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3 回望生育的过程,痛与爱是我们最强烈的生命体验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Shownotes: 在上一期播客中,我们从职业发展、亲密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自我成长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出生育的决定”。这一期,我们会继续聊一聊过来人的”经验“,譬如生育开销、怀孕/分娩的痛苦等等,把问题落到更实处。 听过上一期的听友一定发现了:两位妈妈拥有截然不同的生育经历。那当她们各自回望怀孕/分娩的过程时,刻骨铭心的记忆是否也有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节目吧! 时间线: 01:51 生育花销揭秘:一个“中产”家庭生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 09:36 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这项开支非常有必要,但也宁缺毋滥 13:48 如果可以,请一定要打“无痛” 15:46 生育中各项花销体现家庭的消费观念,某些方面“穷养”完全没问题 17:40 分娩的痛超出想象,但它是当妈妈的必经之路,所以要咬咬牙扛过去 24:19 呕吐是怀孕期间另一个大挑战,过来人也有不少经验分享 29:48 什么时候深刻体会到当妈妈的幸福?孩子长到三岁?抑或是在B超中第一次看到TA的样子?每个妈妈都会有那个独属于自己的时刻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33分钟
73
11个月前

E12 开生育的盲盒,勇敢地把问题交给时间,把未来交给自己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Shownotes: 30岁前后,对大部分女生都意味着“选择”——是否要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需要考量的现实因素很多,职业发展、感情阶段、经济条件、父母状态等等,每个要素都会影响这个决定。 有时候我们想拖一拖,有时候我们又希望自己迎难而上,而更多时候我们走走停停,想把问题交给时间,交给未来的自己。 这一次,我们邀请你与我们一起,认真地讨论“如何做出生育的决定”,把困扰的问题摊开了聊,从已经走过这条路的姐姐们的经历中积攒能量。开启“生育”这个盲盒,需要勇气,也是智慧。 时间线: 01:24 快问快答:后悔生孩子吗?现在怎么样? 03:40 毕业典礼那天发现自己怀孕,面对“人生时刻”总是慢半拍 05:12 希望在工作状态与年龄都合适的时候生育,但它其实完全不可控 09:36 准备好了就想马上怀上,是无法与“不确定性”共处 13:36 也许怀孕是漫长育儿旅程中最轻松甜蜜的阶段 15:59 周围关于生育的故事太多,区分是个体还是群体现象,能缓解焦虑 19:31 在所有支持系统中,一个靠谱的伴侣是第一位的 28:26 中国育儿模式里“老人”必不可少,但它是把双刃剑,而“爱”让一切变得模糊 33:55 生娃后“失去自我”是必然的,但它是阶段性的 39:05 生娃带娃是大型真人游戏,也是开盲盒,每个家庭都有独一份的体验 44:43 什么职业阶段生孩子?事业心强可以晚生,但经济下行时思路也应调整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50分钟
99+
11个月前

E9 请假羞耻,请你快点走开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Show notes 工作中你能够毫无心理负担地请假吗?请假前你会感到忐忑,担心领导不批假或者工作出问题吗?这一期,我们聊聊“请假羞耻”,一种常见但又隐秘的自我消耗的情绪。 时间线 02:22 在长达四五周的假期中选择工作几天?是平衡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方法 04:54 很难不顾工作直接请假,总把自己休息的需求放最后 08:07 如何告知同事“我在休假”,不同企业的不同做法 10:18 “小病”请病假:责任心强的人容易陷入这个羞耻感“重灾区” 14:44 休假前提前做准备,休假中适当工作,也许心里更踏实 17:47 自己的身心健康对团队也重要,且项目进展不由个体决定 20:23 用一种谈判心态来请假,需要知道自己的筹码是什么 23:25 “请假”是公私边界模糊的事,借此与主管建立更多联系 25:57 减少“请假羞耻”的本质方法是知道你更看重什么 29:16 请假羞耻也反映了性别差异,女性往往更容易感到羞耻 32:00 认知调整1:借助“请假”识别团队是否靠谱、自己是否重要 34:00 认知调整2:反向思考主管如何管理成员请假,建立信任是关键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39分钟
96
1年前

E8 排毒练功:找朋友吐槽 vs. 心理咨询 vs. 职业教练?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平常工作生活遇到糟心事,你怎么排解? 找朋友吐槽?还是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教练到底有什么区别?咨询费用贵吗? 如果你也在考虑寻求咨询师的帮助,但是也还心存一些困惑,那这一期就是为你而来的。希望在这一期里,你的问题都有解答,如果没有,请动动手指给我们留言哦。 时间线 02:22 工作上忙与不忙的那些困扰,熬走一个是一个,活久见 05:00 迈出找心理咨询师的那一步 08:23 为什么放弃了心理咨询师,转而找了职业教练 12:20 找心理咨询师与跟朋友吐槽并不矛盾 14:46 心理咨询与社会文化的深度绑定 16:27 职业教练的方法论与百宝箱 21:01 “每个人都想被看见” - 肯定别人的情绪是职业/人生教练的第一步 25:42 找心理咨询师有顾虑吗?职业教练更讨巧? 29:20 咨询的效果是逐渐渗透的,所以“药不能停” 33:18 如何筛选职场教练? 35:24 把伞递出去 - 授人以鱼 vs. 授人以渔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40分钟
90
1年前

E7 育儿篇系列(1): 鸡还是不鸡?我们如何做出选择?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Shownotes: 生活在竞争社会的绝大多数父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否要鸡娃? 谈到育儿,我们很难回避这个问题。所以这一期,两位有娃的主播坐下来认真聊了聊这个话题。 要不要鸡娃?如果不鸡娃,我们还有什么选择?孩子能够“过得好”的核心逻辑是什么?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又能有哪些收获?我们将穿行在这些问题中,向你袒露我们的摇摆和坚定。 时间线: 02:06 学龄前上兴趣班:在“单纯玩耍”与“走职业道路”两个方向的中间地带,我们有什么选择? 12:18 孩子兴趣与家长身心状态是基本考量,好的学习经历可以帮助孩子过好后面的人生 16:46 孩子正在经历完全不同的时代,领着孩子跑不如在背后支持TA,帮TA培养底层的问题解决能力,譬如好奇心、坚毅、自省等等 24:02 五岁孩子上辩论课:不仅是思辨能力的启蒙,还会引领父母直面冲突 29:28 鸡娃的反面不是躺平,而是父母在陪孩子学习玩耍的过程中“返老还童” 32:39 三岁开始体验不同项目,可能是父母的年龄焦虑挪到了下一代身上 37:37 后续的育儿向播客计划覆盖的主题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38分钟
56
1年前

E6 从中国到美国,但这远不是终局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几个月前微软relocate事件还记忆犹新,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转变生活环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本期播客中,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新琦与贝奇将分享她们从中国到美国后的生活,讲述她们对于语言、文化、身份认同与代际关系等问题的经验与见解。 环境的切换,不只是物理空间的变化,更是自我观察的视角的变化。主播们将分享她们如何认识、体验、理解新生活,并在碰撞中抵达更真的自我。 时间线 01:45 从跨时区工作聊起,再到微软relocate事件的启发 04:51 快问快答,简单分享目前在美状态 07:32 回顾从中国到美国的过程,虽然都是读书后留下工作,但“履历”大不同 12:26 高考结束后,新琦谋划出国之路,小甲认真搞钱,以自己的方式一头扎进新生活 17:44 想出国但怕面试通不过?应试教育早已帮你打好“针对性训练”的底子,好好练就可以 27:10 接受自己不是native speaker,提升其他能力可能性价比更高 32:22 “反客为主”,外国同事叫我中文名 36:08 美国企业像水油分层的液体,高层卷飞一线安好,国内企业则是一起上强度 40:46 身份认同:通过更多维度看到自己,而不只是国籍或出身 46:40 进入新环境,调适困难时不妨试试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49:09 跨时区陪伴:每天都与国内父母联络,“蚂蚁森林”是我们的纽带 54:52 父母赡养:没完全想好,接受悬而未决的状态,带着问题前进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58分钟
80
1年前

E5 总说“好好休息”,那到底怎么休息?i人e人大有不同!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国庆长假你休息得怎么样?有人说,没有比刚休过假的人更需要休息的;也有人说,最好的休息并不是睡觉……也许是因为现代人真的活得够累的,“休息”开始作为一种能力、甚至是一门学问出现。 无论“休息学”被描述得多么复杂,都逃不过“人累了就要休息”这一朴素的道理。这一期我们从自身经验出发,聊了聊不同阶段的假期安排,以及如何在长假、周末、日常生活中休养生息。 时间线 01:43 工作压力大时,假期必须疯狂嗨,才能抵抗“时间匮乏感” 06:23 旅行结束人很累?没有比长途旅行后的人更需要休息的了 11:01 从人潮涌动的纽约到拥抱自然的西海岸,不同环境有不同的放松方式,关键是你是否接纳并准备享受它 15:54 大海有魔力,i人e人都不约而同选择去海边获得能量 18:53 进入心流状态后容易“身心断连”,可以有意识地关注身体并放松肌肉 21:57 写作、拍照、发朋友圈,记录生活让人感到长久的心灵满足 19:50 洗碗、整理桌面、打扫院子…我们从整洁有序的环境里获得宁静 33:45 长这么大都不会休息?拒绝过分度量“休息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到自我感知上,反倒可以休息的更好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37分钟
99+
1年前

E3 领导力实践:“番茄工作法”还能这样用?

此处也生活_life is here

在领导力实践中对我们来说最难的是什么?如何平衡个人私交和正式的工作关系?女性为何在升为初级管理者的节点面临更多挑战?放弃管理岗位或舍弃更大的管理职责,就是失败吗? 问题这么多?欢迎收听「领导力」第二期。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吧! 时间线: 01:42 领导力实践起来非常难!亲和力vs权威感?朋友关系vs同事关系?助成长vs拿结果?生育vs职业发展? 07:02 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团队。先理性后同理心,你好我也好 08:56 面对职业发展与生育的矛盾,女性如何更积极地谋划,并体会“冲一段缓一段”的美妙 17:51 晋升关键期团队成员流失严重,想过放弃管理职责,所幸在亲友托举下挺过难关 23:35 女性领导的鼓励与包容是团队进步的动力 25:10 好的管理也是个性化的,按符合自己心性的方式做管理,这条路走起来会容易得多 28:32 不着急做评判做选择,转变一个环境也许问题就自己消失了 31:14 社会支持系统与onepager(个人知识体系)是核心支撑力 33:04 被动地成为管理者也没什么,边体验边学习“怎样是好的领导者” 38:25 总是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是因为对自己的爱而不是厌恶 43:12 如果你还不具备管理职责,请开始manage without authority 45:09 如果你为团队做了非常多但还是没用,停止自责,大概率不是你的问题,可能是权责不对等 47:48 “领导力”只是一个概念,具体实践更重要 主播 新琦:“此处也生活”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新琦的One Pager 贝奇:”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小红书:身在南加的纽约客 小甲:“此处也生活”联合创始人,公众号/小红书:天将将明 全网同名:小宇宙 | 公众号 | 小红书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YouTube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