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岛上主播:宝婷 2024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授予了韩国作家韩江。继获得亚洲唯一一个布克奖后,韩江又成为了第一位摘得诺奖的亚洲女性作者。那么,为什么是韩江? 本期跳岛FM,主播宝婷邀请了同样着迷于韩国文学的编辑叶叶与作家苏枕书,回忆各自与韩江的文学邂逅,解读她作品中诗意的残酷与温柔。生于1970年,韩江的生命经验中包含了太多真相。喜欢待在漆黑的角落中空想的小女孩,长大后也走进了历史的黑夜。她的作品是对现实的诗意转拓,却不以美消解苦难,而是直戳最痛的伤疤,细细描绘纤细的身体上暴力留下的痕迹。 韩江用“流血的眼睛”直视那些没有伤痕的伤口,等待眼泪盛满身体,等待语言被沉默灼痛,最终发出“铅笔写在纸上的沙沙声”。她用细微但坚定的声音书写历史的创伤,也以一颗敏感单薄的心独自承受写作的罪疚与痛楚——这种对痛的自觉让韩江始终清醒。当世界为她欢呼时,她提醒我们:"现在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于是,当我们看见韩江,被遮蔽的问题重又浮现:我们该如何书写苦难与暴力?诗意的表达与直白的真相是否可以共存?与混沌世界相处,我们应该决绝地离开,还是转身送上一个深深的拥抱? 【时间轴】 01:30 2024年诺奖结果公布后,各国文学界的即时反应 06:20 韩江作品的翻译争议与海外传播 15:39 "单薄的心,累累的罪":韩江自愧疚而始的创作之路 24:28 女性视角下的暴力史,精确而具体的苦难 29:39 韩江的写作进化史:从独孤抵抗的素食者,到勇敢拥抱世界的少年 33:55 韩江作品中的诗意符号:雪、白鸟与魂灵 44:10 "我想不受遮挡地亲眼看世界":韩江的佛性底色与心灵转变 54:18 如何用诗来创作小说?韩江如何创作《白》? 59:00 我们的"韩江时刻"①:要做不被压抑,肆意生长的树 01:01:22 我们的"韩江时刻"②:她用诗歌对绝望的我说,"没事了" * 节目中提到的 【人物】 高银,韩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彼岸感性》《凌晨路》《万人谱》《祖国之星》《遥远的星》等。被韩国媒体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2018年因性骚扰丑闻引发争议。 黄皙暎,韩国小说家,著有小说《客地》《审判之家》《歌客》《张吉山》《武器的阴影》等。2024年入围国际布克奖。 斋藤真理子,日本编辑、译者。 正宽法师,韩国僧侣,因素食料理闻名,曾于2022年获亚洲50佳餐厅标志人物奖。 李箱,朝鲜象征派诗人、小说家。代表作有小说《翅膀》。1937年在日本因结核病逝,创作生涯不足8年。为纪念他的成就,韩国于1977年设立了李箱文学奖。 【书籍】 《不做告别》《白》《少年来了》《素食者》《失语者》《植物妻子》《把晚餐放进抽屉》[韩] 韩江 《日暮时分》[韩] 黄皙暎 《八二年的金智英》[韩] 赵南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离岸的花园:迪亚娜·贝列西诗歌自选集》[阿根廷] 迪亚娜·贝列西 【影视】 《薄荷糖》[韩] 李沧东 《首尔之春》[韩] 金成洙 * 广告位时间 跳岛创作营·第一季目前仍在持续启动中!肖一之、钟娜、柏琳、张秋子、赵松等岛上熟悉的老朋友都将在岛上扎营授课,从系统的文学理论到基础的写作训练,带你一起打开文学想象的多重空间!欢迎加入这个全新生态,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点击跳转入营通道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Viann 阁楼客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本期岛上主播:方岩 为什么我们读非虚构?是试图探头向他人生活投去好奇一瞥,还是想要跳出熟悉的日常,借旁观者的角度观照自身?或许正是因为非虚构独有的那份“在场感”,能让我们贴近历史的侧影,从大事件的回响中照见当下的处境。 本期「私人阅读史」,主播方岩邀请了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项目的总策划张吉人,共同探讨非虚构为何动人。从《寻路中国》到《无缘社会》,非虚构写作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捕捉中国乡土和日本孤独社会的细腻图景;从《寡头》到《末日巨塔》,我们得以打破历史的幕布,洞见“大事件”中浮沉的微幽人心。非虚构写作不仅在记录中追问真相,更在记忆的重建中挖掘我们未曾察觉的细节。 大约,非虚构写作的力量就在于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现成答案。好的非虚构写作会让我们在那些冷静、细腻的观察中找到共情。让每个写作者和读者在大历史与小故事交错的边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视角和回答。 *由于录制环境回音较大、话筒收音不清,导致节目听感不佳,非常抱歉。我们已经尽量对音轨进行修复,感谢大家的反馈🙏 【时间轴】 01:21 “我在体”和“我的体” :非虚构是一种猎奇吗? 07:55 《寻路中国》:陌生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重述社会经验 12:33 《无缘社会》:NHK纪录片团队呈现日本孤独社会众生相? 22:02 《寡头》:优秀的非虚构写作如何讲述标签之后的复杂? 31:10《末日巨塔》:全球化如何孕育了自己的敌人? 41:42《血疫》:如何向没有专业背景的读者描写“看不见的”病毒? 52:45 为公共健康而战的华裔女医生:《生命线》既是私人叙事,也是社会观察 61:06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读书人在官场建一个理想的图书馆,需要几步 【节目中提到的】 * 作者 彼得·海斯勒(何伟)(1969-),美国记者,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国家地理》杂志、《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媒体的长期撰稿人,1997年曾在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担任教师。海斯勒着有中国纪实三部曲,其它散文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相关节目:26 对话何伟01:住在成都的这一年 杨素秋(1984-):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公共阅读推广者,多次于边远山区开展文学阅读公益讲座。2020—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得到《央视新闻周刊》专题报道,被称为“公共选书人”。 杜鲁门·卡波特(1924-):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 袁凌(1973-):中国非虚构文学领军人物,代表作品《我的皮村兄妹》《寂静的孩子》《汉水的身世》。 约翰·麦克菲(1931-):美国作家,普林斯顿大学新闻学教授,美国著名非虚构作家。曾四度入围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作品提名,并于1999年获奖。他被认可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的开拓性人物。 大卫·瑞姆尼克(1958-):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主编、记者。 * 作品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 《我在上海开出租》黑桃 《我的母亲做保洁》张小满 《我的二本学生》黄灯 《我的皮村兄妹》袁凌 《寻路中国》《江城》《奇石》[美]彼得·海斯勒(何伟)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 [美] 戴维·霍夫曼 《无缘社会》 [日]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末日巨塔:基地组织与“9·11”之路》[美]劳伦斯·赖特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美] 理查德·普雷斯顿 《生命线:一个医生的公共卫生之战》 [美] 温麟衍 (Leana Wen) 《冷血》[美]杜鲁门·卡波特 《世上为何要有图书馆》杨素秋 * 影片 《地球改变之年》《异形》《无缘社会》 🎆广告位时间🎆 跳岛创作营·第一季目前仍在持续启动中!肖一之、钟娜、柏琳、张秋子、赵松等岛上熟悉的老朋友都将在岛上扎营授课,从系统的文学理论到基础的写作训练,带你一起打开文学想象的多重空间!欢迎加入这个全新生态,迈出创作的第一步。 🛳️点击跳转入营通道 【出品方】中信出版集团 【制作人】何润哲 广岛乱 【文案编辑】李小马 【运营编辑】黄鱼 不理 荔枝 【后期剪辑】崔崔 【视觉顾问】孙晓曦 【视觉指导】汐和 【平面设计】心心 公众号:跳岛FM Talking Literature 跳到更多:即刻|微博|豆瓣|小红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