情绪、达成影响力,你就在“制作”。 而在AI加速吞噬重复劳动的今天,“制作人能力”正在成为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货币”。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制作人? 过去,“制作”是导演、制片人、电视人、广告人干的事。今天,每一份PPT、每一条抖音、每一次直播、每一次提案,都是一次“内容的制作”。 尤其是AI不断赋能内容创作、图文生成、视频剪辑之后,唯一真正有区隔价值的,是: * 你能不能构建有感染力、有节奏、有表达力的内容结构? * 你能不能调动资源、工具、人力把想法落地成“作品”? * 你有没有把表达变成影响,把影响转化为商业的能力? 这,就是制作人的底层逻辑。 “制作力”背后,是一整套影响力系统 1. 内容力:你要有画面、有节奏、有结构 短视频时代,信息密度重要,但信息“情绪感”更重要。用户不是看你“写了什么”,而是感受你“让他产生了什么”。从画面感和情绪构建出发,才是真正的内容起点。 2. 共情力:能打动人,先打动自己 如果你自己都不被脚本、故事、产品阐述所感动,那它就不会打动别人。情绪是内容的发动机,真实是最有效的武器。 3. 工具力:你不需要做后期,但必须“懂”后期 剪映、Premiere、Runway、ChatGPT、Sora、Midjourney……这些工具会帮你节省大量时间,但你必须要懂基本逻辑,才能判断质量、修改方向、甚至带团队。“不懂”已经不再是借口。 4. 整合力:会协调人,更会调动资源 一个优秀的制作人,懂得如何组织供应商、内容团队、设计、技术、社交媒体等多个模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导向”的表达任务。不只是创意,而是从创意到结果的全链条设计。 5. 节奏感:短平快≠粗糙,节奏更需要设计 短视频拼的是前3秒抓眼,长视频拼的是内容结构的情绪递进。节奏感是“打断信息流、插入情绪流”的能力。 制作人思维,是你在AI时代最核心的资产 在AI辅助内容全面普及的当下,作品才是你最好的名片。过去你靠简历找工作,现在你要靠内容打动市场。 一个好作品,是你影响力、判断力、落地力、美学力的集合。 你可能不是导演、剪辑师,但你要拥有导演一场表达的能力。你要能把一份提案做成“演出”,把一次直播变成“大片”,把品牌内容打造成“作品”。 这不是潮流,而是基本功。 10个TAKEAWAY:人人都是制作人,你准备好了吗? 制作人不只是会拍,会做,更是会导、会想、会共情。 职场上的每一份工作,本质上都是一场“内容的制作”。 热爱是第一生产力,真实情感是影响力的原点。 你能感动自己,才可能打动世界。 作品=货币,未来是“作品说话”的时代。 短视频和AI工具只是加速器,核心仍是你的创意和判断。 每一个好导演,都是一个懂用户的战略家。 多线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制作人的底盘结构。 视觉感、叙事力和节奏感,是职场表达的高级武器。 请永远记住:你不是打工人,你是你人生大片的制作人。 成为你人生的总导演 今天,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内容载体,每一个表达,都是一次市场信号。 你可以选择继续交差式地完成任务,也可以从此刻开始,用“作品思维”去构建你的每一次发声。 AI可以帮你剪片、改文案、生成图像,但无法替代你那份共情力、想象力、判断力、以及作品力 别再等“谁来发掘你”,你要用作品让世界看见你。 人人都是制作人,而你,是AI时代最稀缺的影响力货币。

35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 277. 全球股市 “4.7 黑色星期一”:“对等关税” 下的恐慌抛售潮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2025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成为历史性的“黑色星期一”。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特别是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加征10%-34%的关税。此举立即引发全球股市的暴跌,全球市值在单日内蒸发超过5万亿美元,市场恐慌指数(VIX)飙升至45.31点,创下历史新高。 此次市场动荡不仅表明全球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还揭示了全球化秩序的脆弱性。以下是对全球股市情况的全面分析,包括美股、欧洲、日本、中国A股、港股的市场表现,以及“对等关税”政策的深远影响。 全球股市表现:恐慌性抛售席卷多国 美股:进入技术性熊市 美股在“黑色星期一”迎来了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标普500和道琼斯三大股指期货开盘即大幅下跌,纳斯达克期货跌幅超过5%,标普500期货跌幅超过4%。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较历史高点回撤22%,进入技术性熊市,标志着美股自历史高点以来累计下跌超过20%。道琼斯指数两日累计跌幅超过3,700点,显示出市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深度担忧,以及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 2025年4月4日,美国股市经历了剧烈的下跌。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到5.97%,报5074.08点,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下跌5.82%,报15587.79点,确认进入技术性熊市。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2231.07点,跌幅为5.50%,报38314.86点。大型科技股和中概股均未能幸免,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8.87%。 美股的暴跌反映了市场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强烈反应。企业如苹果、波音和特斯拉等,受到高关税和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压力,盈利预期急剧下滑。 欧洲股市:同步受挫 欧洲股市同样遭遇了剧烈震荡。德国DAX指数和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下跌近5%和创下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欧洲股市下跌的原因与美股类似,主要受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由于欧洲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汽车、能源和制造业,关税政策的升级对欧洲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 日本股市:暴跌压力大 日本的日经225指数期货暴跌9%,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东证金融股指数跌幅超过12%,触发熔断机制。日本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特别依赖出口市场的需求,因此,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了其出口行业的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中国A股 2025年4月7日,A股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成为历史性“黑色星期一”。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沪指一度跌4.46%,击穿3200点心理关口,随后持续下跌,下午3点收盘时跌幅接近9%,报3040.69点 “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加剧了全球贸易摩擦,也使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包括: * 全球贸易成本上升 * 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 * 资本外流与市场信心下降 未来十大趋势预测: 1.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受阻、供应链中断及关税政策升级,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将进一步下调。 2. 美股的技术性熊市延续:由于关税政策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美股可能继续面临技术性熊市的压力。 3. 欧洲经济进一步受挫:高关税可能削弱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导致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4. 全球大宗商品波动加剧:原油和贵金属价格可能继续剧烈波动,影响全球能源企业和金属生产商。 5. 新兴市场面临资本外流风险:资本外流将加剧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部分国家可能面临货币贬值和经济衰退。 6. 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企业将加速供应链重组,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以规避高关税带来的风险。 7. 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复苏的亮点:科技创新,尤其是半导体、AI、5G等领域,将继续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8. 全球央行政策更具灵活性: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国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包括降息和量化宽松等手段。 9. 黄金与防御性资产的避险需求上升:投资者将更加青睐黄金、债券和高股息资产,以规避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风险。 10. 国际贸易合作与全球化重构:随着各国对贸易壁垒的调整,国际贸易合作和全球化进程可能面临重新构建。 未来十大解决方案: 1. 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改革全球贸易体系,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壁垒。 2. 加速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应加速产业转型,推动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减少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 3. 加强内部市场刺激:各国应加大对内需市场的刺激力度,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品等领域,以推动经济增长。 4.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各国需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市场流动性,吸引长期资金投资,增强市场的稳定性。 5. 提升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增强市场的透明度,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增强投资者信心。 6. 推动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 加快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各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尤其是AI、5G、半导体等领域,以增强经济竞争力。 8. 优化央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应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确保市场流动性稳定,并应对滞胀和经济衰退风险。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民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10. 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支持 2025年4月7日的“黑色星期一”标志着全球金融市场进入新一轮的动荡期。全球贸易摩擦、政策博弈与流动性危机的三重冲击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构。各国政府、央行以及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通过改革和创新应对未来的挑战,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同时,投资者应注重风险管理,寻找有潜力的防御性资产和行业。

11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6. 2025年 时尚营销的破与立 |联合 钱钱品牌局

前瞻钱瞻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但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仅凭风格难以制胜——时尚营销正成为决定品牌存亡的核心密钥。那些顶尖品牌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精准锚定方向,让消费者持续为之倾心? 共谈嘉宾介绍: Selina Li 幕后公关合伙人 原ELLE/SUPERELLE全国商务总监,ELLEDECO副出版人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莫胜晖 创+100品牌榜 专家顾问 / MSAI 营销科学家 Angela Luo 创+项目总监 五大核心议题 趋势洞察:2025年时尚行业存在哪些细分市场增长机遇? 竞争策略:品牌如何通过联名实现差异化突围? 需求演变:消费者时尚消费偏好发生了哪些结构性转变? 资源整合:如何借力时尚媒体提升品牌营销效能? 职场进阶:时尚营销从业者如何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时间轴精华 03:44 2025年市场环境趋于保守:奢侈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06:55 1980-2000年:国际品牌引入与本土模仿阶段 09:15 2000年后:本土品牌崛起与市场细分深化 10:16 2010-2020年: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加速 12:26 2020年至今:技术驱动与新零售变革期 13:44 品牌建设关键:构建独特视觉识别系统 19:50 文化艺术赋能:提升品牌溢价的有效路径 28:31 营销进化论:从硬广投放到故事化内容创作 38:22 联名合作本质:多维元素组合创造记忆点 43:23 视觉美学准则:传播目标与艺术表达的平衡之道 51:37 媒体价值论:精准匹配资源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 1:01:40 职场生存法则:建立稳定价值体系与情绪管理 行业趋势解读 2025时尚市场:逆势增长的逻辑 挑战与机遇:奢侈品市场承压VS珠宝/腕表/眼镜品类逆势增长(部分品牌2024年增速超10%)、 消费行为转变:从追逐logo到注重产品耐用性、保值性(如劳力士限量款腕表的投资属性) 新兴需求洞察:玄学符号饰品(社交媒体热议款)满足情感寄托与心理慰藉 中国时尚产业演进图谱 第一阶段(1988-2000):启蒙期 标志事件:《世界时装之苑ELLE》入华联合雅诗兰黛推出“购杂志赠口红”营销 第二阶段(2000-2010):本土化觉醒 代表品牌:李宁、波司登开启国产替代进程 第三阶段(2010-2020):全球化布局 里程碑:李宁“中国李宁”系列登陆纽约时装周 第四阶段(2020至今):数字化跃迁 核心驱动力:新零售转型与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崛起 品牌竞争战略 差异化构建三要素 视觉符号体系:耐克钩子LOGO与“Just Do It”口号的超级辨识度 跨界联名策略:喜茶×Fendi黄调视觉冲击,路易威登×Supreme限量疯抢现象 体验式营销:始祖鸟旗舰店×美诺洗衣机打造产品功能场景化演示 消费者需求演进 消费动机转变 过去:身份象征(logo可见度主导) 现在:文化认同(品牌叙事能力成为关键) 营销模式升级 传统硬广 → 内容营销(故事化传播) 单向传播 → 沉浸体验(快闪店/主题展览) 时尚媒体价值再定义 核心功能 溢价赋能:五大刊专业团队打造品牌高级感 资源整合:艺人统筹/视觉创意/文化挖掘三维联动 实施策略 精准匹配:根据媒体调性定制传播方案(案例:LV×王嘉尔潮流化传播,Prada×多元明星矩阵) 十大行动纲领(TAKEAWAY) 建立周期性市场应对机制,动态调整战略 深耕珠宝/腕表等高增长赛道,强化产品保值属性 将情绪价值植入产品设计(如玄学元素应用) 本土品牌需加速国际化能力建设 通过VI系统/产品设计构建品牌独特性 实施调性契合的联名策略(避免品牌稀释) 产品开发注重舒适体验与场景化设计 明星/KOL选择坚持形象契合度优先 制定媒体组合策略实现传播效能最大化 从业者需持续提升数字化与跨领域能力

67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5. 对等关税背景下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化战略思考

前瞻钱瞻

2025年,全球贸易环境再度震荡。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将中美之间的进出口关税拉回到相对平衡的“新起点”,这不仅是一种政策上的再平衡,更标志着全球产业链重塑和国际市场格局再定位的正式展开。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尤其是具备制造能力、技术积累和品牌潜力的企业,更应坚定地将全球市场视为主战场。因为真正的突围,不在于“守住国内”,而在于“赢得世界”。 一、对等关税意味着什么? 所谓“对等关税”,并不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全面回归,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重新设定博弈规则。这使得“出口优势”不再只靠价格,而是比拼产品力、品牌力与全球资源整合力。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跃升窗口期: * 挑战:低附加值商品的出海难度加大,“价廉”不再是护身符。 * 机遇:拥有技术力、设计力、品牌力的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公平的国际舞台,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契机。 二、为什么中国企业更应该出海?五大根本逻辑 1. 内需放缓,“出海”成刚需 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房地产周期进入尾声,消费增长动能趋于理性。要保持业务增量,海外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成为“必选项”。 2. 制造进化已完成,全球竞争力正在形成 从家电、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已逐步完成从“代工”到“自主创新”的跃迁,具备与世界一流品牌正面对抗的硬实力。 3. 全球化重构,中国品牌有机会弯道超车 “去中国化”与“全球多元化”并存,中国企业应跳出中美框架,深耕RCEP国家、南亚、非洲、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全球增长拼图。 4. 技术红利、内容红利、平台红利仍在扩大 中国企业具备世界领先的供应链数字化能力、电商运营模式和社交媒体营销打法,能够在海外形成“组合拳”优势。 5. 国家政策支持全球化升级 RCEP正式落地、“一带一路”扩容、人民币国际化深化,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友好窗口”。 三、10大TAKEAWAY战略解决方案:构建面向全球的增长“底座” 1. ✅ 建立全球多中心市场结构,避免对单一市场依赖 实现“欧美市场+RCEP市场+新兴市场”的三极驱动,提升抗风险韧性。 2. ✅ 将品牌建设提升为企业全球战略核心 从“推产品”转向“传价值”,投资品牌IP建设、品牌故事与跨文化传播体系。 3. ✅ 产品设计从功能适配迈向文化适配 在语言、颜色、使用场景、文化习俗上做出深度再设计,增强用户共鸣。 4. ✅ 本地化组织建设优先于市场开拓 用“当地人运营当地市场”的理念组建本地管理团队,形成区域操盘能力。 5. ✅ 构建全球数字资产运营体系 以DTC(Direct-to-Consumer)为模式基底,结合私域+社交电商+TikTok出海实现高效转化。 6. ✅ 打造全球弹性供应链与多元化制造网络 在中东、南亚、东欧等战略节点建立工厂与配送中心,应对关税及地缘不确定性。 7. ✅ 强化ESG合规,转危为机 提前布局欧盟CBAM等绿色贸易规则,从“成本”转化为“品牌竞争优势”。 8. ✅ 从流量收割转向用户资产积累 长期视角下,构建CRM、会员体系与文化社群,在海外形成用户复利体系。 9. ✅ 利用跨国资本市场优化融资与并购路径 在港交所、纳斯达克、法兰克福上市或发债,提升全球资本认知与流动性。 10. ✅ 打造具备全球化治理机制的企业文化 建立“全球目标+区域执行+总部协同”的机制,内嵌多语言、多文化、多时区的治理能力。 未来属于那些以全球为原点思考的中国企业 在对等关税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已经从“成本套利”转向“结构重塑”;从“输出商品”转向“输出价值”;从“扩张市场”转向“塑造范式”。 中国企业唯有以全球视角规划品牌,以长期逻辑构建能力,以系统战略驱动组织,方可在接下来的十年全球秩序重塑中,成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玩家。

8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 274. 反制战已打响:针对特朗普“对等关税”,贸易战正在升级!!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对特定贸易伙伴实施更高的关税。这一举措迅速引发全球贸易震荡,各国纷纷采取多维度反制措施,涵盖关税报复、法律诉讼、供应链调整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一、关税报复:直接反击美国单边主义 * 中国:中国 “七箭连发” 反制措施如下1: 1. 加征关税:自 2025 年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 2. 出口管制: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 7 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于 4 月 4 日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3. 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商务部决定将高点航空技术公司等 16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 4. 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商务部将斯凯迪奥公司等 11 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这些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禁止其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5. 暂停企业产品输华资质:海关总署决定暂停 1 家美国涉事企业高粱输华资质,3 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并暂停 2 家美国涉事企业禽肉产品输华。 6. 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和反倾销立案调查:商务部决定自 2025 年 4 月 4 日起对进口医用 CT 球管进行产业竞争力调查,同时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 CT 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7. 世贸组织诉讼:中国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 “对等关税” 措施提起诉讼,通过多边贸易体制的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欧盟:260亿欧元报复性关税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价值26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涵盖钢铝制品、纺织品、家电及农产品,并考虑扩大至金融服务业和科技巨头。法国财政部长埃里克·龙巴德表示,欧盟应避免采取与美国相同的关税措施,以免推高消费者成本。 ​ * 加拿大:针对性反制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表示,将对美国钢铝、汽车、半导体、木材等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具体清单将于4月3日公布。 ​ * 巴西:立法授权反制巴西众议院紧急通过《经济对等法案》,授权政府对损害本国贸易利益的国家采取限制进口措施,首批可能针对美国农产品和工业设备。 ​ * 日韩:差异化应对 韩国: 对受影响企业提供紧急支持,指示产业部与美方谈判降低关税影响。​ 日本: 计划对美国农产品(如牛肉、玉米)和汽车加征关税,并考虑联合欧盟发起WTO诉讼。 ​ 股灾:美国总统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 “对等关税” 后,美股出现大幅下跌: * 4 月 3 日4: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 1679.39 点,跌幅为 3.98%,报 40,545.93 点。标普 500 指数跌 4.84%,报 5396.52 点。纳斯达克指数跌 5.97%,报 16,550.61 点。 * 4 月 4 日3:标普 500 指数比前一交易日下跌 322.44 点,收于 5074.08 点,跌幅 5.97%。过去两天,标普 500 指数下跌了创纪录的 11%,至 11 个月来最低水平,标普 500 成分公司被抹去市值 5.4 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指数从近期高位累计跌超 20%,确认进入熊市。道琼斯指数自 2022 年 3 月 7 日以来首次收于回调区间。 此外,据路透社统计,上述美国三大股指在当周均遭遇自 2020 年 3 月以来最大的周度百分比跌幅 三、法律与规则博弈:挑战美国合法性 * WTO诉讼潮中国、欧盟、加拿大等已在WTO起诉美国“对等关税”违反非歧视原则。此前WTO曾裁定美国钢铝关税违法,此次若败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 国家安全例外争议美国以“国家安全”理由实施关税,但WTO专家组裁决显示,成员国可审查此类措施的“善意性”。若美国败诉,其单边主义逻辑将受重创。 ​ 四、供应链重构与市场转移 * 企业加速“去美国化” 科技巨头: 苹果、特斯拉等美股科技七姐妹市值蒸发近54000亿元,部分企业考虑将生产线移出中国或美国。​ 汽车行业: 福特等车企担忧零部件成本上涨,计划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或东南亚。​ 农产品: 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采购大豆,减少对美依赖。 ​ * 区域贸易合作深化 中国-东盟: 通过RCEP扩大市场准入,2025年一季度双边贸易额增长12%。​ 欧盟-非洲: 欧盟与非洲联盟签署自贸协定,降低对美农产品依赖。​ 金砖国家: 推动本币结算和供应链多元化,减少美元体系影响。 ​ 五、经济与政治连锁反应 * 全球通胀与衰退风险高盛预测,美国关税将使全球贸易成本增加15%,推升美国核心CPI至3.5%,失业率或升至4.5%。若各国报复,全球GDP增速可能下降1个百分点。 ​ * 盟友关系裂痕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称美国关税“不是朋友的行为”,并暗示可能减少军事合作。欧盟则批评美国破坏西方团结,强调“贸易战只会让中国受益”。 ​ * 美国内部分歧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警告,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年均多支出5000美元。工商界强烈反对,国际商会称16亿美元美国出口面临报复风险。 ​ 六长期影响与趋势 * WTO改革压力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信任危机,中国、欧盟等推动改革争端解决机制,美国则被指责“以单边主义摧毁WTO”。 ​ * 非关税壁垒崛起各国转向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等隐蔽手段,如中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欧盟对数字服务税的立法。 前瞻市场影响的十大趋势: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各国可能采取更多保护主义措施,全球自由贸易面临挑战。​ 供应链区域化: 企业可能重新布局供应链,减少对特定国家的依赖,推动区域内贸易合作。​ 多边贸易体系受冲击: WTO等国际贸易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可能受到质疑,改革呼声增加。​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贸易壁垒增加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受影响: 新兴经济体可能在贸易战中受到波及,面临出口受阻和资本外流的风险。​ 消费者成本上升: 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面临更高的生活成本。​ 企业利润受压: 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可能引发裁员和投资减少。​ 货币汇率波动加剧: 贸易争端可能导致外汇市场波动,影响各国货币稳定。​ 政治联盟重新洗牌: 贸易争端可能促使国家间政治联盟和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国际格局。​ 技术壁垒增加: 各国可能通过技术标准、环保要求等非关税壁垒,进一步限制贸易自由化。​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不仅仅是一次经济措施,更是一次深刻的全球政治与经济博弈。各国的反制措施表明,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重大的挑战与变革。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加复杂、分裂和多元化的全球市场,企业和消费者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更多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10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3. 经济学人发文: 特朗普总统无脑的关税政策将引发经济浩劫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经济学人 4.5 社论 | 毁灭日 特朗普总统轻率的关税政策将引发经济浩劫 但世界其他国家能够减轻损害 经济学人 4 月5 日刊 IF YOU failed to spot America being “looted, pillaged, raped and plundered by nations near and far” or it being cruelly denied a “turn to prosper”, then congratulations: you have a firmer grip on reality tha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t’s hard to know which is more unsettling: that the leader of the free world could spout complete drivel about its most successful and admired economy. Or the fact that on April 2nd, spurred on by his delusions, Donald Trump announced the biggest break in America’s trade policy in over a century—and committed the most profound, harmful and unnecessary economic error in the modern era. 如果你未曾察觉美国正被"远近各国洗劫、掠夺、蹂躏",或残忍地剥夺"繁荣机会",那么恭喜你:你比美国总统更清醒现实。令人不安的是:这位自由世界领袖竟能对其最成功、最受推崇的经济体信口雌黄;更荒诞的是,4月2日受妄想驱使,特朗普宣布了美国贸易政策一个多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转折——犯下当代最深刻、最有害且最不必要的经济错误。 在白宫玫瑰园的讲话中,总统宣布对几乎所有美国贸易伙伴实施新"对等"关税:中国商品面临34%税率,印度27%,日本24%,欧盟20%。许多小型经济体遭遇毁灭性税率,所有目标国至少面临10%关税。叠加现有关税后,中国商品总税率将达65%。加拿大和墨西哥暂免附加税,新关税不涉及汽车25%关税、半导体关税等行业性措施。但美国整体关税水平将飙升至大萧条时期之上,重回19世纪水平。 特朗普称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此言近乎正确。他的"解放日"标志着美国彻底抛弃世界贸易秩序,拥抱保护主义。面对总统这种无脑破坏,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损失。 特朗普的政策建立在“被掠夺”的虚假叙事之上。 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国内储蓄不足所致,并非他国抢走财富。 贸易逆差并未阻碍美国在G7中保持经济领先地位。 主张对每个国家实现双边贸易平衡是经济荒谬。 特朗普关税算法毫无逻辑,政策制定缺乏专业性。 关税将首先伤害美国本国经济,而非打击他国。 消费者将面对价格上涨和商品选择变少的直接冲击。 制造业在失去国际竞争压力下将效率下降,变得臃肿。 资本市场已快速反映政策风险,如耐克股价下跌7%。 全球其他国家也将遭受冲击,但应避免贸然报复。 报复可能促使特朗普加码,而非让其退让。 自由贸易国家应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互补。 服务贸易是21世纪经济的主引擎,值得优先发展。 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如在金融与军事上的主导地位。 即使美国封闭进口,世界也有能力在五年内恢复出口损失。 CPTPP、欧盟、韩国、北欧等国家构成新自由贸易势力核心。 中国有机会在全球重塑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 前提是中国需推进结构转型,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驱动。 中国需控制“倾销式产能外溢”,重建国际信任。 中国可通过对欧投资、技术合作换取贸易互惠。 欧盟必须统一投资规则,提升全球谈判能力。 欧盟应克服对大型自由贸易协定的排斥,加入CPTPP。 全球一体化虽缓慢,但比保护主义更具韧性与安全感。 特朗普的建墙思维来得快,但破坏力远大于其短期收获。 世界不能让愚行主导未来,合作、制度与理性仍是正道。 The madness of King Donald If this seems gruelling and slow, that is because integration always is. Throwing up barriers is easier and faster. There is no avoiding the havoc Mr Trump has wrought, but that does not mean his foolishness is destined to triumph President Trump’s mindless tariffs will cause economic havoc

9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2. 特朗普“对等关税”来袭:54% 针对中国增收税,全球贸易新秩序正在重构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 Trump 的“对等关税”政策为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其中,中国作为主要受影响方,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特朗普对中国,不是只收34%关税,而是新增,加这次上任以来的20%,已达到54%。 美国2024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商品贸易逆差(橙色)或顺差(蓝色)规模柱状图显示:对华逆差高达2950亿美元,对欧盟逆差2360亿美元,对墨西哥逆差1720亿美元。这一巨大失衡,成为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主要依据。 一、“对等关税”到底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这次不只是打贸易战,而是给全球贸易定了一套全新“规则”: 谁对我不公平,我就征你同等关税;你对我20%,我就对你20%;你对我100%,我甚至可以对你200%。 这看似公平,实则是一种制度性反击工具,用“对等”包装“单边主义”。 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直接绕过国会,通过援引1977年《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实现,意味着美国不再将自由贸易作为核心原则,而是全面转向“贸易国家主义”。 特朗普的逻辑非常清晰: 制造业要回归,经济要安全,战略要强硬。 对全球而言,这不是一张关税清单的问题,而是一次贸易文明范式的重大切换。 1.1 关税主张与变革幅度 特朗普在2025年4月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实施10%的基础关税,并对贸易顺差国(如中国、越南、印度等)征收高达54%的惩罚性税率,使美平均进口税率从2.5%跃升至22%。 1.2 “对等”原则与法律依据 政策引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主张对等征税即“你征多少,我就征多少”。 1.3 当前贸易格局 长期以来,美国对多数国家保持高额贸易逆差,尤其是中国、欧盟、墨西哥。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一格局源于他国不对等政策。 二、全球影响:供应链、企业与经济波动 2.1 全球供应链震荡 * 进口商抢运发货,物流成本激增 * 航运价格上涨,供需错配 * 企业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 2.2 企业应对策略 * 成本转嫁消费者,通胀上行 * 投资推迟,市场剧烈波动 * 企业实施“中国+N”或“多点生产”策略 2.3 全球经济压力 * IMF与世界银行预警全球经济放缓 * 发达国家通胀+衰退风险增加 * 多国央行面临两难(加息抗通胀 vs 降息稳增长) 2.4 盟友关系的冲击 * 澳大利亚、欧盟强烈不满 * 多国考虑启动贸易争端机制 * 多边贸易体系(如WTO)边缘化风险上升 三、对中国的重点冲击 3.1 出口产业受压 * 对美商品税率达54%,电子、服装、机械受冲击最重 * 东南亚绕道转运策略受阻 * 中国出口商利润承压,价格战加剧 3.2 宏观政策应对 * 保持5%左右GDP目标不变,释放稳预期信号 * 降准、财政刺激持续跟进 * 商务部声明“将坚决反制” 3.3 产业链战略调整 * 市场多元化推进,拓展“一带一路”、RCEP市场 * 高科技领域加快“去美化”、自主研发 * 外资与本土企业“转出口为内销”,调整产品结构 3.4 中美关系与外交博弈 * 拟定高层会谈窗口期(如6月) * 北京坚持“静制动”,控制反应节奏 * 谈判仍有可能,但短期僵局仍在 二、对中国的冲击与转型 作为最大出口国,中国显然是这场风暴的“主战场”。 1)出口压力骤升 2)汇率、金融与政策三重博弈 3)外贸结构重塑 4)“内循环”将被动变主动 前瞻趋势:全球贸易重构进行时 这一轮对等关税背后,全球经济系统将出现系统性变化。《前瞻钱瞻》为你总结出25个值得深思的趋势: 1. 全球贸易进入“保护主义2.0”阶段 多边合作退潮,各国纷纷筑墙设限,“主权优先”取代“全球效率”。 2. 世界供应链走向区域化、本地化 制造基地向区域内迁移,避免跨洲关税冲击,“近岸制造”成为关键词。 3. WTO 等多边机构被边缘化 国际规则难以约束大国单边行动,争端解决机制失效。 4. 中美分别主导“两套系统”成常态 技术、制造、金融乃至支付系统逐渐分裂成中美主导的双体系。 5. 全球通胀结构性回升 商品成本上升、物流中断、补贴增加导致输入性通胀长期存在。 6. 美元地位短期巩固、长期挑战 避险情绪推高美元地位,但“去美元化”呼声也同步增强。 7. 汇率政策更具战略属性 各国货币成为出口保护工具,竞争性贬值风险上升。 8. 资本流动剧烈、投资地偏好重构 资金避开政治热区,转向中立市场与“关税豁免区”。 9. 物流、通关与原产地规则创新爆发 传统供应链断裂带来跨境技术、通路设计、合规服务需求激增。 10. 企业合规成本与灰色套利同时上升 合规化成为企业标配,而避税与“规避关税”套利需求同步激增。 11. 国家信用影响跨国合作 企业开始在战略选址中参考国家政治风险,信用不再只看财务。 12. 科技供应链走向“战略自主” 芯片、算力、高端设备全面本土化,“去风险”优于全球协同。 13. “中国+N”多点制造策略普及 单一替代国不再可行,全球制造网络进入复杂多点布局时代。 14. 国家补贴政策全面回潮 从美国《芯片法案》到欧盟“工业绿计划”,制造业争夺战升温。 15. 区域贸易协定大爆发 区域协议成为保障市场准入的关键工具,自贸区成为经济护城河。 16. 盟友关系经济化、交易化 “你是盟友,但不代表关税上能豁免”——关系将更实用主义。 17. 政策风险成为企业经营新变量 跨国企业需随时应对政策波动、关税重估与合规重写。 18. 中产阶级生活成本普遍上升 尤其在美国,通胀+关税使中产税负与生活压力持续增长。 19. 企业品牌转向“本地制造”策略 “为美国造”“为中国造”将取代“全球一体化”品牌逻辑。 20. 多边组织功能弱化,双边外交上升 国家间更多依赖“交易型外交”,全球经济“碎片化”显著加速。 21. 军工、能源、数据成为贸易谈判核心筹码 经济安全概念扩展,贸易与战略、网络安全全面捆绑。 22. 财政压力推高债务、削弱政策独立性 政府财政补贴制造业、刺激消费,债务负担攀升。 23. 全球制造业人才新流向出现 制造、工程、自动化人才将向“友岸国家”流动。 24. 中国内需型增长战略加速成型 以高质量消费、高端制造、自主技术为核心的增长逻辑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重心。 25. 世界经济进入“摩擦性重构期” 效率损失不可避免,但更安全、更分散、更政治化的全球经济版图正在成型。

11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1. 2025全球品牌与营销新趋势: "AI+ " 还是 “去AI”?

前瞻钱瞻

2025年,“AI+”不再是某项技术的宣传口号,而是一个品牌生态的核心重构引擎。它既代表了 AI与品牌、消费者、商业、社会协作的融合式进化,品牌也在思考 真正人类创意及“去AI化”:品牌正在有意识地回归人性、文化、体验与信任的本源,以避免被技术异化、冷感和工具化取代。 本期播客 前瞻 AI+背景下的品牌与营销全球趋势,以及 “AI+" 或“去AI化”的系统性视角,理解未来品牌的本质与演化路径。 人类经验的再定义与AI共生 在2025年,“AI+”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算力领先或技术突破,而是品牌如何在人机协同中重塑意义、情绪、文化和信任。 AI+2025全球品牌与营销新趋 1. 从“生成”到“共创”:AI辅助人类表达而非替代 2. 人设IP的复兴:AI时代的“真实感资产”重估 3. “反智能”风潮:文化回归手工、独立与慢体验 大量品牌反其道而行之,拥抱“不完美美学”“慢内容”“人类手工痕迹”,以对抗AI冷感。 4. 文化驱动品牌重构:品牌成为意义系统而非产品标签 5. 小众即未来:小趋势正在成为大趋势 6. AI“可见化”成为透明战略 7. 品牌内容重构:内容 ≠ 文案,而是“结构性品牌资产” 8. AI+服务设计:品牌成为体验编排者 9. “中心化品牌”+开放创新HUB 及社群 10. 内容即资产,AI即运营:新型内容驱动增长模式兴起 品牌新哲学与体验经济的融合 12. 情绪设计重回中心:品牌回归情绪价值承载体 13. “无内容感”设计:AI生成内容要“看不出是AI” 14. “人格拟态”:品牌AI要有人格,有记忆,有边界 15. “感知生态”革命:品牌体验从视觉主导转向多模态感官融合 平台与媒介的新秩序 16. 品牌成为“多模态媒体”而非广告主 17. “由播客而生”的品牌战略:耳朵成为新的品牌入口 18. 直播经济 3.0:AI支持的高情绪互动与商品叙事结合 19. 多维KOC系统构建:AI识别影响力与信任链条 商业模型与消费者关系的演化 20. 品牌“私域AI”崛起:打造个性化AI伴侣与AI导购 21. AI推动品牌伦理透明化:品牌价值观成为选择依据 22. 全链路可视化:AI驱动“内容-产品-销售”闭环 全球趋势与本地文化结合 23. 文化-技术混合品牌走红:“Tech-Culture Brands”崛起 24. AI+非遗成为内容新 25. AI x ESG整合:可持续成为品牌再生力 品牌用AI追踪碳排、生产路径并通过内容透明传达ESG进程,成为品牌新竞争力。 技术只是工具,意义才是未来 当AI成为每一个品牌的标配,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技术堆栈,而是品牌如何重塑人类经验、文化意义和情感联系。 未来属于那些既能驾驭AI之力,又不被其异化,重新定义品牌的人类叙事能力者。

16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70. 必听!参加了”春天开幕式“, 更坚定地认为2025年小红书是一把手的重要工程!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我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好小红书, 3月31日昨天我去参加了小红书REDGALA春天开幕式,作为2025年春季的重要营销IP,不仅是一场融合电影、时尚、艺术与本地生活的跨界盛典,而是在探求新场景“文化营销”道路,在新消费语境下激发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 16组“地球村的春天”水上大秀 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水上舞台呈现16组融合多元文化的时尚表演,包括中西元素结合的服饰展示与舞蹈编排,强化了“沉浸式体验”的核心概念 labubu潮玩IP“可露丽风”走秀 潮玩IP labubu以“可露丽风”主题亮相,结合时尚与潮流文化,通过创意服饰和舞台设计吸引年轻观众,展现小红书平台对潮流文化的融合能力 REDGALA开幕式通过“春日水上红毯”“鲜氧秘境”等线下场景设计,打造了沉浸式的游园体验。 三棵树联合小红书打造的“鲜氧秘境”主题活动,通过环保涂料产品构建健康家居场景,邀请明星何超莲直播互动,强化了场景化营销的代入 2025 让我们一起做好小红书吧! 一、小红书是“种草决策入口”,更是生活方式入口 * 小红书早已不只是一个“种草”平台,而是用户获取生活灵感、进行消费决策的核心阵地。 * 2025年用户每天在平台上花费的时间和浏览笔记数量持续增长,说明它已成为从“看”到“买”的决策闭环场域。 * 对Z世代和女性主力消费人群来说,小红书是“生活的策展师”,你不在这儿,就不在他们的生活图谱中。 二、内容与场景合一:全域热势推动品牌破圈 * REDGALA等活动验证了:内容可以变成场景,场景可以裂变为话题,话题可转化为声量和销量。 * 小红书通过“内容-社区-场景-社交”链路,已构建起“线上种草+线下打卡+社交裂变”的闭环。 * 品牌若能巧妙融入社区内容节奏,就能乘势实现 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圈。 三、平台机制成熟,支持品牌精细化增长 * 从内容中台、数据分析、达人分层、直播电商到线下体验活动,小红书已经形成一整套支持品牌运营与增长的平台能力矩阵。 * 品牌可以灵活选择软植入、话题挑战、达人共创、活动共建等方式,形成属于自己的“内容护城河”。 * 与抖音追求转化、微博追求热度不同,小红书强调影响力和信任力的深度建立。 四、Z世代内容消费迁移,小红书已是价值阵地 * 2025年,Z世代内容消费更看重“真实性”“共鸣感”“有美感”,而不是单纯的“洗脑推荐”。 * 小红书的社区文化更注重“日常记录+真实分享”,符合年轻人“先共感、再共创”的表达方式。 * 越来越多的明星、设计师、科学家、CEO加入小红书,不仅是曝光,更是“经营自己的影响力资产”。 五、中国品牌转型内容力时代,小红书是试金石 * 在“广告失效”与“用户精致抗干扰”的时代,内容就是新的品牌力。 * 小红书提供了一个品牌与用户 共创内容、共建场景、共鸣价值 的平台,是品牌打磨内容力、提升文化沟通力的最佳场所。 * 能不能在小红书做好,已成为判断品牌是否具备“新时代沟通能力”的标尺。 2025年,“小红书是企业的一把手工程”这句话,已经从共识走向了行动。它不再只是品牌部的“社媒渠道”,而是连接品牌灵魂、用户认同、商业增长的新主阵地。 1. 品牌战略进入“内容力驱动”时代,小红书是验证场 * 企业品牌建设从传统广告叙事走向真实、日常、共创的社交化表达。 * 小红书是品牌内容与用户共鸣最强的平台,能否在这里构建品牌好感,决定着品牌在Z世代中的存在感与传播力。 * 这是品牌CEO必须主导的战略课题,而非只交给社媒团队。 2. 用户从“看品牌广告”转向“看品牌生活”,CEO的人格化IP要在小红书完成 * 雷军、董洁、张兰等CEO亲自下场小红书,不仅拉近品牌与用户距离,更在塑造品牌“人格资产”。 * 2025年,“CEO社交人格力”已经成为品牌信任构建的新核心,而小红书提供了最适合表达“软信任”的场域。 3. 小红书已不只是种草平台,而是品牌全域策略的第一战场 * 从新品预热、产品验证、用户共创,到线下体验、电商闭环,小红书参与品牌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链路。 * 若一把手不主导,就很难跨越部门壁垒、达成长期布局,只会零敲碎打、难以成势。 2025年,“做小红书是企业的顶层战略”已经成为品牌增长路径上的一个共识性判断。这不再是社媒团队的KPI打卡,也不是短期流量尝试,而是一个涉及品牌定位、内容资产、用户心智、组织转型、产品共创等多个层级的战略性课题。

20分钟
99+
7个月前

前瞻钱瞻-269. 重要并购!Elon Musk X.AI 这不只收购X,是AI与社交的超级帝国!

前瞻钱瞻

前瞻钱瞻:2025年3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其人工智能公司xAI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了社交媒体平台X(前称Twitter),交易估值为450亿美元,其中包括120亿美元的债务。 马斯克的xAI-X合并,是“下一代操作系统x的雏形。他正在构建的不只是一个科技公司,而是一种融合意识流、数据流与注意力经济的新技术范式。AI不是功能,而是媒体本身。 这场并购是21世纪最具地缘战略意义的科技事件之一。它将改变全球AI竞争格局,使“平台即国家”的趋势更加明显。马斯克不再只是商人,更是以技术为手段的“超国家个体”。 时间线:事件的前因后果 • 2022年10月: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Twitter,并将其更名为X,目标是打造“万能应用”。  • 2023年7月:马斯克成立xAI,旨在开发“追求真相的人工智能”。 • 2023年11月至2024年2月:xAI推出大型语言模型Grok,并将其整合至X的高级订阅服务中。 • 2025年1月:Grok 2.0发布,凭借X平台的推广,用户数迅速达到1500万。 • 2025年3月:xAI正式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X,合并后的估值达1130亿美元。 马斯克的企图心:从平台到生态系统 马斯克的目标不仅是创建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而是构建一个融合人工智能、实时数据和人类互动的生态系统。通过整合xAI的AI技术与X的平台数据,马斯克希望打造一个自我强化的AI内容反馈循环,提升AI模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影响AI竞争格局的8个关键点 1. 数据获取优势:通过X的平台,xAI获得了海量的实时用户数据,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2. 分发渠道控制:xAI可以直接利用X的平台推广其AI产品,实现无缝的产品发布和用户反馈循环。 3. 垂直整合:从AI模型的开发到用户的获取和反馈,xAI与X的合并实现了从技术到市场的全方位整合,提升了运营效率。 4. 品牌影响力:马斯克的个人品牌和X的平台影响力相结合,增强了xAI在AI领域的市场认知度。 5. 技术协同:X的平台数据为xAI的AI模型提供了丰富的训练素材,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6. 竞争壁垒:通过控制数据和分发渠道,xAI在AI领域建立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7. 市场反应:投资者对合并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提升X的盈利能力,并为xAI带来新的增长点。 8. 监管挑战:合并可能引发反垄断和数据隐私方面的监管审查,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未来趋势走向 1. AI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AI将成为社交平台的核心驱动力,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 2. 实时数据驱动的AI模型:利用社交媒体的实时数据,AI模型将更加动态和精准。 3. AI内容生成:AI将在内容创作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新闻、娱乐和教育等。 4. 个性化用户体验:AI将根据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高度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5. AI驱动的广告:广告将更加智能化,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投放。 6. 数据隐私和安全:随着AI对数据的依赖,隐私和安全将成为关注重点。  7. AI伦理和监管:AI的广泛应用将引发更多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 8. AI与人类协作:AI将更多地与人类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X.AI 收购 X 这是一个平台即生态,生态即模型,模型即用户的整合战略典范。马斯克没有将AI模型放在云端“等待调用”,而是放在拥有实时反馈与文化参与力的平台之上。他重构了AI产品化的路径,把模型转化成了一种“社交交互物种”。 Elon Musk通过X平台与xAI构建了一个从数据采集、算力基建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X不仅是社交媒体的试验场,更是金融、娱乐、AI融合的“数字帝国”基石;而xAI则通过技术输出,支撑其跨领域野心。未来,这一布局或将面临技术突破、监管围剿与用户接受度的三重考验?但若成功,可能彻底重塑人类与技术的交互范式? 未来的问题不再是“你用不用AI”,而是“你是否生活在某一个AI生态中”。马斯克只是最先完成闭环的一位。下一个问题,是世界如何回应?

12分钟
99+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