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从“不敢”中觉醒的勇气

勇气可“加”

大家好呀!! 终于啊终于,我们又共读了一本书。 这本书叫《力量从哪里来》,是一个问题,作者在扉页就给出了答案——从面对每一个“不敢”中来。 「不敢」这两个字真是精准戳中了我。 作者李一诺,清华毕业,后来赴美读博士,在麦肯锡、盖茨基金会做到高管,写了公众号“奴隶社会”,创办了一土教育,探索基础教育创新。 与此同时,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这样一位优秀又强大的女性,她的一路竟然是从“不敢”中跌跌撞撞而来,而在看她的不敢时,我发现“天呐!这不也是我的不敢吗?!” 我还记得,在头脑特工队那期播客里,雪鸣分享过,所有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是恐惧在驱动。 那些不敢辞职、不敢分手、不敢不同、不敢发声、不敢拒绝、不敢不优秀、不敢生娃、不敢争取、不敢爱、不敢说出真心话、不敢做梦、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背后,我们到底在害怕啥? 这本书读完,让我在任何一个犹豫着想往后退一步的时刻,都会试着灵魂拷问自己: -面对这个选择,我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害怕的这件事,为什么对我重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如果没那么重要,那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我更深层的恐惧是什么? -这件让我恐惧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 💙 本期editor:晓雨 -本期内容- 01:40 一个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给雪鸣寄了这本书 04:15 这本书对冠黎的中文水平来说 👍顶级好读 06:09 我们仨的从“不敢”到“敢”: 雪鸣:具备能力,自然就敢了 晓雨:工作逼我不得不敢,过程中拥有了敢的能力 冠黎:不敢?太棒了,又抓到一件害怕的事,被朋友push去做 13:11 不敢分手的背后是害怕什么? 15:53 害怕丢人的背后是害怕什么? 21:06 冠黎:摇摆舞的力量——大力、中力、小力的妙用 23:59 雪鸣:学插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敢随便画 29:36 等待别人发现自己是金子?要摒弃主动争取的羞耻感 31:50 晓雨:读完这本书,还是对“要不要搞关系”持保留看法 35:47 雪鸣:重新审视那些理所当然的答案 38:01 雪鸣找到了梦想职业!BUT 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加上“如果不考虑钱”这个前提呢? 42:09 要力量干嘛? -本期推荐- 📚《清醒地活》-[美]迈克尔·辛格(Michael A. Singer) 📚《金刚经修心课》-费勇 -BGM- 🎧 鎏嘉码头—柏瞳

54分钟
99+
1年前

19 爱上纪录片:观影题材变了,追求真实力量的初心没变

勇气可“加”

哈喽啊~ 亲爱的听友们 ~ 我们又见面啦~👋 本期算是对上一期话题的一种延伸探讨。不知道各位听友今年走进影院的次数多不多,我几次去都是看了传记电影或纪录片,同时发现身边很多朋友包括自己在大银幕之外,也会搜罗很多好的纪录片去看,比如晓雨提到的《奈德》。所以我们开始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纪录片开始成了我们观影的首选”? 这次播客有一丢丢的混乱感,可能因为没有清晰界定表达的内容和顺序,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真实”吧哈哈! 通过我们仨的聊天,试图厘清以下困惑: * 大家现在看影视/综艺作品还多吗?都看哪些类型? * 我们或早或晚都将目光投向了很多经典的纪录片/传记片等等,为什么? * 纪录片怎么定义? * 只有纪录片才有真实的力量吗? * 为什么留出1% 的可能性,给我们都没见过的“真实” 本期 editor:雪鸣 -本期内容- 03:29 冠黎:真实的才有力量! 05:19 雪鸣:看《徒手攀岩》,怎么有人攀越顶峰后不是开酒喝香槟庆祝?! 06:30 晓雨:依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很多种活法 08:15 晓雨:“不合逻辑”啊,“什么,真人真事?我震撼了” 14:40 冠黎:纪录片解决了“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的难点 15:09 雪鸣:好奇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了纪录片? 15:36 雪鸣:客观表达的故事给了观众足够的留白空间,成长让自行解读变得更有意思 18:27 晓雨:没有主动转变,但今年的好纪实作品变多了 20:38 晓雨:看的影视剧太多,对虚构类作品品味变刁了 22:33 冠黎:Turning point 在美国,改变对走进影院的理解 27:37 冠黎:很多虚构类作品呈现了真实之上的感动,需要有这样的表达方式 30:25 雪鸣:现阶段更喜欢“留白”给我自行解读的作品,但期待下一阶段自己又变化! 35:07 雪鸣:和“杠精”另一半的battle,给 1% 的缝隙给我们想不到却又存在的可能 35:56 冠黎:从老一辈到我们,电影形式的发展让人期待将来 42:05 晓雨:所谓的真实,只是另一个视角而已 44:17 雪鸣:被善良的店员启发的小故事 51:06 冠黎/晓雨/雪鸣:好剧推荐~ -本期推荐- 🎬《徒手攀岩》2018 年 🎬《奈德》2023 年 🎬《泳者之心Young woman and the sea》2024 年 🎬《里斯本丸沉默》2023 年 🎬《出走的决心》2024 年 🎬《跨越八年的新娘》2017 年 🎬《垫底辣妹》2015 年 🎬《一公升的眼泪》2005 年 🎬《再会长江》2024 年 🎬《蓝色星球》 2017 年 -BGM- 🎧 自由浪漫享受生活 - 咖啡与书店 🎧 Hours-Dlss

56分钟
99+
1年前

18《里斯本丸沉没》:它只是平静的讲述,却击碎了我的天灵盖

勇气可“加”

大家好呀!! 本期要向所有人安利一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它还没有下映! 非常好看,带够纸巾快去看! 起初我是带着对导演本人历经8年,倾家荡产拍了一部电影,到底拍了个啥的好奇走进电影院。 出来时就和两位好友安利了这部纪录片,回到家时刷影评依然不能平静,发了条朋友圈说是我的年度TOP2,推荐朋友们去看。 聊这期时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回想起那些真实的故事时,眼眶还是会湿。 我本身对沉重的战争题材是有点抗拒的,可我庆幸看了《里斯本丸沉没》。 导演只是平静的记录了他探究这艘沉船背后故事的过程,没有煽情和上价值,然而正是这里面许许多多和你我一样普通家庭的真实故事,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温良、看到家庭的牵绊、看到战争的不同立场、看到战争对亲历者的持续性伤害…… 在走出影院后,依然冲击我、感动我、启发我。 💙 本期editor:晓雨 -本期内容- 01:35 导演方励为什么要拍这部纪录片? 06:17 那些让我们泪目的真实故事 * 人生至暗时刻,船舱底部却传来了歌声 * 22岁的大哥写给5岁弟弟的信 * 唯一的一张全家福 * “请你告诉我的妻子,我已经尽了全力为了回去与她团聚” * 关键时刻的领导力 * Die like an English man * 还有许多…… 27:58 冠黎对姥姥的记忆,后悔没有早点听她的故事 30:45 我们看到幸存者的乐观幽默,但无法想象战后PTSD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35:40 冠黎分享:日本网站记录的跟里斯本丸同样命运的船有24艘! 38:14 用伤亡数据来对比历史价值,大错特错❌ 49:28 再看看当下世界,人类的冲突永远无法结束 -BGM-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坂本龙一 🎧 后会无期——邓紫棋

53分钟
99+
1年前

17 严肃话题轻松聊:我们身边的职场性骚扰,是刚还是躲?

勇气可“加”

Hi 听友们,周二快乐~ 本期话题是:职场性骚扰。 我们知道大环境和立法还远远不行,我们先从小样本出发,聊聊我们身边的职场性骚扰故事,商量一些实用的、不总是非黑即白的应对方法。 我们这期首次请了嘉宾,我的好朋友丹丹,想录这期的初衷是丹丹跟我吐槽她被领导多次言语骚扰、不胜其烦,但同时这位领导又是一个认可她能力为她加薪做了实事的人,面对这种复杂情况,该如何应对? 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聊起来我才发现,四个人的视角这么丰富! 本期故事多多、内容实用,最最重要的是,我想说: 如果你正经历职场性骚扰,或者只是觉得不舒服不知道那算什么,我们鼓励你跟朋友吐槽、或者给我们留言/发邮件,总之,说出来留个痕先,也许未来某一天派的上用场。 💙 本期editor:晓雨 -本期内容- 01:56 日本职场骚扰有39种类型?! 08:28 丹丹的职场性骚扰故事1:为什么能用比较“刚”的方式应对? 16:53 同事的行为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没say no,这还是骚扰吗? 18:12 怎么区分骚扰和调情? 19:48 冠黎:我不会也无意识的“骚扰”过男生吧? 21:01 晓雨:是带着尊重的欣赏还是不怀好意的打量,骗不了自己的 23:47 丹丹的职场性骚扰故事2:情况复杂了,怎么用“成熟”的方式应对? 33:44 雪鸣:一个完全不躲、硬刚的故事 37:35 职场我们可以“大不了不干了”,但人大教授的性骚扰,让女生无处可躲 41:46 分享一些实用的取证方法,无论告不告,咱都先保留证据 44:13 当还在一个软糯的状态,怀疑自己、不敢对抗都很正常,一些tips:别反思自己、可以不硬刚、找朋友/机构/我们求助! -本期推荐- 《第一人称复数》第一期:这就叫性骚扰 -BGM- 🎧 Try Everything-Shakira

57分钟
99+
1年前

16《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一旦走进去,再无回头路

勇气可“加”

哈喽啊,亲爱的听友们 ~ 我们又见面啦~👋 这一期,我们仨聚在一起,聊了聊一本特别的书——《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英文书名 The Why Café),作者是 约翰 John Strelecky。如果你还没“去过”这家咖啡馆,别急,我知道你急,但是你别急。你一定也可以“去到”的! 到了这家咖啡馆,你会在菜单上看到以下3个问题: 1. 1. 你为什么来这里?(Why are you here?) 2. 2. 你害怕死亡吗?(Are you afraid of death?) 3. 3. 你满足吗?(Are you satisfied?) 听起来像是普通无趣的问题?你上一次认真问自己这些问题是什么时候? 我第一次问自己是在2022年的2月,第二次思考在2024年的9月。 请注意,一旦被这个问题点醒,就再也无法装睡... 你准备好了吗? PFE——Purpose For Existing,也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三个人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思考。无论你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或正在寻找它的路上,这些思考的旅程本身,才是最令人着迷的部分。你认同吗?(^^) 💚本期 editor:冠黎 -本期内容- 00:35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在哪里? 06:07 约翰 John的人生状态——“挺好的” 08:31 雪鸣:我的PFE(Purpose For Existing),我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10:27 冠黎:我的人生一定要做的5件事情是什么? 11:33 晓雨:“都挺好的人生” = 没有思考的人生? 哲学有毒! 14:40 雪鸣: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就是它提了一个好问题,PFE直接注射到脑袋里! 15:23 晓雨:我只能回答第三个问题,就是不满足! 15:36 冠黎:我的PFE是传递善, 但太不够具体... 17:00 雪鸣:我相信铁树会开花,可以专注于儿童教育和妇女救援 18:18 晓雨:所有人类追求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23:24 冠黎:最讨厌的一句话是 “我想早点退休” 24:30 晓雨:没有“意义”也是一种答案,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答案! 28:35 雪鸣:我们对古话或名言的理解偏差 33:37 晓雨:关于概念的乱用 36:02 介绍一下绿海龟的故事 28:35 雪鸣:对反向浪的理解——与道法自然的关系 41:11 冠黎:对反向浪的理解——战场上的比喻 43:02 晓雨:我们的不喜欢到底是不喜欢什么? 47:58 冠黎和晓雨是既然相反!如何把握反向浪和正向浪 48:38 晓雨对勇气可加 say no?!她讨厌的是播客还是跟我们录播客?! 50:34 雪鸣:你不和某事某人发生纠缠,你就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热爱!这就是悖论! -本期推荐-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The Why Café” by John Strelecky 📚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世界一やさしい「やりたいこと」の見つけ方』by 八木仁兵 -BGM- 🎧 咖啡情调 - Unknown 🎧 Laird Baird - Charlie Parrker

52分钟
99+
1年前

15 当曾经向往的旅行变得不再有吸引力,是时候重新发掘旅行的意义

勇气可“加”

Hi 听友们,周二快乐~ 本期我们聊了旅行。 冠黎有天突然在群里和我们说 她买了去伊犁的机票,请了假找爸妈一起旅行,工作的烦躁受不了一点了。 阔别一星期,在她从新疆回来后,我们有了这期的聊天。 当下看到群消息的时候,我就在想 旅行是我们逃离生活的一种方式吗? 在烦躁忙碌的工作中给自己一个break,通过旅行短暂逃离现实困境。 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放假不出趟远门,就会觉得在浪费假期。 然而,从诗和远方回来之后依然要面对现实生活,心态和状态上会有什么变化? 我和雪鸣几乎2年没有长途旅行了。 曾经向往的旅行变得不再有吸引力,行动力在减弱,这是为啥啊?!! 当泛滥的短视频、精彩的旅行vlog、猎奇的旅行目的地,已经远超我们自己玩耍的精彩,且躺在沙发上唾手可得,那花费时间和金钱去真切的踏在远方的土地上,这件事还要去做吗? 旅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录这期播客前,我在一个冲动的夜晚,终于预约了申根签。 一边想去欧洲,一边害怕一个人旅行,一边拖延做攻略,一边push自己推动这件事,偶尔又在打退堂鼓,that's me🤷‍♀️ 本期是我们现阶段的思考。 希望年底的法国之旅能成行,期待那时我会有新的成长和思考。 We will see. 💙 本期editor:晓雨 -本期内容- 00:48 多久没有长途旅行了? 01:20 说走就走的新疆旅行对陷入工作的冠黎有什么帮助? 06:17 冠黎:旅行的好处是能看到另外一面,把自己代入到别人的生活 07:07 上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以及现在为啥不想旅行了? 09:49 雪鸣:在西安看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自己的烦恼更渺小 15:51 晓雨:越活越矫情,既害怕一个人旅行,又担心旅游搭子不合拍 19:50 摆脱内耗小妙招:快速行动,让内耗的自己来不及反应 22:26 怎么旅行这事都得逼自己了呢?信息差的填平让大家觉得地理差也被填平了 23:50 即使行动力不足,为什么旅行依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 冠黎:要逼自己不断成长,旅行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 在新疆真实的相遇带来的力量,冠黎爸爸从不敢搭陌生驴友到想要去尝试 * 旅行中更容易找到人生/职场困惑的答案 * 互联网旅行内容精彩又猎奇,但真实的链接才能迸发更大的力量 -BGM- 🎧 月光-于适

31分钟
99+
1年前

14 现代重看《乱世佳人》| 向反内耗代表人物斯嘉丽取取经

勇气可“加”

欢迎收听 勇气可“加” 第 14 期~ 本期我们聚焦了一位经典的文学女性角色——《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 斯嘉丽是一个被众多形容词包裹的人,勇敢、精明、大胆、热情、任性、娇纵、固执、自私等等。 我在从少女时期迈向成年阶段,通过读这本书给自己“加”了很多勇气去面对新的明天,我个人把她视作女性成长路上绕不开的一面镜子。毕竟混乱无序的战争时代,人们在命运的摆弄下总是会暴露更多面,可以引发很多的思考与觉察。 关于内战时期的女性成长&爱情题材还有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由妮可基德曼和裘德洛主演的《冷山》。其中的女主人公艾达相对斯嘉丽更柔弱和迷失,但在现实的压力和爱情的牵引下,虽无奈但也从柔弱的富家女渐渐成为了拿着猎枪保护自己、自力更生的人。 两位女性一个被“野兽”追赶,一个去追赶“野兽”,终归都在与命运追逐缠斗的过程中成长了。推荐大家有空看看~ 🧡本期editor: 雪鸣 -本期主要内容- 02:11 30多岁三观逐步清晰成熟的我们,到了适合“服用”斯嘉丽这位不完美偶像的年纪 03:32 尝试解构斯嘉丽的三观,照照镜子:现实与功利主义的世界观,求生驱动的独立与自立的人生观,财富地位至上、道德弹性极大的价值观,与真善美普世价值观的剧烈冲突让这位独特的文学大女主真实而充满矛盾 09:35 早逝的梅兰妮告诉我们的真相——不内耗也许真的活的久一点 11:12 完全无所畏惧也并不能带来理想中的幸福人生,幸福有时正是藏在人们害怕失去的那些人/事/物里。斯嘉丽“无视一切的任性与无畏”也是她觉察和追求幸福的根本阻碍 13:35 老话不断重谈的“爱”是什么?——艾希礼爱斯嘉丽吗?瑞德为何深爱满身缺点的斯嘉丽,却尊重和欣赏梅兰妮? 22:05 BE 的结局,瑞德和斯嘉丽的破镜可能无法重圆了,但放在这样的女主身上,我们又无法断言 27:34 谈谈经典名言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晓雨:我不信,tomorrow 有 tomorrow 的问题 冠黎:我可以, 问题tomorrow可能就自己消失了 雪鸣:让子弹飞一会儿!(妥妥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4:40 回到“塔拉”庄园,既是目标又是港湾令斯嘉丽执着那片土地,不免惹人思考我们的“塔拉”在哪里? 42:41 拍板了,冠黎的塔拉—勇气可“加”,本节目的小名塔拉诞生! -本期推荐- 📚 飘(原作名: Gone with the Wind) 🎬 冷山 Cold Mountain (2003) 🎬 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 (2009) -BGM- 🎧 Tara(Remastered)-Max Steiner

43分钟
99+
1年前

13 奥运会:女性群星闪耀时

勇气可“加”

追奥运会的一个月结束了,追完比赛追微博热搜,刷了无数采访和短视频cut,看了三部奥运相关的电影,依依不舍。 我们总能从体育中汲取力量。 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01:08 从女性首次参加奥运会到男女运动员数量持平,这条路走了124年: * 1900年巴黎奥运会:女性首次参加奥运会,只有22名女性参加了五个项目(网球、帆船、马术、高尔夫和滑水) *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性项目数量接近男性 * 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有奥运项目对女性开放 * 2024年巴黎奥运会:男女运动员数量持平 06:43 电影《泳者之心》:真实故事改编,我们看到了1924年的女性参加体育项目的不易 08:48 过去女性的自信程度,在60岁才达到巅峰 11:15 女性运动员的影响力日益增加,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人 18:15 李娜和郑钦文,湖北女人有什么共同特质吗? 30:17 社交媒体对女性运动员的报道有进步吗? 32:27 更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 比赛化妆关“你”屁事 * 艾格努帅呆了,美甲不影响暴扣 * 耿直的00后们 * 拉马扎诺娃,怀孕6个月上赛场,一些怀孕也能射箭的证据 * 不再月经羞耻的女性 39:39 不敢想象比赛撞上生理期的姑娘们,生理期的我们班都不想上 42:33 聊聊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与健康 * 公开谈论遇到心理问题的拜尔斯和大阪直美 * “死也要死在泳池里”的张雨霏和“还能为国家再打3小时”的郑钦文 53:31 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56:05 怎么看待跨性别者参与女性比赛项目? 01:04:00 巴黎奥运会之后,有啥期待和展望? -本期推荐- 电影《泳者之心》-乔阿吉姆·罗恩尼 书籍《乡下人的悲歌》-J.D.万斯

67分钟
99+
1年前

12 深圳女子职场图鉴(下)| 失业浪潮下,我们该如何生活?

勇气可“加”

书接上回~ 雪鸣是我们中唯一有娃的,她的职场历经大厂高管、合伙创业、全职带娃… 从读《纳瓦尔宝典》追求成为“社会精英”到读《赞美闲散》成为一个“容器”,系统地聊了她人生阶段与心理状态的变化,这期内容在录完之后的时间里还在持续引发我的思考。 这期我们还聊了一个大数据“2024年一季度深圳领失业金人数创历史新高达4万人,同比增长40%” 我们无从得知更细节的构成,是主动失业还是被动失业?大家都躺平了还是创业去了? 我们仨的职业状态不是社会主流,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时代的变化趋势。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我们按照上学、高考、工作这样一条路走过来,习惯了解题,习惯了按照轨道来走,当生活真成旷野了,该往哪个方向迈脚呢? 我们比上一代人更能自由选择,探索也许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人生命题。 我很喜欢雪鸣说的她在种种子的阶段,这个说法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的急功近利,希望这两期内容对听到的大家有所帮助~ 下期的主要内容有: 00:14 雪鸣分享:全职在家带娃的状态和感受 03:00 怎么做家庭ceo? 04:24 生孩子后,在职业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08:36 大厂高管、创业、全职带娃,哪个更难? *高管肯定是最舒服的,永远有退路 *自己做了妈妈之后,更明白了,做妈妈最难 *使命和愿景是由内而外有的 *种子已经在心里,去find out它到底是什么 *对自己现在的人生状态满意吗?如果走进人生展览馆,你会有哪些照片? 32:05 2024年Q1深圳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对未来职业的思考和迷茫是什么? 38:46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失业,怎么利用gap的时间? -本期推荐-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詹姆斯·卡斯 -BGM- 风情万种-周星星

59分钟
99+
1年前

11 深圳女子职场图鉴(上)| 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它真的爽吗?

勇气可“加”

生活在深圳的我们仨目前的职业状态,用社会通俗语言来描述分别是:远程办公、自由职业、全职带娃… 这些可能是还在996上班的朋友们会好奇的职业状态(说实话,我们仨也没细聊过) 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对比我们以前上班的感受又有什么不同? 这个话题我们聊的太长了,会分上下两期发出~ 上期的主要内容有: 00:27 我们仨现在的工作状态 冠黎:跨国公司领月薪,可以居家办公 雪鸣:全职带娃+播种探索期 晓雨:赚佣金的自由职业 04:15 冠黎分享:远程居家办公真的自由吗?真实状况是怎样? 08:15 居家办公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怎么平衡?! 12:05 晓雨分享:人人羡慕的自由职业,真实状况是怎样? 12:56 月薪戒断反应:收入波动带来的大喜和大悲 14:06 没束缚是自由了,更容易放纵的摆烂 15:17 开始探索“我到底想要什么” 21:08 知足是停滞不前吗?追求更好是有毒吗? 22:30 judge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晓雨:“我”一定是成长过程中所有一切的产物 冠黎:gap的一年自己改变了许多… 雪鸣:每个阶段都相信自己的叙事 32:48 自由时间去探索什么?开放式答卷让习惯解题的晓雨无从下手 36:16 冠黎:多尝试,不要拒绝,不要那么容易放弃 45:36 雪鸣关于太极的amazing体验:真的去了解一个事情,会发现跟想的截然不同 -BGM- Another Day Of Sun 钢琴版 夏日漱石-橘子海

49分钟
99+
1年前

09 头脑特工队|别鼓吹情绪稳定了,先认清每个情绪的价值

勇气可“加”

你是否曾经好奇,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快乐、悲伤、焦虑、愤怒、恐惧等等情绪? 它们从何而来,又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影响? 最近我们都去看了皮克斯的新电影《头脑特工队2》,这个系列的两部电影把我们头脑中的情绪拟人化的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情绪小人儿们如何工作,每个情绪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个性和生活。 非常有意思的系列电影。 这期我们仨跟着电影一起,聊了聊自己"情绪小队"中的各位成员,替皮克斯提前畅想一下,当莱利30+时,头脑特工队是啥样的。 感谢电影启发我们思考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我们是否过于强调情绪稳定,而忽略了每种情绪的独特价值? 所谓的负面情绪愤怒、忧伤、焦虑,我们只能打压它们吗? 在谈情绪稳定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每种情绪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电影角色介绍 -本期将听到- 02:36 粉色大象冰棒:我们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小时候喜欢的角色和玩伴托举起来的 07:09 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记忆都去哪了? 18:18 雪鸣:最喜欢忧忧,真实的表达负面情绪,会被爱自己的人拥抱 21:52 大家的情绪主控台,谁是C位? 29:52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or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41:42 替皮克斯畅想一下,30多岁的人脑海中的情绪小人儿会是啥样? 43:50 晓雨:橙色风暴中流泪的焦焦,让我想要拥抱自己所有的焦虑 47:29 亲密关系里每天都能看到对方的情绪小人儿轮番出场(日常蛐蛐另一半) 51:47 恐惧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源头 53:35 冠黎:30+后遇到怕的事情很珍惜,搞清楚“怕的根源是什么”是很enjoy的过程 55:45 电影中好玩的点 59:40 跨文化视角:美国、日本与中国的不同情绪操作台 -BGM- Bundle of Joy - Michael Giacchino (头脑特工队1电影原声) Inside Outro - Andrea Datzman(头脑特工队2电影原声)

62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