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提升精力从接纳困意开始&“新手陷阱”

门没关

☕️准备开启一个子系列,不定期聊聊近期生活里的小点滴小发现。 00:33 最近在做一个睡眠实验:如何不喝咖啡也不困。 年初歪打正着的昏睡了几天,难以相信常年靠咖啡压制了多少原生困意——怪不得前几年身体免疫力也很脆弱。 实验结论是,原来比咖啡更有效的精力重启方式,就是早点睡,睡饱点,真是大道至简到荒谬,但行动和道理之间的鸿沟,就是人类每天要解决的课题呀。 上太多辅助手段,都是增加身体的负担,好好睡觉才是正道。 睡眠记录APP:Autosleep(数据控的朋友可尝试,需要一点投入💰) 10:10 最近也开始恢复学习攀岩,进步带来了高峰体验,也长了心气儿,但很快就被岩壁上了一课。 运动是最慷慨的存在,它让人一个小时内就能收到进步的正反馈,但也助长了没来由的自信,用爆发力猛了几下——手皮蹭破。 联想到看过的那些资深舞者,一张一弛间的举重若轻。才明白过来这种生硬的大动作,刚取得一点小进步就毛躁地变“大胆”,大概就是新手才有的特征。 有自信的时候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手皮破后再次爬同一条线,瞬间就多了一些胆怯,这可能也是一种玄妙的心理位置变化。 总之,感谢小型受伤这么早给我提醒,我要开始“踏踏实实做人”,好好打磨基本功了。 以上,祝大家都拥有又精神又强壮的每一天。☀️ PS. 口误修正😅 * 正乙祠读cí * 攀岩的练习方法之一是“横移”(我说成爬墙了...我真厉害🤐)

16分钟
81
6个月前

35. 📚如何度过每天的24小时 | 关于工作时间之外的另有所成

门没关

🪄今天聊本书。一本可爱的小书。一本让我找回了读书感觉的书。 如果不说出来,可能很难有人发现这本书写于100多年前,可见工作这事儿给不管哪个时代的人都嚯嚯得够呛。 很轻巧的说出很多重大的真理,半分诙谐半分讥讽的文风让阅读过程变得更活泼了几许,但无法掩饰作者就是和你我一样,爱进步,好琢磨的人啊。 关于如何在工作之外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儿,关于如何滋养“生锈的大脑机器”,关于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和有意义的生活。此书虽小但五脏俱全,适合轻松食用,再久久回想。 00:28 书店教给我的:如果看不下去书了,试试看回纸书 07:22 工作,让百年前和百年后的人们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了的神奇存在——但无论如何,下班的16个小时不应该成为上班时间的附庸 09:00 一周挤出7.5h,看似微小,但积累可成奇迹 10:55 巧了,作者竟和我一样,非常热衷于琢磨通勤路上干点啥好 12:22 思维的训练,几个小方法 20:04 生活诶,不可能乏味! 23:18 “看上上帝的份儿上,不要忘记活在当下”——过去永远只是一个实验。 《如何度过每天的24小时》 PS. 一些小小的take away * 除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之外,我们还应该另有所成。 * 人只要能完成乏味的工作,信心就会大大增长。 * 既然人们能为身体设计锻炼方案,那人的思维应该也有一套相应的锻炼方案。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在闲暇时间利用大脑这台生优秀的机器,实现一些人生抱负。 * 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困难、压力和困难恰恰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既想完成又想逃避的感觉,读小说可没有这种感觉。 * 失败乃常有之事,必须漠然处之,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对任何主题的准确了解,加之有意培养,获得对该主题与其他主题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即意味着巨大的自我发展。 * 生活没有乏味之物。 * 人类感知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不断去体察事物的因果联系,感受宇宙的不断发展,也就是万物演变的过程。一个人如果能够深刻认识到万事皆有因果这个伟大的真理,那他的思想将更开明心胸。 * 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拥有好奇心就等于拥有生活,而满足好奇心则等于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 不断提升对事物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能带给人最为持久的满足感。这也是一切科学的终点。 * 幸福并非来自身心的享乐,而在于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为人处事合乎自己的原则。 * 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忘记活在当下,此时此刻就是最好的机会。当下的生活就是真正的生活,20 年后的生活谁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 人不可能一边前进,一边原地踏步。 * 过去永远只是一个实验。 * 过去通常是快乐的敌人,而快乐是一种难得的造诣。 * 悲伤是一种放纵,需要更多的克制。人的心胸是如此宽广,不应该让单纯的回忆霸占它的每个角落。

25分钟
99+
6个月前

32. 这么糟心的一天,竟然也有好事发生?

门没关

🍀一个微小举动是如何改变人们对生活的看法的? 开年后的工作过于忙碌,焦头烂额中竟意外收获了还不错的考研初试结果,但接下来就更麻烦了,在时间和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我该如何survive接下来的几周?——尚未可知。 但在无比忙碌的间隙,一个小小的改变帮我抓住了一点点开心的主动权——花5分钟回想一下今天发生了哪些好事儿? 可以很小,可以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正是这些微小的瞬间,帮我们抚平一点内心的焦躁,带我们抽出一个视角看到全局还没有那么糟。 7:20 从一个手账本开始说起「炼今术」 10:32 终于到主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发现是——如果不仔细回想,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好事瞬间,以为这一天真的平平无奇,甚至糟糕透顶,但只要仔细回想,总会发现星星点点——积极的力量就从中默默产生了。 在暂停实验室的“积极思维”训练营中,也找到了对应的科学依据——积极心理学:「三件好事」 “三件好事”积极心理干预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发的心理干预新模式。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品味那些生活中的好事, 以克服由于进化原因导致的大脑的负面偏好。 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个体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和关注度, 使个体对生活、工作的关注点逐渐转向积极、正向的方面, 进而形成乐观、自信、坚强的态度, 提升个体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可以分享一下那些不易被察觉的happy moments,让我们的积极花园都越来越繁茂。🌳 #积极心理学 #积极思维 #手账 #文具 #考研 #考试 #感恩 #乐观 #时间管理

17分钟
99+
8个月前

29. 那些坏情绪,竟可能是好东西?

门没关

🥲当人们说到负面的某些东西,直觉都是丢弃,远离,避之唯恐不及。 但面对负面情绪,可能是时候换个思路了。ta们像疼痛机制一样,不仅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也是宇宙发来的信号。 换言之,相比于来伤害和破坏,这些情绪更像是来报信儿的,甚至是来救我们于水火的。 * 1:52 不要去听“隔绝情绪、关闭情绪”的言论,情绪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构成,装作何视而不见才是真正的伤害; * 2:55抑郁包含的“正能量”:一个人若不是充满勇气,不会选择走向抑郁。🫂 心理学家克莱因曾提出一个理论,人在心理过程中有两个位置:PS 位置(偏执分裂位)、D 位置(抑郁位)。从PS这个美化过的位置走向揭开真相的D位置,是一个人勇敢改变,启程行动的开始。——不舒服,是一切迭代的开端。 * 🧣焦虑就像斯内普:以“面目可憎”默默守护; * 🆘愤怒饱含信息:ta面红耳赤背后苦苦呐喊的需求,你能否听见; * 👣觉察后的接纳练习:哪怕只是面对自己,都很难,但能练——不着急,不停步;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一个有趣的悖论是,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 * 💗主动面对:我们不是永远在被动的位置任情绪摆布,我们可以主动滋养自己,我们本身就值得好好被对待; * 📮玄学科学两手抓:宇宙费尽心机想送出的锦囊,可能是以“添堵”的方式呈现,要记得,认出ta; 14:20 临近过年,附带几个小的转念思路去面对“回家恐惧”——剥开表面言语的壳,去看见背后的动机和诉求,可能更能抵达真正意义上的“团聚”——在这场觉察里,我们可以相信自己有能力比上一辈,做的更好。 ㊗️大家新春快乐,阖家团圆,周身安康,蓄积能量展开丰沛的新一年。🎆

17分钟
99+
9个月前

27. 在和注意力的拉锯战中,无所不用其极

门没关

☣️注意力啊注意力,该拿你如何是好。 人工智能蓬勃以前,人类被认为是唯一拥有“意识”的物种,意识是一种对自身及外界的觉知状态,这种状态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从心理学来讲,“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或聚焦于特定对象或事物,同时忽略其他事物的心理现象,那么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注意力,可以理解为“可以持续保持注意状态”的能力。 本期想从注意的分类和我的个人体验及困惑出发,抛砖引玉,看看在抢夺注意力这个长期任务上,我们主动出击,都能做些什么。 you will get, * 注意的分类:内源性注意、外源性注意: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注意力变得散碎和稀缺,我理解是不费心神的外源性注意大幅度超过了内源性注意。 * 如何创造保护自己注意力的场域:“如果...,那么...!”行动锦囊 无所不用其极地隔绝、隔绝、隔绝干扰源,创造专注的“洁净”空间 * 除了拿来即用的小技巧,长期角度还是要回到底层内功——正念——大脑的肌肉💪🏻 结合底层内功和表面技巧的长期双管齐下,“做注意力的主人”这句话,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次行动的不证自明。 (另,这本就是终身的课题,不必追求每次都做到一百分,接受状态的浮动更有助于长期的稳定,后续计划从脑神经科学角度继续探索底层原理和提升技巧,先挖个坑hh🚩)

13分钟
77
9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