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的智慧》是一本关于「即兴表演」的书,听起来和我们普通人好像没啥关系,之所以想聊这期,是因为这本书曾带给喜欢制定完美计划又陷入焦虑的晓雨许多安慰和启发。 表演只是一种形式,而即兴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的生活哲学。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书中的13个原则和小练习,简单易懂,实操性强。 雪鸣曾参与开发一套以即兴为基础的企业培训课程,现场带我们做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游戏,同时分享了在培训中看到的众生相。倾听和创造力是我们普遍缺乏的东西! 冠黎本来就是“即兴”的P人,在这次聊天中,J含量很高的晓雨和P含量很高的冠黎,数次想掐死对方…然而,成年人交朋友,求同存异才有挑战不是? 生活是一场大型即兴演出,不会有完美计划,别怕犯错,从说YES开始~ -本期将听到- 00:45 2021年的晓雨,计划一切的极端J人 06:40 什么都想通过计划去掌控的时候,带来的是束缚和焦虑 12:13 皮克斯和Netflix为什么创意不断?YES AND 是基本的沟通逻辑 19:25 即兴的起源 23:41 小游戏一:异口同声(建议和好朋友/伴侣尝试一下,会对自以为的默契有新认知) 28:45 小游戏二:“幸运的是……不幸的是……” 33:25 日常中,容易YES,紧接BUT 46:55 喜欢未知的快乐——P人冠黎 47:59 完成并打勾本身有愉悦感buff——J人晓雨 50:03 J人和P人能一起旅游吗? 53:31 人生就是观察,我们观察到的决定着我们如何体验这个世界 56:53 即兴并不是处理所有事情的最佳方式,学会灵活地在“计划”与“即兴”中切换才是最明智的 -小词典- J型人格(Judging)和P型人格(Perceiving)是心理学上描述个体行为方式的两种类型,主要来自于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理论。这两种类型在很多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 J型人(判断型):倾向于喜欢有结构和组织的生活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做出决策并坚持计划,喜欢事先制定目标并且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 P型人(感知型):则更倾向于灵活和适应性,他们更喜欢在行动中做决策,对计划的执行更加灵活和开放。 -BGM- 媒介野 (Mediational Field)——平沢進 (Paprika红辣椒 电影原声)
这期我们深入探讨了一部日本电影,2023年上映的是枝裕和导演作品《怪物》。温馨提醒:不是鬼片👻放心观看☺️ 我们的讨论不仅限于剧情分析,还将涉及影片带来的情感冲击和人性反思。*注意:剧透提醒! 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我们强烈推荐你先去观看,然后再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些令人深思的问题。相信你一定会对电影中的复杂人性和导演的巧妙布局感到惊叹,并且期待在我们的播客中找到更多的共鸣与启发。让我们一起走进《怪物》的世界,探寻真相"背后"的故事吧! -本期将听到- 00:00 电影《怪物》的剧情介绍~ 05:39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我们都找到怪物了吗? 20:10 是谁放的火?“没有否认”等于“承认”吗? 25:10 每一个人观众的感受都不同! 晓雨:“我是不爱很快下结论的人!” 雪鸣:“确认过,我这里没有怪物!” 冠黎:“啊,发现了更多的怪物!?” 26:35 对于校长这个角色的不解和困惑... 37:30 电影的结局是Happy Ending吗? 43:20 东北人的心理素质好?还好是林更新扮演的前夫哥(《玫瑰的故事》里的方协文) 45:41 日本电影的细腻与剪辑技巧,导演把观众带入到各个角色里! -本期推荐- 《怪物》——电影,导演 是枝裕和 《Aqua》——钢琴曲,坂本龙一 《狩猎》——电影,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 《赎罪》——电影,导演 乔·赖特 -BGM- 沉溺(官方版0.8x) - YZMUSIC Aqua - 坂本龙一 封面图来自官方海报
这期我们聊了女性:《玫瑰的故事》中的女性群像、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以及我们的周遭。 人无法摆脱时代与外部的影响,但可以成为燎原的星火。被一些人点亮,也试图点亮更多人。 在这次的聊天中,想再次感叹我们三人成长环境的幸运。也正因如此,多出了更多的共同体感和责任感,We should do more!这些带给我们许多启发和力量的女性,希望也能给有缘听到播客的大家带去力量。 -本期将听到- 00:36 回顾一下关芝芝的成长线 02:09 有点唏嘘:20多岁的玫瑰清醒的给关芝芝建议,自己却一头栽进了奇怪的婚姻里 06:49 方协文让玫瑰换裤子的细节(已check:玫瑰没换) 08:27 大惊讶!冠黎身边还有男的在管女朋友穿什么啊?! 09:29 信息茧房:以为女性独立的脚步已经走的很远了 10:14 向听友们提问:你怎么看待苏苏在领证前隐瞒结婚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17:10 《蒙娜丽莎的微笑》:1950年的西方,女性上大学受教育也是为了嫁的好 21:56 电影中的老师是启发别人的存在,同时也要辩证的看待独立和依赖 23:00 大家怎么看待现代女性的独立程度? 28:05 金斯伯格在哈佛读法律时,晚宴上院长向女生们提问“你为什么来哈佛法学院?为什么占掉一个男生的位子?” 金斯伯格同样的回答,但电影与传记的不同处理,让我们对此解读有些分歧,晓雨先看了传记,认为是息事宁人的回答,年轻时的“怂”更让人看到金斯伯格真实的成长弧线;而电影把此处处理成了在讽刺院长,也许是想塑造金斯伯格从头到尾的顽强形象。无论如何,她为两性平权所做的事情都让我们倍受鼓舞。 PS:贴图为传记《大法官金斯伯格》中的内容,电影《性别为本》也拍摄了此段剧情 35:39 会试图影响身边身处困境的女生挣脱“旧社会枷锁”吗? 50:56 要“多管闲事”还是“任其发展”?适度插手朋友的感情/婚姻问题可真难! -本期推荐- 金斯伯格是我们三个都非常尊敬的人,了解她我推荐的观看顺序(晓雨的个人推荐) 《大法官金斯伯格》——纪录片,导演 朱莉·科昂 《大法官金斯伯格》——书籍,作者 简·谢伦·德哈特 《性别为本》——电影,导演 米密·莱德 -BGM- Lazy Morning-BCD Studio Another Day Of Sun 钢琴版 Sunflower Feelings もう 少しだけ-YOASOBI
刘亦菲的大火新剧《玫瑰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都看了。感恩最近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们接连为观众们提供《我的阿勒泰》、《玫瑰的故事》这样的作品,让我们得以从每个角色、每个故事里照见一部分自己,以下是我们三位好朋友的讨论,欢迎大家一起来代入玫瑰的爱情方程式~(PS:聊天时看到31集) 02:44 冠黎、晓雨:非选不可?三号吧!可是哥哥更香 08:31 晓雨:我现在绝对不要求排在任何人的第一位,因为没有人也会排在我的第一位 09:52 冠黎:庄国栋的思路换一换,也许 Magic Word 可以解开玫瑰人生 16:23 玫瑰×傅家明的爱情方程式:灵魂的共鸣,不止同频,还要共振 18:20 冠黎:好的关系是不要让球掉在地上 23:00 试图代入方协文,当玫瑰一直很平静不再像初恋那样情绪波动,方协文感受到爱还是不爱? 28:14 爱情是婚姻的坟墓吗?如果玫瑰和初恋/灵魂伴侣结婚,会? 31:43 晓雨: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vs 雪鸣:我爱你,因为你让我想全然付出 36:39 方协文如何才能解开爱情方程式:拔掉自卑的思维钢印!虽然这很难 39:20 雪鸣:“人类生命的宝贵性,正在与精神内核的可改变性,如万物凝固不变,我们的一切文明、一切启蒙、一切变革、一切人道主义都失去了意义”——梁永安教授 41:33 人信心的来源?雪鸣:保持善良和努力,晓雨:探索中,冠黎:等我先进,再带后进 50:51 晓雨:玫瑰不是恋爱脑,她清醒地沉沦,既爱,又自由。 54:11 雪鸣:爱的三角理论(斯滕伯格)——完美的爱是经营出来的 剪这一期音频时,突然觉得影视作品将每一个角色塑造得非常鲜明,但现实中这四个人是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吧?毕竟人是复杂多面的,也许有些男生的成长也会经历自卑(无爱),利己(满足自己需求),利他(爱人),最后依然保有少年感?尚未探知,但终归还是应该相信灵魂的可塑性吧 附图:爱的三角理论—斯滕伯格 推荐书籍: 《阅读、游历和爱情 》 梁永安 《亲密关系 》第6版 【美】罗兰 米勒 单集封面图来自微博博主@呼葱觅蒜
歌手直播都看了嘛? 在我国久违的音乐live着实很吸引人,不能删除、不能修改、不能重新来过,这就是live的魅力! 相比完美的修音,我们更喜欢有瑕疵的真实! 看了三期节目,我们发现,怎么西方歌手个个松弛,而我国歌手演唱时隔着屏幕都为他们捏把汗,哪怕是久经歌坛的唱将那英也是非常紧绷。 冠黎在日本和美国各10年+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很想问问她,为啥西方人普遍松弛? 到底什么是松弛感?它是与生俱来的吗?怎么才能拥有? 以及我们……一定要追求它吗? -本期将听到- 01:16 什么是松弛感?一切尽在掌握 or 不去掌控任何 03:19 西方歌手为啥普遍松弛? 04:16 日本完全没有松弛感? 07:16 冠黎从日本“逃”去美国 11:29 怎么拥有松弛感? 12:33 中国80 90后上学时期的“松弛感”: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显得毫不费力,这背后是表扬“聪明”而不是“努力” 15:37 日本教育:不要夸小孩天生就有的,要夸具体的行为 19:48 不松弛的本质是犯错成本太高 23:05 钱让人松弛吗? 23:39 紧绷着全力以赴也很好 26:02 职场part来了:队友“摆烂”可咋整? 31:15 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冠黎:国内客户要求高,海外企业却满足不了 33:50 国内客户过度关注表面细节而非产品/服务本身 43:21 闲聊时刻:希望谁能来歌手这节目 44:07 Coco李玟:统一我们审美的女神,认真又努力的松弛感 -BGM- Lazy Morning-BCD Studio Another Day Of Sun 钢琴版 Stylish Slow Jazz Let Me Go Home Whiskey-Amos Milbum 单集封面图来自小红书博主@金小鱼
两天刷完这部8集短剧,被新疆的草原治愈、被李娟的故事治愈、被朴实的电影语言和真诚自然的表演治愈。 还相信纯爱吗? 有去受伤的勇气吗? 仅仅存在着也是有价值的吗? 离开大城市会更开心吗? ... 好作品一边给出答案,一边又引发人思考自己的答案。 -本期将听到- Part1 分享看剧时被戳到的点 01:58 晓雨:看到文秀在践行“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就飙泪。 为何这句话如此打动我?怎么拥有这样的勇气? 07:00 雪鸣:巴太的表白,兼具少年的羞涩与成熟男人的担当。 但其实……我们喜欢的男人,是女作者的灵魂。 09:17 于适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配音减的分,在《我的阿勒泰》里全加回来了! 10:29 冠黎:“沈阳走啦走啦~” ——张凤侠说了太多幽默又治愈人的话 14:50 冠黎竟然这样解读张凤侠“存在即有用”的教育观念,笑疯之后又觉得有道理 Part2 你怎么定义纯爱?你相信吗? 20:57 我们对纯爱的理解都不一样 27:44 还能经历自己想要的那种纯爱吗? 31:00 纯爱是最小单位的共产主义 33:43 为什么不相信纯爱,但放在新疆这片草原上又觉得合理了 Part3 Quick Question 40:48 你会想去阿勒泰生活吗? 44:20 人很多时候的困境来自于有,而不是无 47:43 女性为主的制作团队,给这部作品增加了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 51:10 一位海外变性博主的故事:体验过两种性别的生活,更细腻的感受到“女性不容易被看见” 57:28 剧里最喜欢的角色 58:19 张凤侠的难都藏在生活细节中 1:00:00爸妈那辈人,不停的接生活给的任务,解决具体的难题,没有过度觉察情绪
欢迎来到勇气可加的第二期节目! 这一期,我们三个人一起探索久石让的自传:《感動をつくれますか?》《感动,如此创造》。 提到宫崎骏导演的电影《天空之城》,你脑海中是否立刻响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没错,就是由久石让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久石让在书中分享了创作作品的秘诀,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的辛酸苦辣,丰富的内容给我们三个人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启发。 今天的讨论,与其说是三个人的读书感想大会,不如称作是四个人的对谈交流会!在我们热烈的交谈中,仿佛久石让先生就坐在我们对面,四个人各抒己见,轮流发言表达不同的观点,这种交流带来的快感简直不要太特别! 时间轴 1:56 - 久石让的创作世界:天马行空 vs 标准流程化思维? 三人:答案出乎我们预料 3:19 - 什么是感性?怎么培养直觉的力量? 冠黎:极度认同“三明治理论” 7:19 - 久石让 创作公式大公开!5%感性,95%理性 你敢相信? 雪鸣:《思考,快与慢》的启示,系统一与系统二的探讨 11:53 - 大师的创作秘密 晓雨:我居然跟久石让的作息惊人相似?! 三人:感叹,大师也有误判时刻,韩国与中国电影的配乐比较真有趣呀! 17:05 - 久石让的创作智慧适用于我们吗? 雪鸣:在2小时内完成6道菜的挑战?! 23:09 - 作曲家与导演的合作状态故事 电影作品本身才是核心,电影导演只是委托人! 26:26 - 久石让从来没想依赖人际关系 29:20 - 我们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选择? 作为乙方,在不同人文环境下,辩证的看“只谈工作”和“适度搞关系” 36:01 - 如何保持专业性? 冠黎的困惑终于得到了解决方案?定制自己的SOP 38:24 - 久石让的适应与反思 “大环境中的正反两面”给了我们启发 44:45 - 《被讨厌的勇气》与久石让 久石让的课题分离 久石让的共同体感 49:52 - 划线!“与他人通力合作,培养自我可能性伸展的乐趣” 52:11 - 久石让的使命感 中国和日本的“那段”历史... 55:40 - 雪鸣心目中的新事物 “是否需要尝试一切新事物?” 58:32 - 晓雨心目中的新事物 “相信选择的直觉?” 59:09 - 冠黎心目中的新事物 “P人和J人很不一样?性格差异的探讨” 1:00:20 - 久石让认为:只要有问题,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晓雨:呸! 雪鸣创业时给团队定的三个“不”:不轻易的去评价、不抱怨、不找借口 1:01:23 - 过度的反思自省等于抱怨自己吗? 晓雨:过度自省等于抱怨自己! 雪鸣和冠黎:自省完全不等于抱怨自己!
我们仨竟然真的开始录播客啦!欢迎来到第一期~ 我们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平时喜欢聊对各种事情的想法和看法,我们也经常互相安利书、电影、戏剧等等一切。在聊天的过程中,共鸣常有,碰撞常有,大开眼界也常有。 在一次聊天中我们想为啥不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呢?一拍大腿,说干就干! 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记录分享我们从阅读、影视作品、戏剧中收获的感悟与启发。 第一期我们聊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这本书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形式,介绍了阿德勒心理学。本书涉及话题甚是广泛,人际关系、目的论、课题分离、活在当下、共同体感觉,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也是在这次讨论后,我们发现,工作生活大事小事,做与不做,处处需要勇气,由此我们也确定了播客的名字(是的,录完第一期才起名) 时间轴 3:00 大家什么契机开始读这本书?晓雨因为对书名的偏见屡次与这本书擦肩而过,读了以后发现才不是鸡汤! 6:55 目的论和原因论。想退休的背后到底是想做什么呢?我们总在下意识给自己找借口 12:00 不断的追问是要找到真问题,而重要的是“那么,接下来决定要怎么办呢?” 14:04 “原因论”某种程度上限定了人的不可改变性,“目的论”会牵引你顺着自己的目的去做一系列改变 15:49 阿德勒对于人的高要求,是要有勇气把自己人生的一切责任都交到自己手上 20:50 课题分离——别人的事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是自己的事 24:30 晓雨自觉课题分离做的挺好,冠黎完全课题分离不了,这背后是为什么? 26:00 课题分离与幸福感是正相关吗? 28:00 表达爱意和回应爱意的方式,是要带着理性不断去磨合 33:04 课题分离VS是否要对他人保持期待? 42:54 “懂你是进行时,不是完成时” 50:35 课题分离只是感受幸福的levle1 ,理解“共同体感觉”开始进入level2 55:00 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做一件事仅仅是因为想去做它,不考虑其他因素和结果 61:01 冠黎是我们中最活在当下的人,她为何能这样?我们怎么去培养自己“活在当下” 71:00 瑜伽教给雪鸣的——不要先知先觉,也不要后知后觉,要现知现觉 79:00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你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