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年少的才情惊艳了北宋文坛,新婚的甜蜜又羡煞旁人,仿佛她拿到了人生中完美的剧本,可是生活的重击又岂会轻易地放过她呢? 02:05 莫要说保护家人,就连自己也难以保全。1103年9月,朝廷下诏禁止元祐党人的子弟住在京城,1104年,经尚书省核查议定,元祐党人的子弟未经允许不能入京。 03:08 1106年,元祐党人碑被毁,朝廷大赦天下,易安的生活渐渐不再有大的涟漪,赌书泼茶,整理《金石录》。 04:05 北宋王朝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走向绝境。 04:57 气概,壮志,皆在心中,可是她没有实权,不要说影响宋王朝上层的决策,就是面对赵明诚罢守江宁的事实,也无可奈何。 05:58 在1129年8月18日,赵明诚去世,易安大病一场,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曾经那明媚烂漫的少女再也难写出清新明快的词句。 06:40 也许她还能找到一个“笑语檀郎”的人呢,张汝舟会是那个人吗? 07:43 1143年,易安将《金石录》校对整理,1155年她悄然辞世,一代才女落下了帷幕,可是真得要落下帷幕吗?我舍不得 参考书目: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咏史》《声声慢·寻寻觅觅》《夏日绝句》《金石录后序》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宋神宗熙宁九年,李格非进士及第,16年后,他的第一个女儿李清照出生。“清照”,有人说这个名字是源于一处清泉,也有人说这是来自王维的《山居秋暝》。 00:58 大观二年,李清照自号为易安居士,易安,易安,我想以之来讲述她的故事。 01:22 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易安的继母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书香盈于其间,父母皆有才学。 02:22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想来当时的场景有一些失措,有一些热闹,有一些少女的逸趣与雅兴。 03:06 在16岁的一天夜里,风声雨声犹然可闻,一觉醒来,也不知海棠花如何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个粗心的丫头,昨夜雨疏风骤,海棠怎能依旧,应是绿肥红瘦啊。 04:15 1年后,17岁的易安品读着张耒的《读中兴颂碑》,英雄已逝固然感慨,可是她重点关注的是“不知负国有奸雄”。 06:23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突然来了客人,鞋子呢,算了算了,不穿了,话说这来人是谁啊,我很好奇,我想看看,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07:57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萌动的爱意?旁人的说法只是一个说法,真实的感觉在易安的词句中可见一斑。 08:54 在卖花担上买了一枝花,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明诚,你说,是花好看,还是我好看? 参考书目: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点绛唇·蹴罢秋千》《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张耒《读中兴颂碑》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能言善辩,滑稽幽默的东方朔,自我定位是什么呢?在权力中心真得能永远保持超然隐逸的心态吗?这浩大而琐碎的世间表象,深层而多变的君臣内心,或许从他选择独辟蹊径开始,亦在找寻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00:49 东方朔的特立独行从自我推荐开始,可是自我推销的不止他一个人,上千士人均想出人头地,在上千份的简历中,如何能够制胜? 01:57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03:08 待诏公车后俸禄微薄,皇帝又似乎忘记了他,他便借着一个机会提出“升职加薪”,至此,待诏金马门。 04:54 有一年,汉武帝给臣子赐肉,迟迟不见主持分肉的官员,东方朔拔剑割肉而去。武帝问之,他的一番话让武帝哈哈大笑,化责问与无形。 05:40 不仅在赐肉这件事上,武帝赐饭时,东方朔少了很多礼仪,甚至吃完饭还要揣上剩余的肉,弄得衣服上满是污渍。这样一个东方朔,完完全全占据了先发优势。 07:11 而武帝对他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俳优,对于东方朔自己来讲,他的自我定位中又何尝没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07:41 建元三年,武帝要扩建上林苑,东方朔却从不恤农时、非富国强民之计的角度来劝谏,无奈未能阻止。 09:09 如此的言辞,和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在武帝身边察言观色,谈笑取乐,也企望有所建树,他做了努力。 10:10 当时独辟蹊径站在了帝王面前,这蹊径或许又影响了此后帝王对他的政治期许。 参考书目:《史记》;《汉书》;王立群《汉武大帝》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对黛玉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今天啊,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这“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的人——王维。 01:16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五姓七望在唐朝初期的社会影响力仍然是相对深远的,例如宰相薛元超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五姓女。而王维父亲母亲皆为名门望族,出身显赫。 02:39 开元三年,王维来到了长安,长安,真是一个云端之梦,在这里,他参加了京兆府试,拔得头筹。 04:09 开元八年,他在春试中落第,虽然没能一次成功,但是我们的诗人还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 04:59 他终是任职太乐丞,在这个位置并没有任职很长时间,就因为“伶人舞黄狮子案”被贬济州。“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06:32 在济州,他与朋友相聚,在山水之间游历,结识了以后将担任宰相的裴耀卿。开元十四年,摩诘离开了济州,隐居淇上,不能完全舍去尘世,纵情山水,因为他的身上还肩负着责任。 07:13 开元二十三年,经过张九龄的荐举,摩诘就任右拾遗,后来出使凉州,在凉州,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08:16 开元二十九年,摩诘得知孟浩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在盛唐诗坛中,他们并称“王孟”,如今浩然已去, 09:11 天宝元年,摩诘回到长安;天宝四年,迁侍御史;天宝十一年 ,官拜吏部郎中;天宝十五年,任给事中。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出任伪职。 10:27 安史之乱的这段经历终归是摩诘的心结,在上元二年的春天,他写了《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全部官职,“一日得见圣朝,即愿出家修道。” 11:26 摩诘的故事在761年7月结束了,但是他的空林,明月,清泉,鸟鸣具有的韵味,真的是“口里说不出来,想去却逼真”。 参考书目:《红楼梦》,《旧唐书》,《少年行四首》《使至塞上》《责躬荐弟表》《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哭孟浩然》《终南别业》《叹白发》,墨三《王维 倚风自笑觅禅音》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功勋、声誉都有得到;指责非议也从未断过。今天啊,就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曾国藩——从一个文臣到创立湘军初期的故事。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在中兴一代中,曾国藩是令人费解的,他有很多头衔,有人说,他是“官场楷模”“千古完人”,功名背后的故事与细节又是如何? 00:51 1835年,曾国藩第一次参加会试,那时他24岁,没有考中,3年后再次参加,终于登第。此后到1852年正月,他已经官居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直至1852年后,原本的圈层和职务被打破。 02:40 从一介文官到办理团练,带兵打仗,职业角色发生了转变,曾国藩出山应命,墨绖从军,对于军队,他有自己的想法。 03:29 在创办湘军之初,并非一帆风顺,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将领的选择,军费的筹集,以及应对内部人事的变动,例如王錱从湘军序列中独立,自成一部。 04:41 从1852年奉命在籍兴办团练以来到1860年,曾国藩在地方上是一个尴尬与不堪的处境。一个六部堂官的身份,一个客寄虚悬的状态,怎能轻易调用地方资源。在1854年靖港水战战败后,长沙守军不让他入城,曾国藩后来回忆道:“靖港败后,为通省官绅所鄙夷。” 05:28 接着他在江西筹建内湖水师,受到了江西巡抚陈启迈的处处掣肘,军饷,人员部署上很难协同。在湖南、江西官场的处境究竟是曾国藩的错?还是地方官员的错? 06:41 曾国藩所处其中,是一个夹缝地带,上有皇帝六百里加急,中有地方掣肘,还要部署作战,压力,焦虑纷纷而来。在咸丰七年,曾国藩开始向皇帝要权。 07:19 无地方实职实权,无法过问地方事务,印信时时更换,不能取信于人。内不能顺利提拔将领,外不能取信于地方官员,难啊,难啊。 09:15 这封奏折摆在咸丰皇帝面前,是否会最先考虑曾国藩的艰难处境,如他所愿? 参考书目:鞠海《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茫茫大漠之中,骆驼商队穿行其间,沿途进行着商品的贸易和文化艺术等的交流。丝路在汉唐时期的鼎盛,体现在何方?这条中西方的商道途经了哪些西域古国,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00:46 “丝绸之路”这种叫法出现在1877年 ,在此之前,人们把它称为“撒马尔罕道”,或者“南道”“北道”等等。 01:44 展开整幅古代丝路地图, 既有从长安经楼兰、龟兹等西域诸国,跨越葱岭的路线,也有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02:08 从丝路贸易的时间线上来看,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大月氏结盟未成,却在大夏看到了蜀地的布匹,用芮乐伟·韩森教授在《从敦煌到撒马尔罕》的话说,“丝路贸易大多都是涓涓细流”。 03:10 那么,从楼兰、龟兹、高昌、撒马尔罕等丝路遗址的文书中,也许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官方的丰富的丝路故事。 04:38 铅粉,麝香,胡椒,丝绸,樟脑,首饰宝石充盈其间,唐代是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 05:38 为了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实行了严格的过所制度,1959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石染典过所》中瓜州和沙洲的过所凭证。 06:06 904年后,唐昭宗被杀,李柷即位,为唐哀帝,动乱之下,古代丝路因此沉寂。 06:27 回到故事的开头,茫茫大漠之中,骆驼商队穿行其间,这条路在不断变化,所经之地的兴盛衰落也在改变。 参考书目: 芮乐伟·韩森《从敦煌到撒马尔罕》丝绸之路新史(增订版)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他的一生与主流所认可的功成名就之路偏离,仿佛越是靠近,越是拧巴和痛苦。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李白。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3 神龙元年,李白五岁,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文字启蒙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01:06 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十五好剑术”,“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那一抹舞剑的身影,那种自由浪漫的生活,在诗人的笔下而生,令人向往。 02:40 开元十三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成了诗人出蜀的宣言,他先后去了扬州,汝州和安陆,结识了大他十一岁的孟浩然。 03:22 在开元十八年的夏天,李白来到了长安,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里,没有得到谒见高官的机会,随后又走上了献赋之路,企望能够激起水花。 04:59 天宝元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喜上眉梢,炖黄鸡,酌白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据说唐玄宗亲自迎接,亲手调羹,将他安置在翰林院里,称为学士。 06:51 那么在官场上,或者说在主流之路上,李白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呢?也许传说总是那么神奇,现实却是苍白且骨感的。 08:17 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相遇,他们谈文论诗,同游河南。十年之中,是无尽的漫游,无尽的漂泊,没有过多的钱财,没有天降的官职,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入幕永王。 09:40 761年,因生活所迫,李白投奔了当涂县令李阳冰,762年,李白病重,将诗文手稿 托付于他。 10:24 一个漂泊的李白,一个没有家的李白,一个狂歌度日的李白,好像他离我们很远,事实上,他却有着一颗与常人逼近的、相通的心。 参考书目: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静夜思》《与韩荆州书》《赠张相镐二首(其一)》《塞下曲六首》《侠客行》《结客少年场行》《赠孟浩然》《明堂赋》《大猎赋》《别内赴征》《清平调三首》;杜甫:《饮中八仙歌》;《资治通鉴》;张明扬《弃长安》;李长之《李白传》;吴斯宁《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传》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756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是安禄山的生日,也是他在洛阳称帝的时间,756年6月8日,哥舒翰在灵宝西原之战中惨败,潼关也随之失守,失去了重要军事屏障的唐玄宗一朝,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弃城,还是亲征?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安禄山起兵,称帝,灵宝西原之战唐军惨败,潼关失守,在756年的6月12日,玄宗登临勤政楼,宣布亲征。 01:30 当夜,玄宗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禁军,厚赐钱帛,第二天清晨从延秋门出发。 02:48 在马嵬驿,随行的将士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为什么自己的君王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他们要跟着一起逃亡。是谁造成了这一切,酿造了战乱的苦果?此时此刻,他们看到了吐蕃使节向杨国忠讨要食物,“吐蕃”“杨国忠”这两个词语连起来不就可以是“国忠与胡虏谋反”。 04:14 这其后的太子李亨,他的未决意味深长,一个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 05:03 当玄宗听说杨国忠被杀,震惊之余是迅速地要冷静下来,想着如何稳住局面。弃车保帅才为良策,但是面对“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他犹豫了。 06:40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白居易《长恨歌》,张明扬《弃长安》,蒙曼·百家讲坛“唐玄宗与杨贵妃”,任士英.唐玄、肃之际中枢政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当得知潼关失守的消息,杨国忠召集百官于朝堂,惶惧流涕,群臣诺诺,相顾垂泪,此时,只有一个人坚定地站了起来,提议保卫长安,犹然不晚,这个人就是高适。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高适,高三十五。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3 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当得知潼关失守的消息,杨国忠召集百官于朝堂,惶惧流涕,不断地推卸着自己这个宰相的责任,而大唐朝廷,百官惊惧,此时,只有一个人坚定地站了起来,提议保卫长安,犹然不晚。 00:52 《别董大》中曾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强烈有力的自信劝慰之语,给人的感觉是诗人的生活应该还不错吧,其实此时高适年近50岁,依然处于一个穷困潦倒的状态。 01:58 早年他游过长安,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长安带给他的是失意和诗意,“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03:02 749年,高适的生活起了微微的涟漪,他被授予了封丘县尉的官职,“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03:50 752年他辞去了官职,决定要去见一个人,从武威到临洮,最后终于在西平郡见到了。 04:30 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盛世之主成为了出逃之君,时势的变化也带来了高适的机遇。 06:03 765年正月,高适去世,谥号为“忠”,他是大唐唯一一个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在前面的几十年的时光中,好像生命的状态静止了一般,只有年岁的增长,可曾想到之后的十多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06:50 你是谪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间人,在世间盘桓。高三十五,你心中的锦绣终于开口了。 参考书目:高适《别董大》《燕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电影《长安三万里》,张明扬《弃长安》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753年,李林甫病逝,结束了权位道路上的一切挣扎,他为相19年之久,养成天下之乱,而杨国忠却不是这样,他是终成其乱。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杨国忠。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56 我们将杨国忠的故事分为两段,一段是他叫杨钊时期,一段是他叫杨国忠时期。 02:02 杨钊是怎么能和贵妃及她的三个姐姐走近的呢,这还要从一则“土特产”说起。 02:49 此后靠着杨氏姐妹的美言和引荐,杨国忠出任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对玄宗他是小心翼翼地侍奉,对李林甫是用尽心思的巴结。但是他和李林甫,乃至他和安禄山都是这样,一朝可以相互配合,一朝可以相互倾轧。 03:26 750年,杨钊改名为杨国忠,那个以前为亲族所鄙的混混成了荣宠日盛的权臣,他的生活日渐奢靡。 04:27 杨国忠与安禄山,两个人同为天宝新贵,深受帝王的荣宠与信任,但是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 05:51 在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一日,得知安禄山谋反的消息,杨国忠将百官召集于朝堂,惶惧流涕。可是命运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在一个多月后,马嵬驿上,杨国忠被乱军斩杀。 06:35 马嵬驿之变事发突然,朝廷还未对杨国忠进行正式审判,而当唐肃宗即位后,对杨国忠罪名的认定还带着重塑皇权的考量。 参考书目:《开元天宝遗事》《资治通鉴》《弃长安》 曾成,周伶俐.杨国忠的罪与罚——兼论唐代“谋反”罪与政治斗争[J].人文论丛,2023,39(01):101-112.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李林甫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口有蜜腹有剑,世人称其为“肉腰刀”,在唐玄宗时期的历任宰相中,他是任职时间最长的。那么李林甫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宰相之位的 ,为何能在宰相之位上任职19年,最后却落得一个追夺官爵,抄没家产,子孙流放的结局? 00:43 李林甫的官阶之路:从千牛直长,东宫谕德到御史中丞,黄门侍郎,再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52岁的年纪正是为官巅峰的开始。 02:08 开元后期到天宝年间,也是唐玄宗逐渐懈怠朝政的时期,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开创一个盛世大唐,再到身处其中,安逸享乐,奢靡浮华,他需要一个李林甫式的宰相,一个只能依靠于皇帝的宰相。 03:49 李林甫的行事风格:表面与人交好,实则常常背刺同僚。从严挺之未受重用可见一斑。 05:19 天宝六年的野无遗贤,杜甫因此落榜。 05:54 736年的改革税制,以及《旧唐书》的评价:“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然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 06:35 753年1月3日,李林甫病逝,同一年,杨国忠与安禄山出手。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旧唐书》《弃长安》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玄宗一朝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开元盛世,玄宗与贵妃的爱情,宰相弄权,马嵬坡之变... 00:00 欢迎收听历史的青鸟,让我们一起寻觅文字的翅膀,传递千年的踪迹。 00:12 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再到玄宗的开元盛世,似乎我们对唐朝所有的美好想象都集中在这一时期,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唐玄宗的早期人生。 00:59 会作曲,能打鼓,擅打马球,玄宗的才华,武艺,仪范伟丽,有魅力! 02:09 在玄宗的童年生活里,可能我们更能感受到生于皇家,生长在权力中心的悲哀。 02:38 神龙政变后,一众的李氏皇族重新被封官拜爵,但是,我们都知道以后的历史走向,都知道中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妻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04:33 玄宗是如何推翻韦氏政权的?事成之后他有没有遇到新的危机?他的继位之路是否顺利? 06:35 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势力和策略,是阻碍还是助攻? 参考书目:《蒙曼说唐·唐玄宗》等 小小的讲述,仅供参考。 如有纰漏,敬请批评指正。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