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片常被误解的土地,在海外游子心中经历了哪些变化?我们将从《只有河南》这部沉浸式戏剧主题公园谈起,探索它是如何通过荒诞的幽默与精致的舞美,展现河南的独特文化地位。河南不仅有着令人垂涎的小吃和别具特色的方言,还有许多人们所不了解的复杂社会情感。希望通过我们的对话,你能感受到河南的温度、幽默与坚韧,看到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找到自己的声音与身份。 【主播】 Zoe:戏剧构作在读博士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 【时间轴】 01:00 – 思乡病与家乡味 * 胡辣汤、烩面,养胃白菜汤。 * 得胃病是因为牛奶喝得少? 09:00 – 《只有河南》中的生育焦虑 * 性别刻板印象与当代挑战。 * 《火车站》的舞美设计:华丽的视觉效果;新媒体与国际化水准的舞美设计。 * 《火车站》的剧情却差强人意。 13:30 – 《候车大厅》:象征与隐喻 * 《候车大厅》中的性别观念。 * 舞美设计中的象征与隐喻。 17:20 – 河南之于中国,就像中国之于世界 * 宏大叙事vs细腻表达。 21:50 – 《幻城》:绚丽舞美与历史解构 * 4D酷炫舞美,结合现代科技对历史的解构与再创造。 * 通过前卫的舞美设计挑战传统艺术形式,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冲突。 29:20 – 《前生来世》:黑色幽默与荒谬叙事 * 荒谬与不合常理的情节展现河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幽默。 * 黑色幽默的手法,如何让人在笑声中反思人生的荒诞与无常。 31:00 – 《老院子》:生活化的乡土气息 * 日常生活场景,大爷大妈在村头的闲聊与唱豫剧的朴素画面。 * 生活化细节,河南的乡土气息,亲切的文化归属感。 33:00 – 河南小吃与河南话 * 河南的食物呈现出河南人的生活态度与人情味。 * 河南话的独特韵味,河南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 北方官话与其他方言(如粤语、吴语、闽语等)的异同。 * 河南话的幽默与感情表达,如何体现河南人“直爽”的个性。 40:12 – 你会为自己是河南人而感到自豪吗? * 现代社会中,河南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家乡身份? 47:45 – 河南高考:拼搏与压力的背后 * 河南高考可能带来的精神创伤,以及这份坚韧不拔背后的社会压力和家庭期望。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也对《只有河南》或河南生活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快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吧!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问,假如宇宙中所有粒子的状态在某一时刻都是已知的,那么,一个足够强大的智能体是否可以计算出所有过去和未来的状态?随着Deepseek的出世出圈,赛博算命愈来愈火、愈来愈细。AI仿佛有了几分拉普拉斯妖的样子。仿生人会梦到八字吗?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受STEM教育多年的嘉宾丰宁,来聊一聊AI算命这件事。科技前沿?还是新型迷信?常识难以解释的玄学,和挑战人们认知极限的物理学,是否存在关联? 【嘉宾】 丰宁:牛津大学物理系博士在读,交叉背景 + 开放心态 【主播】 铎铎:修了四年哲学双学位,仍说不清自由意志 【时间轴】 00:47 | 欢迎嘉宾 & 自我介绍 * 物理系博士生,主攻凝聚态物理 * 玄学初体验:改名让我们改命了吗? * 接触从业者,破除神秘感 10:40 | 玄学与科学,AI与人,中与英 * AI ≈ 三流算命师? 拿着工具书来解数学题|幻视|多模态功能的缺失 * 中英算命比较: 塔罗是一种量子纠缠吗?玄学未必不是另一种概率论 * 上班不如上香?理性探讨,切勿沉迷! * 玄学x 物理:反常的实验数据| 人的直觉是一种更精妙的计算|黑盒才是节能的方式 30:05| 经验、情绪疏解与理性幻觉 * Deepseek算命:有温度的语言|焦虑情绪的疏解|国运预测与大语言模型的偏见 * ChatGPT初体验:我情绪很稳定的朋友 * 从沉迷到驾驭:只在资深领域和入门时使用AI * 概率与真实:算命是一种保守主义逻辑吗 51:14: | AI在英国 & 个人经历 * 发展前景:内循环后起之秀,正如几年前的量子热浪 * 交叉学科,但贯穿始终的是同一问题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也对AI算命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快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吧!
新春快乐,开工大吉!有一只来自秘鲁的小熊,凭借一口流利的伦敦腔和对橘子果酱的执念,在银幕上融化了无数观众的心。恰逢《帕丁顿熊3:秘鲁大冒险(Paddington in Peru)》下映不久,今天Zoe和铎铎来聊一聊这个在英国长红70年的IP。全球化的童话究竟为谁而写?温馨甜蜜之中,可以拆解出英国人对于移民怎样的态度?为什么帕丁顿和车站同名?为什么他总是长不大?快来听我们念叨念叨那些冒犯/感动/惊讶我们的地方吧! 【主播】 Zoe:戏剧构作在读博士 铎铎:电影市场打工人 【时间轴】 03:30 帕丁顿熊三部曲概述:Posh Bear的伦敦冒险 快速梳理三部电影的故事主线:从一只秘鲁小熊漂洋过海到伦敦车站的旅程,到第三部的雨林冒险,帕丁顿如何用童话包裹现实? 06:39 会说话的熊:移民身份与起名问题 移民的童话化处理是“巧克力味的大便”吗|为什么移民的名字总是被重新定义|英国人隐秘的改写殖民历史的冲动 15:27 电影中的伦敦:温暖乌托邦 众人推车火焰高,整个街区都来帮忙|反派的良心觉醒时刻|怎么可以没有橘子果酱的周边啊|少女粉的囚服 21:09 “我来自雨林,但我属于伦敦”:童话为谁而写? 来自唐顿庄园大老爷的接纳|帕丁顿是带着朝圣心态回归母国的非法移民吗?建议申请Global Talent Visa|怎么没有人跟小熊说熊话?|布朗一家的豪宅:《家有儿女》+美国梦|伞和橙子是软广吗? 35:05 长不大的小熊是移民版“白幼瘦”吗 熊吼与原名,熊瞪与功夫|理想移民帕丁顿:“无害、可爱、不会竞争资源”|全球化童话和英国现实|从政策上看更像个美国故事?|熊系穿搭|大家都在代入什么视角啊 47:12 电影剧作与IP溯源 技术与视觉奇观:栩栩如生的小熊|从1958年童书到现代电影改编|展望第四部:帕丁顿的“上班季”?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也对《帕丁顿熊》或英国生活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快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吧!
除夕快乐!本期会面,我们邀请到在美国某公立大学教非裔文学的Kate,带大家穿越数字时代的文化迁徙现场,从“TikTok难民”涌入某书的现象聊到春晚老歌的集体记忆,再延伸到全球化乌托邦的无限想象。为什么美妆风潮和变装皇后能掀起跨文化的审美浪潮?“TikTok难民”应该被称作是难民还是移民?而春晚老歌如《大中国》、《相约九八》又如何成为漂泊心灵的避风港?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将一起探讨数字时代的文化迁徙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语言结构和情感归属。 【本期主播】 Zoe:戏剧构作在读博士 【嘉宾】 Kate:美国某公立大学助理教授;比较文学博士 【时间轴】 3:00 社交平台回归初心:从非裔音乐谈起,在某书上通过兴趣交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6:00 非洲音乐、美妆潮流和宠物文化:00后版本“动物世界”、cat tax。 13:30 变装皇后与容貌焦虑:惩罚性的“美”标准对个人身份的压迫与反抗。 19:40 是refugee还是migrant?如何用语言界定数字迁徙的身份与意义。 23:41 某书还是女性友好平台吗?从女性视角探讨社交平台的包容性。 27:08 自我客体化:我们在镜头前看见的是自我,还是别人期待的我们? 32:36 人类的相似性与日常生活:絮絮叨叨的细节比空洞的大概念更有力量。 37:28 电影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沉浸式体验与抽离式思考的文化反差。 41:10 音乐无国界:跨文化音乐如何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42:40 春晚经典老歌:《相约九八》,《大中国》,《情非得已》——音乐如何承载思乡与文化记忆。 51:46《小品的世界》:13分钟解决所有矛盾的奇观逻辑,最后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 57:00 新年祝福:从文化迁徙到情感纽带,送上温暖的新年愿望! 【配乐】 Rick Nelson - Lonesome Town Chuck Berry - You Never Can Tell 【互动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也对“TikTok难民”或春晚有话要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快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吧!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在伦敦有五年从业经验的记者,一只雪球Snowball,她将与我们一起探讨亲密关系在大众传媒上呈现出的复杂样貌。我们从《再见爱人》这档节目切入,聊到了名场面背后的心理学和情感动机,之后延伸到英国王室的亲密关系、家庭中的权力制衡以及东亚家庭中的边界感。 * 01:00 心路历程:回门宴与开杠 我们从《再见爱人》谈起,回顾节目的心路历程,分析回门宴与开杠场景的情感张力。 * 05:20 节目呈现的真实 探讨节目是否呈现出真实的亲密关系,以及作秀和剧本化成分的影响。 * 07:00 麦琳与女性处境 麦琳通过争议事件引起关注,讨论她在节目中的表现如何反映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情感处境和生存状态。 * 10:20 留几手的告别长文(weibo.com) 分析“留几手”在节目中的角色,如何表现外强中干与内心脆弱之间的冲突,探讨真诚与防卫机制的关系。 * 17:47 李行亮与回避型依恋 探讨李行亮在节目中的情感模式,分析他在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依恋特征以及如何影响他的沟通和互动。 * 21:10 杨子:欺软怕硬,人性的复杂 深入讨论杨子在节目中的行为,揭示他欺软怕硬的个性特征及其背后的人性复杂性。 * 24:10 芒果的综艺 评析芒果台在综艺节目中的策略,以及它如何通过剪辑和内容创作塑造公众人物的形象。 * 42:23 英国王室亲密关系中的权力制衡 转向英国王室,探讨亲密关系中的权力游戏,如何影响王室成员的决策与家庭互动。 * 45:20 ‘Waity Katie’ 深入分析凯特王妃的“等候王后”形象,探讨她在王室中的角色与亲密关系的微妙平衡。 * 53:50 普通家庭中的亲子/亲密关系 讨论普通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如何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探索亲密关系中的代际传递与文化背景。 * 1:09:00 东亚家庭中的边界感 最后,我们讨论东亚家庭中常见的亲密关系模式与边界感,探讨家庭关系中的依赖与自主之间的平衡。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音乐学领域的博士生David。他是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演奏者及指挥;对伦敦的各类音乐场所(及其折扣)如数家珍,曾在短期内带领我密集出没于交响乐、歌剧等多种需要后天品味才能欣赏的表演现场,令我大受震撼。 如今,他从英国的伦敦搬去了加拿大的伦敦。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他迁徙于大小伦敦的体验。英国和加拿大的音乐与学术生活有和不同?音乐的意义是什么,梳理声音的轨迹可以叙述出不一样的历史吗?春节的声景是否在异国他乡让我们成为自己过去的游客? 给听节目的大家拜个早年! 嘉宾介绍 03:10 在多伦多与底特律之间,研究穿梭于意识形态之间的音乐:什么是音乐学(Musicology)? 两伦敦大不同 15:26 对大伦敦的想念:最爱威格莫尔音乐厅(Wigmore Hall) |室内乐|音乐普及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一种紫薇吗 23:10 牛津同学所不能理解的对曼彻斯特的喜欢:全英最左的大城市|音乐学系与表演系的割裂 29:49 小伦敦生活体验:北美学界的助教模式|想音乐要跑多伦多|加拿大Taylor swift都不来|聊胜于无的公共交通|Great White North真的有变“印拿大”吗 冒昧询问了一位博士生的论文进展 41:09 Entangled History:模糊主体,拒绝普世|环球小跑的小小曲子 46:42 拼凑更完整的叙事:《在满洲的山岗上》|《感恩的心》|《友谊地久天长》|音乐的Potential Meaning与Actualised Meaning|《听我说谢谢你》有成为国歌的潜力吗? 53:57 历史脉络中的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从学堂乐歌到大合唱|从动词打次到文化品牌|《春节自救指南》中的说唱、圣诞音乐和自我引用 春节的声景 01:03:42 文化距离之谁在英国封城期间听完整张邓丽君? 01:08:29 论文分享:声音的重写品,自己过去的游客 01:14:26 学术写作 :绕着主题的钢管跳舞,向遥远的光明挥手致意 * 《春节自救指南》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 Old Russian Waltz "On the Hills of Manchuria" (Ilya Shatrov, 1906) * 『小山ルミ』 「さすらいのギター」 昭和46(1971)年 日本語詞:千家和也 曲:ザ・ベンチャーズ 編曲:川口真 * Zhang, S. (2023). Tourists of their own past: Aural palimpsests from the Mao era. Journal of Material Culture, 28(2), 221-245.
在本期播客中,Joe和Zoe从最近引发热议的Luigi Mangione事件聊起,讨论英剧《豺狼的日子》(The Day of the Jackal)。这部剧由小雀斑Eddie Redmayne领衔主演,用惊险刺激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刻画,展示了杀手叙事的迷人魅力。但爽剧背后也隐藏着不少争议——从角色塑造到“政治正确”,从道德困境到叙事漏洞,我们逐一拆解。本期还有《杀死伊芙》《这个杀手不太冷》等经典杀手形象的横向对比,带你领略杀手叙事的独特魅力! (本期节目有大量剧透,没有看过原片的小伙伴请谨慎食用~) 2:00 欧洲文旅宣传片? 对剧集整体氛围的讨论:风景与场景设计是否过于浪漫化? 3:55 行李箱变狙击枪 讨论第一集的高光场景,豺狼如何将一只普通行李箱改造成致命武器。 7:22 小雀斑的表演 Eddie Redmayne如何为这个冷血杀手注入一丝“人味”?他的层次化表演让角色更加立体。 9:00 Jackal真的爱他的妻子吗? 深挖豺狼的私人生活,他对妻子的感情是伪装还是真情? 16:33 黑人女性作为主角之一:政治正确? 探讨主创的选择:Bianca的角色设置是在追求多样性,还是有“刻意”的嫌疑? 17:45 浅金色短发白人女性:权力的象征? 为何剧中的权力角色总是以这种形象出现?这是否是一种刻板印象? 22:00 非典型女性角色 剧中的女性角色如何颠覆传统刻板印象:强壮、执着、事业心强,展示杀手叙事中的新维度。 23:45 最可爱的角色——Nuria? 分析豺狼的妻子Nuria为何成为全剧最让人喜爱的角色,她的特质如何平衡了剧集的冷酷感。 27:26 聪明的亚裔角色:Zina 另一个高光角色登场:清醒、优雅、理智,为剧集增添层次感。 28:30 三观崩塌的戏 讨论那些让人产生道德困境的情节:豺狼滥杀无辜和正义的复杂性。 31:00 Luigi:私刑与道德 回到现实中的Luigi事件,探讨他的动机和公众对他的复杂情感。 39:02 《杀死伊芙》的对照 对比《豺狼的日子》和《杀死伊芙》中杀手人物关系的塑造差异。 42:07 杀手角色的迷人之处 探讨杀手角色为何令人着迷,从007到《这个杀手不太冷》,冷血如何与性感融为一体。 46:00 叙事中的逻辑漏洞 盘点剧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角色动机到情节设计,哪些地方值得商榷?
本期播客我们请来了一位资深留子,遥。她和我一样,都曾是电影研究专业的学生。在过去十年,她活跃在伦敦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上。本人在2022年戛纳电影节上有幸与她共事而相识,被她的经历和能量所吸引。 但今天我们不分析电影,而是聊一聊“吃辣”这件事:重庆人在英国最想念的食物是什么?伦敦人能吃辣吗?欧洲的快闪市场(Pop-up)和国内的夜市有什么不同?(非广告) 祝听播客的大家在2025年都红红火火! 04:45 在伦敦生活了12年,感觉英国……越来越糟了? 09:05 如何走上电影人的道路?回忆前社媒时代的留学经历、在KCL受到的文化冲击 16:53 辣椒美食学:西南人为什么吃辣? 23:23 最想念的:剁椒、泡椒、江湖菜 26:39 重庆人上一次被辣到窒息还是2015年——竟在摩洛哥! 28:40 在英国吃辣的体验:川菜、辣椒节、pub楼上的主题活动、和超市常见辣椒 34:50 辣辣堂原料揭秘:二荆条增香,小米椒提辣,Banana Pepper因地制宜 39:49 伦敦摆摊儿体验:吃辣不分民族和肤色,Pop-up听起来怎么这么有机啊! 46:26 听起来有点小众的云南文化节,竟在伦敦大受欢迎 48:48 英国的圣诞食物真的一点都不下饭! 欢迎大家关注辣辣堂(La La Tongue)的主页,在伦敦的朋友不要错过遥的下次快闪哦!
本期节目正值英国中小学放寒假,老师们终于可以喘口气啦!我们邀请到了一位英国中学老师演曈,将一起探讨英国中小学教育制度,以及她在英国教小朋友的亲身经历。 * 02:15 英国中学生音乐课上最喜欢的乐器居然是......非洲鼓? * 03:00 听说英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很复杂?KS1-4, A-Level, GCSE, BTEC, PGCE, 来听嘉宾老师手把手科普! * 09:10 英国三种中学类型的生存指南:公立学校(State School)、私立学校(Private School)和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哪个最适合你家“熊孩子”? * 19:15 感人 or 爆笑?课堂上那些小朋友带来的暖心瞬间和趣事,真是又好笑又让人想“当妈”。 * 28:53 怒火中烧怎么办?嘉宾老师揭秘如何优雅(或狼狈)化解学生带来的课堂挑战,以及英国青少年“传闻中”的叛逆是真是假。 * 38:42 小朋友的寒假快乐指南:英国小孩的假期画风如何? 祝所有收听的朋友假期愉快,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寒冬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真爱至上》中“真爱无处不在”的故事,给很多年的圣诞带来了关于爱的确定性,但近些年来随着觉醒逆火愈演愈烈,TikTok和Instagram上针对本片陈旧性别观念的否定,似乎比爱更加无处不在。本期播客我们想捋一捋《真爱至上》中的几条故事线,聊一聊在影片上映21年之后,以顺直白男视角展开的爱情故事,还依然能感动我们吗? 祝大家圣诞快乐! 02:00 911后的电子止痛片,却遭Wokeism重拳出击 07:06 浪漫喜剧之王理查德·柯蒂斯纯熟之作 10:38 N刷之后,依然感动我们的故事线1:英国作家与葡萄牙女佣,鸡同鸭讲,心有灵犀 19:53 N刷之后,依然感动我们的故事线2:小孩哥与初恋女友,爱是纯净未受污染? 25:01 小小解读:在想象的节日,想象的纯种英格兰靓丽都市爱情童话 29:06 不适感分线解剖: 英美男子气概大比拼,国家叙事与性别的交叉|关于让英国再次伟大的旧梦|道德标准与日俱增|被绿的和一人分饰两角的黑人形象 36:22 最幽默两条线:肉体与心灵的坦诚难度差异|天降奇兵的憨豆先生 39:39 最气人一条线:为什么把唯一女主角写成伏弟魔啊!男性视角、男性想象,有利于你的主动不是真正的主动 47:25 祝你一个暖暖的圣诞,想爱时有爱,也不被爱束缚! 真爱至上 Love Actually (2003) 导演: 理查德·柯蒂斯 编剧: 理查德·柯蒂斯 主演: 休·格兰特 / 连姆·尼森 / 科林·费尔斯 / 劳拉·琳妮 / 艾玛·汤普森 / 艾伦·瑞克曼 / 凯拉·奈特莉 / 托马斯·布罗迪-桑斯特 / 比尔·奈伊 / 玛汀·麦古基安 / 马丁·弗瑞曼 / 克里斯·马歇尔 / 罗德里戈·桑托罗 / 罗温·艾金森 / 比利·鲍伯·松顿 / 安德鲁·林肯 / 露西娅·莫尼斯 / 海克·玛卡琪 和圣诞有关的其他两部电影: * 橘色 Tangerine (2015) 导演: 肖恩·贝克 编剧: 肖恩·贝克 / 克里斯·贝格齐 * 小鬼当家 Home Alone (1990) 导演: 克里斯·哥伦布 编剧: 约翰·休斯
本期会面我们将追逐2024综艺紫薇星——《再见爱人》。这档节目为什么这么火?它的成功背后是女性的觉醒还是猎巫的狂欢?麦琳究竟扯动了观众的哪根神经,才能“妈味”压过“爹味”,在网路上刮起一阵龙卷风?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一季的文本与图像构造,讨论节目如何通过精心的剪辑与呈现,塑造出复杂的性别、情感与社会话题。 本期嘉宾: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性别、媒体与文化专业毕业的文轩作为嘉宾,她将与我们一起分析《再见爱人》第四季中的性别议题、爱情脚本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反映。 01:30 嘉宾介绍:什么是 Lesbian Continuum? 08:20 对比前三季:纯爱韩剧变鸡毛蒜皮? 12:35 文本分析:何其庞大的剪辑量|极具发挥空间的5重编排|我们与真实的距离 15:37女性主义视角:节目中的性别表现|剪辑的引导倾向|丰满、立体又模糊的女性形象|反对二分法 27:30 紫薇星的性别反差:麦麦是否打破了性别常规|不加掩饰的人性|二元论的指数增长|处于上位的“母亲” 32:52 权力错位真实存在吗?亲子关系中的创伤投射 36:49 没有什么是不能卖的:当八卦与伤痛成为劳动的延伸|嘉宾罕见表达“没有卖出一个好价钱” 42:02 节目有助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吗?中产的风格与普遍的困惑|自编自演的剧本|浪漫化现实和受害者叙事 52:25 葛夕与刘爽之间是否存在粉丝的才华滤镜?“仰视是离理解最远的距离” 56:25 三对夫妻的爱情脚本:新与旧、男和女,在时间和性别上的矛盾与拉扯 01:05:56 换成台偶文风,脚本会变得讨喜吗?舆论的厌女倾向|外貌攻击与雌竞心|观众对角色的两种认同模式 01:15:09 依恋模式与爱的语言:如何通过依恋理论理解嘉宾的情感表达与行为模式 01:32:00《阁楼上的疯女人》与女性文学想象:对比节目中的女性角色与经典文学中“疯女人”的形象 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Beck, Ulrich, and Beck-Gernsheim, Elisabeth. Love in the Age of Catastrophe: A New Culture of Love and Marriage.Polity, 2014. Bourdieu, Pierre.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Butler, Judith.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1990. Mulvey, Laura. Visual and Other Pleasures. Palgrave Macmillan, 1989. 【美】S.M.杰尔伯特/【美】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常常面临真实轰然坍塌的时刻。当上帝已死、虚无主义袭来,科技究竟在重塑还是侵蚀人类对于世界的信任?随着Apple Vision Pro的问世,科技触角深入扩展人类感知与互动方式,但当虚拟与现实界限逐渐模糊,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真实”?人类的生命体验会否因此被工具理性异化?在历史的风沙中,我们究竟是应该掩埋那些逝去的遗骸,还是倾尽全力重现这些消失的记忆?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在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 Drama)从事科技戏剧研究的博士候选人俊良,与我们一起探讨这些问题。他的研究聚焦于通过VR和AR技术复刻、保护,甚至再造那些面临消失危机的文化遗产,包括英国的古老剧院。 祝戏剧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02:28 科技、文化遗产和应用戏剧:“一瞬间的改变,就是一瞬间的成功” 07:01 技术会削弱戏剧的“灵韵(aura)”吗?沉浸式媒体技术好像一个窗口|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怎么不算灵呢? 18:39 VR相机与角色扮演:面临消亡的Scala剧院,留给后辈的回忆寄托 24:35 怀旧是经济下行的表现吗?体验传统的时候,我对“此在”的认识也改变了 30:46 一个如此本土的项目为什么招了一个中国人?从悬崖村到伍斯特,同理心无国界 39:48 C&T,专注用科技推动戏剧教育公平的公司;Prospero,不用会编程就能设计交互内容的线上平台 46:06 戏剧与科技交叉的博士机会:Digital Communities and Creative Health|Accessible Archiving|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Creative Technologies in Public Arts|Open Field 51:01 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与混合现实(MR),嘉宾偏爱哪一个? 53:54 VR+教育扶贫是资本主义的谎言吗? 56:46 虚拟现实 x 重塑现实,拟象 x 化身 01:05:51 未来的沉浸式电影能否保留剧场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统剧院是否会消失? 01:11:05 欢迎大家加入UCL茶社! Scala剧场现状: 附录: Can theatre change the world? | Selina Busby | TEDxRoyalCentralSchool www.youtube.com Alrutz, Megan. Digital Storytelling, Applied Theatre, & Youth: Performing Possibility 俊良参与保护的剧院(Scala Theatre):scalaworcester.co.uk Centre for Performance, Technology, and Equity (PTEQ) https://www.cssd.ac.uk/research/pteq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