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博物志里走出来的艺术家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朱丹,深圳大学后又接着读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而后去了德国学习艺术,在荷兰的艺术家驻留项目后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她的绘画起点,既来自小时候画博物父亲的工作室,也源于少年宫绘画老师的嘉奖。所有这一切,都给了她创作的想象和自由,一出手就和美院科班不同。深入去研究就能看到,她在绘画内容上独特的编排和构思。这次她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和好朋友策展人陈鋆尧、三米画廊的坦尼,一起聊聊她走过的艺术之路。(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朱丹,陈鋆尧,陈坦尼 朱丹(b.1985) 是一位在荷兰海牙和中国沈阳生活和工作的艺术家。她曾是荷兰 Rijksakademie 皇家视觉艺术学院的驻地艺术家(2018-2019)。她近期曾在Tabula Rasa 画廊(北京),Manifoldbooks(阿姆斯特丹),Tabula Rasa 画廊(伦敦),Melly 美术馆的C.o.C.A.获奖展览(鹿特丹),Continuo 画廊(阿姆斯特丹)举办过个展。部分群展包括:“穿过冻土、荒漠与冰川——第五届全球华人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Drawing Now艺博会(巴黎,2022);NADA 迈阿密博览会(迈阿密,2022);“Smoke and Mirrors”,Schunck美术馆(海尔伦,2021);荷兰皇家现代绘画获奖展览(阿姆斯特丹,2020 & 2019)等。 朱丹的作品涉及纸本、布面绘画和壁画等媒介。她的作品被公共机构和私人藏家广泛收藏,包括斯希丹市立博物馆的 NOG Collection、海尔伦Schunck 美术馆、哈勒姆Teylers美术馆、Ekard Collection、Pereira Collection 和荷兰鹿特丹当代艺术收藏家基金会(C.o.C.A Foundation)等。她曾受 Schunck 美术馆委托创作壁画,于2021年在荷兰的海尔伦完成并展出。朱丹是荷兰鹿特丹当代艺术收藏家基金会奖项(2020)和荷兰皇家现代绘画奖(2020)的得主。 图片致谢艺术家朱丹及摄影师 Dani Silvia 陈鋆尧(b.1995) 独立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兼职研究员,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2020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得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实践和研究关注于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曾作为主要发起人组织筹办首届未来策展人论坛(西岸美术馆,2023),获得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年度学术会议资助(2022),策展方案入围2022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其论文和研究项目《产业转型与策展思路介入下的城市再生——以深圳大芬村为例(Urban Regeneration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ratorial Ideas, A Case Study of Dafen Village, Shenzhen)》入选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与发展国际会议(2021)并发表于跨学科期刊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他曾与国内外多家当代艺术机构和画廊合作,并为多家媒体和艺术家撰写评论文章。 陈坦尼 Tanni Tabula Rasa 三米画廊 本期相关文献 脱,逃 287 × 456cm 纸上丙烯 2023 耳朵之间 205 × 205 cm 布面丙烯 2023 "你我好像宇宙的两根小肠绒毛" 140 × 110 cm(含框 Framed) 纸上矿物质色粉 2023 手拉手 81×62cm(含框 Framed) 纸上水彩和丙烯 2022 把手向外的窗户 83.5×111.5cm(含框 Framed) 纸上墨水、水彩和纸质拼贴画 2023 朱丹“午夜三点的摩天轮”展览现场,Tabula Rasa 三米画廊,北京,2023 图文来源:Tabula Rasa 三米画廊,陈鋆尧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69分钟
99+
2年前

杨心广|从沙子里数出艺术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杨心广央美本科毕业的作品,是把一堆河滩里的鹅卵石,切割成方块。这件作品在毕业展上根本不起眼,可恰恰所蕴含的思考打动了老师。然后就被邀约参加之后的各种展览,他顺理成章成了职业艺术家。和大多数人相比,心广好像被上天眷顾。可如果认真去看他的作品,就能发现他保持着大山里孩子的真挚,搞创作一直是他潜意识里的坚持。本期特别邀请心广的好朋友艺术家梁硕,来一起聊聊心广最近的展览和作品。(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杨心广,梁硕 杨心广 1980年生于中国湖南,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杨心广擅长以草木土石等自然物料为媒介创作作品。这些物料常被习惯性地赋予与“中国文人传统”紧密相联的内涵,而杨心广绝非简单地通过使用这些被精神化了的物料召唤“传统”或沉溺于“传统”之中,相反,他正是以一个当代人的身份将作为一种经典情感模式的“传统”陌生化,并籍此重置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杨心广肖像_2023_李英武拍摄 梁硕 1976年出生于天津,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2至2007年間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5-2006年参加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艺术家项目;2009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和居住于北京。 梁硕以集合多种物料和现成物的手法,构建出被他称为‘“渣”的美学体系:粗野、注重建造和解构的过程、着眼于日常物件。梁硕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元素,在其独特的创作体系中游走,切换于不同层面的文化意识之间。 本期相关文献 杨心广_絜矩_2007_鹅卵石_不定尺寸 杨心广_土壤1_2008_土壤、玻璃_不定尺寸 杨心广_土壤2_2008_土壤、钢铁_不定尺寸 杨心广_树梢_2010_树枝_不定尺寸 杨心广_剩余体积_2014_木_不定尺寸 杨心广_数沙子_2009_沙子、铝塑板_不定尺寸 春风2023_展览现场_北京公社 图文来源:杨心广,梁硕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75分钟
99+
2年前

王俊|不给习惯审美留余地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王俊,作为川美版画系当年重点培养对象,本来可以传承传统版画,可却偏要钻进当代艺术里,找寻自我。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本着反者道之用的精神,逐步走出一条蹊径。这次和千高原画廊创始人刘杰一起,做客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聊聊他怎么逆反习惯审美,并且如何保持创作的状态。(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王俊,刘杰 王俊 1974年生于重庆,199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重庆、贵阳。 王俊的创作方式主要涉及到绘画和装置,作为一个不可救药的怀疑论者,他的创作不是按单一的线性在发展。他不断地转换媒介,不断地去搅拌快要凝固的一些东西,去打乱并重建自身的逻辑,他希望作品的线索可以独自生发,也可以适时相交,彼此碰撞,相互成为追逐的对象。近期作品关涉“风景”——“写生”及其图像的生产。他不满足于直接或简单地对图像进行转译,而是尝试通过不断的否定、擦拭、重建去靠近一种感知的真实,以此和惯性的经验作斗争,并努力让自己践行的创作方法凸显成为“内容”。 刘杰 千高原艺术空间 创始人、艺术总监。 本期相关文献 阅读,摄影,75×55cm,2002 卡片 no.1,布面丙烯,200×150cm, 2008 彩色物no.3(纸条),装置,尺寸可变,2010 风景(当沉默成为证据),纸上铅笔、水彩,尺寸可变,2012 临摹练习(套路),布面油画 、丙烯,230×290.5cm+灯箱30×55cm,2018 林中写生现场,贵阳,2018-2023 “青苔”个展现场,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2021 林中写生,布面丙烯,120×80cm×12,2021 无题(写生练习),布面丙烯,50×40cm,2022 “形而下的图像迷宫”双个展现场,画廊周北京798艺术中心,2023 图文来源:王俊,刘杰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72分钟
99+
2年前

张小黎|理工学霸的绘画之路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现在艺术家大多毕业于各大美院,其它综合大学的艺术系偶尔也会出一些。可像张小黎这样,从港中文大学理工科,然后转艺术的学霸画家,真的凤毛麟角。如此的学习经历,让她的思考带有很强的跳脱性。无论虫洞还是生物实验,乃至用乐高拼出沈周山水,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头脑风暴,完全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焦点的外化。此外,体验过香港居住的逼仄,张小黎把山水变成盒子里观看的世界,还有把华容道游戏画成密宗坛城般的所在——都是人小心大的直觉感悟。(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张小黎,栗玉莹 张小黎 1989年出生于贵州,2008年获朱林瑶奖学金赴港,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艺术与生物双学位。随后走上专业创作道路,并于2021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栗玉莹 1990年出⽣于河北邯郸,201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美术学院,获学⼠学位。202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学位,现博士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期相关文献 临摹沈周水墨山水图卷,550×35cm,纸本水墨设色,2014 既白,85×32cm,绢本设色 小世界,75×75cm×3,绢本设色 无尽火,13×220cm,绢本水墨设色,2020 华容道,220×125cm,绢本水墨设色,2020 华容道II,绢本水墨设色,85×80cm×2,2022 山水图,31×26cm,2021 无字碑,综合材料,2021 水,45×35cm,绢本水墨,2023 当年5平米的香港小工作室 现在北京的工作室 图文来源:张小黎,栗玉莹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64分钟
99+
2年前

闲聊2023年央美毕业展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一年一度的央美毕业展又开始了。经过疫情之后,第一次大型线下毕业展,不仅院领导重视,各系也都派下任务,尽量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学生们的毕业作品。央美美术馆的Apple老师,带着本科生闫昕果和硕士研究生苗水仙,一起跟大家聊聊2023央美毕业展的各种趣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观展感受。(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Apple,苗水仙,闫昕果 Apple 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曾做过画廊。发起国内首个青年艺术博览会——Green Art Fair,任艺术总监。长期关注并研究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与工作。 苗水仙 201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作品多通过画面讨论和表现乌托邦式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映射关系。 闫昕果 1999年生于中国河南。202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本期相关文献 2023年央美毕业展 苗水仙毕业作品 美柔汀铜版画《丛中作梗》系列 《痣臆图-阴》&《痣臆图-阳》,铜版美柔汀,每幅45×55cm,版数30 《飞蛾赴火,坠兔收光》,铜版美柔汀,110×90cm,版数30 《沤浮,忘机,扪心,苫眼,捕风,霁月》,铜版美柔汀,每幅23×28cm,版数50 《丛中作梗》系列展览现场 闫昕果毕业作品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系列插图 《圆盘》《代表大会》《另一个人》《巴比伦彩票》《沙之书》 宣纸、木刻拓印,740mm×1170mm×5,2023 作品简介: 以《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中的五篇小说为文本所做的系列插图,作品用几何图形、通过特定的规则排布,在一一对应文本的同时,使插图之间也有呼应。以此来说明博尔赫斯小说中所隐含的永恒的哲理–––追问时间的本质、探讨存在的意义、展示灵魂的结构。作品采用手工刻板、拓印等复杂劳动的方式制作简单几何图形,将时间凝结在刻掉的木屑之间。如小说中所述:“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也许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上。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也许是在时间的任何一点上。”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系列插图"展览现场 图文来源:Apple,苗水仙,闫昕果,网络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69分钟
99+
2年前

2023艺术市场持续发力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彭哥去了香港,“闲弹时光”讨论艺术市场的接力棒,递给了北京CLC画廊的合伙人孙士娴。这期她和刚刚入伙Tabula Rasa的Una,一起来聊聊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情况,包括香港巴塞尔、北京当代,以及798北京画廊周的各种新闻。给大家接着把脉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走向,聊聊她们各自画廊的新展览和艺术家。(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孙士娴,Una 孙士娴 CLC画廊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创立Space Local,2019年与C - Space、C5合并成立CLC Gallery Venture。2022年6月组织创立了Sunstorm太阳风女足,任Sunstorm女足队长。 Una Tabula Rasa Gallery 合伙人、UniArt Advisory 创始人。 本期相关文献 朱丹,把手向外的窗户,79.5 × 106.5 cm,纸上墨水、水彩和纸质拼贴画,2023 朱丹,"你我好像宇宙的两根小肠绒毛",140 × 110 cm,纸上颜料,2023 朱丹,耳朵之间,205×205cm,布面丙烯,2023 朱丹个展“午夜三点的摩天轮”现场,三米画廊,北京 张中阁,腋毛浓密,2021,布面色粉丙烯,46×66cm 张中阁,球2,2022,布面色粉丙烯,67×51cm 张中阁,亭子,2022,布面色粉丙烯,58×78cm 张中阁个展“囍”现场,CLC画廊,北京 Ed,CompsonCloud Thinking II, 2021,油画,激光蚀刻在打孔皮革上,30×40cm Virginia Russolo,Burial 1,2023,蜂胶、蜂蜡、羊毛蜡(羊毛脂)、颜料、纸、棉花,63.5×46.5cm Mari Sunna,Just Happy,2017,布面油画,65×70cm “对照组:在棱镜般的视线中”展览现场,策展人陈鋆尧,CLC画廊,北京 图文来源:孙士娴,Una,网络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71分钟
99+
2年前

金亚楠|晃晃悠悠总有所得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作为中国美院雕塑系自己培养出来的老师,金亚楠一直寻找古典和今天共同的创作语音。由于特别喜欢表达,且有时候使用些不是众人熟悉的词语,他在外人眼里,有时候不太靠谱,甚至不着边际。不过,金亚楠从来不介意这些。他的思考总围绕内心,当感觉进入瓶颈,就晃晃悠悠出远门寻找……兜兜转转的过程里,艺术随缘而生。(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金亚楠,焦雪雁 金亚楠 我是杭州人,从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系毕业后还在杭州教书和创作。自我感觉创作的方法和形式挺多变的,做的事也挺杂,但大多逃不开“位置”这个经典问题。所以平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找自己的位置,顺便观察四周的变化,见缝插针做点东西和事情。我的教书工作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焦雪雁 拾萬空间&山雀餐厅&茶所创办人。 本期相关文献 金亚楠:感觉这回大家说了很多,先放个时间轴。 00杭州迷糊 07二十多天没怎么说话了 11这两年睡了一觉 14你们的命运差不多 17我把作品集发给了一起走的小师傅 27还是鬼样子 34换了一种解题思路 39上上下下一目半目 41有一种鱼不需要眼睛 42我想出本书 45没几件上得了台面的事 52胡说了一些古典的前提 59位置 62有些人总喜欢站在河道边 67你一辈子就只有一次机会 68拾萬杭州空间新展 工作室角落里堆着一些东西,你们的命运差不多。 夫妇像局部 2020 树脂着色、多层板、不锈钢、漆 300cm×210cm×140cm 头部、底座分割方法及凹陷尺寸参照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跪像 致谢:华宇青年奖、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一类司空见惯的弯曲腔体,内部沙沙作响且没有出口。 2023 紫铜管,化学热着色,沙、漆 100cm×18cm×40cm 致谢:拾萬空间杭州 摸光的头颅 2020 椴木、漆 63cm×40cm×45cm 致谢:盒子美术馆 古老的设计 2021 大理石、不锈钢、油漆 96cm×56cm×18cm 十七世纪,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1-1680)为宫廷设计了一种监听装置。螺旋形状的末端连接着一个雕塑,它象征着代理人。雕塑面前的监听者可以通过塑像的持久张开的嘴,听到广场上发生的事。 吟游魔术师 2021街头魔术 2021的秋天,金亚楠邀请了多位魔术师在上海的新华社区里共同游走,他们共同设计了多场魔幻的街头表演,这些表演的内容和这个社区的历史相关,也和这里的间隔感有关。这些差异于日常常识的魔幻设计,让那些居住于此或者途径此地的人,有机会通过发现和偶遇来获得一种差异化的个人社区生活,或许这会成为一类关于此地的未来记忆。 记忆一:古法华浜的上班族 地点:上海市法华镇路沿线 1958年之前法华镇路曾是一条河流,叫做古法华浜。 每周一的傍晚,那个上班族喜欢在下班后来到这条路上,闲逛中在柏油路面上钓起一些鲜活的鱼,然后放进自己的公文包里。见到他的人都明白,这就是一些把戏,是预先藏在身体某处的鱼,可他们依然期待下一次把戏的上演。 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洞穴盲鱼金线鲃。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版官网 许愿树 2020-2021 彩色绸带、手工编织、铸银 600cm×60cm 一日我在树上挂上了彩色绸带,让人们写下他们的愿望。随后,取下这些绸带编为绳,送去西藏。 我也在这棵树的顶端剪了一段树枝,并把它铸造为纯银的树枝,拍卖给了一个人。 致谢:天目里、想象力学实验室 今年我会出本书,书名叫做《一些事情缓慢下沉》,这张图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图文来源:金亚楠,焦雪雁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68分钟
99+
2年前

闲谈影视《漫长的季节》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2023年是中国影视剧的丰收之年。其中《漫长的季节》绝对是上半年巅峰之作。前几年,相对于韩剧,国剧总好像差了一点。今年,《黑暗荣耀》也算是韩剧天花板,可无论从深度、剧情、三观、乃至表演,都被比了下去,要不然豆瓣也不会出现9.5的超高分。《漫长的季节》,到底如何达到如此高度?欢迎大家收听,闲谈影视!(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和句句,马越君,程城,江明洋,王智一 和句句 藏家、之谷创始人。 马越君 陶瓷艺术家,书法家,新媒体艺术教学研究者。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研究室。 程城 分众传媒联合创始人,长江商学院EMBA。2018年倡导并发起的【天堂电影院】公益共建计划,2021年发起并成立愿景艺术中心。 江明洋 开拍国际学术研究部主任,现当代艺术部高级专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2020年8月,参与创建开拍国际。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研究与推广。 王智一 一名复合型的艺术工作者。曾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和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并兼顾研究艺术理论及展览实践。现阶段,他关注艺术个体的真实际遇以及其创造力发生的根本动机。 本期相关文献 图文来源:马越君,程城,江明洋,王智一,腾讯视频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58分钟
99+
2年前

金耕和单增 | 美育需要面对面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中国美院,一直是国内美术教育的重镇。艺术教育家单增带着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到艺术家金耕工作室,与闲弹时光艺术播客主播大彤一起,和同学们就艺术、美育以及策展等话题,展开讲解与讨论。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既能增加同学们对于创作的直观感受,也可以开启和拓展他们对于实际工作的理解,以及对现代美术历史的再认识。(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金耕,单增 金耕 独立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杭州。金耕将绘画视为“另一种形式的思考”。他拥有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具有极宽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艺术直觉,通过颜料和非常规绘画工具探索著自己的作品风格和绘画题材,为创作找到新的本体,走出了一条不属于任何门派的艺术之路。创作中的画面透过生存的人类世探索其中的色彩和形式精髓呈现更为透彻、纯粹的诗性表达。他将诗歌的寥寥数语,严谨的语法结构和规律的视看节奏透过西方科学的图式比例、等级差序的色彩推移、超越物象的绘制手法抽译出空灵的东方诗性艺术,创造了一个容纳著广袤空间和不同维度的诗意世界。 单增 艺术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曾任职于浙江大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夏季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创办人,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理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艺术管理教育联盟发起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韩国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大学中韩艺术金融博士学位项目导师。《易经》是其艺术实践的思想源泉。三十余年来,他沉湎在视觉与哲学的语境中,艺术语言简洁、清晰、纯粹,作品饱含东方文化底蕴、当代视觉艺术品性与精神力量。 本期相关文献 本期录制现场,金耕工作室 金耕作品 碧玉记,195×130cm,布面丙烯,2020 金耕作品 本来无一物,布面金属油漆、水晶树脂、丙烯颜料,45×60cm,2022 金耕作品 何处染尘埃,布面金属油漆、水晶树脂、丙烯颜料,45×65cm,2022 金耕作品 江南又梦烟雨,布面金属油漆、水晶树脂、丙烯颜料,45×60cm,2022 单增在创作中 单增作品 《太极90》,160×220cm,油画,1990 单增作品 《融》, 纸本水墨,50×98cm,2019 单增作品 《乾天2022》,纸本水墨,260cm×280cm 单增作品 《乾地2022》,纸本水墨,430cm×285cm 单增作品 《乾坤》系列,布面油画,150×150cm,2019 图文来源:金耕,单增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78分钟
99+
2年前

刘国强 | 寻找抽象的边际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新媒体作为艺术形式,不过是近些年的事儿。刘国强,作为张培力老师的弟子,从入门中国美院开始,就被训练要画出自我的独特视角和想法。表面看要和别人不同,和已知审美拉开距离。实际上,是逐步将独立思考化为创作的本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针对性的提问、审视,有意识地不让自己落入已知的俗套。这些年来,刘国强保持着探索和追寻的这股劲儿,在多个领域,找寻艺术抽象的边际。这次,他和好朋友艺术家朱昶全一起,来到闲弹时光艺术播客,讲讲他走过艺术之路。(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刘国强,朱昶全,张莉娸 刘国强 1988生于山东省,2011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现居杭州。 刘国强的创作所涉及的媒介是丰富的,⽽作品在视觉上⼜是简洁、 平静甚⾄是⾃我克制的。⽆论是装置、录像、静态图像还是绘画,他的视觉符号总是不断出现时间、运动、物理维度中的悖论关系以及由此指涉的⼈的知觉的局限性荒诞性是他关注的主题,他试图⽤最简约的语⾔来叙述其对这些⽭盾的刨根问底式的纠结,却⼜不失语⾔的微妙张⼒和恰如其分的弹性。 ——张培力 朱昶全 从分析人的日常生活来介入艺术活动。他想通过分析影响人的日常行为中种种潜在因素来揭示当下日常生活的规律,他认为影像的效力并非源于自身承载的意义,而是缘于它们的潜在力量,能够释放观者自身积累的经验,并能在这巨大的社会机器运作之中更加自觉。朱昶全认为,事情的发展绝非单线性的,“全因素叙事”是艺术家对影像创作的理解,把影像与空间中的日常物品通过戏剧、动画、装置、 绘画等各种形态生成新的叙事关系。他采用摄影、影像、VR 等“光学眼镜”技术将他生活中重要的视觉片段重构为虚拟现实。在他的作品中,数字创作是真实世界的缩影,“真实-虚构二元”对应的关系被建立起来,而这一关系也被艺术家运用来观察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其他关系。 张莉娸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资深实践者,策划、组织完成百余项国内外艺术展览、项目与活动;作为艺术媒体独立撰稿人、影像艺术收藏家,关注年轻创作生态的成长与更新,建立持续的交流机制,在行动中推进并形成更多可能。 本期相关文献 排列的线-云 录像装置03′26″ 单通道 Arranged Lines-Cloud Video Installation 03′26″ single channel 2022 排列的线-无题 录像 04′08″ 单通道 Arranged Lines-Untitled Video 04′08″ single channel 2022 致谢杭州 纤维三年展 正方形与菱形20221106 装置 Square and Diamond20221106 Installation 40x40x15cm 2022 水平的碎片 录像装置 9屏 Horizontal fragment Video Installation 9channel 150x24cm 2021 致谢杭州 天目里美术馆 参照物1# 录像装置 10屏 Reference1# Video Installation 10channel 200x200x250cm 2020 致谢 盒子美术馆 秩序(系列)布面丙烯 Order Acrylic on canvas 130x90cmx2 2022 致谢北京 拾萬空间 向左与向右展开的圆20211001 综合材料 Unfolded Circles to the Left and Right20211001 Mixed media 200x120cm 2021 打开的线20211105 综合材料 Unrolled Lines20211105 Mixed media 86 x 66cm 2021 矩形的边 装置 The edge of quadrilateral Installation 70cm x 70cm x 15cm 2019 致谢北京 单行道画廊 打开的门 录像 0’45’’ 双屏 Doors opening Video 0’45’’ double channel 2015 图文来源:刘国强,朱昶全,张莉娸 | 剪辑:郎粲 | 编辑:陈曦

73分钟
99+
2年前

力争引领潮流的“北京当代”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从开始就想在学术和内容上,展现首都应该有的品质,引领国内潮流。为此,艺术总监的鲍栋费尽心力。齐超,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也想着挖掘新思路,拓宽当代艺术的范畴,并且设想了资深藏家在艺术博览会坐堂咨询。这个项目与北京当代的配合,本应非常完美,可惜疫情的影响,2022北京当代没能按期举行,推迟到2023四月底,这个项目也就暂时搁置。可对此的讨论,对于当下的中国艺术,还是有着探索的路径和思考。本期节目就把去年的这段谈话记录呈现给大家。(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嘉宾:鲍栋,齐超 鲍栋 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办人及艺术总监。他200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他的评论文章广泛见于国内外艺术期刊,批评文集以及艺术家专著;他曾为众多国内外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其中包括UCCA当代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朱拉隆功大学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上海及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OCT艺术中心等等;2014年,他荣获亚洲文化协会(ACC)艺术奖助金;同年成为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ICI)独立视野策展奖候选人。2016年他获得了 “Yishu中国当代艺评和策展奖”。 齐超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和艺术产业观察者。 本期相关文献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主视觉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发布会现场,艺术总监鲍栋发言 因疫情搁置的“600分钟 收藏咨询事务所”项目 相关链接: 这里是“600分钟收藏咨询事务所”,欢迎您来“尝鲜”! https://mp.weixin.qq.com/s/QpWO_CuMpTKkAVKwq7yi7w 图文来源:北京当代,齐超,网络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65分钟
99+
2年前

刘思麟 | 和毕加索一起画画

闲弹时光 艺术播客

鲁美的摄影专业传承自德国,非常严谨且科学。刘思麟在这里,从白丁变成一个懂所有传统相机的专家。毕业创作时候,她找到了从属于自身的语言。再之后,通过清华美院,她逐步摸到现当代艺术的门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用摄影和过往经典照片握手,把自己创造出一个和历史及艺术对话的平行宇宙。本期节目,刘思麟特别邀请朋友曌星,一个没法规范的自由艺术家,一起聊聊她们的生命体验。(周哥大彤) 主持:周哥大彤 & 小八陈曦 嘉宾:刘思麟,曌星 刘思麟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艺术创作主要包括摄影、动态影像、行为录像和在地性装置艺术项目,她通过自己建构的图像重新审视历史叙事和文化记忆,并反思大众媒体环境中对文化偶像的迷恋以及商品文化的价值。其作品在国内外广泛展出,近年主要个展包括:中国昊美术馆、德国候鸟空间、奥地利Parallel Vienna、挪威普鲁斯博物馆、瑞典VasliSouza画廊、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等。刘思麟曾获2018年ARTE | PIB Photography in Berlin-Award,奥地利NICE Art-Award作品奖,2016年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发现奖,并于2015年入选瑞士洛桑爱丽舍摄影博物馆“reGeneration3”全球展览和出版项目。 曌星 乐于游弋于诸多生态之外的业余者,自得其乐。擅长写作,喜欢音乐,关注动物和自然环境。现任“无声合唱团”秘书长兼项目舞台编导。 刘思麟部分作品 《Play time》系列 PING PONG Just Being Player Dali 2022 《I’m everywhere》系列 Andy Warhol 1965 Pablo Picasso 1949 Marilyn Monroe 1955 Albert Einstein 1939 Winston Churchill 1949 John F. Kennedy 1963 松美术馆展览现场 瑞典 Photo Gallery Vaslisouza 展览现场 图文来源:刘思麟,曌星 | 音频剪辑:郎粲 | 编辑排版:陈曦

7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